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京的勋戚
朱常潓还小,也就刚会喊娘的年龄,哪里能单独走路,庞保怕小皇子跌倒赶紧跟了上去一手搀住了小皇子。
朱常潓拿手指着殿里面,嘴里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小皇子的意思却很明白——他要进去。
“殿下是要进去么?奴婢这就领殿下去见皇爷。”庞保俯着身子就将朱常潓往殿中带,手心却是渗着汗。
刚才大臣们没看到,是庞保在九皇子耳畔偷偷的说了一句话后,小皇子才嚷着要进殿。
望着那还没怎么会走步的小皇子,礼部侍郎刘一燝眉头微皱,一边的其余大臣们也察觉不对,这要是九皇子进了殿,郑贵妃岂不是就能跟着进殿么。
站在殿内的东宫太子朱常洛看到他最小的弟弟,正在一个奴婢的带领下往他这边走来时,目光之中却明显有着厌恶。
这个目光就如同当年他看弟弟福王朱常洵一般。
“娘,娘,”
朱常潓走了几步却回过身来叫唤他的母亲。
郑贵妃果断把握了这个机会,她不再理会想阻止她见丈夫的大臣,黑着脸就向自已的孩子走去。
刘一燝身子动了下,他想拦下贵妃。
“怎么,你们不让我见陛下,也不让陛下的骨肉见陛下吗!”贵妃动怒了,面若寒霜的看着刘一燝。
“臣不敢!”
刘一燝脑袋急转,他需要一个理由继续拦阻郑妃。
“不敢就别挡着本宫,要是皇子有什么闪失,你担得起吗!”贵妃很生气,她直接从刘一燝面前穿过。
刘一燝却没敢阻止,因为他实在是没有阻止的理由。
其余的大臣们也没敢上前,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郑贵妃拉着她的幼子进了皇帝的寝室。
方从哲目光闪烁,身为首辅的他如果硬要出面阻止贵妃入殿,必定会赢得百官的赞赏,以及东宫的称许,但他却没有那样做。
“殿下,贵妃进去了,现在怎么办?”王安悄悄的凑到了朱常洛身边。
“不能让她在父皇身边,”
朱常洛因为过于肥胖,导致他的脸比一般人大很多,脖子也很短,所以不管是生气还是高兴,他面上的表情看起来好像都没有什么变化。
中宫宾天,贵妃的再次出现绝不是什么好事。
朱常洛忍了一辈子,他对这个女人恨得要死,但如果这个女人将凤冠戴到了头上,他就将真的对她无可奈何了。
“老奴去和孙公公他们商议下,”
王安心里也着急,当初是他和司礼监的人商议将郑贵妃迁出乾清宫,后来又是他去坤宁宫说动王皇后出面,这好不容易把郑贵妃从皇爷身边弄走,转过头来郑贵妃却又可能在王皇后死后成为六宫之主,这个事实无论如何王安也接受不了。
因此,必须将郑贵妃从皇爷身边迁走!
皇爷眼下病重根本不能视事,小爷既受旨意问政便可以决定内外之事,他王公公要做的就是取得司礼监的完全支持,那样的话才能让郑贵妃的美梦破灭。
拉着幼子的贵妃娘娘见到了自已的丈夫,但此时的皇帝却是直挺挺的躺在龙床上,一动也不动。皇帝的身子也比从前更加消瘦,贵妃记得她被撵出乾清宫时,丈夫的脸上还有些肉,现在却是已经瘦的皮贴骨了。
近半个月,皇帝已经不能进食,生命全靠参汤维持着。
贵妃的出现让服侍皇帝的宫人太监们都有些失措,他(她)们大半都是从坤宁宫过来的,皇后娘娘的宾天也意味着他们或许要换份新的职司了。
“陛下睡了多久?”
“回娘娘话,陛下已睡了三个时辰了。”
回话的是内侍高起潜,或许是因为贵妃娘娘的“名声”,又或许是真的胆小,他十分的局促不安。
“是么?”
贵妃拉着幼子搬了只凳子坐在了丈夫病床边,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才一岁多的九皇子好奇的打量着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皇帝,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长了大胡子的男人就是他的父亲。
贵妃就坐在那等,她相信她的丈夫一定会醒来,也一定会和她说话。
她有很多委屈要与丈夫说,更有很多事要与丈夫说。
但外面,却有喧嚣声。
“娘娘,是英国公和成国公还有武清侯吵起来了。”
庞保偷偷告诉娘娘外面的争吵是因为英国公张惟贤和成国公朱纯臣吵了起来。
英国公爵位源于靖难时的名将张玉,至张惟贤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张惟贤这个英国公不仅仅是北京城勋贵之首,更领着五军都督府的后府,万历对这位英国公也很赞赏,万历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分别晋张惟贤少傅兼太子太保。
每逢大事,必然当年援朝抗倭之时,万历总是会宣英国公入殿与之商议。现在皇后宾天,身为北京勋臣之首的英国公肯定是必须入宫的。
但是英国公却和次一脚赶到的成国公吵了起来。
争吵的焦点却是贵妃娘娘。
北京的这帮勋贵和南都不同,南都的勋臣都是太祖开国时的功臣之后,而北京的这帮却是靖难功臣之后。
两边虽然都是勋贵,但关系却又有些复杂,可以说是仇人那种。
靖难功臣于开国功臣而言,其实都是反贼。
但人数上,南都的勋贵要比北京的多。这是因为开国时太祖大封功臣的缘故,并且善待功臣。加上开国的功臣大多不支持成祖,所以成祖对他们也很冷淡。最终导致南都勋臣虽多,但却远离权力;京师勋臣虽少,但却始终处于权力中心的局面。
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惟贤之所以冲突,原因便是英国公支持了首辅方从哲和东林党大臣们的提议,不许贵妃娘娘居于乾清宫。而成国公朱纯臣却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他认为皇贵妃是六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现在皇后宾天,于情于理皇贵妃便当代替皇后行使六宫之权,并且代已宾天的皇后照顾病重的皇帝。
朱纯臣的意思是百官没有道理对郑贵妃加以限制。
但最先向方从哲发难的是武清侯李高,这位李太后的嫡侄对方从哲等人试图阻止贵妃入殿觐见皇帝感到愤怒,因为过于气愤他甚至和礼部的人大吵起来。
瑞安公主的驸马万炜也很生气,他是勋戚中第二个进宫的,给皇后娘娘遗体磕过头后,这位驸马爷便当着东宫太子的面指责首辅方从哲过于放肆。并明确指出在皇帝病重期间,任何人也没权力限制皇贵妃的举动。
支持成国公和驸马爷的还有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新宁伯谭弘业。
而支持英国公张惟贤和首辅方从哲的也有怀宁侯孙维藩、兴安伯徐治安等人。
朱常潓拿手指着殿里面,嘴里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小皇子的意思却很明白——他要进去。
“殿下是要进去么?奴婢这就领殿下去见皇爷。”庞保俯着身子就将朱常潓往殿中带,手心却是渗着汗。
刚才大臣们没看到,是庞保在九皇子耳畔偷偷的说了一句话后,小皇子才嚷着要进殿。
望着那还没怎么会走步的小皇子,礼部侍郎刘一燝眉头微皱,一边的其余大臣们也察觉不对,这要是九皇子进了殿,郑贵妃岂不是就能跟着进殿么。
站在殿内的东宫太子朱常洛看到他最小的弟弟,正在一个奴婢的带领下往他这边走来时,目光之中却明显有着厌恶。
这个目光就如同当年他看弟弟福王朱常洵一般。
“娘,娘,”
朱常潓走了几步却回过身来叫唤他的母亲。
郑贵妃果断把握了这个机会,她不再理会想阻止她见丈夫的大臣,黑着脸就向自已的孩子走去。
刘一燝身子动了下,他想拦下贵妃。
“怎么,你们不让我见陛下,也不让陛下的骨肉见陛下吗!”贵妃动怒了,面若寒霜的看着刘一燝。
“臣不敢!”
刘一燝脑袋急转,他需要一个理由继续拦阻郑妃。
“不敢就别挡着本宫,要是皇子有什么闪失,你担得起吗!”贵妃很生气,她直接从刘一燝面前穿过。
刘一燝却没敢阻止,因为他实在是没有阻止的理由。
其余的大臣们也没敢上前,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郑贵妃拉着她的幼子进了皇帝的寝室。
方从哲目光闪烁,身为首辅的他如果硬要出面阻止贵妃入殿,必定会赢得百官的赞赏,以及东宫的称许,但他却没有那样做。
“殿下,贵妃进去了,现在怎么办?”王安悄悄的凑到了朱常洛身边。
“不能让她在父皇身边,”
朱常洛因为过于肥胖,导致他的脸比一般人大很多,脖子也很短,所以不管是生气还是高兴,他面上的表情看起来好像都没有什么变化。
中宫宾天,贵妃的再次出现绝不是什么好事。
朱常洛忍了一辈子,他对这个女人恨得要死,但如果这个女人将凤冠戴到了头上,他就将真的对她无可奈何了。
“老奴去和孙公公他们商议下,”
王安心里也着急,当初是他和司礼监的人商议将郑贵妃迁出乾清宫,后来又是他去坤宁宫说动王皇后出面,这好不容易把郑贵妃从皇爷身边弄走,转过头来郑贵妃却又可能在王皇后死后成为六宫之主,这个事实无论如何王安也接受不了。
因此,必须将郑贵妃从皇爷身边迁走!
皇爷眼下病重根本不能视事,小爷既受旨意问政便可以决定内外之事,他王公公要做的就是取得司礼监的完全支持,那样的话才能让郑贵妃的美梦破灭。
拉着幼子的贵妃娘娘见到了自已的丈夫,但此时的皇帝却是直挺挺的躺在龙床上,一动也不动。皇帝的身子也比从前更加消瘦,贵妃记得她被撵出乾清宫时,丈夫的脸上还有些肉,现在却是已经瘦的皮贴骨了。
近半个月,皇帝已经不能进食,生命全靠参汤维持着。
贵妃的出现让服侍皇帝的宫人太监们都有些失措,他(她)们大半都是从坤宁宫过来的,皇后娘娘的宾天也意味着他们或许要换份新的职司了。
“陛下睡了多久?”
“回娘娘话,陛下已睡了三个时辰了。”
回话的是内侍高起潜,或许是因为贵妃娘娘的“名声”,又或许是真的胆小,他十分的局促不安。
“是么?”
贵妃拉着幼子搬了只凳子坐在了丈夫病床边,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才一岁多的九皇子好奇的打量着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皇帝,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个长了大胡子的男人就是他的父亲。
贵妃就坐在那等,她相信她的丈夫一定会醒来,也一定会和她说话。
她有很多委屈要与丈夫说,更有很多事要与丈夫说。
但外面,却有喧嚣声。
“娘娘,是英国公和成国公还有武清侯吵起来了。”
庞保偷偷告诉娘娘外面的争吵是因为英国公张惟贤和成国公朱纯臣吵了起来。
英国公爵位源于靖难时的名将张玉,至张惟贤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张惟贤这个英国公不仅仅是北京城勋贵之首,更领着五军都督府的后府,万历对这位英国公也很赞赏,万历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分别晋张惟贤少傅兼太子太保。
每逢大事,必然当年援朝抗倭之时,万历总是会宣英国公入殿与之商议。现在皇后宾天,身为北京勋臣之首的英国公肯定是必须入宫的。
但是英国公却和次一脚赶到的成国公吵了起来。
争吵的焦点却是贵妃娘娘。
北京的这帮勋贵和南都不同,南都的勋臣都是太祖开国时的功臣之后,而北京的这帮却是靖难功臣之后。
两边虽然都是勋贵,但关系却又有些复杂,可以说是仇人那种。
靖难功臣于开国功臣而言,其实都是反贼。
但人数上,南都的勋贵要比北京的多。这是因为开国时太祖大封功臣的缘故,并且善待功臣。加上开国的功臣大多不支持成祖,所以成祖对他们也很冷淡。最终导致南都勋臣虽多,但却远离权力;京师勋臣虽少,但却始终处于权力中心的局面。
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惟贤之所以冲突,原因便是英国公支持了首辅方从哲和东林党大臣们的提议,不许贵妃娘娘居于乾清宫。而成国公朱纯臣却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他认为皇贵妃是六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现在皇后宾天,于情于理皇贵妃便当代替皇后行使六宫之权,并且代已宾天的皇后照顾病重的皇帝。
朱纯臣的意思是百官没有道理对郑贵妃加以限制。
但最先向方从哲发难的是武清侯李高,这位李太后的嫡侄对方从哲等人试图阻止贵妃入殿觐见皇帝感到愤怒,因为过于气愤他甚至和礼部的人大吵起来。
瑞安公主的驸马万炜也很生气,他是勋戚中第二个进宫的,给皇后娘娘遗体磕过头后,这位驸马爷便当着东宫太子的面指责首辅方从哲过于放肆。并明确指出在皇帝病重期间,任何人也没权力限制皇贵妃的举动。
支持成国公和驸马爷的还有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新宁伯谭弘业。
而支持英国公张惟贤和首辅方从哲的也有怀宁侯孙维藩、兴安伯徐治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