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姜晓晓该上学了
第111章 姜晓晓该上学了
姜大国和刘喜吓了一大跳,两人一起回头看向姜晓晓。
姜晓晓睁大双眼,叹着气。
【爸,妈,这铺子会成抢手货,明天还会有不少人前来问价格,爸妈只管将价格说到高位】
【咱们先租出的两间,到了租期后,也要涨价才是,咱们不涨,别家也会涨】
刘喜和姜大国互相对视一眼,将信将疑,“真能这样?”
姜大国想了想说,“要不,先这么定价吧,看看再说。”
实在不行,到时候再降价。
刘喜则在盘算着,一百五十一年一间铺子,五间铺子一年的收入就是七百五十了,这比生产队一家一年的收入还多。
赶得上姜美华婆婆两个的工资了。
过几年铺子的价格还会往上涨,不到十年,这五间铺子的本就回来了。
往后什么也不必干,光收租就能养活全家了。
-
第二天,果然又有人前来问价格。
姜大国只说这几天家里有喜事,没空办租赁的事,过几天再来问。
他越是不说价格,越是有人前来询问。
到第四天,姜美华已经回门后,姜大国这才跟人谈起来了铺子的价格问题。
“一百五十一年。”姜大国说。
那个在婚礼当天前来问价格的人,吓了一大跳,“老板,没这么贵的,别家可只要八块钱一个月,一年七十二块,你这价格是别人的两倍了。”
姜大国心里也慌了下,但他知道,做生意要沉得住气。
“你觉得贵,可是已经有好几个人前来问价格了。”姜大国摆摆手说。
这人犹豫了会儿,还是离开了。
刘喜看到人走了,心里担心,“大国,会不会太贵了?”
姜大国虽然也担心,但还是说道,“不贵,你没看到这么多人前来问价吗?”
刘喜皱眉,“但愿能租出去。”
元旦假过完了,姜大国他们铺子前面的荒地上,工人们一天比一天忙碌。
到年底了,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
各家的生意都比往日更好。
姜大国的早点铺子,更是从早忙到晚。
他家旁边空着的三间铺子,也不时的有人前来询问价格。
“一百五一年,不讲价。”姜大国一边忙着做生意,头也不抬的说。
前来询问价格的人,看到他的铺子这么忙碌,觉得这个一百五十块一年的价格实在不贵。
这人在街上逛了好几天,也打量了姜大国的铺子好几天,终于下了决心,租了下来。
他开的铺子是专门卖干果杂货的。
也是食品类,和姜大国的早点属于同类,但不是竞品生意。
姜晓晓放心下来。
租下这间铺子,另两间也很快租了出去。
都是卖吃的,但都和姜大国的生意不相同。
五间铺子全租了出去后,这条街的生意更加好了起来。
姜大国的生意也是水涨船高。
快过年的时候,姜美枝来到了姜大国的铺子。
她打扮时髦,一脸笑容。
姜晓晓看到她的笑容,小脸马上绷紧,一脸警觉地盯着她。
“大哥,我手头有点紧……”姜大国正忙着生意,根本无暇顾她。
“我忙着。”
“也不要你太多,借我五百……”
刘喜的心里,一下子怒了,为了这个大姑子,她一家都被婆婆撵出来了,田也全被婆婆扣下了,姜美枝还好意思前来借钱?
可她这会儿正忙着做生意,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
气得她冷起了脸。
买东西的人看到他们几人表情不善,忙付了钱走开了。
姜晓晓冷冷睇了眼姜美枝,跑到了阁楼上,从姜大国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帐本递给姜美枝看。
姜美枝瞪眼她,“你给我看这个做什么?”
姜大国看到了,心想他这女儿真陪明。
他都没想到这里。
“美枝,你看看我们记的帐,我要是有钱借你,我何苦做这累活生意?”
姜美枝看不懂帐本,她懒懒瞥了一眼,“你们的帐本,给我看做什么?”
姜晓晓翻到了最后一页,指着一个数字给姜美枝看。
姜美枝淡淡扫了眼,睁大了双眼。
好家伙,大家哥还欠了这么多的钱?
“我还想找你借钱呢,你反倒借到我这里来了。”姜大国冷声看了一眼大妹妹。
一个街上的人,认识姜大国一家。
他走来买早点,看到姜美枝来了,知道这大妹妹又来打秋风,他摇摇头说,“你大哥欠的钱比你赚的钱还多,你好意思借的?”
几个前来买早点的人,也纷纷用异样的目光盯着姜美枝看。
姜美枝脸上挂不住,只得拎着小包灰溜溜走了。
姜大国做完了生意,拿起姜晓晓手里的帐本,他正要合上账本,忽然看到最后一个数字,忍不住笑了笑,摸摸姜晓晓的头。
“你这机灵鬼。”
原来,姜晓晓将最后的一个数字上,加了两横,欠款一万二,写成了欠款三万二。
三万块,这在八十年代初,可是天文数字。
姜美枝哪里还敢借钱?
她还担心姜大国找她借呢。
不跑才怪。
姜晓晓抿唇皱眉头,【爸,别借大姑钱,她最近迷上了赌博。】
姜大国吓了一大跳,什么?大妹妹在赌博?
家里纵使有十万块,也经不住她赌啊!
他脸色冷下来,下次大妹妹再来,他一句话也不会跟姜美枝说。
“喜,美枝好像在赌博,你别借钱。”姜大国又回头叮嘱刘喜。
刘喜才不肯借钱姜美枝。
因为她男人老实敦厚,不如大姑子狡猾会说话,又因为她一直没生孩子,婆婆将大姑子当儿子养,将儿子当女儿养,她怎会喜欢这个尽惹事的大姑子?
“我不会借。”刘喜冷声说。
-
早点铺子的前面的中学,在年后的五月时盖好了。
同时盖起来的,还有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就盖在中学的隔壁,中间只有一条小马路相隔。
不少有孩子的人家都在议论,打算将自家的孩了送到幼儿园去。
刘喜和姜大国也商议着,下半年九月报名时,将姜晓晓也送过去。
“晓晓四岁半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刘喜说。
姜大国和刘喜吓了一大跳,两人一起回头看向姜晓晓。
姜晓晓睁大双眼,叹着气。
【爸,妈,这铺子会成抢手货,明天还会有不少人前来问价格,爸妈只管将价格说到高位】
【咱们先租出的两间,到了租期后,也要涨价才是,咱们不涨,别家也会涨】
刘喜和姜大国互相对视一眼,将信将疑,“真能这样?”
姜大国想了想说,“要不,先这么定价吧,看看再说。”
实在不行,到时候再降价。
刘喜则在盘算着,一百五十一年一间铺子,五间铺子一年的收入就是七百五十了,这比生产队一家一年的收入还多。
赶得上姜美华婆婆两个的工资了。
过几年铺子的价格还会往上涨,不到十年,这五间铺子的本就回来了。
往后什么也不必干,光收租就能养活全家了。
-
第二天,果然又有人前来问价格。
姜大国只说这几天家里有喜事,没空办租赁的事,过几天再来问。
他越是不说价格,越是有人前来询问。
到第四天,姜美华已经回门后,姜大国这才跟人谈起来了铺子的价格问题。
“一百五十一年。”姜大国说。
那个在婚礼当天前来问价格的人,吓了一大跳,“老板,没这么贵的,别家可只要八块钱一个月,一年七十二块,你这价格是别人的两倍了。”
姜大国心里也慌了下,但他知道,做生意要沉得住气。
“你觉得贵,可是已经有好几个人前来问价格了。”姜大国摆摆手说。
这人犹豫了会儿,还是离开了。
刘喜看到人走了,心里担心,“大国,会不会太贵了?”
姜大国虽然也担心,但还是说道,“不贵,你没看到这么多人前来问价吗?”
刘喜皱眉,“但愿能租出去。”
元旦假过完了,姜大国他们铺子前面的荒地上,工人们一天比一天忙碌。
到年底了,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
各家的生意都比往日更好。
姜大国的早点铺子,更是从早忙到晚。
他家旁边空着的三间铺子,也不时的有人前来询问价格。
“一百五一年,不讲价。”姜大国一边忙着做生意,头也不抬的说。
前来询问价格的人,看到他的铺子这么忙碌,觉得这个一百五十块一年的价格实在不贵。
这人在街上逛了好几天,也打量了姜大国的铺子好几天,终于下了决心,租了下来。
他开的铺子是专门卖干果杂货的。
也是食品类,和姜大国的早点属于同类,但不是竞品生意。
姜晓晓放心下来。
租下这间铺子,另两间也很快租了出去。
都是卖吃的,但都和姜大国的生意不相同。
五间铺子全租了出去后,这条街的生意更加好了起来。
姜大国的生意也是水涨船高。
快过年的时候,姜美枝来到了姜大国的铺子。
她打扮时髦,一脸笑容。
姜晓晓看到她的笑容,小脸马上绷紧,一脸警觉地盯着她。
“大哥,我手头有点紧……”姜大国正忙着生意,根本无暇顾她。
“我忙着。”
“也不要你太多,借我五百……”
刘喜的心里,一下子怒了,为了这个大姑子,她一家都被婆婆撵出来了,田也全被婆婆扣下了,姜美枝还好意思前来借钱?
可她这会儿正忙着做生意,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
气得她冷起了脸。
买东西的人看到他们几人表情不善,忙付了钱走开了。
姜晓晓冷冷睇了眼姜美枝,跑到了阁楼上,从姜大国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帐本递给姜美枝看。
姜美枝瞪眼她,“你给我看这个做什么?”
姜大国看到了,心想他这女儿真陪明。
他都没想到这里。
“美枝,你看看我们记的帐,我要是有钱借你,我何苦做这累活生意?”
姜美枝看不懂帐本,她懒懒瞥了一眼,“你们的帐本,给我看做什么?”
姜晓晓翻到了最后一页,指着一个数字给姜美枝看。
姜美枝淡淡扫了眼,睁大了双眼。
好家伙,大家哥还欠了这么多的钱?
“我还想找你借钱呢,你反倒借到我这里来了。”姜大国冷声看了一眼大妹妹。
一个街上的人,认识姜大国一家。
他走来买早点,看到姜美枝来了,知道这大妹妹又来打秋风,他摇摇头说,“你大哥欠的钱比你赚的钱还多,你好意思借的?”
几个前来买早点的人,也纷纷用异样的目光盯着姜美枝看。
姜美枝脸上挂不住,只得拎着小包灰溜溜走了。
姜大国做完了生意,拿起姜晓晓手里的帐本,他正要合上账本,忽然看到最后一个数字,忍不住笑了笑,摸摸姜晓晓的头。
“你这机灵鬼。”
原来,姜晓晓将最后的一个数字上,加了两横,欠款一万二,写成了欠款三万二。
三万块,这在八十年代初,可是天文数字。
姜美枝哪里还敢借钱?
她还担心姜大国找她借呢。
不跑才怪。
姜晓晓抿唇皱眉头,【爸,别借大姑钱,她最近迷上了赌博。】
姜大国吓了一大跳,什么?大妹妹在赌博?
家里纵使有十万块,也经不住她赌啊!
他脸色冷下来,下次大妹妹再来,他一句话也不会跟姜美枝说。
“喜,美枝好像在赌博,你别借钱。”姜大国又回头叮嘱刘喜。
刘喜才不肯借钱姜美枝。
因为她男人老实敦厚,不如大姑子狡猾会说话,又因为她一直没生孩子,婆婆将大姑子当儿子养,将儿子当女儿养,她怎会喜欢这个尽惹事的大姑子?
“我不会借。”刘喜冷声说。
-
早点铺子的前面的中学,在年后的五月时盖好了。
同时盖起来的,还有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就盖在中学的隔壁,中间只有一条小马路相隔。
不少有孩子的人家都在议论,打算将自家的孩了送到幼儿园去。
刘喜和姜大国也商议着,下半年九月报名时,将姜晓晓也送过去。
“晓晓四岁半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刘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