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第304章 北伐!北伐!
第304章 北伐!北伐!
李鸿章闻言,当即应声下来,然后告退离去,准备去执行李奕的命令。
随后,李奕将目光看向了陈兆安等人。
不等李奕说话,他们几人便十分有眼色的主动起身向李奕告辞。
他们都知道,自己毕竟只是刚刚归降,暂时来说还不能得到大唐的信任。
这种高等级的议事,不是他们能够参与进来的。
在陈兆安等人告退之后,李奕则是思索了起来,大唐这边究竟该如何应对这次的黄河决口。
要如何应对,才能从这件事中争取利益最大化……
李奕沉思了良久,只是不断的叹气,肉眼可见的表情凝重挣扎,仿佛是在纠结什么。
就在这时候,张泰从外边走了进来,来到他身边汇报。
“王上,参谋部和内政部的诸位大人都已经到齐了,正在会议室中等您呢。”
李奕回过神来,从会客厅动身,前往会议室。
很快,他便来到了会议外。
门前的禁卫见李奕前来,纷纷行军礼道。
“王上金安!”
李奕轻轻点头,算是回应,然后迈步走进了会议室。
见李奕大步走进会议室,各自落座的大唐诸高层齐齐从座位上起身,椅子摩擦地面发出哗的一阵响动。
“微臣/末将,参见王上,王上金安!”
李奕大步走进会议室,来到主位前坐下,然后抬手说道。
“诸位卿家免礼,都坐吧!”
在所有人都坐下之后,李奕这才开口说道。
“事出紧急,今日孤便不和诸位卿家绕弯子了。”
“北面刚刚传来最新消息,满清皇帝奕亲率清军主力,同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军主力决战于巨鹿。”
“清军战败,退守保定,石达开率部追击,扩大战果。”
“为了阻击石达开所部的追击,清军那边竟丧心病狂的炸了黄河大堤!”
李奕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很显然,大家现在都很震惊。
震惊满清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去炸黄河大堤?!
人心不要了吗?
天下不要了吗?!
在所有人震惊以及不敢置信的眼神中,李奕接着说道。
“清廷在黄河北堤铜瓦厢段埋设了炸药,在黄河堤坝上炸开一个口子。”
“现在,黄河已经向北决口,滔滔河水沿着黄河故道,经由,河南,直隶,山东三省,向渤海入海……”
“黄河故道沿途几乎化为泽国,数百上千万的北方百姓直接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如果孤所料不错,黄河这次应该是要改道了。”
“而这也将在黄河原有河道的下游引发天灾……”
黄河改道,从古至今,无一不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不光是改道所经的地方要经历水灾。
就连原来河道所流经的地方,也要受到影响。
航运,灌溉等,可都离不开水资源。
一下子那么大一条黄河改道,少了这么多水资源,结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不说别的,光是农田如何灌溉,就是一个大问题。
说白这些,李奕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说道。
“大家都说说吧,我大唐该如何应对如今之局面?”
李奕脸上的表情很是凝重。
内政部长范希元站出来说道。
“启禀王上,微臣以为满清在干出炸黄河大堤这般丧心病狂的事情之后,人心必然大失。”
“我大唐或许可以趁此清廷人心大失之良机,遣使招抚云贵川三省,并趁机发动北伐,吃掉湖北江苏等沿江省份。”
范希元十分隐晦的建议,大唐可以北伐,但目标最好只是湖北和江苏等富庶之地。
而不是奔着中原而去!
此时的中原,由于满清炸了黄河大堤,完全就是一个大包袱。
取之,得不偿失!
当然,大唐毕竟不是满清,大唐这边还是要脸的。
这种事情不可能直说,范希元也只能是隐晦的提醒李奕。
还有就是,在范希元看来,满清炸黄河大堤,确实是一场悲剧。
但对大唐来说,却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因为,现在黄河决口改道所影响的区域,可都不在大唐的境内。
受灾的民众固然可怜,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看,这些民众却只是满清和太平天国的负担,而不是大唐的负担。
反而是满清因为炸黄河大堤而损失掉的人心,大唐这边大概率可以接收过来。
如此一看,满清炸黄河大堤,对大唐来说,非但没什么不利的影响,反而是有颇多好处。
李奕微微颔首,神色依旧凝重。
“此言不错。”
“外交司方面立即准备派人前往云贵川,以及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对地方官员进行劝降和招揽。”
“尽可能的兵不血刃拿下这些省份。”
郭嵩焘闻言,站出来说道。
“王上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目光看了范希元一眼,又继续吩咐道。
“除此之外,再命江南战区和湖广战区两大战区于江北扬州集结兵力,筹集粮草物资,准备北伐中原。”
“这次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非但会导致太平军退兵,还会导致清廷对黄河以南的控制力降至最低。”
“如此,正是我大军北伐之时机!”
范希元注意到了李奕的目光,他知道李奕听懂了自己的暗示。
可即便如此,李奕却还是表态要北伐中原,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他就是奔着赈灾救人去的!
李奕的眼神,让范希元莫名的感觉有些羞愧。
语罢,李奕将目光看向了左宗棠,吩咐道。
“左卿,由你带着参谋部制定一下详细的北伐作战计划。”
左宗棠闻言,当即应下。
此时的左宗棠心思非常复杂。
以他的聪慧,自然同样也听懂了范希元的暗示。
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对李奕感到佩服。明知道现在北伐中原,是去主动接过一个数百上千万人的大包袱的,可李奕还是作出了要北伐中原的决定。
这样的李奕,让左宗棠知道,自己没有跟错人。
这才是真正的汉家天子,这真正的明君人主该有的样子,该有的胸襟气魄!
和李奕比起来,下令炸黄河大堤的满清皇帝,简直被秒成渣渣了。
李奕稍稍斟酌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传孤诏命给全国,着令各州府立即着手筹措粮食,衣物,药材等救灾所需的物资,并准备运往北方进行赈灾。”
“并号召天下的百姓,士绅,商贾踊跃捐款捐物。”
“此次我大军北伐,难点并不在于军事行动,而是在于赈灾……”
李奕知道,自己此刻下令北伐中原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次北伐,非但是军事上的一次冒险。
甚至是还将黄河决口之后,本该属于满清和太平军的赈灾工作给主动揽了过来。
更是容易让大唐因为一口气鲸吞太多的省份,而导致根基不稳。
要知道,大唐今年才刚刚拿下浙江,江西,福建等三省的全境,还没来得及整顿地方。
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北伐,无疑就是在冒进。
如果以绝对理智的角度来看。
大唐现在最该做的事情,便是趁着满清和太平军两败俱伤,满清大失人心之际,抓紧四处发兵抢占地盘,抢占四川,湖北,江苏等没有受灾的膏腴之地,然后继续夯实根基。
亦或是直接调动海军,跨海远征从大沽口登陆,直驱京城,灭亡满清,去摘取这个反清战争的最大果实。
而不是下令北伐,直接奔着黄河决口后的受灾地区而去。
等到黄河决口受灾的百姓全部死绝,他再发动北伐去捡便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李奕不是满清!
他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一个冷血无情的政治工具。
但此刻的他,良心尚存,热血尚温。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决定不够理智,但他更知道,自己做不到眼睁睁的看着数百上千万的灾民去死!
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他要去赈灾!
这就是他的决定。
大唐众高层闻言虽依旧心怀疑虑,但见李奕心意已决,他们也只能纷纷应下。
李奕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侍从室和秘书处再准备一下,此次北伐,孤要御驾亲征!”
这次北伐,虽是一场军事冒险。
但如果成功的话,却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功。
李奕不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而是准备要御驾亲征。
有他亲自坐镇这次北伐。
一来是不用担心底下人功劳太大,赏无可赏。
嗯,有他这个顶头上司在场,最大的功劳肯定是他的。
如此一来,自然不用担心底下人功高震主。
二来则是因为李奕如果亲临前线,唐军的战斗力最少也能凭空增加几成。
这就是一位开国之君亲临战场对军队的士气加成。
有他在,唐军此次北伐无疑能更加稳妥一些。
李奕话音落下,众人再次齐齐应是。
李奕点点头,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退下,让他们各自准备去做李奕交代的事情去。
……
大唐昭武三年,西历1854年八月初。
广州外海的海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离开港口,扬帆北上。
李奕是在七月中旬接到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改道的消息的。
随后,他第一时间便召集众人议事,商定好了应对之法。
在从广州拍发电报给各地州府传达命令之后,李奕便开始准备起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以及筹措起了赈灾以及大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唐这边便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将海量的物资装船,由李奕亲自带队,走海路北上。
他准备要先走海路抵达长江入海口,再从海路转内河水运,由长江入运河,走运河沿线进行北伐。
之所以选择走海路,那是因为海运成本低,速度快,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军队出征,以及赈灾所需的物资调配到前线。
并且,大唐最近刚刚拿下福建浙江两省,李奕准备要北上的同时,在两省沿海靠泊视察,稳定一下人心。
至于说安全问题?
其实问题不大。
李奕这次北伐是沿着沿海走的,风浪即便有,也不会太大,再加上随行的船队规模也足够大,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真的危险,李奕也不会选海路。
他这个人怕死着呢。
而北伐之所以要走运河,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运河沿线,凭借运河转运南北之便利,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群之一。
重要性或许仅在江南之下。
北伐不走运河沿线,还能走哪里?
当然了,李奕也不会忽略海运的便利,赈灾物资的转运,以及将会依旧以海路为主。
直接通过海路,将赈灾所需的粮食物资,运输到直隶山东沿海。
只是军队北伐要走运河沿线而已!
八月初,李奕的船队自广州出发。
至八月中旬,船队便抵达了上海,沿途,李奕在福州和杭州两度登陆视察。
召见官员,安抚地方的同时,命地方筹措粮食,药材,衣服等赈灾物资,准备启运。
在抵达上海之后,李奕并没有休息,第一时间便带着船队进入了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扬州。
此次北伐,李奕主要调动的便是湖北战区以及江南战区两个战区的兵力。
他从两个战区中各自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前来扬州集合,准备北伐。
除此之外,就是随李奕从广州而来的禁卫师,以及从安徽方面调来的一个骑兵师,从湖广和江南战区中抽调出来的两个炮兵团。
也就是说,这次北伐,李奕一共调动了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团,总共约十万五千人的兵力。
要是算上随行的海军外海舰队,以及内河舰队,总兵力大概能到十二三万人。
一下子调集了这么多的兵力,对当前的大唐来说,绝对能够算是倾巢而出了。
在李奕抵达扬州前,唐军的北伐部队便已经在扬州完成了集结。
李奕在抵达扬州后,几乎没做休整,第一时间便下令大军北伐,沿着运河北上。
之所以如此急迫,并非李奕不想休息,而是前方灾情紧急,实在拖延不得。
他这边每多拖延一天,灾区可能就会有成千上万名百姓活活饿死。
这是李奕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
(本章完)
李鸿章闻言,当即应声下来,然后告退离去,准备去执行李奕的命令。
随后,李奕将目光看向了陈兆安等人。
不等李奕说话,他们几人便十分有眼色的主动起身向李奕告辞。
他们都知道,自己毕竟只是刚刚归降,暂时来说还不能得到大唐的信任。
这种高等级的议事,不是他们能够参与进来的。
在陈兆安等人告退之后,李奕则是思索了起来,大唐这边究竟该如何应对这次的黄河决口。
要如何应对,才能从这件事中争取利益最大化……
李奕沉思了良久,只是不断的叹气,肉眼可见的表情凝重挣扎,仿佛是在纠结什么。
就在这时候,张泰从外边走了进来,来到他身边汇报。
“王上,参谋部和内政部的诸位大人都已经到齐了,正在会议室中等您呢。”
李奕回过神来,从会客厅动身,前往会议室。
很快,他便来到了会议外。
门前的禁卫见李奕前来,纷纷行军礼道。
“王上金安!”
李奕轻轻点头,算是回应,然后迈步走进了会议室。
见李奕大步走进会议室,各自落座的大唐诸高层齐齐从座位上起身,椅子摩擦地面发出哗的一阵响动。
“微臣/末将,参见王上,王上金安!”
李奕大步走进会议室,来到主位前坐下,然后抬手说道。
“诸位卿家免礼,都坐吧!”
在所有人都坐下之后,李奕这才开口说道。
“事出紧急,今日孤便不和诸位卿家绕弯子了。”
“北面刚刚传来最新消息,满清皇帝奕亲率清军主力,同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军主力决战于巨鹿。”
“清军战败,退守保定,石达开率部追击,扩大战果。”
“为了阻击石达开所部的追击,清军那边竟丧心病狂的炸了黄河大堤!”
李奕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很显然,大家现在都很震惊。
震惊满清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去炸黄河大堤?!
人心不要了吗?
天下不要了吗?!
在所有人震惊以及不敢置信的眼神中,李奕接着说道。
“清廷在黄河北堤铜瓦厢段埋设了炸药,在黄河堤坝上炸开一个口子。”
“现在,黄河已经向北决口,滔滔河水沿着黄河故道,经由,河南,直隶,山东三省,向渤海入海……”
“黄河故道沿途几乎化为泽国,数百上千万的北方百姓直接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如果孤所料不错,黄河这次应该是要改道了。”
“而这也将在黄河原有河道的下游引发天灾……”
黄河改道,从古至今,无一不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不光是改道所经的地方要经历水灾。
就连原来河道所流经的地方,也要受到影响。
航运,灌溉等,可都离不开水资源。
一下子那么大一条黄河改道,少了这么多水资源,结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不说别的,光是农田如何灌溉,就是一个大问题。
说白这些,李奕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说道。
“大家都说说吧,我大唐该如何应对如今之局面?”
李奕脸上的表情很是凝重。
内政部长范希元站出来说道。
“启禀王上,微臣以为满清在干出炸黄河大堤这般丧心病狂的事情之后,人心必然大失。”
“我大唐或许可以趁此清廷人心大失之良机,遣使招抚云贵川三省,并趁机发动北伐,吃掉湖北江苏等沿江省份。”
范希元十分隐晦的建议,大唐可以北伐,但目标最好只是湖北和江苏等富庶之地。
而不是奔着中原而去!
此时的中原,由于满清炸了黄河大堤,完全就是一个大包袱。
取之,得不偿失!
当然,大唐毕竟不是满清,大唐这边还是要脸的。
这种事情不可能直说,范希元也只能是隐晦的提醒李奕。
还有就是,在范希元看来,满清炸黄河大堤,确实是一场悲剧。
但对大唐来说,却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因为,现在黄河决口改道所影响的区域,可都不在大唐的境内。
受灾的民众固然可怜,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看,这些民众却只是满清和太平天国的负担,而不是大唐的负担。
反而是满清因为炸黄河大堤而损失掉的人心,大唐这边大概率可以接收过来。
如此一看,满清炸黄河大堤,对大唐来说,非但没什么不利的影响,反而是有颇多好处。
李奕微微颔首,神色依旧凝重。
“此言不错。”
“外交司方面立即准备派人前往云贵川,以及湖北,山东,河南等地对地方官员进行劝降和招揽。”
“尽可能的兵不血刃拿下这些省份。”
郭嵩焘闻言,站出来说道。
“王上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目光看了范希元一眼,又继续吩咐道。
“除此之外,再命江南战区和湖广战区两大战区于江北扬州集结兵力,筹集粮草物资,准备北伐中原。”
“这次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非但会导致太平军退兵,还会导致清廷对黄河以南的控制力降至最低。”
“如此,正是我大军北伐之时机!”
范希元注意到了李奕的目光,他知道李奕听懂了自己的暗示。
可即便如此,李奕却还是表态要北伐中原,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他就是奔着赈灾救人去的!
李奕的眼神,让范希元莫名的感觉有些羞愧。
语罢,李奕将目光看向了左宗棠,吩咐道。
“左卿,由你带着参谋部制定一下详细的北伐作战计划。”
左宗棠闻言,当即应下。
此时的左宗棠心思非常复杂。
以他的聪慧,自然同样也听懂了范希元的暗示。
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对李奕感到佩服。明知道现在北伐中原,是去主动接过一个数百上千万人的大包袱的,可李奕还是作出了要北伐中原的决定。
这样的李奕,让左宗棠知道,自己没有跟错人。
这才是真正的汉家天子,这真正的明君人主该有的样子,该有的胸襟气魄!
和李奕比起来,下令炸黄河大堤的满清皇帝,简直被秒成渣渣了。
李奕稍稍斟酌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传孤诏命给全国,着令各州府立即着手筹措粮食,衣物,药材等救灾所需的物资,并准备运往北方进行赈灾。”
“并号召天下的百姓,士绅,商贾踊跃捐款捐物。”
“此次我大军北伐,难点并不在于军事行动,而是在于赈灾……”
李奕知道,自己此刻下令北伐中原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次北伐,非但是军事上的一次冒险。
甚至是还将黄河决口之后,本该属于满清和太平军的赈灾工作给主动揽了过来。
更是容易让大唐因为一口气鲸吞太多的省份,而导致根基不稳。
要知道,大唐今年才刚刚拿下浙江,江西,福建等三省的全境,还没来得及整顿地方。
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北伐,无疑就是在冒进。
如果以绝对理智的角度来看。
大唐现在最该做的事情,便是趁着满清和太平军两败俱伤,满清大失人心之际,抓紧四处发兵抢占地盘,抢占四川,湖北,江苏等没有受灾的膏腴之地,然后继续夯实根基。
亦或是直接调动海军,跨海远征从大沽口登陆,直驱京城,灭亡满清,去摘取这个反清战争的最大果实。
而不是下令北伐,直接奔着黄河决口后的受灾地区而去。
等到黄河决口受灾的百姓全部死绝,他再发动北伐去捡便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李奕不是满清!
他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一个冷血无情的政治工具。
但此刻的他,良心尚存,热血尚温。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决定不够理智,但他更知道,自己做不到眼睁睁的看着数百上千万的灾民去死!
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他要去赈灾!
这就是他的决定。
大唐众高层闻言虽依旧心怀疑虑,但见李奕心意已决,他们也只能纷纷应下。
李奕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侍从室和秘书处再准备一下,此次北伐,孤要御驾亲征!”
这次北伐,虽是一场军事冒险。
但如果成功的话,却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功。
李奕不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而是准备要御驾亲征。
有他亲自坐镇这次北伐。
一来是不用担心底下人功劳太大,赏无可赏。
嗯,有他这个顶头上司在场,最大的功劳肯定是他的。
如此一来,自然不用担心底下人功高震主。
二来则是因为李奕如果亲临前线,唐军的战斗力最少也能凭空增加几成。
这就是一位开国之君亲临战场对军队的士气加成。
有他在,唐军此次北伐无疑能更加稳妥一些。
李奕话音落下,众人再次齐齐应是。
李奕点点头,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退下,让他们各自准备去做李奕交代的事情去。
……
大唐昭武三年,西历1854年八月初。
广州外海的海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离开港口,扬帆北上。
李奕是在七月中旬接到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改道的消息的。
随后,他第一时间便召集众人议事,商定好了应对之法。
在从广州拍发电报给各地州府传达命令之后,李奕便开始准备起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以及筹措起了赈灾以及大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唐这边便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将海量的物资装船,由李奕亲自带队,走海路北上。
他准备要先走海路抵达长江入海口,再从海路转内河水运,由长江入运河,走运河沿线进行北伐。
之所以选择走海路,那是因为海运成本低,速度快,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军队出征,以及赈灾所需的物资调配到前线。
并且,大唐最近刚刚拿下福建浙江两省,李奕准备要北上的同时,在两省沿海靠泊视察,稳定一下人心。
至于说安全问题?
其实问题不大。
李奕这次北伐是沿着沿海走的,风浪即便有,也不会太大,再加上随行的船队规模也足够大,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真的危险,李奕也不会选海路。
他这个人怕死着呢。
而北伐之所以要走运河,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运河沿线,凭借运河转运南北之便利,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群之一。
重要性或许仅在江南之下。
北伐不走运河沿线,还能走哪里?
当然了,李奕也不会忽略海运的便利,赈灾物资的转运,以及将会依旧以海路为主。
直接通过海路,将赈灾所需的粮食物资,运输到直隶山东沿海。
只是军队北伐要走运河沿线而已!
八月初,李奕的船队自广州出发。
至八月中旬,船队便抵达了上海,沿途,李奕在福州和杭州两度登陆视察。
召见官员,安抚地方的同时,命地方筹措粮食,药材,衣服等赈灾物资,准备启运。
在抵达上海之后,李奕并没有休息,第一时间便带着船队进入了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扬州。
此次北伐,李奕主要调动的便是湖北战区以及江南战区两个战区的兵力。
他从两个战区中各自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前来扬州集合,准备北伐。
除此之外,就是随李奕从广州而来的禁卫师,以及从安徽方面调来的一个骑兵师,从湖广和江南战区中抽调出来的两个炮兵团。
也就是说,这次北伐,李奕一共调动了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团,总共约十万五千人的兵力。
要是算上随行的海军外海舰队,以及内河舰队,总兵力大概能到十二三万人。
一下子调集了这么多的兵力,对当前的大唐来说,绝对能够算是倾巢而出了。
在李奕抵达扬州前,唐军的北伐部队便已经在扬州完成了集结。
李奕在抵达扬州后,几乎没做休整,第一时间便下令大军北伐,沿着运河北上。
之所以如此急迫,并非李奕不想休息,而是前方灾情紧急,实在拖延不得。
他这边每多拖延一天,灾区可能就会有成千上万名百姓活活饿死。
这是李奕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