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第204章 杨氏:我也不是谦虚,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第204章 杨氏:我也不是谦虚,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哦,你也在?”
李世民当头看见韦贵妃,眉头微微一扬。
“是……是,臣妾来看看妹妹。”韦贵妃恭顺地说,一副和杨氏好姐妹的模样。
陛下国事繁忙,最烦后宫勾心斗角,所以嫔妃们不论心里怎么想,在外都是以和谐友爱的面貌示人的。
“嗯,甚好,是该多走动走动。”李世民姑且对韦贵妃的行为表示认可。
他又不是第一次来立德殿,自然知道这地方以前是门可罗雀的。
对于后宫女人们的小心机,他也不便多做计较,便信步踏入。
韦贵妃觉得,自己没有被挥退,也自然而然地缀在了后面。
“陛下。”
杨氏毕恭毕敬地福身行礼。
李明也照旧朝老李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被老妈踩了一脚后,他才叉了个手行礼:
“父皇好。”
“哦?还在吃饭?真香啊,不介意添双筷子吧?”
李世民自说自话地坐到了饭桌边。
“怎么会呢。”杨氏温婉一笑,手脚麻利地备上碗筷。
好像刚才完全没有讨论过“弑君”这个危险话题。
李明也重新端起自己的碗,照例和小蜜蜂一样,在阿爷耳边唠唠叨叨:
“你吃过饭了吗?别一下子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对身体好。”
他反正是做不出来什么“弑君夺权”这种举动的。
在统治别人之前,首先自己得当个人。
“……”
韦贵妃被晾在了一边,走也不是坐下也不是,尴尬极了。
本宫好歹也是妃嫔之首,岂是被当成空气的无名无份之辈!
当然,怄陛下的气,她是绝对不敢的。
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迁怒于杨氏母子了。
可恶的罪臣之妻,若不是她和她的崽子魅惑了陛下,陛下眼中又怎么会没有京兆韦氏之女!
“既然陛下与杨德妃有事相谈,臣妾杵在这儿,反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还请陛下准许臣妾告退。”
韦贵妃黛里黛气地说道,四十岁的欧巴桑演出了十四岁的傲娇。
然而渣男李世民只是挥挥手:
“嗯,好。”
充满了敷衍。
“……哼!”
韦贵妃鼓着气,扭头便走。
刚走到立德殿门外,隐约听得背后传来一句:
“吾欲立你为后……”
什么?!
韦贵妃觉得自己听见了很不得了的事情,整个人如遭雷击,下意识地回头。
砰!
立德殿的大门,在她面前沉重地关上。
透不过一丝光线,传不出一点声音。
韦贵妃怔怔地傻站在门口,如同一尊雕塑。
她的嘴角渗出鲜血。
是被她自己的牙齿咬出来的。
…………
“后宫无主久矣,既不成体统,朝中大臣也就此事多有进谏。
“帝王无家事,吾亦感到,要为万家做表率,故欲立一人为后。”
李世民傲娇地念叨了一串,大意是,朕是为了全天下,才不得不二婚的。
“所以,以你为大唐的皇后,那个……你觉得如何?”
一脸“商量商量,不行我再问下一个人”的表情。
嘶……李明顿时深吸一口气。
连他也紧张激动得无法思考,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别看李二说的好像随意。
立后的决定,绝对称得上超级重磅。
众所周知,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而皇帝的家,就有些特殊了。
妻族没有一定的势力,是镇不住“皇后”这个名的。
杨氏所在的弘农杨氏,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世族大家。
虽然和京兆韦氏相比,弘农杨氏离李唐的权力中心更远。
但也算够格了。
所以,杨氏的出身从来就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来,真正让李世民没有另立新后、导致后宫长期无主的,还是因为辣个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
初恋的杀伤力太大,让李世民这个多情的心大萝卜也一直下不定“再婚”立后的决心。
这才让后宫之主的宝座一直就这么空着。
老妈可以啊,居然能击败李二的白月光……李明乐乐呵呵地想着。
然后,他就意识到不对劲。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怎么会让杨氏……
李明终于走出了最初的震撼,冷静了下来。
大脑重新运转,智商也重新占领了高地。
李明意识到了李世民此举的用意所在。
不是因为两人伉俪情深。
而是为了他俩的儿子,李明。
是为了填补李明接班的最后一块,或者说,半块短板。
虽说李明被过继给了长孙皇后,但如前所述,礼法的嫡庶之分,不是通过烧个香磕个头就能跨越的。
为了堵住一切漏洞,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索性给李明的生母也升了职,让杨氏也当上皇后。
生母和义母都是皇后,天下人无话可说了吧!
“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当太子么……”
若是以前,李明恐怕要激动得昏古七吧。
但是现在,当意识到成为太子可能会招致一连串麻烦、让他都有点打退堂鼓以后。
李明就不那么激动了。
心情一平静,脑子就很好用,自动算计起了未来朝堂的形势。
理所应当的,以杨师道为首的弘农杨氏妻族一定会大抬头,迎来一波发展。
在李明登临大宝之前,这支力量就会成为自己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在朝内的声量和作用,不会比房玄龄、侯君集等“辽东派”小多少。
但这些“杨”都是半路出家,不见得有多少是被他李明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吸引的。
除了杨师道等亲缘关系较接近的族人以外,其他的杨氏更像是为利益而依附于他。
待他真的登基以后,这些母族外戚不见得不会成为皇权的掣肘。
比如汉朝的窦氏。
所以,在启用杨氏族人时,还要注意多加限制,和其他势力制约制衡……
就在李明冷静盘算的时候,当事人杨氏则更为冷静。
“妾身并无野心追求高位,只是在初入宫时,妾身便立志虔心侍奉陛下。
“若为陛下操持后宫百事,方为侍奉陛下之道,则不论妾身本人意向如何,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义不容辞。
“妾身当场就念了一句诗: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杨氏巴拉巴拉地念诵着胜选感言。
把李世民都说得内疚了起来。
封杨氏为后是为了她儿子,这对她本人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李世民想着想着,不由得纳闷儿了起来。
朕明明给她升了官儿,为什么还要感到不好意思啊……
…………“朕欲立杨氏为皇后,谁赞成,谁反对?”
就在次日,临时召开的大朝会上,李世民向京城的百官发问。
立后是件大事,往大了说,是会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
所以,不能像之前将杨氏升为德妃一样,随便在宗庙烧个香念段经就能搞定的。
是要征询重臣意见的。
作为历史上以纳谏著称的皇帝,李世民陛下直接把这事拿到大朝会上说。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朕闻过则喜。
我反对……大臣们都蠢蠢欲动。
改立皇后这种大事,是会直接影响当下政局、让一堆弘农杨氏鸡犬升天的。
蛋糕就这么大,杨氏多分一点,其他人就会少得一点,所以没人反对才奇怪。
更何况,这位预选的新皇后杨氏,身份也有点特殊——
是李世民陛下的弟弟兼政敌、巢剌王李元吉的原配。
我弟弟的媳妇就是我的媳妇,这多少有点抽象了。
以后在史书上,难免又会给陛下多记一笔“杀弟夺妻”之类的边逸事。
尤其是长孙无忌及其党羽,更是惊骇得浑身发抖。
如果杨氏成了外戚,那他们长孙氏算什么?
牛夫人?
不可始乱终弃啊陛下,文德皇后还在昭陵哭泣呀……群臣的口腔体操已经按捺不住了。
然而,谏言涌到嘴边,又被硬生生堵了回去。
因为就在陛下的旁边,还坐着一个人。
李明。
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同平章事”,同时又没有正式肩负“监国”之责,根据规章和礼法,不应该出现在大朝会上。
但是李明就这么出现了,理所应当地坐在太子专属的左手边。
而李明还有一层身份,有点特殊。
嗯,就是预备皇后杨氏的亲生儿子,也是她唯一一个儿子。
此时的李明,正高踞小龙榻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群臣,一脸和蔼可亲的微笑:
“谁赞成,谁反对?”
咕嘟……所有人都听见了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不能反对,反对了就被这小阎罗盯上了。
李明殿下最是记仇,又是最有可能继承大统、几乎被内定为储君的皇子。
和他唱反调,那就是和自己的九族唱反调。
算了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哦?无人反对?”
李世民自己都有些吃惊。
他本来都以为会有一堆“启奏陛下”,都已经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了。
结果,就这?
杨氏原来这么得人心的吗?
“那,朕就封杨氏为皇后。册封仪式在朕出征以前举行。”
李世民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把这事儿定了下来。
“呼……”李明松了口气。
幸好在出征前就把这事儿定了,皇帝老爹没立什么“这次战争结束就要回家再婚”这种重量级flag。
“臣等谨遵钧命。”
房玄龄带头,京中百官一齐表态。
大家都不傻,知道陛下这次立后,不是被某位嫔妃魅惑,非要立其子为太子。
比如某位汉高祖刘邦。
而是恰恰相反,陛下是被某位皇子魅惑,非要立其母为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群臣的反对是无用的。
话说回来,陛下立杨德妃为后,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李明殿下继位的合法性。
其实不需要这样操作,李明的储君之位已经很稳了。
有能力、有政绩、有民心、有能臣,甚至有地盘、有兵。
谁能与之争锋?
而李世民陛下还觉得这不够稳当。
宁可放下与长孙皇后的深情,再立李明的生母为后,只为给李明再上一道保险,为他的太子之路保驾护航。
陛下是有多看重李明殿下啊!
“如此便好。”李明嘴角勾勒,俯瞰群臣。
群臣莫敢与之对视。
在补足“出身”这最后半块短板以后,现在的李明殿下几乎是无敌的。
他被过继给了长孙氏,礼法上的义母是皇后。
而他的生母杨氏现在也成了皇后。
两个皇后伺候他一人,这福气还小吗?
他现在的合法性,甚至超过了嫡子。
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太子李承乾!
因为李明的两个妈都是皇后,而且他还是新任皇后的嫡长子呢!
李承乾也没有两个皇后妈啊!
“斯文扫地,将来史书会如何评价……”岑文本痛心疾首,对陛下杀弟夺妻的行径非常不齿。
但他也只敢在心里痛一痛,可不敢当面表达出来。
长孙无忌已经面如土色了,眼皮直跳。
他最大的仰仗、皇后亲兄这一层身份,不说被彻底剥夺吧,但也已经被大幅度稀释了。
家族式微已成定局。
甚至在陛下驾鹤、新皇上位之前,长孙家族就急速地滑向了衰败!
“嗯……许多人心里不服,将来一定会给我暗中使绊子,不太好办啊。”
李明坐在台上,对台下群臣的微表情洞若观火。
他和他母亲已经动了许多人的蛋糕,遭受反扑是意料之中的事。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看好这个家,监好这个国吧……”
…………
杨氏的册封典礼,就定在几天后的良辰吉日,并没有召集外地的藩王回京。
一是出征之日在即,没有时间;二则这一年也召集太多次了,让他们歇歇吧,送信告知一下就行了。
宗庙礼拜、祭祀天地,一套流程如常。
除了李明,在京的皇子只有李承乾和李治,他俩自然也得参加这次典礼。
二人的亲爹李二借着这次仪式,无言地告诉了他们一个坏消息:
李明已经内定胜出,只要不作死,你俩几乎没有机会了。
同时,又告诉了他俩一个好(更坏)消息:
朕给你俩找了个继母。
杀人,还要诛心?
李治的眼圈红红的,李承乾也眼神黯淡,神情恍惚。
但他俩还是不忘老演员的淡然与从容,平静地向杨氏跪拜。
就算认了她这个娘了。
“他俩是我妈礼法上的儿子,而我又是他俩的妈礼法上的儿子……
“什么互相换家?”
李明已经被李二的这套换家骚操作给搞得眼缭乱了。
不论激起多少势力的不满,不论后宫有多少女人在半夜里惊醒,不论外地的藩王们有多么尖叫抓挠。
有李世民和李明这一对虎狼父子镇着,立后一事,还是波澜不惊地尘埃落定了。
杨氏正式母仪天下,掌管后宫。
而时间也来到了秋收以后。
大唐北伐薛延陀的日子,到了。
…………
傍晚。
房玄龄踏着橘黄的夕阳,熟练地穿梭在立政殿的廊道之间,站在了熟悉的御书房门外。
陛下御驾亲征的前夕,一封密诏,将他召到了此处。
(本章完)
“哦,你也在?”
李世民当头看见韦贵妃,眉头微微一扬。
“是……是,臣妾来看看妹妹。”韦贵妃恭顺地说,一副和杨氏好姐妹的模样。
陛下国事繁忙,最烦后宫勾心斗角,所以嫔妃们不论心里怎么想,在外都是以和谐友爱的面貌示人的。
“嗯,甚好,是该多走动走动。”李世民姑且对韦贵妃的行为表示认可。
他又不是第一次来立德殿,自然知道这地方以前是门可罗雀的。
对于后宫女人们的小心机,他也不便多做计较,便信步踏入。
韦贵妃觉得,自己没有被挥退,也自然而然地缀在了后面。
“陛下。”
杨氏毕恭毕敬地福身行礼。
李明也照旧朝老李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被老妈踩了一脚后,他才叉了个手行礼:
“父皇好。”
“哦?还在吃饭?真香啊,不介意添双筷子吧?”
李世民自说自话地坐到了饭桌边。
“怎么会呢。”杨氏温婉一笑,手脚麻利地备上碗筷。
好像刚才完全没有讨论过“弑君”这个危险话题。
李明也重新端起自己的碗,照例和小蜜蜂一样,在阿爷耳边唠唠叨叨:
“你吃过饭了吗?别一下子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对身体好。”
他反正是做不出来什么“弑君夺权”这种举动的。
在统治别人之前,首先自己得当个人。
“……”
韦贵妃被晾在了一边,走也不是坐下也不是,尴尬极了。
本宫好歹也是妃嫔之首,岂是被当成空气的无名无份之辈!
当然,怄陛下的气,她是绝对不敢的。
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迁怒于杨氏母子了。
可恶的罪臣之妻,若不是她和她的崽子魅惑了陛下,陛下眼中又怎么会没有京兆韦氏之女!
“既然陛下与杨德妃有事相谈,臣妾杵在这儿,反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还请陛下准许臣妾告退。”
韦贵妃黛里黛气地说道,四十岁的欧巴桑演出了十四岁的傲娇。
然而渣男李世民只是挥挥手:
“嗯,好。”
充满了敷衍。
“……哼!”
韦贵妃鼓着气,扭头便走。
刚走到立德殿门外,隐约听得背后传来一句:
“吾欲立你为后……”
什么?!
韦贵妃觉得自己听见了很不得了的事情,整个人如遭雷击,下意识地回头。
砰!
立德殿的大门,在她面前沉重地关上。
透不过一丝光线,传不出一点声音。
韦贵妃怔怔地傻站在门口,如同一尊雕塑。
她的嘴角渗出鲜血。
是被她自己的牙齿咬出来的。
…………
“后宫无主久矣,既不成体统,朝中大臣也就此事多有进谏。
“帝王无家事,吾亦感到,要为万家做表率,故欲立一人为后。”
李世民傲娇地念叨了一串,大意是,朕是为了全天下,才不得不二婚的。
“所以,以你为大唐的皇后,那个……你觉得如何?”
一脸“商量商量,不行我再问下一个人”的表情。
嘶……李明顿时深吸一口气。
连他也紧张激动得无法思考,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别看李二说的好像随意。
立后的决定,绝对称得上超级重磅。
众所周知,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而皇帝的家,就有些特殊了。
妻族没有一定的势力,是镇不住“皇后”这个名的。
杨氏所在的弘农杨氏,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世族大家。
虽然和京兆韦氏相比,弘农杨氏离李唐的权力中心更远。
但也算够格了。
所以,杨氏的出身从来就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来,真正让李世民没有另立新后、导致后宫长期无主的,还是因为辣个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
初恋的杀伤力太大,让李世民这个多情的心大萝卜也一直下不定“再婚”立后的决心。
这才让后宫之主的宝座一直就这么空着。
老妈可以啊,居然能击败李二的白月光……李明乐乐呵呵地想着。
然后,他就意识到不对劲。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怎么会让杨氏……
李明终于走出了最初的震撼,冷静了下来。
大脑重新运转,智商也重新占领了高地。
李明意识到了李世民此举的用意所在。
不是因为两人伉俪情深。
而是为了他俩的儿子,李明。
是为了填补李明接班的最后一块,或者说,半块短板。
虽说李明被过继给了长孙皇后,但如前所述,礼法的嫡庶之分,不是通过烧个香磕个头就能跨越的。
为了堵住一切漏洞,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索性给李明的生母也升了职,让杨氏也当上皇后。
生母和义母都是皇后,天下人无话可说了吧!
“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当太子么……”
若是以前,李明恐怕要激动得昏古七吧。
但是现在,当意识到成为太子可能会招致一连串麻烦、让他都有点打退堂鼓以后。
李明就不那么激动了。
心情一平静,脑子就很好用,自动算计起了未来朝堂的形势。
理所应当的,以杨师道为首的弘农杨氏妻族一定会大抬头,迎来一波发展。
在李明登临大宝之前,这支力量就会成为自己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在朝内的声量和作用,不会比房玄龄、侯君集等“辽东派”小多少。
但这些“杨”都是半路出家,不见得有多少是被他李明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吸引的。
除了杨师道等亲缘关系较接近的族人以外,其他的杨氏更像是为利益而依附于他。
待他真的登基以后,这些母族外戚不见得不会成为皇权的掣肘。
比如汉朝的窦氏。
所以,在启用杨氏族人时,还要注意多加限制,和其他势力制约制衡……
就在李明冷静盘算的时候,当事人杨氏则更为冷静。
“妾身并无野心追求高位,只是在初入宫时,妾身便立志虔心侍奉陛下。
“若为陛下操持后宫百事,方为侍奉陛下之道,则不论妾身本人意向如何,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义不容辞。
“妾身当场就念了一句诗:封后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杨氏巴拉巴拉地念诵着胜选感言。
把李世民都说得内疚了起来。
封杨氏为后是为了她儿子,这对她本人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李世民想着想着,不由得纳闷儿了起来。
朕明明给她升了官儿,为什么还要感到不好意思啊……
…………“朕欲立杨氏为皇后,谁赞成,谁反对?”
就在次日,临时召开的大朝会上,李世民向京城的百官发问。
立后是件大事,往大了说,是会影响国家未来走向的。
所以,不能像之前将杨氏升为德妃一样,随便在宗庙烧个香念段经就能搞定的。
是要征询重臣意见的。
作为历史上以纳谏著称的皇帝,李世民陛下直接把这事拿到大朝会上说。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朕闻过则喜。
我反对……大臣们都蠢蠢欲动。
改立皇后这种大事,是会直接影响当下政局、让一堆弘农杨氏鸡犬升天的。
蛋糕就这么大,杨氏多分一点,其他人就会少得一点,所以没人反对才奇怪。
更何况,这位预选的新皇后杨氏,身份也有点特殊——
是李世民陛下的弟弟兼政敌、巢剌王李元吉的原配。
我弟弟的媳妇就是我的媳妇,这多少有点抽象了。
以后在史书上,难免又会给陛下多记一笔“杀弟夺妻”之类的边逸事。
尤其是长孙无忌及其党羽,更是惊骇得浑身发抖。
如果杨氏成了外戚,那他们长孙氏算什么?
牛夫人?
不可始乱终弃啊陛下,文德皇后还在昭陵哭泣呀……群臣的口腔体操已经按捺不住了。
然而,谏言涌到嘴边,又被硬生生堵了回去。
因为就在陛下的旁边,还坐着一个人。
李明。
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同平章事”,同时又没有正式肩负“监国”之责,根据规章和礼法,不应该出现在大朝会上。
但是李明就这么出现了,理所应当地坐在太子专属的左手边。
而李明还有一层身份,有点特殊。
嗯,就是预备皇后杨氏的亲生儿子,也是她唯一一个儿子。
此时的李明,正高踞小龙榻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群臣,一脸和蔼可亲的微笑:
“谁赞成,谁反对?”
咕嘟……所有人都听见了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不能反对,反对了就被这小阎罗盯上了。
李明殿下最是记仇,又是最有可能继承大统、几乎被内定为储君的皇子。
和他唱反调,那就是和自己的九族唱反调。
算了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哦?无人反对?”
李世民自己都有些吃惊。
他本来都以为会有一堆“启奏陛下”,都已经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了。
结果,就这?
杨氏原来这么得人心的吗?
“那,朕就封杨氏为皇后。册封仪式在朕出征以前举行。”
李世民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把这事儿定了下来。
“呼……”李明松了口气。
幸好在出征前就把这事儿定了,皇帝老爹没立什么“这次战争结束就要回家再婚”这种重量级flag。
“臣等谨遵钧命。”
房玄龄带头,京中百官一齐表态。
大家都不傻,知道陛下这次立后,不是被某位嫔妃魅惑,非要立其子为太子。
比如某位汉高祖刘邦。
而是恰恰相反,陛下是被某位皇子魅惑,非要立其母为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群臣的反对是无用的。
话说回来,陛下立杨德妃为后,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李明殿下继位的合法性。
其实不需要这样操作,李明的储君之位已经很稳了。
有能力、有政绩、有民心、有能臣,甚至有地盘、有兵。
谁能与之争锋?
而李世民陛下还觉得这不够稳当。
宁可放下与长孙皇后的深情,再立李明的生母为后,只为给李明再上一道保险,为他的太子之路保驾护航。
陛下是有多看重李明殿下啊!
“如此便好。”李明嘴角勾勒,俯瞰群臣。
群臣莫敢与之对视。
在补足“出身”这最后半块短板以后,现在的李明殿下几乎是无敌的。
他被过继给了长孙氏,礼法上的义母是皇后。
而他的生母杨氏现在也成了皇后。
两个皇后伺候他一人,这福气还小吗?
他现在的合法性,甚至超过了嫡子。
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太子李承乾!
因为李明的两个妈都是皇后,而且他还是新任皇后的嫡长子呢!
李承乾也没有两个皇后妈啊!
“斯文扫地,将来史书会如何评价……”岑文本痛心疾首,对陛下杀弟夺妻的行径非常不齿。
但他也只敢在心里痛一痛,可不敢当面表达出来。
长孙无忌已经面如土色了,眼皮直跳。
他最大的仰仗、皇后亲兄这一层身份,不说被彻底剥夺吧,但也已经被大幅度稀释了。
家族式微已成定局。
甚至在陛下驾鹤、新皇上位之前,长孙家族就急速地滑向了衰败!
“嗯……许多人心里不服,将来一定会给我暗中使绊子,不太好办啊。”
李明坐在台上,对台下群臣的微表情洞若观火。
他和他母亲已经动了许多人的蛋糕,遭受反扑是意料之中的事。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看好这个家,监好这个国吧……”
…………
杨氏的册封典礼,就定在几天后的良辰吉日,并没有召集外地的藩王回京。
一是出征之日在即,没有时间;二则这一年也召集太多次了,让他们歇歇吧,送信告知一下就行了。
宗庙礼拜、祭祀天地,一套流程如常。
除了李明,在京的皇子只有李承乾和李治,他俩自然也得参加这次典礼。
二人的亲爹李二借着这次仪式,无言地告诉了他们一个坏消息:
李明已经内定胜出,只要不作死,你俩几乎没有机会了。
同时,又告诉了他俩一个好(更坏)消息:
朕给你俩找了个继母。
杀人,还要诛心?
李治的眼圈红红的,李承乾也眼神黯淡,神情恍惚。
但他俩还是不忘老演员的淡然与从容,平静地向杨氏跪拜。
就算认了她这个娘了。
“他俩是我妈礼法上的儿子,而我又是他俩的妈礼法上的儿子……
“什么互相换家?”
李明已经被李二的这套换家骚操作给搞得眼缭乱了。
不论激起多少势力的不满,不论后宫有多少女人在半夜里惊醒,不论外地的藩王们有多么尖叫抓挠。
有李世民和李明这一对虎狼父子镇着,立后一事,还是波澜不惊地尘埃落定了。
杨氏正式母仪天下,掌管后宫。
而时间也来到了秋收以后。
大唐北伐薛延陀的日子,到了。
…………
傍晚。
房玄龄踏着橘黄的夕阳,熟练地穿梭在立政殿的廊道之间,站在了熟悉的御书房门外。
陛下御驾亲征的前夕,一封密诏,将他召到了此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