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世家本性,冷血权术!
秋风瑟瑟,共县城头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安与动荡。
司马懿坐在书房的案几前,手中紧握着司马昭寄来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已被小心揭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的眼神在字里行间游走,时而凝重,时而闪烁,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
信中所述,司马昭奇袭牧野,汉军士气不整,汉国数千精兵魂断异乡,这个数字让司马懿心头一震。
他深知,这样的代价对于任何势力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汉国。
司马懿的眉头紧锁,心中不禁疑惑:那刘公嗣,是否真的如传言中所说,在刺杀行动中身受重伤,以至于生死未卜?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校事府密探禀明的那夜的情景——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一间密室内,数斤火药瞬间引爆,那种毁灭性的力量,足以让任何生灵化为灰烬。
刘公嗣,是否真的能从那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司马懿心中充满了疑问,但也明白,无论刘公嗣生死如何,这场刺杀行动都已经彻底改变了局势的走向。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穿过窗棂,落在院中那棵桑树上。
秋叶正黄,随风轻舞,有几片已经悄悄落在了青石板上,而树梢上,一抹银霜在晨光中闪烁,预示着冬天的脚步已近。
司马懿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那份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愈发强烈。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来人啊。”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随即,一名身着铁甲的亲卫应声而入,恭敬地站在他面前。
“大将军有何吩咐?”
司马懿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这名亲卫身上,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期许。
“你,速去校事府,传我的命令,让甄像即刻来见。告诉他,若他还想继续作为冀州士族的代表,若那汉国皇帝真的已经命悬一线,便是我们与甄家联手之时。让他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打开朝歌、乃至邺城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到来。”
亲卫领命,正欲转身离去,司马懿又叫住了他。
“等等,再告诉他,此事关乎家族兴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走露半点风声。”
亲卫点头,再次确认无误后,才匆匆退出房间,消失在门外。
司马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
与甄家的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时机。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与先帝并肩作战的日子,那时的他们,何尝不是怀揣着同样的雄心壮志,想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时过境迁,先帝已逝,魏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前路荆棘密布。
司马懿轻轻抚摸着案上的地图,指尖滑过一个个地名,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另外一边。
邺城。
中山甄氏的府邸巍峨矗立,古朴的砖瓦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洒在府内的青石板上,泛起淡淡的银辉。
族长甄逸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担,他的眼神在昏黄的烛光下阴晴不定,时而凝重,时而迷茫,仿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
窗外,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寂,青年甄像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在烛光下泛着微光,显得格外醒目。
他走到甄逸面前,双手呈上信件,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族长,此乃司马懿手书,请族长一观。”
甄逸闻言,眼神猛地一凝,伸手接过信件,动作中带着几分不自觉地颤抖。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司马懿的亲笔。
甄逸一字一句地阅读,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阴沉。
片刻之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心中的烦闷一并排出,目光转向甄像,声音低沉地问道:“未得陛下诏令,你安敢归邺?”
甄像当即说道:“局势危急,我不得不急速前来与族长共同商议此事。”
甄逸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问道:
“我等叛出魏国,魏国还敢用我们吗?”
甄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挺直腰板,语气铿锵:“当时局势如此,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此番若能立下大功,我们中山甄氏,便真的可以做那永镇冀州的大族了。”
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甄氏一族在冀州大地上的辉煌。
然而,甄逸却没有那么乐观,他沉吟片刻,再次问道:“陛下的情况,当真无救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似乎难以接受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即将陨落的事实。
甄像闻言,神色一黯,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确实如此,姑母身边的侍女说了,姑母前去拜见的时候,亲眼所见,陛下呕血又昏迷,面如金纸,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甄逸闻言,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那个曾经坐拥天下的少年天子,那个曾让他中山甄氏一族风光无限的陛下,当真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不甘心地追问:“甄妃那边,你可去问过了?”
甄像再次点头,声音坚定:“姑母亲口所述,不会有假。”
甄逸沉默了,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种种。
现实如此残酷,汉国皇帝即将陨落,冀州的局势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见甄逸迟迟未说话,甄像当即说道:“大汉皇帝若死,冀州汉国保得住?我们现在归魏,尚有功劳,若是晚了,这个功劳不知要被谁抢走了。”
甄像眼中闪过一丝急切:“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若是等到汉国彻底崩塌,我们再想归魏,恐怕就难了。”
他说着,目光紧紧盯着甄逸,期待着对方的回应。
然而,甄逸却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他明白,归魏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对汉国皇帝的背叛,对甄妃的背叛,更是对中山甄氏一族信仰的背叛。
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若是不归魏,等到汉国覆灭,甄氏一族恐怕也难逃厄运。
他站在书房的中央,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有些孤独,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书房内,烛光摇曳,甄像与甄逸对峙而立,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听见空气的撕裂声。
甄像的眼神急切而坚定,他紧紧盯着甄逸,试图说服这位犹豫不决的族长。
“魏军在牧野大破汉军,如今朝歌上下人心惶惶,若是魏军攻破了朝歌,到时候我们的投诚就毫无意义了!”
甄像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的话语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刺甄逸的心房。
甄逸闻言,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
这个决定关乎中山甄氏的未来,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书房外,秋风萧瑟,卷起片片落叶,仿佛在为这场艰难的抉择伴奏。
甄逸的目光在烛光下闪烁,他的心中仿佛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坚持忠诚与信义,另一个则高呼生存与家族的未来。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唉——”甄逸长叹一声,终于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变得异常锐利,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
“既然如此,你前去朝歌,联系旧部,关键时刻,配合魏军!”甄逸的话语虽然简短,却透露出不容更改的坚定。
甄像闻言,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拱手道:“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转身欲走,但脚步却突然一顿,回头看向甄逸,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族长,您……”
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甄逸看着甄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
他明白甄像想说什么,也明白自己这个决定对甄像、对中山甄氏意味着什么。
他轻轻拍了拍甄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吧,像儿。这是我们中山甄氏的命运,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责任。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族。”
甄像深深地看着甄逸,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房。
他的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仿佛肩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与未来。
甄逸看着甄像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走到窗前,凝视着外面的夜空。
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本来汉国稳赢的,却因为一场刺杀而葬送了……”甄逸低声喃喃自语,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惋惜与无奈。
他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刺杀,想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然而,作为中山甄氏的族长,他深知自己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他必须为家族的未来考虑,为甄氏一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对他们世家来说,什么承诺,什么忠诚,都是空的。”甄逸苦涩地笑了笑,眼神中透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
“能存活下去,并且让中山甄氏更加昌盛,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
而为了家族的生存与繁荣,他不得不选择背叛汉国,投诚魏国。
虽然这个决定让他心里感到有些压力,但相较于家族的未来而言,这些压力都显得微不足道。
甄逸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吸入胸膛然后化为力量。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坐下提起笔来开始书写信件。
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仿佛是在书写着中山甄氏的未来。
既然已经决定叛汉了,那中山甄氏的所有力量,都要动员起来!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光依旧摇曳着。
甄逸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或许会被后人指责为背叛,但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山甄氏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并且更加繁荣昌盛。
因为这就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朝歌古城,冬日的寒风如利刃般穿梭在宫殿的飞檐翘角之间,带起一阵阵低沉的呼啸。
宫殿内,烛光摇曳,将刘禅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的面容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凝重。
自那次遇刺后,经过华佗的精心治疗,刘禅的身体已大为好转,昔日苍白的脸色如今已有了几分血色,只是偶尔蹙起的眉头,还透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
他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双手轻轻搭在扶手上,指尖不自觉地敲击着,那是一种思考时的习惯。
“陛下,牧野战败的消息……还有甄像,他未经允许私自前往邺城又返……”
大内官黄皓小心翼翼地呈上两份急报,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连他也能感受到这两份消息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刘禅接过急报,目光先是掠过“牧野战败”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这场败仗,实则是他精心布局的一部分。
牧野之地,他并未派遣精锐的汉军,而是用魏国降军整编而成的队伍作为诱饵。
那些降军,在刘禅眼中,不过是消耗敌人力量的棋子,死上数千,于他而言,不过九牛一毛,根本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盘更大的棋局。
接着,刘禅的目光落在了关于甄像的报告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中山甄氏,这个在冀州根深蒂固的家族,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腹大患。
此次,他故意放出假消息,诱使甄像以为有机可乘,没想到甄像果然按捺不住,露出了狐狸尾巴。
刘禅心中暗自盘算,中山甄氏的覆灭,已是指日可待。
冀州,这片肥沃的土地,终将完全归属于大汉,而非任何世家大族。
“马谡、黄崇。”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两人应声而出,马谡身形挺拔,眉宇间透着一股智者的沉稳;黄崇则年轻许多。
“你二人可知,这牧野之败,实乃朕之布局?”刘禅缓缓开口,目光如炬,扫视着二人。
马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而黄崇则是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敬佩之色。
“陛下深谋远虑,非我等所能及。”马谡拱手道,语气中满是敬服。
刘禅轻轻点头,继续说道:“甄像之事,亦是朕故意为之。中山甄氏,尾大不掉,此番若能借此机会除之,冀州便再无后顾之忧。朕意已决,若司马懿中计,我们便生擒此人,趁冬日大河结冰之际,穿过孟津,直取洛阳!”
此言一出,马谡与黄崇皆是神色一凛,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决绝。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关乎大汉未来命运的决战,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之紧紧相连。
刘禅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这天下,乱了这么多年,该在朕的手上,一统了罢!
司马懿坐在书房的案几前,手中紧握着司马昭寄来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已被小心揭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的眼神在字里行间游走,时而凝重,时而闪烁,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
信中所述,司马昭奇袭牧野,汉军士气不整,汉国数千精兵魂断异乡,这个数字让司马懿心头一震。
他深知,这样的代价对于任何势力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汉国。
司马懿的眉头紧锁,心中不禁疑惑:那刘公嗣,是否真的如传言中所说,在刺杀行动中身受重伤,以至于生死未卜?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校事府密探禀明的那夜的情景——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一间密室内,数斤火药瞬间引爆,那种毁灭性的力量,足以让任何生灵化为灰烬。
刘公嗣,是否真的能从那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司马懿心中充满了疑问,但也明白,无论刘公嗣生死如何,这场刺杀行动都已经彻底改变了局势的走向。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穿过窗棂,落在院中那棵桑树上。
秋叶正黄,随风轻舞,有几片已经悄悄落在了青石板上,而树梢上,一抹银霜在晨光中闪烁,预示着冬天的脚步已近。
司马懿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那份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愈发强烈。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来人啊。”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随即,一名身着铁甲的亲卫应声而入,恭敬地站在他面前。
“大将军有何吩咐?”
司马懿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这名亲卫身上,眼神中既有信任也有期许。
“你,速去校事府,传我的命令,让甄像即刻来见。告诉他,若他还想继续作为冀州士族的代表,若那汉国皇帝真的已经命悬一线,便是我们与甄家联手之时。让他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打开朝歌、乃至邺城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到来。”
亲卫领命,正欲转身离去,司马懿又叫住了他。
“等等,再告诉他,此事关乎家族兴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走露半点风声。”
亲卫点头,再次确认无误后,才匆匆退出房间,消失在门外。
司马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
与甄家的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时机。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与先帝并肩作战的日子,那时的他们,何尝不是怀揣着同样的雄心壮志,想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时过境迁,先帝已逝,魏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前路荆棘密布。
司马懿轻轻抚摸着案上的地图,指尖滑过一个个地名,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另外一边。
邺城。
中山甄氏的府邸巍峨矗立,古朴的砖瓦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洒在府内的青石板上,泛起淡淡的银辉。
族长甄逸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担,他的眼神在昏黄的烛光下阴晴不定,时而凝重,时而迷茫,仿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
窗外,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沉寂,青年甄像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封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在烛光下泛着微光,显得格外醒目。
他走到甄逸面前,双手呈上信件,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族长,此乃司马懿手书,请族长一观。”
甄逸闻言,眼神猛地一凝,伸手接过信件,动作中带着几分不自觉地颤抖。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司马懿的亲笔。
甄逸一字一句地阅读,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阴沉。
片刻之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心中的烦闷一并排出,目光转向甄像,声音低沉地问道:“未得陛下诏令,你安敢归邺?”
甄像当即说道:“局势危急,我不得不急速前来与族长共同商议此事。”
甄逸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问道:
“我等叛出魏国,魏国还敢用我们吗?”
甄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挺直腰板,语气铿锵:“当时局势如此,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此番若能立下大功,我们中山甄氏,便真的可以做那永镇冀州的大族了。”
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甄氏一族在冀州大地上的辉煌。
然而,甄逸却没有那么乐观,他沉吟片刻,再次问道:“陛下的情况,当真无救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似乎难以接受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即将陨落的事实。
甄像闻言,神色一黯,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确实如此,姑母身边的侍女说了,姑母前去拜见的时候,亲眼所见,陛下呕血又昏迷,面如金纸,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甄逸闻言,心中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那个曾经坐拥天下的少年天子,那个曾让他中山甄氏一族风光无限的陛下,当真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不甘心地追问:“甄妃那边,你可去问过了?”
甄像再次点头,声音坚定:“姑母亲口所述,不会有假。”
甄逸沉默了,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种种。
现实如此残酷,汉国皇帝即将陨落,冀州的局势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见甄逸迟迟未说话,甄像当即说道:“大汉皇帝若死,冀州汉国保得住?我们现在归魏,尚有功劳,若是晚了,这个功劳不知要被谁抢走了。”
甄像眼中闪过一丝急切:“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若是等到汉国彻底崩塌,我们再想归魏,恐怕就难了。”
他说着,目光紧紧盯着甄逸,期待着对方的回应。
然而,甄逸却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他明白,归魏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对汉国皇帝的背叛,对甄妃的背叛,更是对中山甄氏一族信仰的背叛。
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若是不归魏,等到汉国覆灭,甄氏一族恐怕也难逃厄运。
他站在书房的中央,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有些孤独,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书房内,烛光摇曳,甄像与甄逸对峙而立,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听见空气的撕裂声。
甄像的眼神急切而坚定,他紧紧盯着甄逸,试图说服这位犹豫不决的族长。
“魏军在牧野大破汉军,如今朝歌上下人心惶惶,若是魏军攻破了朝歌,到时候我们的投诚就毫无意义了!”
甄像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的话语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刺甄逸的心房。
甄逸闻言,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与挣扎。
这个决定关乎中山甄氏的未来,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书房外,秋风萧瑟,卷起片片落叶,仿佛在为这场艰难的抉择伴奏。
甄逸的目光在烛光下闪烁,他的心中仿佛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坚持忠诚与信义,另一个则高呼生存与家族的未来。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唉——”甄逸长叹一声,终于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变得异常锐利,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
“既然如此,你前去朝歌,联系旧部,关键时刻,配合魏军!”甄逸的话语虽然简短,却透露出不容更改的坚定。
甄像闻言,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拱手道:“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转身欲走,但脚步却突然一顿,回头看向甄逸,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族长,您……”
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甄逸看着甄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
他明白甄像想说什么,也明白自己这个决定对甄像、对中山甄氏意味着什么。
他轻轻拍了拍甄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吧,像儿。这是我们中山甄氏的命运,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责任。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族。”
甄像深深地看着甄逸,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书房。
他的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仿佛肩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与未来。
甄逸看着甄像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走到窗前,凝视着外面的夜空。
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本来汉国稳赢的,却因为一场刺杀而葬送了……”甄逸低声喃喃自语,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惋惜与无奈。
他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刺杀,想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然而,作为中山甄氏的族长,他深知自己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他必须为家族的未来考虑,为甄氏一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对他们世家来说,什么承诺,什么忠诚,都是空的。”甄逸苦涩地笑了笑,眼神中透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
“能存活下去,并且让中山甄氏更加昌盛,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
而为了家族的生存与繁荣,他不得不选择背叛汉国,投诚魏国。
虽然这个决定让他心里感到有些压力,但相较于家族的未来而言,这些压力都显得微不足道。
甄逸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吸入胸膛然后化为力量。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坐下提起笔来开始书写信件。
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仿佛是在书写着中山甄氏的未来。
既然已经决定叛汉了,那中山甄氏的所有力量,都要动员起来!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光依旧摇曳着。
甄逸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或许会被后人指责为背叛,但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山甄氏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并且更加繁荣昌盛。
因为这就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朝歌古城,冬日的寒风如利刃般穿梭在宫殿的飞檐翘角之间,带起一阵阵低沉的呼啸。
宫殿内,烛光摇曳,将刘禅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的面容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凝重。
自那次遇刺后,经过华佗的精心治疗,刘禅的身体已大为好转,昔日苍白的脸色如今已有了几分血色,只是偶尔蹙起的眉头,还透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虚弱。
他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双手轻轻搭在扶手上,指尖不自觉地敲击着,那是一种思考时的习惯。
“陛下,牧野战败的消息……还有甄像,他未经允许私自前往邺城又返……”
大内官黄皓小心翼翼地呈上两份急报,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连他也能感受到这两份消息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刘禅接过急报,目光先是掠过“牧野战败”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这场败仗,实则是他精心布局的一部分。
牧野之地,他并未派遣精锐的汉军,而是用魏国降军整编而成的队伍作为诱饵。
那些降军,在刘禅眼中,不过是消耗敌人力量的棋子,死上数千,于他而言,不过九牛一毛,根本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盘更大的棋局。
接着,刘禅的目光落在了关于甄像的报告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中山甄氏,这个在冀州根深蒂固的家族,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腹大患。
此次,他故意放出假消息,诱使甄像以为有机可乘,没想到甄像果然按捺不住,露出了狐狸尾巴。
刘禅心中暗自盘算,中山甄氏的覆灭,已是指日可待。
冀州,这片肥沃的土地,终将完全归属于大汉,而非任何世家大族。
“马谡、黄崇。”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两人应声而出,马谡身形挺拔,眉宇间透着一股智者的沉稳;黄崇则年轻许多。
“你二人可知,这牧野之败,实乃朕之布局?”刘禅缓缓开口,目光如炬,扫视着二人。
马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而黄崇则是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敬佩之色。
“陛下深谋远虑,非我等所能及。”马谡拱手道,语气中满是敬服。
刘禅轻轻点头,继续说道:“甄像之事,亦是朕故意为之。中山甄氏,尾大不掉,此番若能借此机会除之,冀州便再无后顾之忧。朕意已决,若司马懿中计,我们便生擒此人,趁冬日大河结冰之际,穿过孟津,直取洛阳!”
此言一出,马谡与黄崇皆是神色一凛,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决绝。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关乎大汉未来命运的决战,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之紧紧相连。
刘禅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这天下,乱了这么多年,该在朕的手上,一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