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错误举报

第155章 耶律德光驾崩

    第155章 耶律德光驾崩
    【路上,皇太弟派遣使者来询问军中的情况和安排——没错,皇太弟,耶律洪古,也就是耶律李胡,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
    天显五年三月,耶律德光立他为皇太弟,称为寿昌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在外征战的时候,通常就由耶律李胡留守。
    而耶律德光也对此作出了回复:先是派兵二十万降服了杜重威、张彦泽,攻下镇州。随后进入汴京,罢黜了那些尸位素餐之人,任用那些有才干之人。
    同时保存了旧有的官属,但是官吏都怠惰糊弄,就像雏鸟飞走之后,只剩下些空巢。此外,中原地区所到之处盗贼聚众造反,而土木工程又一刻不停,军需不能按时供给,百姓无法承受差遣。河东至今还没有归顺,西路的将领们也互相党附。
    我日夜都在考虑应对之法,发现只有对百官以诚心相待、协调军心、安抚百姓三者而已。
    现在归顺于我的总共七十六处,得户口一百零九万零一百一十八户。如果不是汴州炎热,水土不服难于居住,只需一年,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使天下太平。
    如今已经改镇州为中京,以便于巡幸。至于讨伐河东等事,姑且留待以后再计议。】
    明朝,洪武年间。
    “皇太弟啊,情理之中。”朱棣总结,“毕竟当时的辽也还是刚刚步入帝制而非部落,让自己的弟弟担任皇太弟很正常,况且,”他看向几个兄弟,“我记得,辽太宗的子嗣当时应该还很年幼吧?”
    “没错,辽太宗立寿昌皇太弟的时候,辽穆宗好像还没有出生呢。”朱樉肯定地点头。
    朱棡则不同,他想着另一个问题:“耶律倍当时跑到后唐是不是就是天显五年来着?”那会不会和耶律德光立了皇太弟,后继有人也有关系?
    辽朝,保宁五年。
    辽景宗耶律贤和萧绰对于太宗皇帝此次南下功亏一篑都倍感惋惜——这可以说是他们大辽在建国以来最好的南下入主中原的机会。
    太宗皇帝威望甚隆,能够一统国内人心,压制百官部族;而中原自身又恰逢大乱,军力大损,各地藩镇们还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样绝佳的机会最终却从大辽手中流失了,何等的可惜。
    至于后来,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大辽也仍旧有着南下中原的呼声,但彼时国内政局动荡,各方争斗不休,根本不能像太宗时期一般组织起完整的、整体的南下经略;后来政局逐渐平稳,中原却也已经逐渐迈向了一统,再不如从前一般可以趁虚而入。
    国内政局动荡啊……还是太宗皇帝驾崩的太不巧了,既过于突然,又不在行宫。而那时候虽然确立了皇太弟,但彼时的大辽贵族们正如天幕所言,才刚刚从过往的部落联盟转变过来,怎么会愿意就此遵循帝制传位?
    即便没有应天皇后的威胁,他们恐怕也不愿意按照正常传位的模式将皇位传给皇太弟,而是更想要通过种种手段将选定继位之君的权力握到手中。
    世宗正是如此,而世宗的遇弑也同样是这一情况所致。
    想到这些年,几代皇帝对帝制的巩固,耶律贤对萧绰叹道:“燕燕,大辽到了朕这里,帝位的传承应当已经稳定了吧。”
    萧绰对他的话表示肯定,温和道:“当然如此,历代先君的努力不也正是为此吗?明扆,我们的文殊奴是圣宗啊。”目前来看,起码耶律贤和耶律隆绪父子的皇位传承没有问题,而他们夫妻的长子耶律隆绪又有着圣宗的庙号……起码皇位是不会落到其他分支手中。
    否则,就如穆宗一般,陵寝都未曾新建,而是附葬于太宗皇帝的怀陵。
    只是,虽然应当不会致使帝位落入旁支手中,但就在耶律隆绪这一支内部是否会出现各种纷争反叛,就不好说了。
    耶律贤和萧绰对这一点都心知肚明,说实在的,他们虽然对后世子孙搞内斗不是很满意,但也清楚这些事情难以杜绝,他们只是在考虑一点:大辽在未来灭亡于那些女真,除去各种腐化外,上层的争斗是否也是一大原因?
    【耶律德光的总结反思很到位,他对未来如何行动的构想同样很好,但可惜的是,不论他的构想有多好,他都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了。
    事实上,整个辽朝在此之后,也基本失去了实践耶律德光对入主中原的构想的机会。
    四月十三,耶律德光驻扎在高邑,开始病重。
    四月二十二,在到达栾城后,耶律德光病情恶化,于栾城驾崩,享年四十六岁。
    九月初一,耶律德光被葬于怀陵,庙号太宗。
    承父祖遗基,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至于厘庶政,阅名实,录囚徒,教耕织,配鳏寡。亲征晋国,重贵面缚。斯可谓威德兼弘,英略间见者矣。
    其后,于辽圣宗统和年间,尊谥为孝武,辽兴宗重熙年间,增谥为孝武惠文皇帝。】
    辽朝,会同元年。
    不,不!
    耶律德光只觉得背后的脊椎宛如被人敲打,浑身的汗毛都要根根直立,几乎要有冷汗流出——怎会如此?!他不能……
    虽然勉力维持着面上的平静,但这也已经是他的极限,概因他的内心已经是狂澜万丈,难以抑制。
    令他如此失态的并非自己驾崩的消息,而是自己在灭亡后晋之后的回程中驾崩,不过是栾城!都尚未到达瀛莫二州,更遑论幽州南京。自己怎么就没有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
    在栾城,在这个远离大辽本土核心政治领域、远离自己行宫所在的栾城迎来驾崩,会造成的后果有多恶劣,耶律德光清清楚楚:他的身边都是大辽传统贵族,且皆握有军队,他们确实尊奉自己,但自己一旦驾崩,那么这些不少还或多或少想着过往贵族风范的国人们,就会轻易转向结成联盟、掌握军队——这可都是大辽的精兵!
    而名正言顺的皇太弟、自己的弟弟耶律洪古尚且远在大辽境内,对于自己驾崩后的事情鞭长莫及,至于这些贵族们,又不乏不愿意再看到母后势力延续的人——倘若述律一系、自己一系的力量继续延续,他们又如何从中攫取权力与财富?
    更不用说自己的亲子了,算算时间,大同元年,长子述律不过十五左右,多半不会跟随自己南征,自然也不能在自己驾崩后第一时间控制局势,而贵族们……也多半不愿意等到回归大辽后再拥立他的。
    那么,一切都非常清晰明了了:自己在栾城驾崩,给大辽带去的,就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风暴,一场由反对述律一系的,反对贵族失去传统权力、不愿看到皇帝越发大权在握的,并想要从此之中获利的贵族们,带领着当时南征的大军,最终获胜的风暴。
    但是这场风暴并不会就在他们拥立兀欲登基后就结束——当然是兀欲,他大哥的长子了。自己的子嗣不行,李胡同样被排除,那就只剩下耶律倍的子嗣。而其中,耶律阮的概率要远高于他的弟弟们。耶律德光的目光投向了和他一同观看天幕的心腹大臣们,他们中基本都是契丹人、亦即契丹贵族,此时都纷纷低首。都是聪明人,自己想到的,他们也同样想到了,此时怎能不做出一副请罪之态?
    反倒是零散的几个汉人大臣并不如他们慌张——左右大辽的皇位继承也与他们扯不上关系。
    耶律德光有些恍惚,他清楚大辽贵族们总会有作乱的,即使自己顺顺当当传位给了自己想要的对象,即使百年后大辽的传位已经基本稳定,这都不影响大辽贵族们可能掀起一场场谋反叛乱。
    但是这些,兀欲啊,你清楚吗?或者说,你清楚,但你能够将他们压制住吗?你自己会不会也栽在这个能够让你登基的原因上呢?
    要知道,你,除去这些扶持你登基但又各有心思的贵族们,是没有一个足够稳定强大的属于自己的力量的啊。
    耶律德光一时间都根本顾不上自己在夏季驾崩于栾城后,到底怎么防腐并送回辽朝下葬……
    ——
    不只是耶律德光,也不只是知晓辽太宗死后这一场风波的位于这段时间之后的王朝的君臣们,包括辽朝之前的那些君臣,都能够意识到,耶律德光在辽朝本土之外的栾城驾崩,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汉朝,元狩四年。
    之前才刚刚看了自己和太子的冲突的刘彻也不由为耶律德光死的如此不巧而叹息:“辽朝要出事了。他们本来就没有稳定下来,耶律德光还在带着大军的时候崩于栾城。”
    即便是有着更高稳定度的汉人王朝,皇帝驾崩于京城之外,尚且会引发不小的动荡、猜测、怀疑、野心,更何况像辽朝这样,有着大量草原风俗、以及传统贵族的异族王朝?
    诸位夷离堇,本就掌着各部的军权啊,即使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已经在不断削弱,但在皇帝驾崩后的真空期,他们就是能够重新占据主动的。
    刘彻也同样想到了继位的人选:必然是耶律倍的子嗣。这样的人必须依靠这些贵族们……但这个口子一开,就不是能够轻易停下来的。
    他突然觉得,这岂不是和他们大汉当年也有几分相似?虽然并不相同,但这种寻找一个与原有执政力量不同的、又没有太多自身力量的人选,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如他们大汉的太宗一样,有那般能力的。
    而且,辽朝这种一群人都是太祖后裔、或者先祖后裔、隶属于横帐皇族、又有几个国舅帐的情况……
    【耶律德光一驾崩,而此时真正执政的几人又不在军中,于是,尚未回到辽朝的辽朝大军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会同九年,耶律德光发兵南下的时候,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就随同征战。而在后晋灭亡、改元大同后,二月份,耶律阮受封为永康王。
    而如今,正在军中的,正是永康王耶律阮。而耶律阮又恰恰是耶律倍的长子,既不是述律平心中属意的继承人,也不是耶律德光的亲生子嗣。
    他和如今占据核心的力量并不能够站到一起,也必然不会继续任用那些人;而同样的,耶律倍早已死去,他的势力也经过了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的数次清理,远不如皇太弟耶律洪古或者耶律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璟雄厚。
    于是,很快有人起了拥立耶律阮的心思;而耶律阮自己,也对皇位有着向往。
    当时,有一个人正担任宿卫,被耶律阮秘密召见商讨此事,他就是耶律安抟。
    耶律安抟的态度非常明确:“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您赶紧下决定吧,当然是下继承皇位的决定。
    然后,他还干了一件大事:在军中假传皇太弟耶律洪古的死讯。】
    (你们这样子会让我大辽内乱不止的!)
    (皇帝轮流做!如果成功了呐,朕就是至高无上!)
    契丹,天显二年。
    述律平神情已经沉了下去,她看得清楚,如果这些上层将领和数十万兵马真的达成了共识,共同推举耶律阮继位的话,自己的力量未必能够抗衡——也就是说,自己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会输得一败涂地。
    而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会是什么结局?
    耶律阿保机同样不快。他倒不是觉得耶律阮没有继位资格,都是他的子孙,当然可以,况且耶律阮还是耶律倍的嫡长,而耶律倍到底没有被废除权位、开除族籍。
    他不快的还是那些一心想要扩大权力的贵族们。他废了多大的功夫、多少心力才堪堪将契丹从原本的部落初步转变为国家,这些人在耶律德光死后的动作,岂不是想要让他的心血都白费?
    而且,这和述律平改立继承人还不同——她到底是有着自己妻子、皇帝母亲的身份,有着符合如今制度的法理支撑,而不是那些贵族们想要重现的贵族联盟确立可汗的法理。
    “这个口子一开就收不住了。”述律平同样不满那些人,“大横帐的那些人,都会想要试一试自己能不能成为皇帝的。”
    太宗那时也不过开国初期不久,因而耶律阿保机的子侄们血脉关系尚且亲近,而他们又是归属于四横帐……那么,既然耶律阮能够被推上去,他们为何不能?
    耶律阿保机明白这一点,他开始思考,是否要尝试进一步削弱一下那些贵族力量了……虽然契丹始终是根基,但有些地方也可以利用一下其他人。
    下了决定,耶律阿保机道:“我只是觉得,兀欲他……可能会被反噬。”
    他们契丹可是和中原王朝不同,中原王朝或许通过政治手段加上君主隐忍,四五年就起码可以保证自己的力量能够与对方达成平衡、并保住自己的核心安全——但是在这里,四五年或许可以达成朝堂平衡,但绝对不足以一定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