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错误举报

第412章 来自波斯的无奈!

    隆美尔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微皱。
    他没想到盟军竟然抽调一支华夏的部队前往中东,确实出乎他的预料。
    隆美尔紧盯着手中的情报,心中思绪翻涌。
    盟军的这一举措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一支华夏部队被抽调至中东,这无疑给本就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他开始仔细分析这支华夏部队可能带来的影响。
    华夏军队的作战风格、装备水平以及战术策略都是未知的因素,这让隆美尔感到不安。
    如果是以前的华夏军队,他可能不会那么在意。
    但听说这支部队,在南洋打的日军节节败退。
    所以他不清楚这支新加入的力量到底战斗力是多少。
    比日军强?
    那么肯定会比意军要强?
    只不过他没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所以他不清楚这支部队战斗如何,会在何时何地发挥作用,也不知道他们会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产生多大的冲击。
    隆美尔明白,他必须尽快了解这支华夏部队的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
    他下令情报部门加强对华夏部队的侦察,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同时,他也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部署,考虑如何应对这支突如其来的新对手。
    “华夏部队的到来,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隆美尔喃喃自语道。
    他深知,在这场战争中,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改变整个战局,他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挑战。
    “元帅,你是否过于担心了?”部下觉得隆美尔想得太多了,一支华夏军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且还只是几百人的部队。
    他们一个营就能将对方灭了。
    对于部下的自大,隆美尔却摇了摇头,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告诉他,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一支部队,必须要给与对方足够的重视,一旦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那时就是他们失败的时候。
    他深知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他明白,在战场上绝不能轻视任何一支部队,无论其规模大小。
    “你们不能小瞧这几百人的华夏部队。”隆美尔语重心长地说道,“战争从来不是单纯以人数来决定胜负的。”
    “而且这只是对方的先头部队,等到全部主力抵达,也许就是几万人,更别说每一支军队都有其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潜力,我们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骄傲自大只会让我们陷入危险,一旦产生这样的情绪,那就是我们失败的开始。”
    部下们听了他的话,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
    确实,他们好像有些骄傲自大了。
    他们意识到元帅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战争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轻视对手无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隆美尔继续说道:“我们要立即对这支华夏部队展开深入的侦察,了解他们的武器装备、作战风格和指挥官的策略,只有充分了解对手,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部下们纷纷点头,表示会按照隆美尔的指示去做。
    这就是德军的优秀作风,从开战之初到现在,他们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轻视敌人。
    哪怕有人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用不了多久又被再次纠正。
    主要还是苏军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原本以为手到擒来的苏军,结果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德军变得更加谨慎。
    更别说,熟悉内情的隆美尔知道现在的德军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绝对不能大意,必须要小心谨慎。
    “元帅,既然对方是盟军派来的,想必应该是全副美械,根据我们的了解,美械装备除了坦克方面不如我们以外,其余方面并不比我们差,但是这里是戈兰高地,想要发挥坦克的优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名部下开口说道。
    “而目前我们拥有的坦克,数量还是太少了。”
    部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隆美尔打断道。
    “你的意思是不管这支部队?”
    部下的话被隆美尔打断后,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隆美尔的质问让部下意识到自己的提议可能存在问题。
    那名部下连忙解释道:“元帅,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应对其他更具威胁的盟军部队上,对于这支华夏部队,可以先进行观察和监视,等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时再去处理。”
    隆美尔微微皱眉,思考着部下的话。他明白目前他们在戈兰高地面临着诸多挑战,坦克数量不足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他也不能忽视这支华夏部队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
    “不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隆美尔坚定地说道,“即使他们目前看起来不是主要威胁,但我们不能冒险,我们必须对他们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他们的行动,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强情报收集,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意图。”
    “元帅,我认为当前的任务还是先与土耳其的部队汇合,完成占领波斯,同时打通高加索地区,减轻东线的压力。”部下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是能将波斯拉上战车,如果有他们的加入,我们会减轻很大的压力。”
    闻言,隆美尔眉头皱的很厉害。
    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什么。
    隆美尔总觉得这支华夏部队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麻烦。
    但是部下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真要是打通了高加索地区,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隆美尔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部下提出的先与土耳其部队汇合、占领波斯并打通高加索地区以减轻东线压力的建议确实有其合理性。
    若能成功拉拢波斯加入,无疑会极大地减轻他们所面临的压力。
    然而,隆美尔内心那股对华夏部队的担忧始终萦绕不去。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支看似规模不大的部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但理智又告诉他,部下的提议在战略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来回踱步,反复权衡着利弊。
    一方面,打通高加索地区、占领巴库油田能够削弱苏军的潜力,这对于整个战局的走向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那支神秘的华夏部队就像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让他放心不下。“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隆美尔最终说道,“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战局的因素,继续收集关于华夏部队的情报,同时做好与土耳其部队汇合以及进攻波斯的准备,但在行动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华夏部队可能带来的威胁。”
    听到这话,部下还是有些不明白,一支华夏军队能有什么威胁?
    难道高加索地区不是更重要么?
    “元帅,如果您真的担心这支华夏军队的话,不如让空军派遣战机,袭击对方的营地,相信经过一番轰炸,对方应该能够认清现实。”部下想了想,又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
    闻言,隆美尔一愣,随即站在原地,凝视着地图,开始思索着派出战机是否可行。
    “元帅,有了这番轰炸,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派遣部队进行捣乱,至少能给我们争取一段时间。”部下再次劝道。
    隆美尔听着部下的提议,陷入了沉思。
    部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派出战机轰炸华夏部队的营地,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对方,为他们争取时间去执行其他重要任务。
    然而,隆美尔也清楚,这样的行动存在风险。
    轰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比如激起华夏部队的强烈反抗,或者引起盟军其他部队的关注和反应。
    而且,如果轰炸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会让他们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移动,脑海中权衡着各种利弊。
    一方面,高加索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尽快打通该地区对于整个战局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忽视那支华夏部队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
    “那就试试。”隆美尔缓缓说道,“不过在这之前,再派人进入波斯,劝说对方投降,放下武器。”
    “是。”
    隆美尔做出了决定,同意尝试派出战机轰炸华夏部队营地,但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推进在波斯的行动。
    他深知多管齐下才能在复杂的战局中争取更多的主动。
    派出战机轰炸是一种带有风险的策略,隆美尔心中也明白这可能引发的后果,但在当前的局势下,他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同时,他希望通过对波斯的劝降,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后续的作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随着命令的下达,部队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
    一方面,情报人员再次被派往波斯,带着劝降的使命去与波斯方面进行接触。
    另一方面,空军也在积极准备着对华夏部队营地的轰炸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确定目标坐标。
    ………
    “德军要求我们投降?”波斯,德黑兰王宫。
    巴列维看着亲信送来的德军要求投降的信件,陷入了沉思。
    苏军的撤离曾让他们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摆脱了苏军带来的巨大压力。
    然而,如今德军的要求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困境。
    在与土军的战斗中,双方虽有来有回,局面尚可掌控。
    但面对德军的强大压力,巴列维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
    他深知一旦投降,国家的命运将完全掌握在德军手中,这对波斯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巴列维开始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坚决抵抗,有的则认为可以考虑与德军谈判,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巴列维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心中依旧犹豫不决。
    他明白,无论是抵抗还是谈判,都充满了风险。
    抵抗可能会导致国家遭受更大的破坏,而谈判也未必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但他也清楚,作为王国的领导者,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为波斯的未来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
    “国王陛下,我认为还是选择投降吧。”亲信看着眼前的巴列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巴列维并没有动怒,而是反问道。
    对他来说,谁能带来的利益更多,才是合作的前提。
    亲信面对巴列维的反问,定了定神后说道:“国王陛下,如今局势复杂,苏军虽已撤离,但土军战力有限,我们尚可应对。”
    “然而德军却不同,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若我们选择抵抗,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恐怕难以抵挡德军的进攻。”
    “一旦战败,国家将遭受巨大的破坏,百姓也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选择投降,或许我们可以在与德军的谈判中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且,德军在战争中占据优势,若与他们合作,未来或许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巴列维听着亲信的分析,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他明白亲信所说不无道理,但他也担心投降后会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成为德军的傀儡。
    他在心中权衡着各种利弊,试图找到一个既能保护国家利益,又能确保自身统治地位的解决方案。
    “你说的有道理,但就这么投降的话,英美苏肯定不会答应的。”巴列维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国家的命运仿佛被无数双大手拉扯着,难以自主掌控。
    他深知,一旦选择投降德军,英美苏等大国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这些大国在战争中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波斯的举动很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应。
    或许会面临经济制裁、军事威胁,甚至直接的军事干预。
    然而,不投降又能如何呢?
    以波斯目前的实力,独自对抗德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小国的命运总是如此艰难。
    巴列维望着窗外,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不安。
    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为国家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他渴望着波斯能够拥有真正的独立自主权,但在现实面前,这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