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唐朝好媳妇 作者:曾经的青柳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唐朝好媳妇 作者:曾经的青柳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三个人就跟看戏法似的,虽然不知道那些白东西是怎么出现的,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小婉是家里的主事人……贵命,人家都喝了这石灰水,自己怎么好拒绝?
怀着慷慨就义般的决心各自尝了一口,三个人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什么时候石灰水也这么好喝了?
绣娘犹自不舍地地咂巴咂巴嘴,好奇地看着缸里的糖水,张孝和张仁也知道了张杨氏和小婉都不是那么嚼的人,这哥俩从墙上摘下一个水瓢就往缸里伸,倒把小婉唬了一跳。
她一把夺下水瓢,嗔道:“这不是牛嚼牡丹嘛,真喝了这一大瓢糖水,还不患上糖尿病?”
貌似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她也就是唬一唬两个人,然后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齐声问了一个让他绝倒的问题,“小姐,啥叫糖尿病?”
是了,唐朝有没有患糖尿病的不知道,但肯定是没有这个名字,小婉耸耸肩,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太过麻烦,直接略过,吩咐道:“你们将这些水倒进陶罐当中不断加热,直到将所有的水都蒸发掉。”
这个命令似乎还容易理解一些,绣娘负责烧火,两个人负责往陶罐里加水,随着体当中水的大量蒸发,陶罐中的体呈现出浓稠的状态,这就是糖浆。小婉让绣娘将火撤下去,然后让张孝、张仁将陶罐搬到厢房中冷却。
看看天色,这时间真不经折腾,转眼就到了傍黑,又是到了做饭的时候,小婉和绣娘又开始忙碌起来,屋里的张杨氏和李婶也在忙活——她们正在收拾那些刚刚剪下来的一些羊毛,准备纺线,小婉觉得好笑,上回次仁旺堆送的羊中,有两头藏绵羊,张杨氏便惦记上了它们的羊毛,准备纺一些毛线,可是……太少了啊!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后,小婉带着张孝、张仁去将陶罐又搬回了厨房,打开陶罐,里面的糖浆已经变成了红色的砂糖,她吩咐二人再次将这些砂糖倒入水缸中,然后注入清水,反复搅动,当里面的糖完全化成糖水之后,小婉吩咐将木炭碾碎之后,投入糖水中。
“好了,其它的工作明天再做。”小婉拍拍手,吩咐大家各自忙碌,她带着绣娘进入张陵他们学习的屋子,三个男孩子正在认真的练字,张杨氏和李婶这次没有整理羊毛,却一人拿了一付针线给几个男孩子补袜子,小囡囡看得无趣,跑到哥哥们身边看他们练字,一见小婉进来,立即跑到她身边,拽着她的袖子道:“嫂子,我也要识字。”
小婉正要说话,张杨氏也抬头笑道:“小婉,你就教她也认点字吧,也可以让我安静地做些活儿。”
“是。”小婉答应一声,从旁边一个柜子抽屉里取出一叠卡片,随手拍拍虎头的脑袋。
“别拍我头,拍了就不聪明了。”虎头一看小婉的神情,便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干什么了。
“呵呵,虎头,教囡囡读拼音的任务就教给你了,没意见吧?”小婉笑眯眯地看着虎头。
“我……没意见!”虎头不乐意地看了囡囡一眼,却在小婉的积威上不敢拒绝。
“这样才乖,明天给你好吃的。”小婉笑道,而虎头立即高兴起来,接过那叠卡片,拉着囡囡到旁边识拼音去了。
这套卡片是小婉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古时候教学,都是老师在前面一字一句的读,学生在后面一字一句的跟着朗诵,本没有拼音,可小婉一接手家务,上有老,下有小,那有时间陪太子读书?因此,她准备了一套拼音卡片,然后每天晚上都抽时间默书,同时在下面注上拼音。幸好前世二十来年的毛笔字不是白练的,否则这种抄书的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现在她已经写完了《三字经》和《论语》,据说县城的书店里也有卖其它书籍的,而且还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价钱也不算贵,只是她现在没时间,而且张陵正在学习《论语》,小婉正打算默写一套《古文观止》,免得小正太将来学习那些《四书五经》,学坏了脑子,只是繁体字写起来颇不顺手,不可一蹴而就。
囡囡对于那些弯弯曲曲的拼音显然很感兴趣,这无意中就刺激了虎头为人师表的得意,教得愈发耐心起来,站在小婉身后的绣娘脸上露出几分羡慕,只是以她的身份,是不能够有这个奢望的。
“娘,我先出去了。”小婉看虎头教得用心,便要出去干活。
“小婉,你也休息,别累着了。”张杨氏说道,她一抬头,正看到绣娘痴痴的看着虎头手里的拼音卡片,嘴唇微微翕动着。
轻轻叹了口气,张杨氏问道:“小婉,绣娘还有什么活儿没做完吗?”
“啊?”小婉怔了一下,旋即便发现小姑娘的表情,笑着摇摇头道:“没什么事了,等晌午帮我准备午饭就行了。”
“囡囡一个人学习也是枯燥,就让绣娘陪她一起学习吧。”张杨氏淡淡地道,又低下头做针线活。
对面的李婶在张杨氏说话的时候便在听着,她的眼神目前还不太灵光,但知女莫若母,如保不知道女儿的心思?
听到张杨氏准许女儿识字,当即下炕,拽着绣娘向张杨氏叩头,感激涕零。
“李婶,你这是做什么,这不也是一举两得嘛,快起来吧。”张杨氏说道,虽然曾经出身大户人家,但这些年的生活早就将她昔年的娇气磨掉了,反倒是看着乡间的农户更顺眼些。
小婉知趣地上前将李婶和绣娘扶起来道:“我娘的心地最是慈善,你们认真工作,绣娘细心照顾小小姐,就是感恩了。”
“是!”母女俩站起身,又分别向张杨氏和小婉行了一礼。
翌日一早,张仁和张孝便依照小婉的吩咐,再次将糖水过滤,接着又是加热、蒸发、冷却……等到第三天早晨,小婉将张杨氏也请到了厨房,然后亲手打开了陶罐,露出一片雪白。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在线阅读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唐朝好媳妇 作者:曾经的青柳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三个人就跟看戏法似的,虽然不知道那些白东西是怎么出现的,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小婉是家里的主事人……贵命,人家都喝了这石灰水,自己怎么好拒绝?
怀着慷慨就义般的决心各自尝了一口,三个人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什么时候石灰水也这么好喝了?
绣娘犹自不舍地地咂巴咂巴嘴,好奇地看着缸里的糖水,张孝和张仁也知道了张杨氏和小婉都不是那么嚼的人,这哥俩从墙上摘下一个水瓢就往缸里伸,倒把小婉唬了一跳。
她一把夺下水瓢,嗔道:“这不是牛嚼牡丹嘛,真喝了这一大瓢糖水,还不患上糖尿病?”
貌似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她也就是唬一唬两个人,然后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齐声问了一个让他绝倒的问题,“小姐,啥叫糖尿病?”
是了,唐朝有没有患糖尿病的不知道,但肯定是没有这个名字,小婉耸耸肩,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太过麻烦,直接略过,吩咐道:“你们将这些水倒进陶罐当中不断加热,直到将所有的水都蒸发掉。”
这个命令似乎还容易理解一些,绣娘负责烧火,两个人负责往陶罐里加水,随着体当中水的大量蒸发,陶罐中的体呈现出浓稠的状态,这就是糖浆。小婉让绣娘将火撤下去,然后让张孝、张仁将陶罐搬到厢房中冷却。
看看天色,这时间真不经折腾,转眼就到了傍黑,又是到了做饭的时候,小婉和绣娘又开始忙碌起来,屋里的张杨氏和李婶也在忙活——她们正在收拾那些刚刚剪下来的一些羊毛,准备纺线,小婉觉得好笑,上回次仁旺堆送的羊中,有两头藏绵羊,张杨氏便惦记上了它们的羊毛,准备纺一些毛线,可是……太少了啊!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后,小婉带着张孝、张仁去将陶罐又搬回了厨房,打开陶罐,里面的糖浆已经变成了红色的砂糖,她吩咐二人再次将这些砂糖倒入水缸中,然后注入清水,反复搅动,当里面的糖完全化成糖水之后,小婉吩咐将木炭碾碎之后,投入糖水中。
“好了,其它的工作明天再做。”小婉拍拍手,吩咐大家各自忙碌,她带着绣娘进入张陵他们学习的屋子,三个男孩子正在认真的练字,张杨氏和李婶这次没有整理羊毛,却一人拿了一付针线给几个男孩子补袜子,小囡囡看得无趣,跑到哥哥们身边看他们练字,一见小婉进来,立即跑到她身边,拽着她的袖子道:“嫂子,我也要识字。”
小婉正要说话,张杨氏也抬头笑道:“小婉,你就教她也认点字吧,也可以让我安静地做些活儿。”
“是。”小婉答应一声,从旁边一个柜子抽屉里取出一叠卡片,随手拍拍虎头的脑袋。
“别拍我头,拍了就不聪明了。”虎头一看小婉的神情,便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干什么了。
“呵呵,虎头,教囡囡读拼音的任务就教给你了,没意见吧?”小婉笑眯眯地看着虎头。
“我……没意见!”虎头不乐意地看了囡囡一眼,却在小婉的积威上不敢拒绝。
“这样才乖,明天给你好吃的。”小婉笑道,而虎头立即高兴起来,接过那叠卡片,拉着囡囡到旁边识拼音去了。
这套卡片是小婉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古时候教学,都是老师在前面一字一句的读,学生在后面一字一句的跟着朗诵,本没有拼音,可小婉一接手家务,上有老,下有小,那有时间陪太子读书?因此,她准备了一套拼音卡片,然后每天晚上都抽时间默书,同时在下面注上拼音。幸好前世二十来年的毛笔字不是白练的,否则这种抄书的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现在她已经写完了《三字经》和《论语》,据说县城的书店里也有卖其它书籍的,而且还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价钱也不算贵,只是她现在没时间,而且张陵正在学习《论语》,小婉正打算默写一套《古文观止》,免得小正太将来学习那些《四书五经》,学坏了脑子,只是繁体字写起来颇不顺手,不可一蹴而就。
囡囡对于那些弯弯曲曲的拼音显然很感兴趣,这无意中就刺激了虎头为人师表的得意,教得愈发耐心起来,站在小婉身后的绣娘脸上露出几分羡慕,只是以她的身份,是不能够有这个奢望的。
“娘,我先出去了。”小婉看虎头教得用心,便要出去干活。
“小婉,你也休息,别累着了。”张杨氏说道,她一抬头,正看到绣娘痴痴的看着虎头手里的拼音卡片,嘴唇微微翕动着。
轻轻叹了口气,张杨氏问道:“小婉,绣娘还有什么活儿没做完吗?”
“啊?”小婉怔了一下,旋即便发现小姑娘的表情,笑着摇摇头道:“没什么事了,等晌午帮我准备午饭就行了。”
“囡囡一个人学习也是枯燥,就让绣娘陪她一起学习吧。”张杨氏淡淡地道,又低下头做针线活。
对面的李婶在张杨氏说话的时候便在听着,她的眼神目前还不太灵光,但知女莫若母,如保不知道女儿的心思?
听到张杨氏准许女儿识字,当即下炕,拽着绣娘向张杨氏叩头,感激涕零。
“李婶,你这是做什么,这不也是一举两得嘛,快起来吧。”张杨氏说道,虽然曾经出身大户人家,但这些年的生活早就将她昔年的娇气磨掉了,反倒是看着乡间的农户更顺眼些。
小婉知趣地上前将李婶和绣娘扶起来道:“我娘的心地最是慈善,你们认真工作,绣娘细心照顾小小姐,就是感恩了。”
“是!”母女俩站起身,又分别向张杨氏和小婉行了一礼。
翌日一早,张仁和张孝便依照小婉的吩咐,再次将糖水过滤,接着又是加热、蒸发、冷却……等到第三天早晨,小婉将张杨氏也请到了厨房,然后亲手打开了陶罐,露出一片雪白。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在线阅读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第三十四节 制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