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红楼襄王 > 红楼襄王
错误举报

第826章 变动

    第826章 变动
    应天薛家,苏州林家!
    听到这八个字,在场众人无不变色,因为谁都知道指的是谁。
    一个是当朝皇后,一个是得宠的贵妃,比之尚书侍郎及远支宗藩尊贵多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陈裕盈敢说出这八个字,攀扯这两家等于把皇帝扯进来,这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事实上,陈裕盈是有些冲动了,但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狗急跳墙的无奈之举。
    如果因扯出这两位,让李自恒能有所顾忌,对陈裕盈来说就赌赢了!
    李自恒会有顾忌吗?现场所有人都在观望,他们也希望他能有所顾忌,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没等李自恒反应,坐在原位的倪二霍然起身,在众目睽睽下走到陈裕盈面前,竟是狠狠一拳砸向了老头儿面门。
    “老狗大胆,竟敢向陛下泼脏水!”
    倪二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陈裕盈的意图,作为皇帝家奴他便要阻止。
    倪二的上位,总结起来就一个“忠”,是不顾一切的忠心。
    但此刻倪二的举动,却让李自恒大为光火,因为这样恰是中了陈裕盈的计,让他把兼并事跟皇家牵扯上了。
    “退下!”李自恒呵斥。
    可他钦差的身份,在倪二这里并不好用。
    在倪二看来,维护皇帝绝不会有错,似这般向皇帝泼脏水的人,就是一刀砍了也不为过。
    “宋掌班?快让他退下!”
    李自恒看向了宋福生,此刻只有这位才能劝得动倪二。
    相比倪二这半路出家,且一路都是干糙活儿的人,宋福生这从小进宫在东厂里打转的人,对今日之事看得要透彻许多。
    在权衡之后,只听宋福生道:“倪千户,大明有国法,似这等狂悖之徒,自有律法惩治,快些坐回去!”
    宋福生说话之时,倪二又揍出了几拳去,打得陈裕盈连续哀嚎了几声。
    将陈裕盈拎起来,倪二呵斥道:“狗日的混账,再敢诽谤君父,我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陈裕盈忍住疼痛,狂呼道:“打得好,打得好啊……是草民狂妄,不该在这大堂上,把薛家和林家牵扯进来!”
    一个草民,一个薛家林家,说穿了还是在挑起对立,既是给在场观审的仕绅们听,也是在点堂上的李自恒。
    你不是说谁都敢查?可现在为何一言不发?
    这时宋福生道:“李大人,我建议今天先到这里,稍事歇息后再审!”
    这个时候中断审问,就等于承认牵扯到皇家内廷,所谓的大明律法不起作用。
    如此一来,所谓的公道也就不存在了,李自恒也将从道德制高点跌落。
    “不……陈家的案子今天就要审完,一是一二是二,至于他所说的薛家林家,若有不法我也当按律惩治!”
    听到李自恒这样说,宋福生便站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提议更稳妥,停下来商议好对策再审,而不是这样一股脑的莽上去。
    而当李自恒说出,连薛家林家都要审时,宋福生就真的坐不住了。
    厂卫跟官员不同,他们只需为皇帝尽忠,其他的全都得往后站。
    所以当李自恒明确表示要查薛林两家,宋福生就必须做出正确的反应,以表示对皇家的绝对忠诚。
    但他跟倪二不同,做事更讲究方法。
    “李大人,你只听信陈裕盈一面之词,就说要查薛家和林家……仿佛他们真就触犯了律法!”
    宋福生没有用权势压人,而是跟李自恒讲道理,替薛家林家辩解,而且说得还挺有道理。
    “薛家林家,远在金陵,与江北之事有何干系?李大人切莫被其乱了分寸,做出有辱圣德的蠢事!”
    李自恒也是凡人,也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此刻他也意识到刚才说错话了。
    还没有核实的事情,本来就不需要表态,他被陈裕盈这老东西绕进去了。
    李自恒遂答道:“公公所言极是,今日只审陈家的事,其他事容后再说!”
    看他这样子,是不打算退堂休审,对此宋福生也没办法,反正他把自己该说的话说了。
    到此,陈裕盈也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接下来事情如何发展,已无太多可以挣扎的地方。
    审案便在继续,李自恒问出最开始的几个问题,陈裕盈仍旧无法正面回答,然后前者便拿出了各种证据。
    人证物证齐全,这本是无可抵赖之局,陈裕盈最开始耍完三板斧,可见是比较明智的举动。
    因为若等到李自恒拿证据,那他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可他耍了“三板斧”,客观上是否明智,其实也得打上问号。
    毕竟攀扯皇家,已是取死之道!
    陈家完蛋是注定之事,但经过陈裕盈燃烧自己,却给士绅们引出了一条路,可以把薛家和林家牵扯进来。
    至于能否牵扯,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因为薛家和林家在江北,尤其在临近金陵的泗州,也就是最先爆发民变的地方,是真的购买了大量的土地。
    为何要买地?
    这根本不算问题,就好像问人为何要呼吸,为何要吃饭一样。
    这边陈家被查,审案的过程也被传开,薛家林家的事也就瞒不住了。
    两天之后,消息传到了应天,薛蟠这厮却觉得无所谓,毕竟他没有强买强卖,且事情都是二房做的。
    薛家二房也不简单,宝琴便出自这一脉。
    但夏月桂却察觉到了不妙,随即修书一封发往了京城,要向皇后如实讲明自家情况。
    在薛家的信寄出没两天,金陵巡按御史衙门内,冯渊接收到了一份急递。
    急递内容,是令其彻查金陵亏空案,要将一应不法之徒绳之以法,其中措辞可谓极其严厉。
    将一切不法之徒绳之以法,这句话虽读起来很简单,但如何把握尺度却极难。
    因为追查深了,就会牵扯到贾化贾大人,这位可是当下最热门的入阁人选。
    但又只过了两天,也就是四月初二这天,冯渊收到了最新的邸报。
    每一期的邸报,其记述内容都很驳杂,囊括了日期内朝内外大事。
    但在这份邸报中,冯渊看到了最关键的一条。
    “三月二十五,帝御崇政殿,改授叶炳维文华殿大学士,改授罗广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擢兵部尚书高志文入内阁,授文渊阁大学士!”
    换言之,最新一届内阁确立,叶炳维为首辅罗广德为次辅,缺的那位既非何顾谨也非贾雨村,而是排位靠后的高志文。
    如此安排,是何用意,冯渊需得仔细体悟。
    他把邸报又仔细看了一番,然后又发现了一个细节,即通政使谷俊良因结党而被下狱。
    冯渊在京城混得久,知道这个谷俊良和贾雨村走得近,这位毫无征兆就被下狱,已经说明了更多问题。
    他冯渊为何能做状元?为何不用在翰林院苦熬?为何授官就能外放巡按?为何来的是金陵这等要地?
    揣摩上意,把皇帝想做的事做漂亮,便是他崛起的唯一缘由。
    所以当天下午,冯渊就安静坐到了书房,开始撰写弹劾礼部尚书的奏本。
    他这些天也查到了很多情况,写起来一点儿不费劲,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内容详实。
    结党营私、侵吞国帑、蒙蔽圣听……
    这些个罪名,一旦确认,足够把贾雨村掀翻。
    “正统十年初,贾雨村就任应天知府,清查亏空威逼下属补足,恰那时我与薛家起冲突被投入狱,受其默许我被胡进安勒索,几欲身死狱中!”
    “时隔十五年,我却要把这位尚书重臣送进大狱,真时也命也……”
    冯渊感叹时运,但因深在局中,难有超脱视野,所以有些事没看得透。
    否则他就该意识到,现在的他跟多年前的贾雨村,老实说没有什么区别。
    当冯渊写好奏本并递出后,这便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整个人也感觉轻松了些。
    冯渊此刻的心情很好,因为若是把贾雨村拉下来,在御史系统他将赢得极大声望,进一步拓宽他的官途。他甚至有把握,能在四十岁左右位列封疆。
    想到自己多年不中,如今却官运亨通,所谓大器晚成不外如是了。
    换下公服,只带两个随从,冯渊走出了公门,来到了长街。
    不知不觉间,冯渊走到了武定门内,看见了路边有一小摊,七八张桌子已坐了一半。
    市井百姓,不知高层斗争,此刻却也讨论着江北之事,尤其是那位李青天的故事。
    所谓李青天,当然是指李自恒,他如今确实算得上名满天下。
    冯渊找了角落位置坐下,听着众人圣君在位,贤臣满朝之叹,脸上露出了一缕笑容。
    倏然抬头,冯渊看向天际,只见夕阳把天地染成绛色。
    日落月升,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半个时辰后,冯渊离开了这里,虽然什么都没点,可他还是留下了一锭银子。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摊主见到,顿时愣了神,想要追出去时,却已不见贵人身影。
    看向人潮之中,中年摊主嘀咕道:“十多年前老爹遇着贵人,只卖出几个粽子给了十足银锭,没想到我能遇着更怪的事,这人什么都没吃也给一锭银子!”
    摊主的感慨冯渊不会知道,此刻他去了前面街道,那是当初他差点儿被打死的地方。
    时间倒回三月末,朝廷内发生的一系列变动,可以说是惊到了所有人。
    对内阁学士和六部堂官,朱景洪进行了整整体调整,此事的影响还将持续很久,一直延伸到帝国统治末端。
    导致此番变动的诱因,是金陵的亏空情况被呈送,让他知道贾雨村为赶进度胆子有多大。
    当然,如果仅仅是亏空的问题,朱景洪也都可以忍受,毕竟这厮确确实实的办成了事。
    可这厮又跟谷俊良走得近,后者这位通政使位置很关键,于是朱景洪就出手了。
    谷俊良根基浅得多,然后第一个被拿下了,至于贾雨村要不要收拾,朱景洪还真有些犹豫,毕竟这人做事能干。
    朱景洪在犹豫,而贾雨村则惶恐无比,只因谷俊良这位盟友被下狱了。
    所以这几天,贾雨村都称病修养府中,一干门人来见皆不露面。
    贾雨村不见客,朱景洪最近接见的人可不少,主要是跟新提拔的尚书、侍郎见面。
    这是朱景洪继位后,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如今除了内阁中的两位,九卿和各部堂官已经没了正统年间的旧臣。
    接见这些人,朱景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跟他们把规矩说清楚,告诉他们在自己岗位上该做什么事。
    在会见之中,他还向官员们透露出,将在北方等地清查兼并,并征求限时退还则免罪的方案。
    同时他还向内阁发布谕旨,令其拟定方略向东北等地移民,用以缓解各地佃户生存之难。
    一方面加大力度打击兼并,另一方面移民对外开拓,再加上不断改进生产力,这是朱景洪对内治理的方略。
    但内政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朱景洪的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军事上,所以内阁和六部的官员的安排就很重要。
    好在他对朝堂掌握足够,官员可以做到随心安排,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相反这只是开始而已。
    四月初一,朱景洪又给北镇抚司下旨,让地方各千户所要多加打探民情,若有变故务必及时上报。
    四月初二,朱景洪召见了王培安,令其外派御史巡视各地,清查一些地方上的毒瘤。
    四月初三,朱景洪又下旨兵部,令其召各地都指挥使于五月底进京述职,并训示警备地方之责。
    一系列的旨意下发,昭示着乾盛年间的大变革,就这样毫无征兆但真切的发生了。
    但只要细细一想,此事又将是必然。
    如今外患已彻底根除,确实是到了腾出手来,对内进行革新治理的时机,何况朱景洪手中的筹码还多。
    他的筹码,可不只有牢牢掌握的兵权,还有东北和南洋大片未开发的土地,只凭后者他就可以“经济战”层面碾压对手。
    四月初六,从金陵薛家发回的家书,终于被送进了坤宁宫内。
    看完了薛家的陈述,宝钗忍不住叹了口气。
    实打实的说,这些事她不知情,而且知道了也不会管,因为买卖土地确实是平常事。
    可她也知道,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事有多铭感,所以她必须想好如何应对。
    薛家的信里,也提到了林家那边的事,于是宝钗又让人去找了黛玉。
    等黛玉过来后,宝钗便将信给了她看。
    看完之间,黛玉和宝钗感受类似,但她更担心林家在买卖过程中,做了些伤天害理的事。
    放下信函,黛玉说道:“江北巡按衙门审案,有人出言攀扯……我看这事不简单!”
    “这些士绅们走一步看三步,只怕后面还会有事,他们会咬着不放!”
    黛玉虽不问世事,却通过宫女太监之口,对当下一些大事有了解。
    但只凭信里的内容,就推测出后续的这些事,仍显示出她极高的政治敏锐性。
    宝钗点头后,答道:“我所虑之事有二,一是他们到底有没有作恶!”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保证自己绝对干净,那么别人泼脏水就不足为惧。
    此刻宝钗提起,显然对此深有疑虑,即便信里保证说没有。
    黛玉点了点头,随后又听宝钗道:“此事陛下定然知晓,可却未召你我过问,圣意难测啊!”
    三月二十七庭审情况,朱景洪当然收到了奏报,陈裕盈点出薛林两家的事他知道。
    为此朱景洪下了秘令,让锦衣卫查薛林两家情况,收到回奏前他没打算跟宝钗二人通气。
    “宝姐姐接下来如何应对?”黛玉询问道。
    如果不妨碍大局违背律法,她俩都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即便二者之间的联系极少。
    宝钗答道:“主动陈奏吧,有事情说清楚就好,该罚的罚就是了,若是捂着反倒可能坏事!”
    其实黛玉也是这个想法,之所以她不主动提出,是不想表现得太主动,这是她俩和睦相处的大前提。
    二人联袂来到乾清宫,才得知朱景洪去了天工院,后者被设立在了上林苑内。
    这次行程是临时安排,宝钗问过才知是天工院那边,叫什么“蒸汽机”的物件有了突破,所以朱景洪才专程要去看看。
    这个天工院宝钗知道,是个钻研稀奇古怪东西的地方,据说还在朱景洪多番引导下,搞出了好几门分类清楚的学科。
    没办法,她俩就只能回宫去等,知道天快黑时朱景洪才回来。
    看得出这位心情不错,于是宝钗二人把握好机会,把金陵来信的事合盘道出。
    对此朱景洪便不再隐瞒,告知已令厂卫在查,等情况清楚后再作处置。
    听了这话,宝钗二人不好多说什么,直说全部都听朱景洪处置,她们不会有任何异议。
    这是聪明的做法,先把姿态摆端正,接下来的事才好操作。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四月初十这天,冯渊的弹章送到了京城。
    若谷俊良还是通政司,在知道是弹劾贾雨村的章奏,他可以选择压一两天,然后与老朋友商量对策。
    可眼下通政使换了人,而且还跟贾雨村有过节,于是这份章奏被直转御前。
    看完奏本,朱景洪是惊讶的,因为冯渊上报的数据,有北镇抚司未涉及到的方面。
    简单来说,贾雨村确实作恶多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