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淮安城和扬州城、苏州城、杭州城,并称于大运河运上的四镇,也就是所谓“淮扬苏杭”的淮,就是指的淮安城,这里也是淮扬菜的源地。跨过淮安城向北,便到了遍食面食以及使用齐鲁语言的北方。淮安古城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为南北分界的重要城市。
在明末淮安也成了满清和南明神武朝廷的分界点,这里驻扎了满清六省总督、江南巡抚、江南总兵等多位高官,还有从山东、河南调来的十五万重兵。当然这十五万兵丁都是洪承畴逃到淮安后东拼西凑弄来的。为了维持这十五万人洪承畴这几年将淮安周围各县收刮殆尽,民间更是一点存粮都没有,遍地饿殍。
淮安城兴建于正德三年,在宋代古城的基础上重建,虽然城墙高深,但是和扬州、南北二京相比还是不够看的。同时淮安这里地处运河,正好是黄河水道和运河水道交汇处,明军的那种小炮艇可以直接抵近射击,所以城内兵丁虽多,但是守城的文武官员都对守城前景并不乐观。
洪承畴原本以为给他一年时间就可以和扬州的军队持平,但是洪承畴忘了算两边的经济实力。占领南直隶、浙江的神武政权在财政上根本不是满清能比的,有中国富庶之地的财政支撑,再加上南方并没有怎么损失的人口结构,神武政权以每年二个师的度在扩充新军。
可是洪承畴这三年恨不得刮地三尺,在本就残破的河南和山东,好不容易才筹够十五万军队。虽然人数上和对面的明军差不多,但是素质上就要差的老多。明军这边都是十八到三十的壮年,清军那边是从十二岁到六十岁的老弱病残。明军这边一个个都标配有全套装备,从火枪到刺刀,从袜子到军帽,清军那边只有一万多精锐才有完整的军服兵器,其他人不要说军服,就是武器也是分得一些残破刀枪。这些人别说对上精锐的明军,能不能打过以前的卫所兵都不一定。
但是洪承畴也没办法,满清控制区除了陕西和南直隶有些粮食外,其他各省都是这个样子。洪承畴已经给满清朝廷去过多次求援文书,但是等来的无非就是中央的一纸圣旨,让洪承畴在本地解决。
如果在五年前,满清刚占领南直隶的时候,淮安和山东等地还是比较不错的,两淮盐场大部分都在满清手中,虽然产的食盐不能同广东精盐相比,但胜在便宜。可是神武朝廷占领扬州后,两淮盐场大部分被明军占领,就是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的十九个盐场也被明军水师破坏殆尽。粮食更不用说了,河南穷的都吃人肉了,山东虽然强点,但是也差不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洪承畴这三年殚心竭力好不容易凑够这十五万人,这已经是全部了。
洪承畴在得知神武皇帝在南京誓师北伐后,在淮安的总督衙门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在淮安的大小官员都参加了。会上这些官员知道南明北伐在即的时候,一个个都默不作声,纷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江宁巡抚周伯达是除了洪承畴以外最大的官职,他看到所有官员情绪低落,站起来说道:“各位同僚!现在南明大军就在眼前,正是你我报效圣上的时候,我周伯达在此立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周伯达这也是没办法,他一家老小都在北京,不这么说第二天就要全家人头落地,但是其他中级官员就没这么忠诚了。淮安大批的中级官员原本都是本地人,很多都是当地的士绅,这帮家伙才不管你那个皇帝坐江山,只要保证他们的身家性命就好。
洪承畴看到会开成这个样子,站起来说道:“希望大家激天良,报效君恩!本督知道明军势大,但是有那个吃里扒外不要怨本督不讲人情!好了,散会!”
马得功是洪承畴的心腹,看到大小官员离开后低声问道:“制台大人,这帮家伙一个个唉声叹气,莫不是想要献城投敌不成?”
洪承畴苦笑一声:“哼!别说这帮家伙,就是周伯达大概也起了投诚的心思!”
马得功刚才看到周伯达慷慨激昂的样子,实在没想到这么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想着叛变革命?
“不能吧,周大人全家都在京师,他敢这么做吗?”
“家人算什么,妻子可是再找,儿子可以再生!周伯达是崇祯十年进士,和神武朝廷的辅马明远是同科,有这层关系基本可保他性命无忧,说不定能原职留用也说不定!”
马得功听周伯达关系这么硬,心中急转动,低声问道:“制台大人,哪咱们。。。”马得功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满清已经风雨飘摇,实在不是个好地方,俗话说得好,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不如开门投了明军得了。
马得功这么想无可厚非,明末的武将字都不认得,自然不能用什么忠君思想来约束他们。但是洪承畴可不是目不识丁的丘八,洪大人两榜进士出身,那是有理想有道德有底线的三有官员,那能和马得功一样反复无常呢?
洪承畴坚定的说道:“本官不准备投降,在辽东本官已经做了一次贰臣,难道还要本官做在做一次?”
马得功听洪承畴这么说有些无语了,洪大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管他投降几次,只要能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制台大人。。。”马得功刚要说话,就看洪承畴摇了摇手,打断马得功的劝说。
“马总兵,一会儿你带上本督的手令,将城里那一万精兵带到济南,这几年本督将一半的粮草都放在济南,在那里和神武朝廷最后决战吧!”
济南是北京的屏障,济南还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的中心地带,同时距离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东昌府只有二百多里的距离。明军火器厉害,对后勤补给必定倚重,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眼前,所以济南是明军必须争夺的要地。
洪承畴在三年前就已经规划,他知道淮安距离扬州太近,并且就在运河边上,城墙也并不厚重,所以淮安这里绝对不能坚守。但是济南就不同了,济南城墙建成于洪武四年,经过明朝二百多年六次大规模修建,现在已经成为不次于南北二京的坚固防御体系。
洪承畴从身上拿出来一封书信,交给马得功:“马总兵,这时本督交给皇太后的亲笔信,下一步怎么办都在这上面了!现在你趁着明军还没到,快些带着人出城吧!”
马得功看到洪承畴已经决定留下来等死,也就不做作,跪下给洪承畴磕了个头,然后出门组织队伍出。
淮安城里就这么大,一万人调走很快传遍全城,现在明军就在扬州,洪总督还把精兵调走,立刻就让大小官员慌了手脚。这时有很多人已经暗中联络扬州的明军,准备开城投降,但是洪承畴手下的满清密探也不是吃素的,很是抓到几个吃里扒外的官员,用他们的头总算将满城的议论声压了下来。
满清和南明以运河上的张家沟为界,南面的高邮州归南明,北面的宝应归满清。宝应县知县已经得到了洪承畴的死命令,让他坚守到底。但是命令好下,那个知县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队伍,运河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早已经将洪总督的命令忘到脑后,马上开城投降。
朱宏三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自然下狠手收拾满洲人,宝应城里几个剃头的八旗官员,也不管是不是正规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只要长得和汉人不一样,全部全家处斩,人头悬挂在城门上。至于那个投降的宝应县令,朱宏三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给淮安城里的洪承畴送封信,告诉洪承畴自己可以既往不咎,让他开城投降。
洪承畴看完朱宏三的信,哈哈大笑:“我洪享九从崇祯二年领兵作战,对付流寇未成一败!在辽东兵败本应身死,但是太宗皇帝对享久问寒问暖,让享久感激涕零。入关后太后和摄政王不以享久是降臣出身,任命享久为江南六省总督,这份知遇大恩让享久没齿难忘!这次享久就用残躯报效太后和陛下!”
洪承畴说完对着宝应县令说道:“今天你既然来送劝降书信,正好用你的头颅祭旗,看本督如何大破明军!”
那个宝应县令听洪承畴要砍自己脑袋,吓的尿了裤子,同时心中这个后悔,早知道不如辞官逃跑了,怎么说也能保的性命!
朱宏三带着前锋赵国栋的二师已经来到淮安城下,正在翘等候城里的消息。按照朱宏三的估计洪承畴反正都已经是贰臣了,一定能做三臣,但是哪想到过了半响城上扔下来一个东西,有士兵上前取回来,一看正是入城的那个宝兴县令的头颅。
朱宏三得知后冷笑道:“看来洪承畴准备为新主子尽忠了!狗蛋,下面看你的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肉肉屋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淮安城和扬州城、苏州城、杭州城,并称于大运河运上的四镇,也就是所谓“淮扬苏杭”的淮,就是指的淮安城,这里也是淮扬菜的源地。跨过淮安城向北,便到了遍食面食以及使用齐鲁语言的北方。淮安古城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为南北分界的重要城市。
在明末淮安也成了满清和南明神武朝廷的分界点,这里驻扎了满清六省总督、江南巡抚、江南总兵等多位高官,还有从山东、河南调来的十五万重兵。当然这十五万兵丁都是洪承畴逃到淮安后东拼西凑弄来的。为了维持这十五万人洪承畴这几年将淮安周围各县收刮殆尽,民间更是一点存粮都没有,遍地饿殍。
淮安城兴建于正德三年,在宋代古城的基础上重建,虽然城墙高深,但是和扬州、南北二京相比还是不够看的。同时淮安这里地处运河,正好是黄河水道和运河水道交汇处,明军的那种小炮艇可以直接抵近射击,所以城内兵丁虽多,但是守城的文武官员都对守城前景并不乐观。
洪承畴原本以为给他一年时间就可以和扬州的军队持平,但是洪承畴忘了算两边的经济实力。占领南直隶、浙江的神武政权在财政上根本不是满清能比的,有中国富庶之地的财政支撑,再加上南方并没有怎么损失的人口结构,神武政权以每年二个师的度在扩充新军。
可是洪承畴这三年恨不得刮地三尺,在本就残破的河南和山东,好不容易才筹够十五万军队。虽然人数上和对面的明军差不多,但是素质上就要差的老多。明军这边都是十八到三十的壮年,清军那边是从十二岁到六十岁的老弱病残。明军这边一个个都标配有全套装备,从火枪到刺刀,从袜子到军帽,清军那边只有一万多精锐才有完整的军服兵器,其他人不要说军服,就是武器也是分得一些残破刀枪。这些人别说对上精锐的明军,能不能打过以前的卫所兵都不一定。
但是洪承畴也没办法,满清控制区除了陕西和南直隶有些粮食外,其他各省都是这个样子。洪承畴已经给满清朝廷去过多次求援文书,但是等来的无非就是中央的一纸圣旨,让洪承畴在本地解决。
如果在五年前,满清刚占领南直隶的时候,淮安和山东等地还是比较不错的,两淮盐场大部分都在满清手中,虽然产的食盐不能同广东精盐相比,但胜在便宜。可是神武朝廷占领扬州后,两淮盐场大部分被明军占领,就是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的十九个盐场也被明军水师破坏殆尽。粮食更不用说了,河南穷的都吃人肉了,山东虽然强点,但是也差不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洪承畴这三年殚心竭力好不容易凑够这十五万人,这已经是全部了。
洪承畴在得知神武皇帝在南京誓师北伐后,在淮安的总督衙门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在淮安的大小官员都参加了。会上这些官员知道南明北伐在即的时候,一个个都默不作声,纷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江宁巡抚周伯达是除了洪承畴以外最大的官职,他看到所有官员情绪低落,站起来说道:“各位同僚!现在南明大军就在眼前,正是你我报效圣上的时候,我周伯达在此立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周伯达这也是没办法,他一家老小都在北京,不这么说第二天就要全家人头落地,但是其他中级官员就没这么忠诚了。淮安大批的中级官员原本都是本地人,很多都是当地的士绅,这帮家伙才不管你那个皇帝坐江山,只要保证他们的身家性命就好。
洪承畴看到会开成这个样子,站起来说道:“希望大家激天良,报效君恩!本督知道明军势大,但是有那个吃里扒外不要怨本督不讲人情!好了,散会!”
马得功是洪承畴的心腹,看到大小官员离开后低声问道:“制台大人,这帮家伙一个个唉声叹气,莫不是想要献城投敌不成?”
洪承畴苦笑一声:“哼!别说这帮家伙,就是周伯达大概也起了投诚的心思!”
马得功刚才看到周伯达慷慨激昂的样子,实在没想到这么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想着叛变革命?
“不能吧,周大人全家都在京师,他敢这么做吗?”
“家人算什么,妻子可是再找,儿子可以再生!周伯达是崇祯十年进士,和神武朝廷的辅马明远是同科,有这层关系基本可保他性命无忧,说不定能原职留用也说不定!”
马得功听周伯达关系这么硬,心中急转动,低声问道:“制台大人,哪咱们。。。”马得功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满清已经风雨飘摇,实在不是个好地方,俗话说得好,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不如开门投了明军得了。
马得功这么想无可厚非,明末的武将字都不认得,自然不能用什么忠君思想来约束他们。但是洪承畴可不是目不识丁的丘八,洪大人两榜进士出身,那是有理想有道德有底线的三有官员,那能和马得功一样反复无常呢?
洪承畴坚定的说道:“本官不准备投降,在辽东本官已经做了一次贰臣,难道还要本官做在做一次?”
马得功听洪承畴这么说有些无语了,洪大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管他投降几次,只要能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制台大人。。。”马得功刚要说话,就看洪承畴摇了摇手,打断马得功的劝说。
“马总兵,一会儿你带上本督的手令,将城里那一万精兵带到济南,这几年本督将一半的粮草都放在济南,在那里和神武朝廷最后决战吧!”
济南是北京的屏障,济南还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的中心地带,同时距离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东昌府只有二百多里的距离。明军火器厉害,对后勤补给必定倚重,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眼前,所以济南是明军必须争夺的要地。
洪承畴在三年前就已经规划,他知道淮安距离扬州太近,并且就在运河边上,城墙也并不厚重,所以淮安这里绝对不能坚守。但是济南就不同了,济南城墙建成于洪武四年,经过明朝二百多年六次大规模修建,现在已经成为不次于南北二京的坚固防御体系。
洪承畴从身上拿出来一封书信,交给马得功:“马总兵,这时本督交给皇太后的亲笔信,下一步怎么办都在这上面了!现在你趁着明军还没到,快些带着人出城吧!”
马得功看到洪承畴已经决定留下来等死,也就不做作,跪下给洪承畴磕了个头,然后出门组织队伍出。
淮安城里就这么大,一万人调走很快传遍全城,现在明军就在扬州,洪总督还把精兵调走,立刻就让大小官员慌了手脚。这时有很多人已经暗中联络扬州的明军,准备开城投降,但是洪承畴手下的满清密探也不是吃素的,很是抓到几个吃里扒外的官员,用他们的头总算将满城的议论声压了下来。
满清和南明以运河上的张家沟为界,南面的高邮州归南明,北面的宝应归满清。宝应县知县已经得到了洪承畴的死命令,让他坚守到底。但是命令好下,那个知县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队伍,运河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早已经将洪总督的命令忘到脑后,马上开城投降。
朱宏三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自然下狠手收拾满洲人,宝应城里几个剃头的八旗官员,也不管是不是正规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只要长得和汉人不一样,全部全家处斩,人头悬挂在城门上。至于那个投降的宝应县令,朱宏三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给淮安城里的洪承畴送封信,告诉洪承畴自己可以既往不咎,让他开城投降。
洪承畴看完朱宏三的信,哈哈大笑:“我洪享九从崇祯二年领兵作战,对付流寇未成一败!在辽东兵败本应身死,但是太宗皇帝对享久问寒问暖,让享久感激涕零。入关后太后和摄政王不以享久是降臣出身,任命享久为江南六省总督,这份知遇大恩让享久没齿难忘!这次享久就用残躯报效太后和陛下!”
洪承畴说完对着宝应县令说道:“今天你既然来送劝降书信,正好用你的头颅祭旗,看本督如何大破明军!”
那个宝应县令听洪承畴要砍自己脑袋,吓的尿了裤子,同时心中这个后悔,早知道不如辞官逃跑了,怎么说也能保的性命!
朱宏三带着前锋赵国栋的二师已经来到淮安城下,正在翘等候城里的消息。按照朱宏三的估计洪承畴反正都已经是贰臣了,一定能做三臣,但是哪想到过了半响城上扔下来一个东西,有士兵上前取回来,一看正是入城的那个宝兴县令的头颅。
朱宏三得知后冷笑道:“看来洪承畴准备为新主子尽忠了!狗蛋,下面看你的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第二道防线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