第98章:新军构想
战国大司马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第98章:新军构想
当日,赵主父向鹖冠子请教了诸多治国之策,鹖冠子皆逐一给予意见,而蒙仲亦在旁认真倾听。
迄今为止,蒙仲已经了解了不少治国方面的思想主张,比如道家的“无为”思想,杨朱派的“贵我”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今日鹖冠子所讲述的“法制度而治”思想,在他看来,这些思想主张中就数鹖冠子的“法制度而治”的思想最契合实际,也最完善。
相比之下,杨朱派的“贵我”会让人变得更加“自利”——哪怕此学派其实也提倡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孟子的“仁政”思想,虽然好归好,但仍然没有具体如何施行的章程,单凭“井田制”这种过时的国家体制,是不足以支撑起“仁政”的——被宋国覆亡的滕国,就是最佳的例子。
唯独鹖冠子的“法制度而治”思想。
只不过,鹖冠子的这个思想主张,真的是与法家思想非常相似,不同点仅在于,鹖冠子的思想主张,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无为而治”,不像法家的最终目的是“变法图强”——两者的最终侧重点不同。
当晚在鹖冠子结束他思想主张的讲述时,夜色已深,于是在此之后蒙仲只是简单向赵主父禀报了「已从阳文君赵豹率下挑选了五百名士卒」这件事,而赵主父,也因为与鹖冠子、蒙仲、庞煖几人边喝酒边探讨治国之策而喝地大醉,没有细问此事。
晚上回到住处后,蒙仲就着灯火,将鹖冠子的思想主张记载在竹简上,向以往那样一式三份,准备托人送到庄子、孟子、惠盎三人手中,听听这三位对此的评价。
其实主要还是听听孟子与惠盎对此的评价,至于他的老师庄子,后者更注重的是对“人”的德育之事,即如何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国家政治这方面的事,庄子是从来不感兴趣的。
而蒙仲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仍然给庄子写信,也只是为了告诉老师他在赵国的所见所闻,仅此而已。
次日,蒙仲早早起来向赵主父辞别,准备前往阳文君赵豹的军营,训练那五百名士卒。
而这会儿,赵主父想来也已收到了相关禀报,知晓了蒙仲昨日降服那五百名士卒的过程,并就此事给予了蒙仲很高的评价。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原以为那五千枚布币是为了收买那五百名士卒,却不曾想,你竟收买到了兵心。”
不得不说,那日赵主父对于「能用金钱收买的士卒是否值得信赖」一事仍抱持怀疑,却没想到,蒙仲的手段比他预料的更高明,直接“买”到了那五百名士卒的心,还顺便为信卫军上下竖立了最初的信任。
这使愈发器重蒙仲。
在向赵主父告辞后,蒙仲带着蒙虎、蒙遂等人回到了阳文君赵豹的军营,与留宿在那座军营的乐毅等人汇合,共同探讨接下来的事物。
士卒的问题解决了,驻军兵营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商量对那五百名士卒的兵种调整,以及相应的练兵方法。
所谓兵种调整,顾名思义,即调整军中各兵种的比例,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因素。
比如蒙虎,他就主张战车队,即将五百名士卒全部打造成战车队,以三名甲士同乘一架战车来算,约需要一百六十余架战车。
必须得承认,假如按照蒙虎所建议的方式打造成“战车队”,这五百名甲士将非常具有攻击力,哪怕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十倍的一般步卒或许也不在话下。
但弱点也很明显:缺乏远距离打击能力,可能敌军的一波箭雨,就能让其损失过重。
继蒙虎之后,蒙遂建议改造成骑兵。
在此时的中原境内,骑兵仍然是赵国独有的兵种,与战车相比,具有速度更快、机动力更高的优点,尤其是在经过「骑射」训练后的骑兵,其实也覆盖了“弓骑”的能力。
但同样的,骑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骑兵造价太高。
在正常编制下,一名骑兵需配两匹战马,交换骑乘,以便始终有一匹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而战马属于非常珍贵的战争物资,需要经过多年的饲养、挑选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驯养,并不是说随便什么野马套上缰绳就能当成战马用——那种未经人工驯服的马,在战场上必定会葬送骑兵的性命。
其次,骑兵的训练太艰难。
在没有双边马镫与马鞍这些马具的情况下,一名骑兵需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骑术,然而,葬送一名骑兵却只需要一支箭矢。
这也正是骑兵暂时还无法作为战场主力的原因,因为它的防御能力太薄弱,无法抵挡弓弩之类的武器。
至于第三点,那就是骑兵不擅于攻城、守城,信卫既然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那么,它必须具备抵御外敌的防守能力,而骑兵的防守能力却非常薄弱——在非战略视角。
“步弩混合吧。”
在思考再三后,蒙仲向一干小伙伴说出他的考量。
步,即步卒,很好理解,鉴于所使用兵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戟兵、戈兵等等,主要以长兵器为主。
而弩,即指手持弩机的弩兵。
早些年韩国就已研制出了单兵可以使用的弩机,此后迅速被中原诸国所效仿,成为比弓更可怕的远程杀伤武器,虽然在射程上并不如弓具,但在几十丈范围内中等距离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可观,军队制式的牛皮甲胄,根本挡不住这种武器。
其次,弩兵的相关训练最简单。
其余兵种,无论是战车兵也好、骑兵也好、弓兵也好,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拿弓手来说,拉弓的角度、力量,将决定箭矢的射击方位与射程,这是每一名弓手都需要烂熟于心的。
但弩兵不需要,弩兵只需要掌握如何瞄准、如何扣下扳机、如何装填弩矢,就能立刻投入战场。
但反过来说,弩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弩兵会因为射程关系而被弓兵克制;
其次,弩兵装填弩矢的速度慢,那射击间隔,别说骑兵、战车,就连步卒也足以趁着这个空档冲到弩兵面前,而一旦被敌军突进,弩兵的反击能力远远不如一名普通的步卒;
再次,弩兵的杀伤力取决于手中的弩机,而一旦弩机出现故障,那这名弩兵的作用多半就连步卒也不如。
这也正是当蒙仲说出“弩”这个词后,乐毅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弩兵的局限性非常大,投入战场使用,一支善于突进的战车队就能杀地弩兵片甲不留。
而对于蒙仲则解释道:“我信卫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首重防御能力,而步弩混编的编制最适合防守。”
乐毅这才释然:仅仅只是作为近卫的话,步弩混编其实倒也足够了。
不过,虽然打算采取步弩混编的方式,但蒙仲却希望做的更好,说白了,即希望每一名士卒同时兼顾步卒与弩兵的能力。
在得知蒙仲的想法后,诸小伙伴都有些发愣,而乐毅更是忍不住问道:“你莫非想训练一批「魏武卒」?”
魏武卒,那是魏国乃至中原曾经最强悍的军队,由名将吴起亲手训练,号曰「武卒」,每一名士卒都穿戴三重甲胄、手持长戟、腰挂长剑、背负劲弩,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战场,曾经创下过以五万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军队的壮举,迄今为止各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具备像魏武卒那般的能力。
“既然要做,为何不选择更高的目标呢?”蒙仲笑着说道。
听闻此言,乐毅与蒙虎、蒙遂、向缭等诸位面面相觑,旋即,心中仿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热情。
毕竟那可是魏武卒,曾经乃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原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但是魏武卒的根基……”乐毅仍提出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无他,是因为魏武卒最关键的根基,是魏国给予这些士卒的特殊待遇,比如高抚恤、免征税等等,这使这些魏国士卒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国家赴死,而信卫,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权。
对此蒙仲笑着说道:“这个慢慢来,我信卫乃赵主父的近卫,终归能获得些特殊待遇的。”
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
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
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
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颗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
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
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义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
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
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
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
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
第98章:新军构想
第98章:新军构想
当日,赵主父向鹖冠子请教了诸多治国之策,鹖冠子皆逐一给予意见,而蒙仲亦在旁认真倾听。
迄今为止,蒙仲已经了解了不少治国方面的思想主张,比如道家的“无为”思想,杨朱派的“贵我”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今日鹖冠子所讲述的“法制度而治”思想,在他看来,这些思想主张中就数鹖冠子的“法制度而治”的思想最契合实际,也最完善。
相比之下,杨朱派的“贵我”会让人变得更加“自利”——哪怕此学派其实也提倡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孟子的“仁政”思想,虽然好归好,但仍然没有具体如何施行的章程,单凭“井田制”这种过时的国家体制,是不足以支撑起“仁政”的——被宋国覆亡的滕国,就是最佳的例子。
唯独鹖冠子的“法制度而治”思想。
只不过,鹖冠子的这个思想主张,真的是与法家思想非常相似,不同点仅在于,鹖冠子的思想主张,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无为而治”,不像法家的最终目的是“变法图强”——两者的最终侧重点不同。
当晚在鹖冠子结束他思想主张的讲述时,夜色已深,于是在此之后蒙仲只是简单向赵主父禀报了「已从阳文君赵豹率下挑选了五百名士卒」这件事,而赵主父,也因为与鹖冠子、蒙仲、庞煖几人边喝酒边探讨治国之策而喝地大醉,没有细问此事。
晚上回到住处后,蒙仲就着灯火,将鹖冠子的思想主张记载在竹简上,向以往那样一式三份,准备托人送到庄子、孟子、惠盎三人手中,听听这三位对此的评价。
其实主要还是听听孟子与惠盎对此的评价,至于他的老师庄子,后者更注重的是对“人”的德育之事,即如何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国家政治这方面的事,庄子是从来不感兴趣的。
而蒙仲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仍然给庄子写信,也只是为了告诉老师他在赵国的所见所闻,仅此而已。
次日,蒙仲早早起来向赵主父辞别,准备前往阳文君赵豹的军营,训练那五百名士卒。
而这会儿,赵主父想来也已收到了相关禀报,知晓了蒙仲昨日降服那五百名士卒的过程,并就此事给予了蒙仲很高的评价。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原以为那五千枚布币是为了收买那五百名士卒,却不曾想,你竟收买到了兵心。”
不得不说,那日赵主父对于「能用金钱收买的士卒是否值得信赖」一事仍抱持怀疑,却没想到,蒙仲的手段比他预料的更高明,直接“买”到了那五百名士卒的心,还顺便为信卫军上下竖立了最初的信任。
这使愈发器重蒙仲。
在向赵主父告辞后,蒙仲带着蒙虎、蒙遂等人回到了阳文君赵豹的军营,与留宿在那座军营的乐毅等人汇合,共同探讨接下来的事物。
士卒的问题解决了,驻军兵营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商量对那五百名士卒的兵种调整,以及相应的练兵方法。
所谓兵种调整,顾名思义,即调整军中各兵种的比例,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因素。
比如蒙虎,他就主张战车队,即将五百名士卒全部打造成战车队,以三名甲士同乘一架战车来算,约需要一百六十余架战车。
必须得承认,假如按照蒙虎所建议的方式打造成“战车队”,这五百名甲士将非常具有攻击力,哪怕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十倍的一般步卒或许也不在话下。
但弱点也很明显:缺乏远距离打击能力,可能敌军的一波箭雨,就能让其损失过重。
继蒙虎之后,蒙遂建议改造成骑兵。
在此时的中原境内,骑兵仍然是赵国独有的兵种,与战车相比,具有速度更快、机动力更高的优点,尤其是在经过「骑射」训练后的骑兵,其实也覆盖了“弓骑”的能力。
但同样的,骑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骑兵造价太高。
在正常编制下,一名骑兵需配两匹战马,交换骑乘,以便始终有一匹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而战马属于非常珍贵的战争物资,需要经过多年的饲养、挑选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驯养,并不是说随便什么野马套上缰绳就能当成战马用——那种未经人工驯服的马,在战场上必定会葬送骑兵的性命。
其次,骑兵的训练太艰难。
在没有双边马镫与马鞍这些马具的情况下,一名骑兵需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骑术,然而,葬送一名骑兵却只需要一支箭矢。
这也正是骑兵暂时还无法作为战场主力的原因,因为它的防御能力太薄弱,无法抵挡弓弩之类的武器。
至于第三点,那就是骑兵不擅于攻城、守城,信卫既然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那么,它必须具备抵御外敌的防守能力,而骑兵的防守能力却非常薄弱——在非战略视角。
“步弩混合吧。”
在思考再三后,蒙仲向一干小伙伴说出他的考量。
步,即步卒,很好理解,鉴于所使用兵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戟兵、戈兵等等,主要以长兵器为主。
而弩,即指手持弩机的弩兵。
早些年韩国就已研制出了单兵可以使用的弩机,此后迅速被中原诸国所效仿,成为比弓更可怕的远程杀伤武器,虽然在射程上并不如弓具,但在几十丈范围内中等距离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可观,军队制式的牛皮甲胄,根本挡不住这种武器。
其次,弩兵的相关训练最简单。
其余兵种,无论是战车兵也好、骑兵也好、弓兵也好,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拿弓手来说,拉弓的角度、力量,将决定箭矢的射击方位与射程,这是每一名弓手都需要烂熟于心的。
但弩兵不需要,弩兵只需要掌握如何瞄准、如何扣下扳机、如何装填弩矢,就能立刻投入战场。
但反过来说,弩兵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弩兵会因为射程关系而被弓兵克制;
其次,弩兵装填弩矢的速度慢,那射击间隔,别说骑兵、战车,就连步卒也足以趁着这个空档冲到弩兵面前,而一旦被敌军突进,弩兵的反击能力远远不如一名普通的步卒;
再次,弩兵的杀伤力取决于手中的弩机,而一旦弩机出现故障,那这名弩兵的作用多半就连步卒也不如。
这也正是当蒙仲说出“弩”这个词后,乐毅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弩兵的局限性非常大,投入战场使用,一支善于突进的战车队就能杀地弩兵片甲不留。
而对于蒙仲则解释道:“我信卫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首重防御能力,而步弩混编的编制最适合防守。”
乐毅这才释然:仅仅只是作为近卫的话,步弩混编其实倒也足够了。
不过,虽然打算采取步弩混编的方式,但蒙仲却希望做的更好,说白了,即希望每一名士卒同时兼顾步卒与弩兵的能力。
在得知蒙仲的想法后,诸小伙伴都有些发愣,而乐毅更是忍不住问道:“你莫非想训练一批「魏武卒」?”
魏武卒,那是魏国乃至中原曾经最强悍的军队,由名将吴起亲手训练,号曰「武卒」,每一名士卒都穿戴三重甲胄、手持长戟、腰挂长剑、背负劲弩,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战场,曾经创下过以五万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军队的壮举,迄今为止各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具备像魏武卒那般的能力。
“既然要做,为何不选择更高的目标呢?”蒙仲笑着说道。
听闻此言,乐毅与蒙虎、蒙遂、向缭等诸位面面相觑,旋即,心中仿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热情。
毕竟那可是魏武卒,曾经乃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原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但是魏武卒的根基……”乐毅仍提出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无他,是因为魏武卒最关键的根基,是魏国给予这些士卒的特殊待遇,比如高抚恤、免征税等等,这使这些魏国士卒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国家赴死,而信卫,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权。
对此蒙仲笑着说道:“这个慢慢来,我信卫乃赵主父的近卫,终归能获得些特殊待遇的。”
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
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
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
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颗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
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
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义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
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
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
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
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
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
第98章:新军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