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第299章 这个题材能过审?
第299章 这个题材能过审?
《红高粱》被崔道怡交到了和江弦关系很近的王扶手上。
王扶了一天时间看完这篇小说,当她合上最后一页时,内心已被深深的震憾填满。
这部小说的格局太高了!
它站在一个超越阶级的高度,用一种同情和悲悯的眼光来关注历史进程中的人和人的命运。
“绝对的一篇好文章!”王扶激动的和崔道怡反馈道。
“这种大篇幅魔幻色彩意识流的笔法,除了江弦,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写出来了。”
王扶先是分享完自己的心中的惊讶,又道:“崔老师,这篇小说在发表以前,我有个比较顾虑的地方。”
“你说。”
“现在倡导中日友好,江弦这篇小说里写.剥皮,你说会不会”
众所周知,80年代大环境是倡导中日友好,是两国关系的蜜月期。
为什么友好呢?中国要改革开放,要发展经济,要对抗毛子,寻找盟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地位,也要倾销商品。
所以说这种友好是两国都需要的。
但这不代表80年代文艺界关于抗日、抗战的宣传停下来过。
光是陈道明早期参演的电影里,抗战题材就有好几个,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1987年的《屠城血证》。
另外还有1982年的《开枪,为他送行》,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
这还没提全国各地反复播放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除了《南征北战》,前面两部可都是讲抗日的。
冷知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1982年兴建,并成立课题小组,专门收集资料,研究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是1985年落成。
那年,他老还亲自视察了南京,去题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名。
有统计数据,在1960年-1982年期间,《人民x报》宣传南屠0次,在1982年-2000年期间,《人民x报》宣传南屠400多次
所以友好归友好,宣传归宣传。
抗日从来都不是敏感的禁忌词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抗日是绝对的屁股正确。
说白了,所谓中日友好也就是各持所需,实际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破罢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以获利多少与国家实力强弱来决定的。
两国友好期间,经济的关系确实不错,但根本问题不会解决,日本最擅长的就是前脚说出友好,然后光速变脸。
比如80年积极主张“中日友好”的铃木善幸上任日本首相的第二个月就不顾两国关系干出参拜“厕所”的事情,他的女婿麻生太郎后来上任以后更是对我们屡屡进行挑衅
“抗日题材的小说不多见,但不是没有。”
崔道怡说,“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刘知侠《铁道游击队》,这都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红高粱》这部小说写抗日不会有什么危险。”
在文学领域,写抗日战争的比较少,讲解放战争的比较多,像是《保卫延安》《红日》《红岩》。
但崔道怡完全不认为,抗日会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题材。
“老谢!”
“江弦!”
“哈哈,又见面了!”
这天,江弦与赶来昆明的谢晋汇合,两人热情的拥抱一下,随后用力把手握在一起。
“我真没想到,你这个作者会亲自来一趟昆明。”
“来这边多看看挺好的。”
江弦轻笑说,“这会正是来这行走的好时候,雨季还没开始,天气又不热,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甭提有多漂亮了。”
“看来你已经对这一块熟悉了。”
“那是相当熟悉,对了,我还没给你介绍。”
江弦指了指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同志,“这位是军区作家郭明孝同志,这些天都是他给我作向导,全程陪同我在边地采访。”
“你好。”
谢晋热情的和他握手。
郭明孝激动道:“谢晋导演,早就听闻过您的大名了,这次电影拍摄的事情,文化部那边已经传达下来了,要全军配合,相信能在您的手里再诞生出一部传世经典。”
“我尽力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谢晋客气说。
“老郭,你和谢导说这话就太不相信谢导了。”
江弦打趣道:“有老谢这个中国电影的擎天白玉柱,和老李这个架海紫金梁,他们两个人合作拍摄《环》,连我这个作者都放心了,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哈哈哈哈。”
几人全都大笑起来,郭明孝一边笑一边无奈。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都什么词儿啊。
这几天和江弦这位作家相处下来,越发觉得这位江弦是个妙人了。
众人说着话,一块儿坐上一辆涂装上了军绿色车漆的jeep切诺基。美产的硬派越野,具备美系车的标准特点,排量大、动力强,4.0升6缸发动机。
这是军区政治部给江弦配的专车,方便他在边地到处看看。
到了暂住的住处,终于见到了李凖,李凖是和夫人一块来的昆明。
“老李,来到这边什么感受?”
李凖这段时间跟江弦一块儿边走边看,安全方面有战士们专心保护,跟来这儿旅游似得,那叫个大开眼界。
“没想到云南边疆是这样瑰丽多彩,少数民族的个性是这样坦率开朗,你来晚了,昨儿我们吃了顿蘑菇,那蘑菇怪好吃,真香”
李凖把蘑菇细细的说了一遍,说的谢晋都有点儿嘴馋。
当然,总体上他对这次云南之行很满意,对剧本的改编也更具信心。
至于江弦,他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压力。
这次他来边地的主要目的,就是撰写“理解万岁”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他从蔡朝东的演讲当中截取一些片段,再添加一些自己的感受即可。
三人作为《环》的主创团队,在军队的安排下和指战员们见了个面。
“同志们,这是导演谢晋、《环》的作家江弦、《李双双》的作家李凖。
关于《高山下的环》改编成电影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大可以说给他们。”
将士们一听,是大名鼎鼎的谢晋导演以及《环》的作者江弦来了,热情很高,“哗”一下子就围了上来。
谢晋头皮瞬间麻了。
《环》这篇小说在前线有多大的影响力,此刻直观的完全体现了出来。
“大家一句一句说!”
江弦和谢晋、李凖一块儿听着将士们讲述他们的想法。
听下来,将士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账单和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一定不能被改编掉。烈士欠账单的事迹在前线很多很多,这些烈士大多来自沂蒙山这样的革命老区,非常贫困。
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连长,牺牲后战友们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份带血的“欠账单”。
烈士在遗书中嘱咐妻子,万一自己光荣了,不要向国家伸手,用抚恤金还账,并叮嘱妻子在自己牺牲后尽早改嫁。
因为太穷,烈士的妻子用光了抚恤金,还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以及娘家陪送的嫁妆。
谢晋听到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即向将士们表态,梁三喜的“欠账单”不仅不会被删去,而且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拍好这场戏。
“你这部小说写的真实啊。”
见面会结束以后,谢晋和江弦碰了下就被,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敬佩。
梁三喜的问题,是很多将士的问题,如若不是江弦的观察力细微敏锐,加上他胆大包天,这样的事情,或许谢晋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的到。
“谢导,电影的演员你有什么想法?”江弦问道。
谢晋想了想,“我打算去中戏、北电这几个院校挑选着再看看。”
“嗯。”
江弦没吱声。
在记忆里,《高山下的环》可是出现了董卓、诸葛亮、司马懿三人同框。
“选角的时候你应该也回京城了,你要是不放心,到时候也过来看看。”谢晋说。
“嗯。”江弦没在这个时候客气。
对于一些角色,哪怕是导演都很难把握,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但如果是作者来挑选,就一选一个准了,谁是他心目中的那个角色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之后的几天里,谢晋、江弦、李凖三人坐着车,又在边地跑了很多地方。
凡是他们所到之处,将士们无一不是热情而激烈的欢迎,受到最好条件的招待。
谢晋和李凖都明白,这份待遇是《环》这篇小说带给他们的。
然而,《环》所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于此。
谢晋被多彩的云南看得眼缭乱,江弦却提出一点问题。
“山川险峻,拍摄起来恐怕困难很多。”
《高山下的环》是一部战争片,战争片就意味着大规模和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
像是苏俄为了拍摄托尔斯泰的不朽名作《战争与和平》,据说是动用了12.5万的军队,耗资3000多万卢布,制作成本相当于后世的10亿美元。
什么概念呢?
据说《热辣滚烫》拍摄耗费了3.5亿人民币,拍一部这个影片,大概能拍20部《热辣滚烫》了。
江弦和谢晋,还有副导演武珍年女士三个人,就拍摄的问题促膝长谈,把所需的拍摄条件模糊的列了一个大清单。
“老哥,你们上影厂这能负担的起么?”江弦看着这个单子问。
“.”
谢晋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江弦见他面露难色,笑了笑,“你先别发愁,别忘了,你是戏里的导演,戏外还有个总导演呢。”
谢晋眼前一亮。
“找荒煤同志?”
说找就找,谢晋作为上影厂的定海神针,自然明白上影厂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忙给陈荒煤去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陈荒煤的秘书,把问题记录了下来。
过了一会,电话才拨回来,陈荒煤只回了四个字。
“放心来吧!”
谢晋心中感动的同时,又一次为江弦这部《环》的魅力所倾倒。
如若不是《环》写得足够好,陈荒煤又怎么会对《环》这样不遗余力的支持呢。
江弦见事情有了进展,和谢晋一起高兴起来,并适时的提醒,“老谢,如今有了这把尚方宝剑,还不赶紧找人开刀?”
“开刀?”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江弦把自己的主意给谢晋一讲,谢晋顿时羞了个满脸通红。
“这”
“谢导。”江弦劝说起来,“面子乃身外之物,难道不是《环》的拍摄更重要一些?”
翌日,彭荆风来看望了一趟江弦他们。
彭荆风推辞了改编《环》剧本的事情,但这个事情是陈荒煤给他的,陈荒煤对他有提携的恩情,所以彭荆风心中很愧疚,只好在《环》的拍摄上表现的非常关心。
他一进门,才和几人打了一声招呼,便看见谢晋大步流星的过来握住他的手。
“老兄,你可要全力支持我!
我这次要部队配合,还要找一位军事指挥员担任军事顾问,拍摄时的弹药、烟雾也也请你们供给,我们厂穷,这些钱都出不起.”
“这”
彭荆风听得脑袋都大了。
他不过就是拒绝了改编《环》一件事,怎么连弹药、烟雾的供给问题都讹上他了?
他不知所措的看向李凖和江弦。
李凖捂着脸,好像是有点觉得丢人。
江弦也别过头去,一脸事不关己的无辜模样。
他就是叫谢晋像后世拍电影的导演一样找投资人哭惨。
没想到谢晋这么有天分。
唉,当导演的,骨子里还是有哭惨的天赋在。
彭荆风被谢晋哭的受不了,忙道:“谢导,这些事,特别是动用部队,我是作不了主的,不过你放心,我会向军区汇报。”
“老兄,有你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谢晋啪一下把拍摄所需部队、器材的清单递到彭荆风的手里,像是转移了个大任务,心里顿觉轻松。
“荒煤同志说了,老兄你一定会鼎力支持我们,果然如此。”
“既然荒煤同志有嘱托,我当然要尽力支持。”彭荆风讪笑着说。
他低下头看了眼清单上的数字,猛吸一大口气。
“要不,这电影还是让我来编?”
(本章完)
《红高粱》被崔道怡交到了和江弦关系很近的王扶手上。
王扶了一天时间看完这篇小说,当她合上最后一页时,内心已被深深的震憾填满。
这部小说的格局太高了!
它站在一个超越阶级的高度,用一种同情和悲悯的眼光来关注历史进程中的人和人的命运。
“绝对的一篇好文章!”王扶激动的和崔道怡反馈道。
“这种大篇幅魔幻色彩意识流的笔法,除了江弦,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写出来了。”
王扶先是分享完自己的心中的惊讶,又道:“崔老师,这篇小说在发表以前,我有个比较顾虑的地方。”
“你说。”
“现在倡导中日友好,江弦这篇小说里写.剥皮,你说会不会”
众所周知,80年代大环境是倡导中日友好,是两国关系的蜜月期。
为什么友好呢?中国要改革开放,要发展经济,要对抗毛子,寻找盟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地位,也要倾销商品。
所以说这种友好是两国都需要的。
但这不代表80年代文艺界关于抗日、抗战的宣传停下来过。
光是陈道明早期参演的电影里,抗战题材就有好几个,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1987年的《屠城血证》。
另外还有1982年的《开枪,为他送行》,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
这还没提全国各地反复播放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除了《南征北战》,前面两部可都是讲抗日的。
冷知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1982年兴建,并成立课题小组,专门收集资料,研究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是1985年落成。
那年,他老还亲自视察了南京,去题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名。
有统计数据,在1960年-1982年期间,《人民x报》宣传南屠0次,在1982年-2000年期间,《人民x报》宣传南屠400多次
所以友好归友好,宣传归宣传。
抗日从来都不是敏感的禁忌词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抗日是绝对的屁股正确。
说白了,所谓中日友好也就是各持所需,实际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破罢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以获利多少与国家实力强弱来决定的。
两国友好期间,经济的关系确实不错,但根本问题不会解决,日本最擅长的就是前脚说出友好,然后光速变脸。
比如80年积极主张“中日友好”的铃木善幸上任日本首相的第二个月就不顾两国关系干出参拜“厕所”的事情,他的女婿麻生太郎后来上任以后更是对我们屡屡进行挑衅
“抗日题材的小说不多见,但不是没有。”
崔道怡说,“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刘知侠《铁道游击队》,这都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红高粱》这部小说写抗日不会有什么危险。”
在文学领域,写抗日战争的比较少,讲解放战争的比较多,像是《保卫延安》《红日》《红岩》。
但崔道怡完全不认为,抗日会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题材。
“老谢!”
“江弦!”
“哈哈,又见面了!”
这天,江弦与赶来昆明的谢晋汇合,两人热情的拥抱一下,随后用力把手握在一起。
“我真没想到,你这个作者会亲自来一趟昆明。”
“来这边多看看挺好的。”
江弦轻笑说,“这会正是来这行走的好时候,雨季还没开始,天气又不热,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甭提有多漂亮了。”
“看来你已经对这一块熟悉了。”
“那是相当熟悉,对了,我还没给你介绍。”
江弦指了指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同志,“这位是军区作家郭明孝同志,这些天都是他给我作向导,全程陪同我在边地采访。”
“你好。”
谢晋热情的和他握手。
郭明孝激动道:“谢晋导演,早就听闻过您的大名了,这次电影拍摄的事情,文化部那边已经传达下来了,要全军配合,相信能在您的手里再诞生出一部传世经典。”
“我尽力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谢晋客气说。
“老郭,你和谢导说这话就太不相信谢导了。”
江弦打趣道:“有老谢这个中国电影的擎天白玉柱,和老李这个架海紫金梁,他们两个人合作拍摄《环》,连我这个作者都放心了,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哈哈哈哈。”
几人全都大笑起来,郭明孝一边笑一边无奈。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都什么词儿啊。
这几天和江弦这位作家相处下来,越发觉得这位江弦是个妙人了。
众人说着话,一块儿坐上一辆涂装上了军绿色车漆的jeep切诺基。美产的硬派越野,具备美系车的标准特点,排量大、动力强,4.0升6缸发动机。
这是军区政治部给江弦配的专车,方便他在边地到处看看。
到了暂住的住处,终于见到了李凖,李凖是和夫人一块来的昆明。
“老李,来到这边什么感受?”
李凖这段时间跟江弦一块儿边走边看,安全方面有战士们专心保护,跟来这儿旅游似得,那叫个大开眼界。
“没想到云南边疆是这样瑰丽多彩,少数民族的个性是这样坦率开朗,你来晚了,昨儿我们吃了顿蘑菇,那蘑菇怪好吃,真香”
李凖把蘑菇细细的说了一遍,说的谢晋都有点儿嘴馋。
当然,总体上他对这次云南之行很满意,对剧本的改编也更具信心。
至于江弦,他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压力。
这次他来边地的主要目的,就是撰写“理解万岁”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他从蔡朝东的演讲当中截取一些片段,再添加一些自己的感受即可。
三人作为《环》的主创团队,在军队的安排下和指战员们见了个面。
“同志们,这是导演谢晋、《环》的作家江弦、《李双双》的作家李凖。
关于《高山下的环》改编成电影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大可以说给他们。”
将士们一听,是大名鼎鼎的谢晋导演以及《环》的作者江弦来了,热情很高,“哗”一下子就围了上来。
谢晋头皮瞬间麻了。
《环》这篇小说在前线有多大的影响力,此刻直观的完全体现了出来。
“大家一句一句说!”
江弦和谢晋、李凖一块儿听着将士们讲述他们的想法。
听下来,将士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账单和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一定不能被改编掉。烈士欠账单的事迹在前线很多很多,这些烈士大多来自沂蒙山这样的革命老区,非常贫困。
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连长,牺牲后战友们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份带血的“欠账单”。
烈士在遗书中嘱咐妻子,万一自己光荣了,不要向国家伸手,用抚恤金还账,并叮嘱妻子在自己牺牲后尽早改嫁。
因为太穷,烈士的妻子用光了抚恤金,还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以及娘家陪送的嫁妆。
谢晋听到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即向将士们表态,梁三喜的“欠账单”不仅不会被删去,而且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拍好这场戏。
“你这部小说写的真实啊。”
见面会结束以后,谢晋和江弦碰了下就被,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敬佩。
梁三喜的问题,是很多将士的问题,如若不是江弦的观察力细微敏锐,加上他胆大包天,这样的事情,或许谢晋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的到。
“谢导,电影的演员你有什么想法?”江弦问道。
谢晋想了想,“我打算去中戏、北电这几个院校挑选着再看看。”
“嗯。”
江弦没吱声。
在记忆里,《高山下的环》可是出现了董卓、诸葛亮、司马懿三人同框。
“选角的时候你应该也回京城了,你要是不放心,到时候也过来看看。”谢晋说。
“嗯。”江弦没在这个时候客气。
对于一些角色,哪怕是导演都很难把握,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但如果是作者来挑选,就一选一个准了,谁是他心目中的那个角色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之后的几天里,谢晋、江弦、李凖三人坐着车,又在边地跑了很多地方。
凡是他们所到之处,将士们无一不是热情而激烈的欢迎,受到最好条件的招待。
谢晋和李凖都明白,这份待遇是《环》这篇小说带给他们的。
然而,《环》所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于此。
谢晋被多彩的云南看得眼缭乱,江弦却提出一点问题。
“山川险峻,拍摄起来恐怕困难很多。”
《高山下的环》是一部战争片,战争片就意味着大规模和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
像是苏俄为了拍摄托尔斯泰的不朽名作《战争与和平》,据说是动用了12.5万的军队,耗资3000多万卢布,制作成本相当于后世的10亿美元。
什么概念呢?
据说《热辣滚烫》拍摄耗费了3.5亿人民币,拍一部这个影片,大概能拍20部《热辣滚烫》了。
江弦和谢晋,还有副导演武珍年女士三个人,就拍摄的问题促膝长谈,把所需的拍摄条件模糊的列了一个大清单。
“老哥,你们上影厂这能负担的起么?”江弦看着这个单子问。
“.”
谢晋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江弦见他面露难色,笑了笑,“你先别发愁,别忘了,你是戏里的导演,戏外还有个总导演呢。”
谢晋眼前一亮。
“找荒煤同志?”
说找就找,谢晋作为上影厂的定海神针,自然明白上影厂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忙给陈荒煤去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陈荒煤的秘书,把问题记录了下来。
过了一会,电话才拨回来,陈荒煤只回了四个字。
“放心来吧!”
谢晋心中感动的同时,又一次为江弦这部《环》的魅力所倾倒。
如若不是《环》写得足够好,陈荒煤又怎么会对《环》这样不遗余力的支持呢。
江弦见事情有了进展,和谢晋一起高兴起来,并适时的提醒,“老谢,如今有了这把尚方宝剑,还不赶紧找人开刀?”
“开刀?”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江弦把自己的主意给谢晋一讲,谢晋顿时羞了个满脸通红。
“这”
“谢导。”江弦劝说起来,“面子乃身外之物,难道不是《环》的拍摄更重要一些?”
翌日,彭荆风来看望了一趟江弦他们。
彭荆风推辞了改编《环》剧本的事情,但这个事情是陈荒煤给他的,陈荒煤对他有提携的恩情,所以彭荆风心中很愧疚,只好在《环》的拍摄上表现的非常关心。
他一进门,才和几人打了一声招呼,便看见谢晋大步流星的过来握住他的手。
“老兄,你可要全力支持我!
我这次要部队配合,还要找一位军事指挥员担任军事顾问,拍摄时的弹药、烟雾也也请你们供给,我们厂穷,这些钱都出不起.”
“这”
彭荆风听得脑袋都大了。
他不过就是拒绝了改编《环》一件事,怎么连弹药、烟雾的供给问题都讹上他了?
他不知所措的看向李凖和江弦。
李凖捂着脸,好像是有点觉得丢人。
江弦也别过头去,一脸事不关己的无辜模样。
他就是叫谢晋像后世拍电影的导演一样找投资人哭惨。
没想到谢晋这么有天分。
唉,当导演的,骨子里还是有哭惨的天赋在。
彭荆风被谢晋哭的受不了,忙道:“谢导,这些事,特别是动用部队,我是作不了主的,不过你放心,我会向军区汇报。”
“老兄,有你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谢晋啪一下把拍摄所需部队、器材的清单递到彭荆风的手里,像是转移了个大任务,心里顿觉轻松。
“荒煤同志说了,老兄你一定会鼎力支持我们,果然如此。”
“既然荒煤同志有嘱托,我当然要尽力支持。”彭荆风讪笑着说。
他低下头看了眼清单上的数字,猛吸一大口气。
“要不,这电影还是让我来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