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找到了宝藏 > 找到了宝藏
错误举报

69 竹简是真的

    鲁运昌看着封条上齐太公元年5个字,心里琢磨了一下,陈平安没拿来厉公7年简,而带来了齐太公元年简,同样,竹简保存完好,竹简还用一根麻绳捆绑,贴了封条。陈平安是不是有更多的齐春秋简。
    陈平安将背包放在一边。竹简已经在鲁运昌手里了。
    陈平安坐下。一个鸡翅木的茶盘。茶盘的纹理呈v字型,一圈圈的,看起有时空错乱的感觉。
    在茶盘边有一个和尚静坐参禅的陶像,边上放着一个陶制茶壶,三个茶杯,茶杯里面是嫩绿色的,跟清亮的茶汤相映成趣,在茶汤中浮沉着一颗嫩芽,一旗一枪,嫩芽是枪,边上的嫩叶是旗。
    “这茶叶是西湖龙井的明前茶,采摘的时候,只采摘一旗一枪。请品尝一下。”王和平说道。
    “不会品茶,只会饮茶。”陈平安说道。
    “那也没关系。”王和平说道。
    陈平安端起茶杯,细细饮了一口,抿在嘴里,然后,吞了下去,“好茶。”
    王和平笑着说道,“怎么个好法呢。”
    “王校长想考较我吗?品茶这么高雅的东西没学过,但是,我会观察。首先,这个茶壶最紫砂壶,紫砂壶泡茶最好,你这个紫砂壶是老物件啊,紫砂壶里面有茶山吧。所谓无茶也有三分香。”陈平安说道。
    “对,紫砂壶里有茶山。”王和平说道。
    陈平安继续说道,“一叶一芽是旗枪,两叶一芽是雀舌,你这个茶是旗枪,泡出来的茶汤,清亮,没有杂质。刚才我拿起茶杯放在鼻子闻了一下,香气清新,香馥若兰,不浓烈。最后是饮,茶汤喝在嘴里,味道很平淡,茶汤吞下之后,甘甜余味,回味无穷。”
    “说得太好了。”王和平说道。
    ……
    陈平安和王和平两人品着茶。
    陈平安看着鸡翅木茶盘上,v字形一圈圈的纹理,眼神失去了焦距。
    “太好了。居然在竹简上记载了姜尚的生平。”鲁运昌拍案大叫一声。
    姜尚就是姜子牙。封神榜里那个。
    秦始皇焚书坑儒,然后项羽攻入关中,火烧阿房宫,两把火烧掉了几乎所有的先秦典籍。
    姜尚的生平从汉代到现代,一直有很大争论。
    比如,他的身世。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太公望。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年70,还曾在棘津做过卖吃食的小贩,在朝歌当过屠夫。
    还有个说法。
    《战国策·秦五》说他是“齐之逐夫”,高诱注解说是“为老妇之逐”,即姜子牙是作为赘婿被老妇逐出的。
    刘向也说“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说苑·杂言》),最后被老妇逐出家门,所以说“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说苑·尊贤》)。
    在这册竹简中。
    第2,第3片竹简其中有12个字,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
    说的是,姜子牙博闻,很有知识,曾经在商纣王朝中担任过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离开,过了一段游说和隐居生活。
    解开了一道千古谜题。
    难怪鲁运昌会拍案大叫。
    陈平安回过神来。
    跟王和平聊了起来。
    王和平的经历跟他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一样,要么沉,要么浮得很高。
    1977年,恢复高考。
    作为知青的王和平参加了高考。由于准备不足。第一年没考中。
    他接受失败的教训。发愤图强,刻苦努力。
    第二年再考。
    考上了燕京大学。
    上大学的时候,王和平是个活跃份子。喜欢交友。他的朋友有像鲁运昌,老同学,还有中央最上面一级的。
    大学毕业后。
    国家急缺人才。
    他们这些天之骄子起点非常高。
    他被分配到了国务院,起点高得吓人。
    然后,他又下到了地方。
    干部年轻化。
    才30岁,他就做到了副县长。
    40岁就做到了市长。
    ……
    现在是云济大学校长。副部级。
    王和平有从政的经验,他的前途也不会局限在大学里。
    校长也可以做到国家部委‘掌门人’,也可以做到省级政府的‘一把手’。
    半个小时后。
    水冷了,茶淡了。
    鲁运昌卷起了竹简。说道,“现在去给竹简做c14测定吧。”
    两人站了起身。
    ……
    一间教室。
    在门上挂着一个牌。
    碳14年代测定法教学室。
    云济大学没有文物要测定年代。但是,有教学需要。
    门是打开的。
    三人站在教室门口。
    王和平喊道,“郑老师。”
    郑老师转过头,看到站在门口的三人。走了过来。
    教室里40多名学生。
    有学生看过陈平安直播,认出了陈平安。
    “这货是。。。。陈平安。”
    “校长有事吗?”郑老师说道。郑老师很年轻,他读到了博士,读博士的时候有助教经验,然后读完博士后留校任教。
    “确实有事。”王和平向郑老师介绍了鲁运昌。然后,说道,“鲁副馆长需要借用一下c14年代测定仪。15分钟,会不会耽误你教学。”
    郑老师说道,“会有耽误,不过,王副馆长是燕京大学考古系的客座教授,也顺便给学生们上一节课,这件事就两全齐美了。”
    “当然可以了。”鲁运昌说道。
    郑老师让出了讲台。
    鲁运昌走上讲台。
    教室里还有空位。
    陈平安和王和平坐在空位上。
    鲁运昌说道,“同学们,很高兴能给你们上一堂课。”
    学生们都鼓起了掌声,表示欢迎。
    鲁运昌看了一下墙壁上的挂钟,说道,“离下课还有27分钟。我把这27分钟分成两部分吧。第一部分,12分钟,我讲c14年代测定法的原理。第二部分,15分钟,用一个示例,教大家使用c14年代测定仪的方法和规范。”
    鲁运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c14年代测定法原理,然后讲道,“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的碳1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这个过程,……。
    鲁运昌在黑板上写了一串公式,c+o2=co2.co2+h2o(光照,叶绿体)=ch2o+o2.这些是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吃蔬菜,动物吃草,等,碳14也被动物纳入。”
    讲台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有的学生拿着笔快迅地记着笔记。
    鲁运昌继续讲道,“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鲁运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复杂的公式。
    t=[ in{nf/n0}/{0.693}]xt1/2
    这个公式,
    in指是是自然对数。
    nf/n0是样品中的碳14与活体组织中相比的百分数,
    而t1/2是碳14的半衰期5730年。
    比如,如果化石中的碳14活体样本相比是10%,那么化石年代为:
    t=[ in{0.1}/{0.693}]x5730年
    =[{2.303}/{0.693}]x5730年
    =[ 3.323 ]x5730年
    =19040.79年
    “鲁副馆长。c14年代测定法能够测定什么。”一名同学问道。
    “c14被锁住了,不会与大气中的c14交换,就可以测定。”鲁运昌说道。
    “比如呢。”这位同学再次问道。
    “比如,金字塔石块间的砂浆。”鲁运昌说道,“砂浆被糊上去之前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但是当它糊上去之后由于硬化,内部与空气隔绝,致使内部的c14逐渐衰减,与生物测定同样。”
    ……
    回答了学生几个疑问后。
    过去了12分钟。
    “陈平安同学。”鲁运昌对坐在后排的陈平安说道。
    “老师,什么事。”陈平安说道。
    “我可以截下一段竹简作为测定的样本吗?”鲁运昌说道。
    “没事。”陈平安说道。
    鲁运昌拿了一把剪刀,剪下了一段竹片。
    鲁运昌打开了投影屏幕。
    在投影屏幕上。同学们可以看到鲁运昌的操作过程。
    鲁运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古代竹简的制作过程,砍伐竹子,然裁,切,烘(杀青)。
    测定竹简的年代实际上从砍伐竹子开始。
    当竹子被砍掉后,竹子就死亡了,即竹子停止了光合作用,停止呼吸c14,竹子体内的c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我现在要测定这段竹片剩下的放射性c14的含量,就可以推断竹简的年代。”
    ……
    15分钟后。
    鲁运昌讲完一堂课。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离开了教室。
    竹简的年代测定出来了。
    竹简有3054年的历史。
    用c14测定一件文物的年代。
    年代越近,偏差越大。
    年代越远,偏差越小。
    历史记载,齐国的建立年代是在前1046年。
    距今已经有3059年。
    偏差了5年。这个不要紧。
    也就基本可以断定,竹简是在齐太公元年编写的。
    在齐国建国起,齐国就有太史这个官职了。
    在教室门口。鲁运昌拿出了手机,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竹简是真的。第二句话,竹简有3054年历史。
    立刻,故宫博物馆一间房间里,等待消息的几十名专家欢呼沸腾起来了。
    接下来。
    鲁运昌对陈平安说道,“你在微\\1博上发的图片是厉公7年简,而拿来做c14测定的是齐太公元年简,也就是说,你还有更多的齐春秋简。”
    陈平安说道,“是的。”
    鲁运昌呼吸一滞,说道,“还有多少。”
    陈平安说道,“齐春秋简全部。一共245卷竹简。”
    ———
    三江了。
    书友们看得还可以。
    收藏个。
    投一下推荐票。
    蟹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