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 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
错误举报

115.第115章

    第115章
    在南方,现代化改革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她相信,只要不主动找死,按照既定的方针前进,她一定能成为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那样的有道明君。
    李清歌怎么会害怕因为杀了这些人而留下骂名呢?她的人生信条是:不求万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福祉,因此,她无所畏惧。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外面突然传来了轰鸣声,那声音如同九天惊雷一般滚滚而来,震得人心神俱颤。李清歌却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谁想阻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说完,她转身向殿外走去,步伐坚定而有力。乾隆皇帝知道那是飞机的声音,也跟着走了出去。群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见皇帝和公主都走了出去,也都纷纷跟在了后面。
    走出太和殿,父女二人和群臣远远看到天上有十几个小红点正在飞速逼近。那些红点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天边燃起的火焰,又像是预示着某种变革的先兆。
    “这是什么东西?”群臣中有人惊呼道。
    “看起来红彤彤的,难道是火烧云吗?”另一个人疑惑地问道。
    “不对,火烧云怎么能移动得这么快?”又有人反驳道。
    “莫非……是仙人?仙人降世了……”一个年迈的大臣颤抖着声音说道,眼中闪烁着敬畏之色。
    “世界上哪有什么仙人,别胡说八道。”乾隆皇帝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却紧紧地盯着那些越来越近的红点。
    随着这五个小红点不断逼近,它们变得越来越庞大,一只只赤红色的钢铁巨鹰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那些巨鹰展翅翱翔,带着可怕的视觉冲击,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兵天将。
    “天呐,这是什么东西?”群臣中再次爆发出惊呼声。
    “这东西好像是铁做的,这么重的东西怎么能飞起来?”有人难以置信地问道。
    “为什么?这些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朝这里飞来?”另一个人惊恐地问道,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不祥之兆。
    一架架战斗机飞到了紫禁城上空,轰鸣声震耳欲聋,两侧的旋翼卷起了巨大的声浪。那声浪如同狂风巨浪一般席卷而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在他们的印象里,只有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和鸟类才能飞天。然而此刻,他们却亲眼目睹了这些庞然大物在天空中翱翔的场景。那场景既壮观又令人心生敬畏,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十几架战斗机同时出现,一片喜庆的火红色,好像在恭贺新帝登基,大炎和大清融合为一。那火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炽热而明亮,照亮了整个紫禁城的上空。
    群臣还在愣神的时候,皇家战斗机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舱门刷刷地打开,十几架战斗机里走出了数百人。这数百人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穿着特制的防弹衣,戴着精致的头盔,脚蹬防爆长靴。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气势磅礴,仿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
    “天呐,竟然有人能飞天?”群臣中再次爆发出惊呼声。
    “这些人穿得这么古怪,难道是南天门的守卫吗?”有人疑惑地问道。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另一个人感叹道,眼中闪烁着惊叹之色。
    “神迹啊,神迹!”一个年迈的大臣颤抖着声音说道,仿佛见证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
    数百名皇家空军下机后,列成了几纵队,径直朝李清歌走来。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众人的心弦上。走到太和殿前的丹陛石上,队伍停了下来。
    “皇家空军a组9号小分队,参见女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空军战士整齐地对李清歌躬身行礼,声音像惊涛拍岸一样,响彻太和殿广场。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和忠诚,仿佛是在向一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宣誓效忠。
    霎时,全场变得寂静无声。除了乾隆皇帝和曾经跟随李清歌去过南方的纪晓岚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清歌。他们无法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更无法相信这些天神下凡般的战士竟然会拜倒在一个女子面前。
    太不可思议了!自称皇家空军,难道他们是大炎军队的一支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炎的军事实力也太恐怖了吧?在天上,再厉害的炮火也难以攻击到他们。空军对于海军和陆军来说,绝对是降维打击。想象一下,驾着飞机带着炸药包,看哪里不爽就炸哪里,地面和空中相隔甚远,根本攻击不到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开飞机的人为所欲为。
    同时,以阿桂为首的武将们也都明白了皇家空军的可怕。他们深知,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任何传统的战争方式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他们看着李清歌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佩服,仿佛是在看待一位真正的战神。
    “起来吧!”李清歌抬手示意空军战士们起身,她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她看着那些战士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这些战士们是她亲手培养出来的精英,是他们大炎的骄傲和力量。
    “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偏偏有人不开眼,故意找茬,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理?”李清歌看着那些反对她的大臣,眼神中透露出凌厉之色。她的声音虽然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杀!”一众空军战士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声音震天动地,久久回荡在太和殿广场上。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忠诚和决心。
    “好,杀!”李清歌眼神凌厉,使出隔空吸功,把五个反对她的大臣吸到了近前。她看着那些大臣们惊恐的眼神,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怜悯。她知道,这些人都是阻碍她前进的绊脚石,必须毫不犹豫地清除掉。
    在李清歌甩出的同时,空军战士们扣动了扳机。砰!砰!砰!子弹激射而出,瞬间把这五个大臣打成了筛子。那五个大臣瞪大了眼睛,连惨叫声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已经毙命了。他们的身体无力地倒在地上,仿佛是在诉说着他们的悲哀和无奈。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得脸色苍白。他们被空军手枪的巨大威力所震慑,更被李清歌的决绝和果断所震撼。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李清歌就是那个引领时代变革的人。
    大臣们一个个吓得如同冬日里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仿佛任何一点声响都会惊扰到那站在高阶之上的女子——李清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不安,呆呆地凝视着她,仿佛在面对一位从天而降的神祇,而非昔日那个被视作异类的皇五女。
    太阳初升,天边泛起一抹温柔的绯红,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落在李清歌身穿的那件大红色缂丝十二章龙袍上。龙袍上的金丝银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根线条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辉煌与荣耀,而那金龙图案更是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挣脱衣物的束缚,直冲云霄,在九天之上自由翱翔,展现出无上的威严与力量。
    李清歌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淡然而又略带嘲讽的笑意,那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还有谁说我不配坐这皇位?赶紧站出来!”她的语气中既有对权力的自信,也有对那些曾轻视她的人的讽刺。
    大臣们低垂着头,有的甚至不敢直视她的眼睛,整个大殿内寂静无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没有一个人敢应答她的问话。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恐惧、惊讶、不甘……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这位新皇的敬畏。
    这时,乾隆皇帝缓缓开口,他的声音虽显苍老,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那我就把皇位传给皇五女李清歌,从今天起,她就是大清的第七位皇帝。”说完,他巧妙地给李清歌扣上了“大清第七帝”的帽子,这一举动,既是对她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毕竟,大清是在第七位皇帝手中结束,与他乾隆无关,他的名声与地位得以保全。
    乾隆皇帝的这一手操作,让在场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他们虽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暗自感叹,乾隆皇帝的甩锅能力,真乃一绝,仿佛前世开过厨具店,对各种“锅”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
    “太上皇英明!”大臣们被大炎空军的飞机和手枪的威力所震慑,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屈服于现实,连忙转身向李清歌跪拜,口中高呼:“臣等参见女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也透露出对新皇的敬畏与臣服。
    望着眼前这一幕,李清歌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穿越这么多年,她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磨难,费尽心机筹划,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大炎与大清合并,整个神州大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大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而她,李清歌,作为大炎的女王,也将从“女王陛下”晋升为“女皇陛下”,真正做到了君临天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位与荣耀。
    禅让大典结束后,乾隆禅位于大炎女王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在京城传开,然后又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北方各地。这个消息就像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浪,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讨论。
    满洲八旗子弟们,平日里享受着贵族的尊荣,除了皇族之外,几乎人人都以“爷”自居。他们的利益与清朝和皇族紧密相连,对于大清被大炎吞并的事实,他们怎能容忍?于是,八旗子弟们迅速行动起来,密谋策划,想要模仿明朝的夺门之变,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诛杀“妖女”李清歌,恢复太上皇乾隆的皇位。
    然而,他们的计划刚刚付诸行动,李清歌的军队就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士兵们端着机枪,一通扫射,叛军们纷纷倒下,血染红了地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李清歌用铁血手段镇压了这次叛乱,展现出了她作为女皇的威严与决断力。
    前朝后宫的人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李清歌的强势镇压下,也只能接受她成为大清之主的事实。他们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的对李清歌抱有敌意,有的则对她抱有期待,还有的则是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乾隆虽然多次强调李清歌是他的亲生女儿,有着纯正的满人血统,但仍然有人不认可她。他们认为,李清歌虽然有着满人的身份,但在民间流落了这么多年,她的心已经偏向了汉人。要不然,她当年怎么会起兵造反?又怎么会建立汉人的朝廷呢?
    这些人对李清歌的身份与立场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他们担心,如果让她当了女皇,将来满臣还怎么保持优势,继续压制汉臣呢?以前的大清皇帝们总是说“满汉一家亲”,但不可否认的是,满人始终凌驾于汉人之上。看看那些配享太庙的大臣们,除了张廷玉之外,全都是满人。这足以说明满人在大清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因此,他们看重的不是李清歌有没有皇家血脉,而是她的心向着哪一边。他们担心,一个心向汉人的女皇,会改变大清的传统与制度,让满人的地位受到威胁。然而,这些担忧与猜测,在李清歌的铁血手段与强势统治下,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与能力,也让那些质疑她的人逐渐闭上了嘴巴。
    心里装着汉朝,那是一种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如同烈火燎原,让那些对手们心生畏惧,仿佛面对的是不可战胜的力量。李清歌,这位传奇般的女子,她的心中不仅承载着对故国的深情,更有着雷霆万钧般的决心与勇气,正是这份力量,让她在风雨飘摇中平息了当时的暴乱,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金陵城中,刘墉接到李清歌的消息时,正值春日,繁似锦,柳絮飘飞。他站在御园的高台上,远眺着南方那片被希望照耀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诏书的颁布,对他而言,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期待已久的胜利果实。他深知,这一切的平静与秩序,都源自于李清歌那不可小觑的力量与智慧。
    在这份诏书里,李清歌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她的话语,如同春日细雨,轻轻洒落在每个人的心田,让人不禁为她的遭遇动容。她曾是民间的一粒尘埃,被金氏夫妇收养,那段流离失所的日子,如今成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磨砺。她的故事,像是一首激昂的诗篇,激励着每一个听闻之人,让他们相信,即使出身卑微,也能改写命运,成就非凡。
    诏书一发布,整个社会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撼动,舆论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南方的交通,如同人体的血脉,四通八达,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李清歌登基成为大清皇帝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炎朝的每一个角落。
    朝廷大臣们,身着华服,面带惊愕,他们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议论纷纷,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中,显得格外响亮。而普通百姓,则是街头巷尾,口口相传,他们的脸上,既有震惊,也有期待。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曾经在民间流浪的公主,竟然能够跨越两个朝代,成为主宰一切的女皇。
    北方的满洲八旗,虽然表面上俯首称臣,但内心深处,那份不甘与傲慢,如同暗流涌动,难以平息。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女子,尤其是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竟然能够站在他们的头顶,指点江山。然而,南方的百姓,却以一种近乎盲目的热情,接受了李清歌。他们不关心血统,不关心出身,只关心谁能给他们带来安宁与幸福。在他们心中,李清歌就是那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光明的神祇。
    李清歌,这位女皇,她的功绩,如同星辰般璀璨。她推广超级稻,解决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让百姓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她发展纺织业,让普通的衣物变得物美价廉,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穿上温暖的衣服。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安宁。
    然而,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了残酷与无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往往只知剥削百姓,不顾民生疾苦,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代更迭不断。李清歌深知这一点,她不愿意重蹈覆辙,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让百姓们真正过上好日子。
    南方的商人们,或者说是企业家们,听到李清歌登基的消息后,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们知道,这位女皇的改革,将会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南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公司和企业都在技术、质量、价格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以应对市场饱和的危机。然而,李清歌却悄悄地拿下了北方,这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北方,那是满洲勋贵的领地,富户云集,市场潜力巨大。南北统一后,边境开放,这些企业家们如果能够趁机进入北方市场,用便宜的工业品打开市场,无疑将赚得盆满钵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绝佳时机。
    新皇帝登基,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与变革。李清歌也不例外,她的第一把火,就是废除了大清的国号,统一南北,让炎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帝国。这是她心中早就种下的种子,如今终于开结果。她之前的认亲、赴宴,都是为了这个计划铺路。虽然大家早就料到她会废除国号,但诏书一发布,还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毕竟,改国号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誉。然而,一想到李清歌背后那支强大的军队,以及她那不可撼动的决心,人们又觉得这个决定再合理不过。
    女皇大权在握,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雷霆万钧,让人无法抗拒。有人疑惑,乾隆既然把皇位传给了李清歌,她又是皇室血脉,为什么不让她改姓爱新觉罗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答案。因为爱新觉罗在满语里,就是“金”的意思,也可以直接称为金氏。前朝清朝灭亡后,很多皇族为了避祸,都改姓了金,就是这个原因。爱新觉罗和金,都是黄金的意思,寓意着尊贵与荣耀。对于李清歌来说,无论姓什么,她都是那个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的女皇。
    除了姓氏之外,李清歌还发布了一道诏书,宣布自己登基后,要实行仁孝之道。她尊称祖母崇庆太后钮祜禄氏为太皇太后,尊称生父乾隆为太上皇,并赐给他“元寿”的尊号;尊称生母那拉氏为太上皇后,并赐给她“元宸”的尊号。这道诏书,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清歌的深情与智慧。
    乾隆的“元寿”尊号,寓意着长寿与安康,是李清歌对父亲的美好祝愿。而那拉氏的“元宸”,则让人们想起了太宗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海兰珠生前被封为宸妃,死后被追谥为敏惠恭和元妃。宸,是北极星所在的地方,也是帝王的代称。这个封号,对于女子来说,无疑是极高的荣誉。连女皇武则天都没能得到“宸”这个封号,可见它的珍贵与重要。
    “元”和“宸”,都是帝王用来表示特别宠爱的封号。李清歌用这两个字来尊封自己的母亲,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她对母亲的深情与敬爱。太上皇的“元寿”尊号,在“元宸”面前,反而成了陪衬。乾隆心里明白,李清歌这样尊封自己的母亲,是因为怨恨他冷落了那拉氏。他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女儿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是他无法剥夺的。
    太上皇被尊称为元寿,他的面容虽已苍老,却依旧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眉宇间藏着岁月沉淀的睿智。太上皇后则得到了元宸的尊号,她端庄娴雅,嘴角挂着一抹温婉的笑意,与太上皇并肩而立,看上去就像是一对和谐美满的夫妻,岁月静好,仿佛世间所有的纷扰都与他们无关。
    新帝对自己的生母如此厚待,不仅赐予了无上的尊荣,更是在朝堂与后宫中掀起了一场波澜。整个前朝后宫都震惊不已,仿佛平静的湖面被一块巨石猛然砸入,溅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欢喜,认为这是对孝道最好的诠释;有人嫉妒,眼红那拉氏一族因此获得的权势与地位;也有人心生怨恨,觉得新帝此举打破了旧有的平衡,让原本就动荡的时局更加扑朔迷离。
    最高兴的莫过于太上皇后的娘家那拉氏了。那拉府邸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听到尊封的消息,那拉氏族人欢欣鼓舞,激动得跳了起来,仿佛多年的憋屈与隐忍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那拉氏虽然是个大家族,曾经出过不少皇后,但历经百年,家族的锐气已经大不如前,恩宠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深厚,逐渐沦为了贵族中的末流。想当年乾隆册封继后,那拉氏才又重新得到了后族的荣耀。但族中人都明白,这位皇后是因为太后的缘故才被册封的,论地位,她比不上早逝的孝贤皇后;论感情,更是远远不及,差距就像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因此,同样作为后族的富察氏和那拉氏,前者荣耀满门,尊贵无比;而后者则只能守着那点微末的荣耀,苟且度日。原本以为那拉氏要等到乾隆驾崩,十二阿哥即位,才有可能振兴家族。可谁能想到世事难料,大炎王朝崛起,覆灭了大清,反而让那拉氏成为了新帝的母族。
    新帝是大炎的开国之君,她英姿飒爽,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那拉氏因为女儿的缘故,地位飙升,直追大清的第一后族叶赫那拉氏。这个时候,满蒙汉八旗都羡慕那拉氏家族鸡犬升天的好运,仿佛一夜之间,那拉氏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香饽饽。
    大炎取代了大清,一统华夏。那些与大清紧密相连的八旗贵族,必然会遭到新帝的打压,逐渐走向衰败。这个局面,几乎已经成了定局。唯独那拉氏是个例外。人心都是肉长的,女皇虽然打压八旗,但也不会让自己的母族受委屈。反而在女皇的扶持下,那拉氏或许能够摆脱旧日的颓势,成为八旗中最强大的家族。
    其他家族都在衰败,唯独那拉氏在崛起,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怨恨呢?与那拉氏的欢腾相比,富察氏则像是遭遇了丧事一样悲痛。他们的府邸内,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中原虽然没有庶孽之禁,妾室不能被扶正,但长幼有序,嫡庶尊卑分明。同样是皇后,那拉氏作为继后,无论是身份还是礼法,都要比富察氏作为元后逊色一筹。历朝皇帝登基,尊封都是先嫡母后生母。文人士大夫加官进爵,也是先封嫡母,后封生母。如果生母是妾室,没有立下大功或者得到特旨加恩,是不能得到诰命的。
    天子应该为天下人做出表率,严格遵守礼法,区别嫡庶尊卑。而且死者为大,应该先追封死者,再尊崇活人。于情于理,女皇李清歌都应该先追封太上皇的元配,再尊封自己的生母。然而李清歌不仅先尊封了自己的生母,还扬言没有打算追封已经去世的元后富察氏。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富察氏一族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清朝皇帝后妃的谥号追封,是一件非常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先逝的皇后,初谥十二字,子孙各增二字,共十六字。除了慈禧这个厚颜无耻之人,临终时得到侄女一次性上了二十二字尊号之外,其他皇后都是如此。孝贤皇后的谥号,原本是由嘉庆追封了一次,道光再追封了一次,共十六字。
    李清歌穿越改写了历史,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但不同于嘉庆是清朝的皇帝,她是大炎的女皇。孝贤皇后如果计较的话,那也只是前朝的皇后,追封与否,还有待商榷。追封则显得有孝道,不追封也没有人责怪。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尚方宝剑可斩不了今朝的官。
    富察氏听到风声后,都坐立不安。他们担心新帝不追封孝贤皇后,这会让整个家族蒙羞,更会让后人在史书上留下不孝的骂名。谥号是人死后的定论,也是对德行的总结。古代事死如事生,追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影响到整个家族。
    大清与大炎合并后,爱新觉罗氏可以凭借血脉无缝衔接,但其他家族可不行。富察氏在乾隆朝时荣耀无比,但在新帝的眼中,或许已经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想要避免被打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新帝追封孝贤皇后。一旦追封,孝贤皇后就成了嫡母,富察氏也就成了新帝的母族。这样一来,虽然比不上那拉氏的亲近,但至少面上能过得去。将来新帝在处理八旗的事情时,念及富察氏是母族,也不敢太过分,以免落人口实,被人指责刻薄寡恩、枉顾孝道。
    然而李清歌的想法却与富察氏截然不同。她的大炎王朝实行的是现代的法律,哪里还分什么生母、嫡母?孩子是谁生的,谁就是母亲。无论是妻妾还是元配继室,只有血缘亲情和深厚的抚养之情,才能构成法律上的母子关系。即使追封了孝贤皇后,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该收拾的人,终究还是会被收拾的。
    太上皇的禅让诏书来得突如其来,仿佛一道惊雷划破长空,让众人都惊讶不已。富察氏知道大炎女皇是那拉氏所生后,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如今看到新帝独尊生母,不追封太上皇的元后,更是慌乱不已。
    “这可怎么办?女皇真的不打算追封我们的姑母吗?”富察府内,福隆安焦急地问道。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傅恒、福灵安被李清歌所杀后,福隆安就成了富察氏的主心骨。他娶了乾隆的和硕和嘉公主,地位更加显赫。然而得意没多久,就遭到了这样的重击,他的心里怎能承受得了呢?
    福隆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他深知,如果新帝不追封孝贤皇后,富察氏一族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新帝改变主意,追封孝贤皇后,以保全家族的荣耀与地位。然而,面对新帝那坚定不移的决心,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和嘉公主轻声细语地安慰着福隆安,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仿佛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试图照亮福隆安心中的角落。“别这么想,皇阿玛把皇位传给了她,姑母又是皇阿玛心中挂念的人,于情于理,她都不会让姑母在身后受辱的。”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同情,纤细的手指轻轻搭在福隆安的手背上,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福隆安的脸色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他叹了口气,声音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忧虑。“如果女皇真的有追封姑母的意思,为什么到现在还没下旨呢?生母都已经得到了尊号,嫡母却不追封,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迷茫与不解。
    和嘉公主被问得喉咙一紧,她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她心里明白,大清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大炎的天下。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两个国家的更迭。她想起了那些史册上明确记载的宗室臣子的遭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
    “福隆安,你我都知道,这世道已经变了。”和嘉公主的声音低沉而无奈,她紧紧握住福隆安的手,试图传递给他一些力量,“我们富察氏一族,曾经是何等的辉煌,如今却……”
    福隆安闭上了眼睛,头痛欲裂的感觉再次袭来。他仿佛看到了富察氏一族昔日的荣耀如同泡影般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尴尬与困境。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
    前朝后宫的风云变幻,对太上皇后那拉氏来说却毫无影响。她端坐在明黄色的凤驾之上,身着华丽繁复的服饰,由宫女们一步步抬到宁寿宫。她的面容平静而威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宁寿宫是康熙皇帝为孝惠太后建造的,乾隆继位后,效仿祖父,重修了这座宫殿,作为自己退位后的居所。宫殿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极为华丽。那拉氏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此刻,她正接受着六宫太妃嫔们的朝拜。她们三跪九叩,恭敬顺从到了极点。那拉氏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了死对头令太嫔的身上。只见令太嫔大腹便便地跪在前面,屈辱怨愤之情溢于言表。那拉氏的心中涌起一阵快意,她咬牙切齿地想着:这个狐媚的小贱人,以前妄图母凭子贵,成为圣母皇太后,现在怎么样了呢?我的女儿继位了,你什么都得不到,以后就在我的手下煎熬吧。
    太上皇乾隆也为那拉氏撑腰说:“太上皇后宽仁大度,你们初一、十五来拜见就行了,不必日日晨昏定省。但请安的时候必须用心,谁敢慢待她,新帝虽然不忍心责备庶母,但我也不会轻饶。”他的声音威严而有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是,我们谨遵太上皇的旨意,臣妾们能承教于太上皇后,真是感到无比的欣喜!”乾隆的妃嫔们一个比一个恭敬顺从,她们深知这位太上皇后的分量,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朝拜结束后,那拉氏看到令太嫔愤恨地离去,心中感到一阵快意。她转身对身边的容嬷嬷说:“这个小贱人,以前得宠的时候何等嚣张,现在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报应不爽啊!”
    容嬷嬷恨恨地说:“她都已经成了太嫔,还不改那狐媚的样子,朝拜的时候不停地向太上皇抛媚眼,真不要脸。娘娘,我们要不要……”她说完,还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
    那拉氏摇了摇头,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厉,“后宫深似海,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个小贱人得宠多年,性情要强,得罪了不少人。现在骤然失势,美梦破灭,比死更难受百倍。我岂会给她一个痛快。”
    容嬷嬷心领神会,阴沉地说:“女皇留她一命,也是这个意思。现在宫里的人都知道,令太嫔被娘娘和女皇所厌恶。不用娘娘开口,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自然会替娘娘出手,‘照顾’令太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