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错误举报

272.第272章 诸恶除尽,凝视深渊!

    第272章 诸恶除尽,凝视深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至尊至重,夙夜忧劳。今天下一统而东北不安,贼将叛国,图谋割据,黎民流离,朕决意起大兵罚之,望辽东军将迷途知返,见旨弃武,钦此。”
    圣旨降下,震动了华夏内外。
    羽檄飞驰,急如星火。
    任谁也没有想到,大明朝九镇之一的辽东镇总兵官竟成叛逆,裹挟四万余军攻入高丽,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丽十数城,还将高丽的陪都给攻下了。
    以不可阻挡之势,朝着高丽都城汉城前进。
    朝廷断掉了所有共计李成梁军的辎重粮草,但显然李成梁已经不太需要这个了。
    四万多人在那容纳了五百万人的半岛上“觅食”,怎么也饿不着。
    或许,对于李成梁军说,唯一棘手的,就是火器、强弩这些武器再也得不到供给。
    但李成梁早有准备,在担任辽东镇总兵官期间,借口囤积了大量火器、弩矢这些消耗品,就在鸭绿江畔藏着。
    数量庞大,成了李成梁最大的底牌。
    锦衣卫以贪墨、徇私枉法诸罪,在辽东镇中抓到辽东巡抚赵楫,控制了矿监税使太监高淮。
    赵楫就在辽东镇中,在无数百姓目睹下,被凌迟处死。
    其家族亲眷,尽数被斩。
    引得无数辽东百姓叫好。
    而高淮。
    属于内廷中人,锦衣卫本意是想将之押送回京城,交给东厂家法从事。
    不过,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黄锦亲自前往了辽东镇,要当着辽东百姓的面,将高淮那狗东西处以极刑。
    虽然是太监,没有后代,但不代表没有家族,高淮的家族,就是高淮当上辽东矿监税使后“升天”的。
    黄锦也让人将高家人都带上,送高淮及家族真正“升天”!
    辽东三恶,一人已死,一人将死,唯李成梁逃之夭夭。
    俞大猷率领万名辽东军跨过了鸭绿江,兵不血刃,就从李成梁原来部曲中克复了连克、盖牟等十个高丽城池。
    并以防止李成梁军反扑为名,接管了高丽王国安市城,随后,便按照原计划没有继续前进,等待北原建设军团援军到来。
    停军驻留的时间,俞大猷让高丽人去往南传说,李成梁叛逆,四万辽军要迷途知返的旨意。
    只是,在杀戮、钱财的激励下,四万辽军早就被蒙蔽了双眼,尽管有一些辽军将校提出质疑,但也被参军兼监军的李成梁之弟李成材以未见圣旨、妖言惑众为名抓捕、杀死。
    李成梁军、高丽王军,双向奔赴下,三百里的距离,转瞬即至。
    两军相距不到百里,默契地选择缓慢行军,养精蓄锐,准备决战。
    高丽王帐。高丽王国领议政李浚庆,禀告道:“大王,前去大明的使者已经回来了,明廷撇清了不宣而战的事,宣称李成梁的行为是叛逆,并派遣明军包抄了李成梁的后路,明廷希望我国依靠地利、人和之利进行防守,等待明军到来,前后夹击,共诛叛逆。”
    与大明朝的内阁相同,高丽王国的权力中枢,名叫议政府,而议政府的长官,就是领议政,相当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
    时年二十七岁,已经当了十六年君王的李峘摆摆手道:“上相(与阁老称呼相同),明廷贪图我高丽土地之饶,参银之产,已不是一天两天,这些奸诈的明朝人,不足为信。
    明朝大将军俞大猷所率万军,迟迟不动,而先取我高丽十数城,大开我平原门户,足以见其狼子野心。
    不管李成梁的幕后,究竟是不是明廷的支持,但三四万人就敢突入我高丽,大杀我高丽子民,掠我高丽钱财,我非杀了他,以泄心头之恨。
    我不是软弱的君王,我生于宫斗,长于士祸,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在大明沿海掠夺后归来的六十余艘倭寇船只又来掠夺我全罗道灵岩郡之达梁浦、梨津浦一带海岸,达梁城失守,长兴府使韩蕴战死,其后击败全罗右水使金斌,转攻珍岛。
    我高丽险些沦丧倭寇之手我都没怕过,我亲率禁军平乱,在灵岩城,我亲手挫败倭寇的进攻,最终驱逐倭寇。
    李成梁再狠,还能狠得过倭寇吗?李成梁的刀再利,还能狠得过倭刀吗?
    总之,会战兵力,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两国毗邻,又有宗藩关系,李峘对大明朝发生的两场大战事很清楚。
    明廷东南对倭大胜,这个,李峘在几年前,在灵岩城就完成了,那一战后,倭寇再不敢来犯。
    在李峘的眼中,明廷东南军队表现非常不堪,剿倭靖海,竟了两百年之久。
    明廷北征对虏大胜,而高丽的北面,一直只有对岸的女真族,虽偶尔来犯,但基本都是一击而退。
    李峘想不通,区区一个几十万人的族群,连高丽都摸不进来,竟能成为大明朝辽东镇上百年的心腹大患。
    明廷东南军队不堪,而辽东军队更是无法入目。
    君王喜战,总会让国中将领倍感高兴,帐中的两名大将南致勤、金景锡立刻颂圣道:“大王高见!”
    这两位都是跟随李峘在灵岩城驱逐倭寇的人,是李峘心腹中的心腹,一开口,就得到帐中其他文官、武将的附和。
    李浚庆不由得嘴角抽搐,大王上位虽久,但亲政却没多久,之前是被舅父把持朝廷,在亲政不久,就发生了灵岩城之战,那一战的胜利,成了大王引以为傲的事,要不是他们这群老臣拦着,八成都兴兵打到江那边去了。
    大王在谈及李成梁,谈及俞大猷时,眼中闪烁的轻蔑之色,夹杂的精光,总让李浚庆有种不好的预感。
    大王不会赢了倭寇一次,就以为天下人都如此吧?
    明军在高丽土地上,大王心中的高丽军,恐怕要在大明的土地上。
    你在攻我,焉知我也在想着攻你!
    李浚庆是见识过正德朝、嘉靖朝初期兵威的人,出言劝道:“大王,臣以为应该听从明廷命令,等待明军前来除逆为上……”
    李峘打断了他,不满道:“本王心意已决,来人,披甲,我要御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