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孙刘三家联合,抗袁绍?
第154章 曹孙刘三家联合,抗袁绍?
刘备一番好言劝导,阐明了自己,执意要为李翊封侯的意愿。
而在郯侯爵位之后,刘备还表奏了李翊为军师中郎将。
如果说此前的郯侯还只是一个封赏的名号,用来彰显尊位的。
那后面这个将军职位,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给实权了。
中郎将的特点就是地位虽然不高,但权力极大。
最高可以直接节制一个军区的兵马。
黄巾起义之时,卢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节制一路兵马,跨州郡作战。
他们的战区都是辖制至少一个州,朝廷给予了其相当大的自治权。
再直观一点儿,你可以直接理解为后世的“大帅”。
“主公,这……”
李翊望着这军师中郎将的职位,自己也颇感意外。
从前他都是随军出谋划策,少有负责领兵。
他虽为谋主,但此前在刘营并未有过具体的职位。
如果非要说的话,至少在军中他更多是扮演军师祭酒的职位。
但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独自领兵了。
刘备开口说道:
“今淮南方定,百废待兴,我欲让军师据广陵,节制九江两路兵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广陵、九江两个战区交给了李翊。
这里的兵马都要受他节制,听他调用。
尽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谋主,刘营里名义上二把手。
但还从未具体掌握过多少实权,刘备这次属于是直接放权了。
“只是翊年纪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诚惶诚恐,若再节制两路兵马,恐未必能够威服众心。”
刘备却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说道:
“不然,凡事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便好。”
“自与先生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辅弼,君之相为举人。”
“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于野战也,愿君勿要推辞。”
刘备言语真诚,语气竟是近乎恳求。
他是真希望能够报答李翊这三年来的付出。
并且老刘一直都很舍得放权。
历史上他在拥有四个郡时,就曾让诸葛亮直接节制三个郡的兵马。
今时,李翊为老刘规划了平南的大战略。
所以老刘便将淮南、广陵地区的兵马交予李翊,由他全权处理南方事务。
“……哈哈哈。”
李翊弯唇一笑,“承蒙主公不弃,翊愿效犬马之劳。”
一番推辞过后,见刘备坚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刘备大喜,即命人将所奏之书,发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刘两家浩浩汤汤击破袁术之后,不远处的南方,位于吴郡的孙策,扩张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吴郡不久,又趁着曹、刘、袁三家大战分神之际,马上继续向南进攻。
攻打会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汉吏自居,宜保城邑,举全城之兵与孙策交战。
不能敌,为孙策所败,只能向他投降,于是会稽平定。
孙策将原有长吏全部替换,又自领会稽太守。
命老将朱治为吴郡太守。
命叔父吴景为丹阳太守,命从弟孙贲为豫章太守。
此二地孙策并未直接控制,但还是命自己的人自领太守,以便将来图之。
孙策势力膨胀极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属于“乱贼”,急需得到官方的认可。
于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拿着奏章,去拜谒陈地朝廷。
并且带上了礼物向朝廷进贡。
这日,
孙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议进兵豫章郡一事。
却闻得北方传来消息,袁术被曹刘两军击破,淮南之地尽失。
孙策惊道:
“袁公路败耶!”
孙策对袁术的战败在预料之内。
毕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将领、孙香、孙辅、吴景、孙贲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调出了淮南。
袁术手下能打仗的将领,几乎全是孙氏武将。
没了他们,袁术断不可能是曹刘联军的敌手。
但令孙策没想到的是,袁术会败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与周瑜等人原本定制好的战略构想,让曹、刘、袁三家混战。
怎么着也得打个一两年。
这一两年的时间,孙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阳也都给打下来。
可没想到,他刚刚打下会稽,就传来袁术已经败亡的消息。
这曹刘联军的攻势未免太猛了些。
“袁术败亡,曹操、刘备拥据淮南,直指江东。”
“为之奈何也?”
此前陈登、李翊一直主张压制孙吴的政策。
严格限制孙策在江东的发展。
孙策都是趁着曹刘与袁术大战之时,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打下会稽的。
原本想趁着战事结束前,把豫章、丹阳一并打下来。
但现在曹刘基本上已经腾出手了,只怕不会再任由自己乱来了。
“曹操拥庐江、刘备拥九江。”
“此二地分别毗邻豫章、丹阳。”
“恐不易取啊。”
吴景皱着眉头,表情十分严肃。
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倒是不把丹阳的袁胤、豫章的华歆、刘繇放在眼里。
可问题是,曹刘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将豫章、丹阳视为了自己的后园。
他们要是敢去打的话,曹刘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么看?”
孙策主动征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计划不变,先去取豫章。”
谋士陈端问道:
“豫章华歆乃守户之犬,刘繇乃败军之将,不足为虑。”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与庐江接壤,如何应对曹操?”
周瑜解释道:
“袁术虽灭,刘勋尚在。”
“曹操对付刘勋还需要时间,在他解决掉刘勋之前,我们先把豫章打下来。”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与曹刘上桌谈判的资格。”
众人闻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适才说的与曹操、刘备谈判,是什么意思?”
孙策主动开口询问。
听周瑜这话的意思,似乎还想和曹刘合作。
周瑜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当今天下,二袁实力最强。”
“今袁术虽灭,其残余势力仍在。”
“曹操、刘备虽据淮南,但消弭袁术势力尚需时间,这个时间便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
“袁术死后,袁绍便是当今第一诸侯。”
“其拥据河北之地,早有南顾之心。”
“今曹刘两家能够联合,我料其必是为了防备袁绍。”
周瑜一眼看透曹刘战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术只是顺势而为,合力抵抗袁绍才是利害所求。
孙策一颔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刘为了防备袁绍,在南方无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点了点头。
曹刘联合打袁术,与其说是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倒不如说是解除南方的隐患。
要是袁绍彻底统一北方,腾出手来,那肯定是要把矛头转向河南的。
身处河南的曹操、刘备便是首当其冲,自然要联合起来。
如果在袁绍南下之前,孙吴势力能够快速地壮大起来。
壮大到足以和曹刘谈判,让他们也不能轻易地灭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刘备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战略价值了。
毕竟这两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对河北大军的时候,又面临南方孙吴的威胁,腹背受敌。
“那依公瑾之见,如何应对曹操、刘备?”
孙策耐心询问。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轻重缓急,今曹操、刘备皆不易图。”
“况其两家有联合之势,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若是打下豫章,则与荆州刘表接壤。”
“刘表与兄长有杀父之仇,这才是我们的大敌。”
“而曹操亦忌惮刘表在南方威胁其治所颍川,若是我们主动攻打刘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诚如是,刘备也不好从中干预。”
孙策一颔首,大是认同周瑜的建议。
曹刘不好对付,就只能先对付刘表了。
何况荆州富庶,刘表守户之犬,与自己还有杀父之仇。
自己几乎没有理由不先打刘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刘备。”
“然后即刻发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后,再发兵江夏。”
“斩黄祖,为吾父报仇。”
孙策雷厉风行,即刻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方针。
正说间,一名侯吏匆匆走进堂内。
“主公……”
嗯?
孙策一挑眉,沉声问,“何事?”
“许贡秘密上书朝廷的文书,适才被末将截住了。”
“许贡?”
孙策眉头微蹙,许贡自被他打败后,便只是安置在了吴郡。
之前他忙着打会稽,所以一直没腾出手来处理他。
“什么文书,拿来我看!”
侯吏将许贡上表的文书,双手奉给孙策。
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汉帝,言道:
“孙策枭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若被召不得还,放于外,必作世患!”
这是一封表章,一般会放在木匣子里面。
驿吏是不可以随便查看官员表章的,但孙策任命的驿吏可不讲究这个。
他看得就是你吴郡太守的表章。
发现不对,马上就拿了交给孙策。
孙策看罢,勃然大怒。
“此辈怎敢使计害我!”
说罢,将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个,把孙策召到朝廷去。
这显然不符合孙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师里圈养,实在太阴险了。
其实历史上孙策“小霸王”的外号,就是来源于许贡这封表文。
许贡在文中把孙策比作项籍,但这却并不是在夸他。
因为项籍是汉高祖的敌人,在当时属于反贼。
而孙策打江东,恰好被本地士族定义为作乱。
所以孙策看了这封表文后,才会如此生气,这戳中了他内心的最痛处。
“来人,将许贡带来!”
孙策一声令下。
少时,两名武士将许贡带进了大堂之内。
许贡见孙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内心里也有点犯怵。
走至近前,诚惶诚恐地向他拜道:
“……贡见过孙将军。”
孙策怒目圆瞪,嗔目而视,厉喝:
“许贡,吾待你不薄,缘何使计害我?”
许贡被吓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贡哪里曾使计害过将军?”
孙策冷声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归朝廷,困我于京师。”
“还敢说没有吗?”
许贡咬咬牙,抵死不承认。
“本无此事,奈何非要强加于我?”
孙策将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还敢抵赖吗?”
许贡见此大惊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书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开来看?”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孙策弯唇道:
“吾若不拆开看,怎知汝暗藏祸心,意欲加害于我?”
“今日事败泄露,证据确凿,汝还有何话说?”
许贡默然不能答,似对此事已经默认了。
孙策见状,更加恼怒,即命武士将许贡绞死于殿上。
许贡见此,骇然失色。
“孙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汝竟敢杀我?”
“汝有什么资格审判我的罪过?”
孙策背着手,冷声笑道:
“汝欲害我,我岂能留你?”
“况你乃败军之将,已不再是吴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将领朱治为吴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经发出,你便安心去吧。”
许贡涨红了脸,气得直跺脚。
“汝……汝这犯上作乱的逆贼,侵吾吴土,还要夺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孙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实力。”
说完,两名武士将许贡架起,将他生生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吴景走过来,有些担忧的对孙策说道:
“伯符,这许贡在当地颇有名望,纵然要杀他,也该先奏朝廷,审明其罪。”
“擅自将之处死,未免太过鲁莽了些。”
孙策对此却不以为然,“杀便杀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顿,又道,“况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视我等为逆贼。”
“早晚要与之一战,不如现在就直接动手。”
与李翊帮助老刘,抚慰徐州各派不同。
孙策在江东处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那就是杀杀杀。
史书叫,“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史书上对孙策屠士族简单概括为了,是孙策想要立威。
但这只是浅层原因。
孙策不是傻子,他知道当地豪族意味着什么。
但他没办法像李翊那样,一一抚慰各派。
因为时间不等人,孙策起兵必须要快。
其次,江东大族极多,孙策很难一一抚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孙策不具备抚慰这些大族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乱杀这一条路。
孙策并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他带着江淮的人,却跑到江东去称王称霸。
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是犯上作乱。
吴郡许贡、会稽王朗、扬州刺史刘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孙策,属于是为国讨贼。
当地的士族当然也拥护他们。
要说靠强硬手段压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没有先列。
比如刘焉入益州,杀本地豪强十五户。
刘表单骑入荆州,杀江南豪强五十五人。
两人都选择了同样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杀当地地头蛇来立威,不然镇不住。
但刘表与刘焉在立完威后,都选择了及时收手,开始抚慰本地豪强,恩威并施。
可孙策却没办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选择一直杀下去。
因为他与刘表、刘焉不同。
这二人是汉皇宗亲,自带汉室苗裔光环。
第二,刘表入荆州时他是荆州牧,刘焉入益州时他是益州牧。
可孙策只有一个袁术给的殄寇将军,有什么资格去占有江东领土?
所以孙策的军队素质非常高,凡大军过处,几乎与民秋毫无犯。
因为孙策知道,他已经选择得罪了士族,就绝对不能再得罪军民了。
孙策军队纪律在三国时代属于名列前茅的存在,所过之处,多有百姓夹道相送。
这是孙策自己给自己打的补丁。
既杀许贡,孙策又命人将许贡家属一并屠戮,万不可留活口。
众武士领命,前去抄了许贡之家,将家中老幼一并杀于室内。
只杀得许府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之后,武士向孙策回报说,许贡上下八十余口,尽数杀死。
孙策满意地点了点头,忽又有人来报。
乃谋士秦松也。
“主公,许贡的小儿子,还有三名奴客不见了踪影。”
孙策一叉腰肢,不屑道:
“那孺子我曾见过,只八九岁,不足为虑。”
“至于那三名奴客,乃丧家之犬耳,何足道哉?”
“任其自去!”
这……
秦松有些迟疑,出声劝道:
“主公,斩草要除根,这些奴客平日饱受许贡恩惠。”
“今主公杀之,保不齐将来他们会为主报仇。”
孙策却只是淡然一笑,“吾怕谁来?”
周瑜见此,也出声劝道:
“兄长,秦先生说的有理。”
“纵然兄长武勇过人,须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孙策见周瑜都这般说了,便叹口气,道:
“罢,那你便带些人手,去追查这几名逃走的奴客便是。”
“喏。”
周瑜领命而去,与秦松一同出了大堂。
“公瑾,脸色似乎看起来不太好啊?”
秦松见周瑜面色不对,主动关心询问。
周瑜叹一声:
“吾主雄才盖世,奈何有时候轻虑无备。”
“我担心其有一天,会为小人所害。”
秦松闻言有些吃惊,道:
“我主颇有勇力,身边战将数十员,怎会为刺客所害?”
周瑜一挑眉,正色道:
“正如我方才所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一个人纵是天下无敌,也敌不过阴谋诡计,世道人心。”
秦松闻言,默然许久。
“既如此,我等之后还须多加防备。”
“以免主公受害。”
周瑜却叹道:
“我等再是防备也无用,须主公自己重视起来才好。”
“罢了,只盼是我多虑了吧……”
……
孙吴这边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战略,打算北交好曹刘,向西面扩展,重锤刘表。
而此时的刘表,同样坐在襄阳城中,思考着自己的对外策略。
“袁公路居然败了?”
刘表望着探马传回来的军报,感到十分地诧异。
此前曹刘大战袁术时,刘表大发战争财。
不断往淮南输送粮秣、军械。
为荆州积攒了大量财富。
原以为可以多吃两年,顺便消耗三家的实力。
不想袁术如此不经打,这么快就败下阵来了。
“主公,如今庐江已经被曹操占据了。”
蒯良向刘表说道。
刘表眉头一蹙,拍案怒道:
“此前刘备与我通商之时,曾许诺将庐江给我。”
“如今却将它转手给了曹操,是欺我也!”
众皆默然,面面相觑。
在徐州的贸易中,他们家族也从中获利不少。
蒯良出言安慰刘表道:
“夏侯惇乃是天子亲自任命的庐江太守。”
“如今曹操据有庐江,名正言顺,主公却不好发兵。”
“刘备也有理由搪塞我荆州使者。”
刘表表情十分难看,感觉自己就是被曹操、刘备给演了。
这两人明显是串通好了,就是不想让自己插手扬州事务。
“此辈甚是可恶!”
“曹操、刘备联河南之地,威胁甚大。”
“尤其曹操将治所迁至颍川,直接威胁到了我荆州。”
“曹操不可不图,但吾向来不欲在荆州用兵,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表意识到了曹操的威胁。
他把治所迁到颍川,直接与荆州接壤。
刘表感到不安,但出兵又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
他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但实现的方略却是慢慢苟,苟到汉室衰落了,他便可以出来据有天下了。
所以刘表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左右逢源。
他愿意看别的诸侯自相攻伐,但却不愿意自己下场。
蒯良出声说道:
“主公可还记得前不久攻穰城的张济吗?”
张济?
刘表眉头一皱,此人此前因为军中缺粮,便引关中之兵来寇略荆州地界。
但在穰城的攻伐战中,中流矢而死。
“是,此事是我有亏张济。”
刘表有些自责地说道。
蒯良接着道:
“张济死后,其子侄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已经收兵退出穰城了。”
“主公何不收降张绣,招诱其部众,令其屯兵于宛城。”
“作为我荆州北面屏翼,以防备曹操?”
“如此我荆州便不用主动出兵,解决曹操的外患了。”
刘表闻言,大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张济死时,荆州的官员都来向刘表表示祝贺。
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家却如此无礼。
此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不受祝贺。
光看这番言论,会感觉刘表是个实诚君子。
但刘表本人是很腹黑的,并且他有自己的战略眼光。
张济来时,曹操已经牵治所到颍川了。
当时刘表便意识到了曹操的威胁,打算在南阳养一个外州客将,作为防备曹操的荫蔽。
张济来的恰到好处,但此人有点儿莽。
上来就直接攻城掠地,刘表连跟他打招呼,招降他的机会都没有。
你要是缺粮你就直说啊,又不是不给你。
刘表很无语,想派人去解和,结果人到时,张济已经嗝屁了。
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
现在蒯良提出招降张绣,将他养在宛城防备曹操的提议,与刘表不谋而合。
“就按子柔说的做,即刻传我命,去招降张绣部众。”
刘表一声令下,派出人去招诱张济部队。
……
(本章完)
刘备一番好言劝导,阐明了自己,执意要为李翊封侯的意愿。
而在郯侯爵位之后,刘备还表奏了李翊为军师中郎将。
如果说此前的郯侯还只是一个封赏的名号,用来彰显尊位的。
那后面这个将军职位,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给实权了。
中郎将的特点就是地位虽然不高,但权力极大。
最高可以直接节制一个军区的兵马。
黄巾起义之时,卢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节制一路兵马,跨州郡作战。
他们的战区都是辖制至少一个州,朝廷给予了其相当大的自治权。
再直观一点儿,你可以直接理解为后世的“大帅”。
“主公,这……”
李翊望着这军师中郎将的职位,自己也颇感意外。
从前他都是随军出谋划策,少有负责领兵。
他虽为谋主,但此前在刘营并未有过具体的职位。
如果非要说的话,至少在军中他更多是扮演军师祭酒的职位。
但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独自领兵了。
刘备开口说道:
“今淮南方定,百废待兴,我欲让军师据广陵,节制九江两路兵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广陵、九江两个战区交给了李翊。
这里的兵马都要受他节制,听他调用。
尽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谋主,刘营里名义上二把手。
但还从未具体掌握过多少实权,刘备这次属于是直接放权了。
“只是翊年纪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诚惶诚恐,若再节制两路兵马,恐未必能够威服众心。”
刘备却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说道:
“不然,凡事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便好。”
“自与先生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辅弼,君之相为举人。”
“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于野战也,愿君勿要推辞。”
刘备言语真诚,语气竟是近乎恳求。
他是真希望能够报答李翊这三年来的付出。
并且老刘一直都很舍得放权。
历史上他在拥有四个郡时,就曾让诸葛亮直接节制三个郡的兵马。
今时,李翊为老刘规划了平南的大战略。
所以老刘便将淮南、广陵地区的兵马交予李翊,由他全权处理南方事务。
“……哈哈哈。”
李翊弯唇一笑,“承蒙主公不弃,翊愿效犬马之劳。”
一番推辞过后,见刘备坚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刘备大喜,即命人将所奏之书,发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刘两家浩浩汤汤击破袁术之后,不远处的南方,位于吴郡的孙策,扩张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吴郡不久,又趁着曹、刘、袁三家大战分神之际,马上继续向南进攻。
攻打会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汉吏自居,宜保城邑,举全城之兵与孙策交战。
不能敌,为孙策所败,只能向他投降,于是会稽平定。
孙策将原有长吏全部替换,又自领会稽太守。
命老将朱治为吴郡太守。
命叔父吴景为丹阳太守,命从弟孙贲为豫章太守。
此二地孙策并未直接控制,但还是命自己的人自领太守,以便将来图之。
孙策势力膨胀极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属于“乱贼”,急需得到官方的认可。
于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拿着奏章,去拜谒陈地朝廷。
并且带上了礼物向朝廷进贡。
这日,
孙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议进兵豫章郡一事。
却闻得北方传来消息,袁术被曹刘两军击破,淮南之地尽失。
孙策惊道:
“袁公路败耶!”
孙策对袁术的战败在预料之内。
毕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将领、孙香、孙辅、吴景、孙贲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调出了淮南。
袁术手下能打仗的将领,几乎全是孙氏武将。
没了他们,袁术断不可能是曹刘联军的敌手。
但令孙策没想到的是,袁术会败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与周瑜等人原本定制好的战略构想,让曹、刘、袁三家混战。
怎么着也得打个一两年。
这一两年的时间,孙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阳也都给打下来。
可没想到,他刚刚打下会稽,就传来袁术已经败亡的消息。
这曹刘联军的攻势未免太猛了些。
“袁术败亡,曹操、刘备拥据淮南,直指江东。”
“为之奈何也?”
此前陈登、李翊一直主张压制孙吴的政策。
严格限制孙策在江东的发展。
孙策都是趁着曹刘与袁术大战之时,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打下会稽的。
原本想趁着战事结束前,把豫章、丹阳一并打下来。
但现在曹刘基本上已经腾出手了,只怕不会再任由自己乱来了。
“曹操拥庐江、刘备拥九江。”
“此二地分别毗邻豫章、丹阳。”
“恐不易取啊。”
吴景皱着眉头,表情十分严肃。
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倒是不把丹阳的袁胤、豫章的华歆、刘繇放在眼里。
可问题是,曹刘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将豫章、丹阳视为了自己的后园。
他们要是敢去打的话,曹刘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么看?”
孙策主动征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计划不变,先去取豫章。”
谋士陈端问道:
“豫章华歆乃守户之犬,刘繇乃败军之将,不足为虑。”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与庐江接壤,如何应对曹操?”
周瑜解释道:
“袁术虽灭,刘勋尚在。”
“曹操对付刘勋还需要时间,在他解决掉刘勋之前,我们先把豫章打下来。”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与曹刘上桌谈判的资格。”
众人闻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适才说的与曹操、刘备谈判,是什么意思?”
孙策主动开口询问。
听周瑜这话的意思,似乎还想和曹刘合作。
周瑜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当今天下,二袁实力最强。”
“今袁术虽灭,其残余势力仍在。”
“曹操、刘备虽据淮南,但消弭袁术势力尚需时间,这个时间便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
“袁术死后,袁绍便是当今第一诸侯。”
“其拥据河北之地,早有南顾之心。”
“今曹刘两家能够联合,我料其必是为了防备袁绍。”
周瑜一眼看透曹刘战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术只是顺势而为,合力抵抗袁绍才是利害所求。
孙策一颔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刘为了防备袁绍,在南方无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点了点头。
曹刘联合打袁术,与其说是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倒不如说是解除南方的隐患。
要是袁绍彻底统一北方,腾出手来,那肯定是要把矛头转向河南的。
身处河南的曹操、刘备便是首当其冲,自然要联合起来。
如果在袁绍南下之前,孙吴势力能够快速地壮大起来。
壮大到足以和曹刘谈判,让他们也不能轻易地灭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刘备也得考虑一下他们的战略价值了。
毕竟这两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对河北大军的时候,又面临南方孙吴的威胁,腹背受敌。
“那依公瑾之见,如何应对曹操、刘备?”
孙策耐心询问。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轻重缓急,今曹操、刘备皆不易图。”
“况其两家有联合之势,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若是打下豫章,则与荆州刘表接壤。”
“刘表与兄长有杀父之仇,这才是我们的大敌。”
“而曹操亦忌惮刘表在南方威胁其治所颍川,若是我们主动攻打刘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诚如是,刘备也不好从中干预。”
孙策一颔首,大是认同周瑜的建议。
曹刘不好对付,就只能先对付刘表了。
何况荆州富庶,刘表守户之犬,与自己还有杀父之仇。
自己几乎没有理由不先打刘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刘备。”
“然后即刻发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后,再发兵江夏。”
“斩黄祖,为吾父报仇。”
孙策雷厉风行,即刻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方针。
正说间,一名侯吏匆匆走进堂内。
“主公……”
嗯?
孙策一挑眉,沉声问,“何事?”
“许贡秘密上书朝廷的文书,适才被末将截住了。”
“许贡?”
孙策眉头微蹙,许贡自被他打败后,便只是安置在了吴郡。
之前他忙着打会稽,所以一直没腾出手来处理他。
“什么文书,拿来我看!”
侯吏将许贡上表的文书,双手奉给孙策。
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汉帝,言道:
“孙策枭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若被召不得还,放于外,必作世患!”
这是一封表章,一般会放在木匣子里面。
驿吏是不可以随便查看官员表章的,但孙策任命的驿吏可不讲究这个。
他看得就是你吴郡太守的表章。
发现不对,马上就拿了交给孙策。
孙策看罢,勃然大怒。
“此辈怎敢使计害我!”
说罢,将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个,把孙策召到朝廷去。
这显然不符合孙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师里圈养,实在太阴险了。
其实历史上孙策“小霸王”的外号,就是来源于许贡这封表文。
许贡在文中把孙策比作项籍,但这却并不是在夸他。
因为项籍是汉高祖的敌人,在当时属于反贼。
而孙策打江东,恰好被本地士族定义为作乱。
所以孙策看了这封表文后,才会如此生气,这戳中了他内心的最痛处。
“来人,将许贡带来!”
孙策一声令下。
少时,两名武士将许贡带进了大堂之内。
许贡见孙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内心里也有点犯怵。
走至近前,诚惶诚恐地向他拜道:
“……贡见过孙将军。”
孙策怒目圆瞪,嗔目而视,厉喝:
“许贡,吾待你不薄,缘何使计害我?”
许贡被吓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贡哪里曾使计害过将军?”
孙策冷声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归朝廷,困我于京师。”
“还敢说没有吗?”
许贡咬咬牙,抵死不承认。
“本无此事,奈何非要强加于我?”
孙策将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还敢抵赖吗?”
许贡见此大惊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书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开来看?”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孙策弯唇道:
“吾若不拆开看,怎知汝暗藏祸心,意欲加害于我?”
“今日事败泄露,证据确凿,汝还有何话说?”
许贡默然不能答,似对此事已经默认了。
孙策见状,更加恼怒,即命武士将许贡绞死于殿上。
许贡见此,骇然失色。
“孙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吴郡太守,汝竟敢杀我?”
“汝有什么资格审判我的罪过?”
孙策背着手,冷声笑道:
“汝欲害我,我岂能留你?”
“况你乃败军之将,已不再是吴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将领朱治为吴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经发出,你便安心去吧。”
许贡涨红了脸,气得直跺脚。
“汝……汝这犯上作乱的逆贼,侵吾吴土,还要夺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孙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实力。”
说完,两名武士将许贡架起,将他生生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吴景走过来,有些担忧的对孙策说道:
“伯符,这许贡在当地颇有名望,纵然要杀他,也该先奏朝廷,审明其罪。”
“擅自将之处死,未免太过鲁莽了些。”
孙策对此却不以为然,“杀便杀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顿,又道,“况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视我等为逆贼。”
“早晚要与之一战,不如现在就直接动手。”
与李翊帮助老刘,抚慰徐州各派不同。
孙策在江东处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那就是杀杀杀。
史书叫,“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史书上对孙策屠士族简单概括为了,是孙策想要立威。
但这只是浅层原因。
孙策不是傻子,他知道当地豪族意味着什么。
但他没办法像李翊那样,一一抚慰各派。
因为时间不等人,孙策起兵必须要快。
其次,江东大族极多,孙策很难一一抚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孙策不具备抚慰这些大族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乱杀这一条路。
孙策并不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他带着江淮的人,却跑到江东去称王称霸。
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是犯上作乱。
吴郡许贡、会稽王朗、扬州刺史刘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孙策,属于是为国讨贼。
当地的士族当然也拥护他们。
要说靠强硬手段压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没有先列。
比如刘焉入益州,杀本地豪强十五户。
刘表单骑入荆州,杀江南豪强五十五人。
两人都选择了同样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杀当地地头蛇来立威,不然镇不住。
但刘表与刘焉在立完威后,都选择了及时收手,开始抚慰本地豪强,恩威并施。
可孙策却没办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选择一直杀下去。
因为他与刘表、刘焉不同。
这二人是汉皇宗亲,自带汉室苗裔光环。
第二,刘表入荆州时他是荆州牧,刘焉入益州时他是益州牧。
可孙策只有一个袁术给的殄寇将军,有什么资格去占有江东领土?
所以孙策的军队素质非常高,凡大军过处,几乎与民秋毫无犯。
因为孙策知道,他已经选择得罪了士族,就绝对不能再得罪军民了。
孙策军队纪律在三国时代属于名列前茅的存在,所过之处,多有百姓夹道相送。
这是孙策自己给自己打的补丁。
既杀许贡,孙策又命人将许贡家属一并屠戮,万不可留活口。
众武士领命,前去抄了许贡之家,将家中老幼一并杀于室内。
只杀得许府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之后,武士向孙策回报说,许贡上下八十余口,尽数杀死。
孙策满意地点了点头,忽又有人来报。
乃谋士秦松也。
“主公,许贡的小儿子,还有三名奴客不见了踪影。”
孙策一叉腰肢,不屑道:
“那孺子我曾见过,只八九岁,不足为虑。”
“至于那三名奴客,乃丧家之犬耳,何足道哉?”
“任其自去!”
这……
秦松有些迟疑,出声劝道:
“主公,斩草要除根,这些奴客平日饱受许贡恩惠。”
“今主公杀之,保不齐将来他们会为主报仇。”
孙策却只是淡然一笑,“吾怕谁来?”
周瑜见此,也出声劝道:
“兄长,秦先生说的有理。”
“纵然兄长武勇过人,须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孙策见周瑜都这般说了,便叹口气,道:
“罢,那你便带些人手,去追查这几名逃走的奴客便是。”
“喏。”
周瑜领命而去,与秦松一同出了大堂。
“公瑾,脸色似乎看起来不太好啊?”
秦松见周瑜面色不对,主动关心询问。
周瑜叹一声:
“吾主雄才盖世,奈何有时候轻虑无备。”
“我担心其有一天,会为小人所害。”
秦松闻言有些吃惊,道:
“我主颇有勇力,身边战将数十员,怎会为刺客所害?”
周瑜一挑眉,正色道:
“正如我方才所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一个人纵是天下无敌,也敌不过阴谋诡计,世道人心。”
秦松闻言,默然许久。
“既如此,我等之后还须多加防备。”
“以免主公受害。”
周瑜却叹道:
“我等再是防备也无用,须主公自己重视起来才好。”
“罢了,只盼是我多虑了吧……”
……
孙吴这边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战略,打算北交好曹刘,向西面扩展,重锤刘表。
而此时的刘表,同样坐在襄阳城中,思考着自己的对外策略。
“袁公路居然败了?”
刘表望着探马传回来的军报,感到十分地诧异。
此前曹刘大战袁术时,刘表大发战争财。
不断往淮南输送粮秣、军械。
为荆州积攒了大量财富。
原以为可以多吃两年,顺便消耗三家的实力。
不想袁术如此不经打,这么快就败下阵来了。
“主公,如今庐江已经被曹操占据了。”
蒯良向刘表说道。
刘表眉头一蹙,拍案怒道:
“此前刘备与我通商之时,曾许诺将庐江给我。”
“如今却将它转手给了曹操,是欺我也!”
众皆默然,面面相觑。
在徐州的贸易中,他们家族也从中获利不少。
蒯良出言安慰刘表道:
“夏侯惇乃是天子亲自任命的庐江太守。”
“如今曹操据有庐江,名正言顺,主公却不好发兵。”
“刘备也有理由搪塞我荆州使者。”
刘表表情十分难看,感觉自己就是被曹操、刘备给演了。
这两人明显是串通好了,就是不想让自己插手扬州事务。
“此辈甚是可恶!”
“曹操、刘备联河南之地,威胁甚大。”
“尤其曹操将治所迁至颍川,直接威胁到了我荆州。”
“曹操不可不图,但吾向来不欲在荆州用兵,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表意识到了曹操的威胁。
他把治所迁到颍川,直接与荆州接壤。
刘表感到不安,但出兵又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
他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但实现的方略却是慢慢苟,苟到汉室衰落了,他便可以出来据有天下了。
所以刘表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左右逢源。
他愿意看别的诸侯自相攻伐,但却不愿意自己下场。
蒯良出声说道:
“主公可还记得前不久攻穰城的张济吗?”
张济?
刘表眉头一皱,此人此前因为军中缺粮,便引关中之兵来寇略荆州地界。
但在穰城的攻伐战中,中流矢而死。
“是,此事是我有亏张济。”
刘表有些自责地说道。
蒯良接着道:
“张济死后,其子侄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已经收兵退出穰城了。”
“主公何不收降张绣,招诱其部众,令其屯兵于宛城。”
“作为我荆州北面屏翼,以防备曹操?”
“如此我荆州便不用主动出兵,解决曹操的外患了。”
刘表闻言,大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张济死时,荆州的官员都来向刘表表示祝贺。
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家却如此无礼。
此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不受祝贺。
光看这番言论,会感觉刘表是个实诚君子。
但刘表本人是很腹黑的,并且他有自己的战略眼光。
张济来时,曹操已经牵治所到颍川了。
当时刘表便意识到了曹操的威胁,打算在南阳养一个外州客将,作为防备曹操的荫蔽。
张济来的恰到好处,但此人有点儿莽。
上来就直接攻城掠地,刘表连跟他打招呼,招降他的机会都没有。
你要是缺粮你就直说啊,又不是不给你。
刘表很无语,想派人去解和,结果人到时,张济已经嗝屁了。
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
现在蒯良提出招降张绣,将他养在宛城防备曹操的提议,与刘表不谋而合。
“就按子柔说的做,即刻传我命,去招降张绣部众。”
刘表一声令下,派出人去招诱张济部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