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错误举报

175.第175章 日本有不臣之心

    第175章 日本有不臣之心
    朱元璋倒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问:
    “滕卿,是这样的,自从太子三策在镇江府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就开始在全国上下进行推广,百官处于一个疯狂内卷的状态,咱就是想要知道,你认为,这些内卷对于当前大明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除此之外,我还隐约从手底下人听到,朝廷六部现在分工明确,为什么会有人哀声道怨,说咱这六部有名无实?
    是不是有人认为,咱想要在基层推广新建立一个大明群众服务中心有意见?
    你作为吏部尚书,想必肯定比咱更加了解基层官员的需求,今儿你就来给咱说道说道,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利益纠葛?”
    听了这话,滕毅几乎是感觉脑海有好几道雷霆闪过,让他整个人感到头皮发麻。
    好家伙,一上来就让他回答这些送命题,毫无疑问,这些随便一个问题要是放在外边,那都是要人命的地步啊。
    偏偏他这个吏部尚书一时间还真躲不过去。
    怎么躲?
    在场就只有四个人,三个都是皇室代表,只有他一个人代表了朝廷百官。
    沉吟片刻,一些时间过后,想清楚怎么回答的滕毅这才慢慢开口:
    “回陛下,臣以为百官内卷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自从百官俸禄跟百官赏罚制度进行了一个全新的改革,臣等肉眼可见,贪官污吏现象少了许多,臣不是包庇那些依然还在贪污的官员,只是相比于以前而言,现在的贪官数量,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成。
    足以见得,之前的贪官确实是因为活不下去他们才做出这个举动,陛下执行太子三策,实行奖励制度,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们自然愿意为大明奉献出一切。
    且当初陛下愿意执行这个政策,不就有不少愿意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犯下过错误的官员吗?
    这些人臣都一一记得,他们受到该有的惩罚之后,不仅没有怨恨陛下,没有怨恨大明,更是铆足了劲,想法子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之上。
    现如今,朝廷上下有一股风气,那就是熬,有的人一天办公四个时辰,可有的人为了绩效,愿意晚点回家,熬到五个时辰乃至六个时辰的也不是没有。
    他们之所以如此,其原因有两个。
    一,根据陛下制定的政策,只要熬出多余寻常处理政务的时间,多余时间就能在每个月底分发出多一笔俸禄。
    为了钱财银两,他们愿意如此。
    二,更好,更早的完成陛下的时政,他们每一年年底就能有机会加官进爵,相比于以往的制度,那些年轻人的干劲远远比我这样的老骨头不知道强了多少。”
    “总而言之,太子三策在这内卷之中绝对是利于百姓的政策。”
    滕毅几乎是是苦笑着回答。
    他这个吏部尚书最清楚自从大明官场开始实行新俸禄制度之后的变化到底有多么清明。
    原本就有不少抱负心很强的年轻人想要进入仕途,而眼下政策就符合他们能完成心中所想。
    至于那些原本想要坐着等年龄到退休的老家伙,一个个被迫起来认真干事。
    稍微有点懈怠,就会被后来者超越。
    目前已经有不少官员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被削减官职和俸禄待遇。
    最高的有从一品。
    从一品官职啊!这放在其他人看来怎么都不可能削减的大官员,到现在居然被朱元璋毫不留情的给处理了。
    足以见得朱元璋这次下定决心是多么充分,也能证明朱元璋并不是口头说说,做做样子,而是要真正的让百官知道。
    在大明朝廷下做事,谁敢懈怠,他就废了谁。
    近一个月以来,吏部为什么会这么忙?
    不就是因为需要在官职动员方面忙前忙后吗,一天下来,整个驻留在京城的吏部官员都感到头疼不已。
    偏偏他们又不敢停留,因为一旦停留,就会有工贼趁虚而入,这些工贼无一例外都是家中缺钱的人。
    为了钱,他们连自己的身体都能不放在心上,只要干活有钱,他们就能玩了命的干。
    滕毅一众代表的老家伙又不能说对方什么,只好打碎牙齿往肚子咽。
    “继续。”
    朱元璋并未对滕毅的回答表示有任何态度,而是让对方接着往下说。
    不清楚陛下的情绪,滕毅一时间也有些拘谨不安,卯足勇气,这才敢接着往下继续说。
    “至于六部哀声道怨,其实这些声音确实是有,正如陛下所言,跟都察院在外的左都御史杨晨有关,就是镇江府搞革新的那一位少年郎。”
    真如自己所听闻的一样,朱元璋眉头微皱,感到有些困惑,追问原由。
    “为何?”
    觉察朱元璋一斤感到有些不快的滕毅内心徘徊到底要不要往下说。
    用余光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确实很不爽后,他决定,还是老实说话吧,否则倒霉的就是他自己。
    “是这样的陛下,杨晨他在镇江府仕途培养一批退役军伍,让他们组成大明群众服务中心,说什么这个新的部门就是出来管辖当地衙门管不了的事情。
    同时还要让这些退役军伍会读书写字,负责掌管陛下的旨意,让他们告知民间百姓陛下真正的旨意。
    臣看来,此项举措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且容易造成当地衙门与他们之间的矛盾”
    越说,滕毅底气就越来越不足,没办法,实在是因为他也不敢往下多说什么话。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反应很快就证实滕毅自己内心的想法。
    只见老朱猛地向前探一步,颜色不悦开口问道:
    “为何如此!难道他们不愿意让百姓知道咱的话?还是说这底下有人对咱有意见?”
    一旁朱标也随时想要站出来跟自己父亲对话,防止自己父亲因为激动而做出什么后悔的事情。
    滕毅赶忙开口为自己辩解。
    “不是的陛下!
    是这样的,六部在每一处衙门都有自己的分部,能在这些地方任职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文人。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大明群众服务中心乃退役军伍人员构成,真要如此,六部的人担心将来与这一群粗人共事,会形成一些没有必要的误会,倘若解释不及时,必然会爆发出一些矛盾,届时若是见血了,怕是不好收场。”
    了解这背后这么简单的含义,朱元璋顿时感到不快。
    “胡说八道!粗人怎么了?大明难道不是靠粗人打下来的?别忘了当初我朱元璋也是一个粗人起家,现如今成为大明皇帝,稳定汉人蒙元局势,难道这不能够证明,粗人比他们这些搔首弄姿的文人墨客强太多了?”
    下方滕毅面对老朱这番话,只能是连连点头,不敢多说什么。
    他很清楚这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
    稍有不慎,怕不是会落下一个酷刑结局。
    为了能好好的活下去,他也只能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情况下顺从对方。
    眼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朱标站在一旁看不下去自己父亲这般反应,赶紧出来说两句。
    “咳咳.父皇,滕尚书所说并不是不无道理,在那些儒文学识眼中,打天下是他们的事情,治理天下则由他们肩负,倘若军伍横插一脚,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朝廷对他们的不信任。”
    武人打江山,文人治天下,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不仅是朱标这么想,就连老朱也是这么想。只不过朱元璋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不知怎讲。
    倘若杨晨在的话,他肯定会反驳朱标的这项认知。
    武人打江山不假,可文人治天下那完全就是一个悖论。
    自古以来,只要文人远离群众,那么到最后,祸害天下的就是这一群文人。
    准确的说是任何治理天下的人一旦远离群众,那么这个国家距离国破山河就不远了。
    被自己人推翻也是活该的道理。
    朱元璋不可能把气撒在自己儿子身上,为此遭殃的只能是下方滕毅。
    “这些三心二意的家伙,别以为他们想要干什么咱不知道,咱这双招子还没有老到看不清人心的地步。
    标儿,杨晨那个混账家伙跟咱说过。
    敌人越是要赞成的,咱们就越要反对,敌人越是要反对的,咱们就越要赞成’。
    这些文臣不是不希望军伍到地方去宣传咱的话吗?咱偏偏就要让军伍去到地方宣传咱的事情,否则他们不知道,这大明王朝到底是谁的天下,到底是谁做主!”
    话音落下,滕毅先是一愣,整个人差点没缓过神来。
    什么就叫做敌人越是赞成的,咱们就越要反对,敌人越要反对的,咱们就越要赞成,这话怎么听着起来有些诡异,可实际上却有几分道理。
    “刚才陛下说这句话是杨晨这个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提出来的,此子我记得似乎年龄不过三十,甚至才二十出头,他怎么会能说出这如此道理而来?
    怪哉!怪哉!莫非他乃当时周公圣人转世不成?”
    种种疑惑开始浮现心头,让他感到困惑不已。
    隐约之间,是给滕毅这个读书万卷的儒生带来一种能突破王朝寿命百年的感觉,只不过他悟性不足。
    就在他思忖之间,朱标的声音忽然响起。
    “父皇,诸多臣子之所以对大明群众服务中心感到不服气,无非就是认为退役军伍皆是粗人,根本就不配染指文人所学的知识。
    好在杨兄已经研发出能教导军伍从一个文盲,变成掌握五百字的普通人,儿臣相信,当那些文人臣子看到军伍也可以识字,也可读书,甚至书写出文房四宝才能写出来的字。
    皆是的文人,也就没有什么资格不服气了,父皇觉得如何?”
    朱标这一独特的见解直接让朱元璋以另外一个视觉发现了漏洞,正如朱标所说的一样。
    文人对武人的特别看法,往往都是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出现,既然他们秉承着自己掌握文字的骄傲看不起武人,那么朱元璋就打碎他们的骄傲。
    让他们看看,粗人在文字方面,未必比他们差劲!
    “好!标儿说的有道理,滕卿,你听到了吧,我儿所说你认为如何?”
    从思索之间回过神,滕毅脸上略显尴尬,不过很快就调整状态,连连点头,认可朱标所说的话语。
    “臣认为,太子所言,极是。”
    自认为回答的很认真的滕毅被朱标看出极为敷衍,不过他也没戳穿对方,而是提出一个意见。
    “滕尚书,为了后续的对接,过几日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随我一同进入镇江府,看一看这杨晨是如何教导军伍读书识字的?
    想必你见识过军伍掌握读书写字的本领之后,你肯定会赞成他的想法。”
    镇江府从改革开始,就成为京城津津乐道的事情,可惜的是,每个官员忙于内卷,根本就没多少时间到这地方亲自看一看。
    为此成为不少官员的遗憾。
    哪怕他们能靠近,也仅仅是能远远观望,不得靠近。
    否则就会被周围驻留的军伍给驱逐。
    这更是让不少京城官员抓耳挠腮,心想这镇江府从远处看,时时刻刻传来巨大轰鸣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奈何无人敢靠近,没有朱元璋的旨意,这些官员也就只能在茶余饭后试下讨论,完全不敢放置到台面上。
    眼下自己能有一个机会进入其中,滕毅旋即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生怕朱标返回。
    “太子能带臣进入其中见识识字奥秘,臣当然不会拒绝!”
    他说话间,殊不知台上朱元璋嘴角逐渐浮现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咱想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滕卿啊,其实今日咱换你而来,还有意见很重要的事情。”
    步入主题,滕毅收敛自己的喜悦,正色面对朱元璋关切道:
    “敢问陛下是为了何事?”
    朱元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拿起一份精美的帛书。
    所谓帛书,就是白丝帛编制而成能用于书写的纸张,一般而言,只有国力强大的国度才舍得将这种物品当做礼物赠予其他人。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因为某些事情,希望主国能给予帮助,于是书写帛书,送往主国。
    眼前这个帛书就是从日本送给宋朝的。
    没错就是宋朝。
    帛书内容如下:
    日本国后円融天皇,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于大宋皇帝陛下:伏以天高地厚,皇恩浩荡,照临四海,泽被万邦。
    我日本国,僻处海东,久仰中华之盛德,慕化之心,如渴如饥。
    自昔以来,通好不绝,今遣使臣,谨奉贡品,以表臣诚。
    兹有贡物,谨列于左:一、金器若干件,皆本国巧匠精制,光华熠熠,以献陛下之尊。
    二、银器若干件,洁白无瑕,工艺精湛,愿增陛下之用。
    三、珍珠玛瑙,璀璨夺目,皆采自深海,珍稀难得,特献于前,以供赏玩。
    四、和布(注:日本特产之布匹)百匹,质地柔软,色彩斑斓,织工细腻,愿为陛下及皇家服饰之需。
    五、刀剑数柄,乃我国武士之魂,锋利无比,寒光闪闪,既表我邦武勇,亦愿为陛下护卫之资。
    六、漆器数箱,造型古朴,图案精美,实用与观赏并重,愿添陛下宫廷之雅趣。
    七、海产珍品,如鲍鱼、海带等,皆取自深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愿为陛下御膳之添彩。
    八、本国特产药材若干,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效,愿助陛下龙体康健,万寿无疆。臣等深知,此等微物,难报陛下恩德于万一。然我国虽小,亦有向化之心,愿岁岁朝贡,永结同好。伏望陛下鉴察微诚,俯赐收纳,不胜惶恐之至。今遣使臣某某,谨赍表文,并贡物一同进献,伏望陛下圣裁。臣等遥祝陛下龙体安康,国运昌盛,四海升平,万民安乐。
    今遣奝然上人,谨赍表文,并贡物一同进献,伏望陛下圣裁。臣等遥祝陛下龙体安康,国运昌盛,四海升平,万民安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