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4章 卖出去第一碗
第44章 卖出去第一碗
汉子说甜的,江晚就给他加了一大勺红,放了一个勺子,将一碗薄荷水递过去。
那汉子迫不及待就喝了大半碗,整个人呼出一口清爽的气息,忍不住赞叹道:“这东西解暑,喝下去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大婶,你明儿还得再来……”
卖出去第一碗,很快就有了第二碗、第三碗、第四碗……工地上一共四十三人,就有四十人买了薄荷水。
剩余的三个人大概是家里真的穷,硬是忍着没凑过来。
江晚看了一眼桶里,起码还有七八十碗薄荷水,在这里肯定是卖不出去了,还得换地方。
她思考着下一个地方去哪里。
叶大河和叶三树激动的坐在边上数钱。
叶大河目瞪口呆:“一共是八十四文钱,娘啊,一天咋能赚这么多!”
叶三树也是一脸不敢相信:“扛大包一天才四十文钱,卖薄荷水可以赚八十四文,我们家要变财主了!”
江晚:“……”
这俩小子,能不能收起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没好气的说道:“薄荷水里加的红了六十文钱,这些瓷碗勺子了三十文钱,连成本都没赚回来,你们高兴个什么劲?”
叶大河和叶三树的黑脸立马垮下来。
两人掰着手指头算到底还差多少才能叫赚钱,算来算去也算不明白。
江晚将东西收拾好:“先喝点东西,然后去下一个地方。”
叶大河和叶三树挑起两担东西,跟着她一起走到街上。
早市虽然散了,但街上依然有许多买喝食的摊子,江晚在一家面馆摊子上坐下来。
叶三树立马拽住了她:“娘,我吃包子就可以了……”
一个素包子两文钱,这里一碗面却要八文钱,他们卖出去四碗薄荷水才能赚回来。
叶大河剧烈摇头:“娘,我们回去喝就是了,小慧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好吃的……”
“让你们吃就吃!”江晚看着两个傻儿子有些发愁,“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干活,等会还要继续卖薄荷水,卖完了再回去。”
叶大河和叶三树只好坐下来。
老板很快就端了三碗面上来,那香味一飘过来,叶三树的口水瞬间就流出来,滴在桌子上,他趁没人看到,赶紧用袖子擦干净。
江晚拿起筷子:“赶紧吃吧。”
叶大河和叶三树埋头开始吃面,两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连面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这场面,江晚不忍直视,她扭过头和面摊老板搭话:“嫂子,你知道咱们荷镇上有学堂吗?”
“咱们荷镇最大的学堂是平安学堂,一个老秀才开办的,不过老秀才年纪大了,有些不记事儿。”老板压低声音,“现在好多人都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隔壁安康镇去念书,许安康镇是一个举人老爷牵头创办的,在那边念书才有出息呢。”
江晚隐隐约约记起来,江家最出息的孩子江淮似乎就在安康镇的学堂念书,叫什么怀府书院。
她心中有了成算,又问道:“从这边去安康镇路程要多久?”
“不远,走路半个时辰就到了。”
江晚谢过老板,付了二十四文面钱,然后带着两个儿子前往安康镇。这会儿大中午的,镇子门口没有牛车,母子三人只能徒步走路去,走到午时末,才终于看到了安康镇的城门。
只看一眼,江晚就感觉到,安康镇比荷镇经济发达一些,来来往往到处都是人,不远处一条大河在城边上,下沉的河道上有零星的船只,码头那边估计会更热闹。
荷镇早市过后就没什么人了,但安康镇却还是人流如织。
叶大河和叶三树左看右看,两只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第一次来安康镇,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很稀奇。
江晚带着儿子穿过街头,她习惯性的看了一眼粮店,安康镇的粮食也不便宜,粟米的价格竟然涨到了九文钱,而大白米和白面根本就没摆出来卖,估计是知道平头老百姓买不起。
她一扭头,就见粮店门口,一个妇人跪在地上,边上是一个面黄肌瘦的丫头,约莫四五岁的样子。
妇人的眼泪不断往下掉:“家里断粮了,再这样下去孩子一个个都会饿死,只能把这丫头送人,二百个铜钱就可以把她带走,求大家行行好……”
那四岁的丫头哭的十分可怜,大大的眼睛看着围观的众人,眼中全是惊惶。
江晚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如果是她到了这个境地,她宁愿自己被饿死,都不可能卖掉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
二百文买一个丫头回去,一点都不贵,可这世上,不是只有这一个丫头被迫卖身换粮……
灾情继续加重,卖孩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被卖掉的应该大多是女孩。
江晚收回目光,步履沉重的带着两个儿子继续朝前走。
这条街走到底,就到了安康镇赫赫有名的怀府书院。
这个书院是官府和一个举人老爷联合创立的,请来的先生至少都是秀才出身,附近镇上优秀的孩子读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汇集在这里念书。
也就是说,在这里念书的人,要么有读书的天赋,要么家中不缺钱。
学堂门口也有一些小摊子,不过大多是卖笔墨纸砚的,还有卖书卖画的,充满了书香气息。
江晚的摊子一支起来,就有老板好心提醒道:“怀府书院有食堂,这里的学生基本不会外出买这些喝食,大婶还是换个地方吧。”
“谢谢提醒。”江晚笑着道,“来都来了,试试吧。”
叶三树已经借来了一张桌子,母子三人将试喝的薄荷水呈一字摆开,刚忙活完,书院里就传来铃声。
铃声响起,门口的小摊贩立马站直了身体,一副神采奕奕准备迎客的模样。
不多时,学生们三五成群从书院里走出来。
他们穿着统一白蓝色的书院服装,看过去,一水的俊俏少年,甚是养眼。
江晚带着两个儿子吆喝起来。
“卖薄荷水,清清凉凉的薄荷水嘞!”
“免费试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边上摆摊的几个老板顿时目瞪口呆。
这里是书院,读书写字的神圣之地,这妇人怎么不分场合嚷嚷起来?
(本章完)
汉子说甜的,江晚就给他加了一大勺红,放了一个勺子,将一碗薄荷水递过去。
那汉子迫不及待就喝了大半碗,整个人呼出一口清爽的气息,忍不住赞叹道:“这东西解暑,喝下去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大婶,你明儿还得再来……”
卖出去第一碗,很快就有了第二碗、第三碗、第四碗……工地上一共四十三人,就有四十人买了薄荷水。
剩余的三个人大概是家里真的穷,硬是忍着没凑过来。
江晚看了一眼桶里,起码还有七八十碗薄荷水,在这里肯定是卖不出去了,还得换地方。
她思考着下一个地方去哪里。
叶大河和叶三树激动的坐在边上数钱。
叶大河目瞪口呆:“一共是八十四文钱,娘啊,一天咋能赚这么多!”
叶三树也是一脸不敢相信:“扛大包一天才四十文钱,卖薄荷水可以赚八十四文,我们家要变财主了!”
江晚:“……”
这俩小子,能不能收起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没好气的说道:“薄荷水里加的红了六十文钱,这些瓷碗勺子了三十文钱,连成本都没赚回来,你们高兴个什么劲?”
叶大河和叶三树的黑脸立马垮下来。
两人掰着手指头算到底还差多少才能叫赚钱,算来算去也算不明白。
江晚将东西收拾好:“先喝点东西,然后去下一个地方。”
叶大河和叶三树挑起两担东西,跟着她一起走到街上。
早市虽然散了,但街上依然有许多买喝食的摊子,江晚在一家面馆摊子上坐下来。
叶三树立马拽住了她:“娘,我吃包子就可以了……”
一个素包子两文钱,这里一碗面却要八文钱,他们卖出去四碗薄荷水才能赚回来。
叶大河剧烈摇头:“娘,我们回去喝就是了,小慧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好吃的……”
“让你们吃就吃!”江晚看着两个傻儿子有些发愁,“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干活,等会还要继续卖薄荷水,卖完了再回去。”
叶大河和叶三树只好坐下来。
老板很快就端了三碗面上来,那香味一飘过来,叶三树的口水瞬间就流出来,滴在桌子上,他趁没人看到,赶紧用袖子擦干净。
江晚拿起筷子:“赶紧吃吧。”
叶大河和叶三树埋头开始吃面,两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连面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这场面,江晚不忍直视,她扭过头和面摊老板搭话:“嫂子,你知道咱们荷镇上有学堂吗?”
“咱们荷镇最大的学堂是平安学堂,一个老秀才开办的,不过老秀才年纪大了,有些不记事儿。”老板压低声音,“现在好多人都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隔壁安康镇去念书,许安康镇是一个举人老爷牵头创办的,在那边念书才有出息呢。”
江晚隐隐约约记起来,江家最出息的孩子江淮似乎就在安康镇的学堂念书,叫什么怀府书院。
她心中有了成算,又问道:“从这边去安康镇路程要多久?”
“不远,走路半个时辰就到了。”
江晚谢过老板,付了二十四文面钱,然后带着两个儿子前往安康镇。这会儿大中午的,镇子门口没有牛车,母子三人只能徒步走路去,走到午时末,才终于看到了安康镇的城门。
只看一眼,江晚就感觉到,安康镇比荷镇经济发达一些,来来往往到处都是人,不远处一条大河在城边上,下沉的河道上有零星的船只,码头那边估计会更热闹。
荷镇早市过后就没什么人了,但安康镇却还是人流如织。
叶大河和叶三树左看右看,两只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第一次来安康镇,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很稀奇。
江晚带着儿子穿过街头,她习惯性的看了一眼粮店,安康镇的粮食也不便宜,粟米的价格竟然涨到了九文钱,而大白米和白面根本就没摆出来卖,估计是知道平头老百姓买不起。
她一扭头,就见粮店门口,一个妇人跪在地上,边上是一个面黄肌瘦的丫头,约莫四五岁的样子。
妇人的眼泪不断往下掉:“家里断粮了,再这样下去孩子一个个都会饿死,只能把这丫头送人,二百个铜钱就可以把她带走,求大家行行好……”
那四岁的丫头哭的十分可怜,大大的眼睛看着围观的众人,眼中全是惊惶。
江晚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如果是她到了这个境地,她宁愿自己被饿死,都不可能卖掉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
二百文买一个丫头回去,一点都不贵,可这世上,不是只有这一个丫头被迫卖身换粮……
灾情继续加重,卖孩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被卖掉的应该大多是女孩。
江晚收回目光,步履沉重的带着两个儿子继续朝前走。
这条街走到底,就到了安康镇赫赫有名的怀府书院。
这个书院是官府和一个举人老爷联合创立的,请来的先生至少都是秀才出身,附近镇上优秀的孩子读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汇集在这里念书。
也就是说,在这里念书的人,要么有读书的天赋,要么家中不缺钱。
学堂门口也有一些小摊子,不过大多是卖笔墨纸砚的,还有卖书卖画的,充满了书香气息。
江晚的摊子一支起来,就有老板好心提醒道:“怀府书院有食堂,这里的学生基本不会外出买这些喝食,大婶还是换个地方吧。”
“谢谢提醒。”江晚笑着道,“来都来了,试试吧。”
叶三树已经借来了一张桌子,母子三人将试喝的薄荷水呈一字摆开,刚忙活完,书院里就传来铃声。
铃声响起,门口的小摊贩立马站直了身体,一副神采奕奕准备迎客的模样。
不多时,学生们三五成群从书院里走出来。
他们穿着统一白蓝色的书院服装,看过去,一水的俊俏少年,甚是养眼。
江晚带着两个儿子吆喝起来。
“卖薄荷水,清清凉凉的薄荷水嘞!”
“免费试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边上摆摊的几个老板顿时目瞪口呆。
这里是书院,读书写字的神圣之地,这妇人怎么不分场合嚷嚷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