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 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错误举报

第387章

    这两年人口新增还在持续增多。
    朝中退休派以贾诩为首,天天嚷嚷着要挂印而去。
    青壮派则分为两派。
    以周瑜为首的开拓进取派,和以诸葛亮为首的保守发展派。
    周瑜认为,新汉国富力强,就像朝阳,应当继续往外扩张,以战养战。
    诸葛亮则认为,新汉人口增长跟不上版图扩张速度,再这么无止境地扩张下去,迟早要走先秦老路。
    战功制度虽好,但不能无限制地拓展下去,先秦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此,诸葛亮跟周瑜隔三差五就要展开辩论。
    两人同为军机大臣,惟一的差别就是,同为军机大臣的庞统站在周瑜这一边,且周瑜还是三公之一的太尉。
    不过,诸葛亮丝毫不虚二人:“陛下,本朝今年户籍在册人数五千三百七十三万余口,而本朝版图东西逾万里,南北更是近两万里!”
    “如此巨大的版图,便是均分下去,一城也无法超过三千户,更遑论县长之才又有多少人!”
    周瑜往后看了眼,庞统出列与诸葛亮打擂台,道:“陛下,臣有异议。”
    “讲。”
    “谢陛下。”庞统直起身道:“诸葛中堂只言在册人数,却未说那奴隶籍与战俘,这其中可有数百万之巨!”
    “若是全都转正成为平民,岂不是增添数百万口?”
    诸葛亮轻笑道:“奴隶和战俘?各种良民早就脱离成为平民,剩下之人无不是偷奸耍滑、留有奢望之辈,指望他们脱离苦窑。”
    “陛下。”诸葛亮朝上行礼道:“恕臣眼拙,看不出来。”
    “诸葛中堂所言差矣。”庞统眉头微蹙,语气中不失冷静与坚定,“奴隶与战俘之中,亦不乏因战乱流离失所、被迫卷入纷争的无辜之人。他们或许曾犯过错,但罪不至此,终身沦为奴隶。给予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仅彰显陛下仁德,更能为国家增添劳动力,促进经济恢复,何乐而不为?”
    “再者,”庞统继续说道,“若真如诸葛中堂所言,这些人皆不可教化,那何不设立专门的教化营,以工代赈,既让他们通过劳动换取自由,又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此,既解决了人口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岂不是一举两得?”
    金茂闻言,面露沉思之色,目光在诸葛亮与庞统之间徘徊,似乎在权衡利弊。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二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可轻率决定。朕意,设立专项机构,由二位共同监督,详细调查奴隶与战俘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再行定夺。”
    “臣等遵旨。”诸葛亮与庞统齐声应诺,彼此对视一眼,虽立场不同,但皆为国为民之心昭然若揭。大殿之内,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凝重而充满期待,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随后,金茂命人即刻着手筹备专项机构,命名为“民生与和平署”,并亲自任命诸葛亮为署长,负责整体规划与策略制定;而庞统则担任副署长,专司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基于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之上。两人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合作,共同肩负起解决奴隶与战俘问题的重任。
    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多数官员对金茂此举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彰显仁政、促进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一步。百姓们更是翘首以盼,期待着新政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奴隶与战俘重获自由与尊严。
    在“民生与和平署”的筹备过程中,诸葛亮与庞统不辞辛劳,四处奔走,深入民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他们不仅关注奴隶与战俘的生存状况,还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教育与劳动改造,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数月之后,“民生与和平署”正式挂牌成立,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随着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奴隶与战俘的境遇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学习生产技能,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阴影,迎来了新的生活。金茂的这一决策,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好评。它标志着新汉政权在治国理政上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为后世树立了仁政爱民的典范。而诸葛亮与庞统的携手合作,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被后人誉为“智勇双全、共谋国是”的典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汉国内的社会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奴隶与战俘身份的转变,带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原本分隔的社群开始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领域因劳动力的解放和技能的普及而焕发新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金茂政府还积极推动法治建设,确保新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系列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公平正义的法律条文相继出台,进一步巩固了社会改革的成果,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在文化教育方面,新汉更是大兴学堂,鼓励全民学习,尤其是对那些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与战俘后代,更是提供了优先的教育资源和奖学金制度,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对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为新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此外,金茂还倡导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分享治国经验,共同应对区域挑战。这种外交姿态,不仅增强了新汉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区域内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金茂的仁政之举及其团队的智慧与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新汉国内的社会面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段历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世君主与领袖追求仁政、实现社会公正的道路。
    同时,金茂还尤为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兴盛,他深知知识的力量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因此,他鼓励兴办学校,广开才路,提倡百家争鸣,让各种思想在新汉的土地上自由碰撞、融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金茂还亲自参与编纂史书,记录下这段动荡岁月的英雄事迹与治国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历史。
    在他的倡导下,新汉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极大地提升了新汉的文化软实力。这些文化成果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更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远播海外,进一步增强了新汉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金茂还注重民生,推行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使得新汉的经济在战乱中逐渐恢复并发展。他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加强商业贸易,促进经济繁荣。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金茂的治国理念与实践,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宏观层面,更深入到教育、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为新汉的崛起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树立了仁政爱民、文治武功的光辉典范。
    在教育领域,金茂深知人才乃国家之根本,故大力倡导兴学重教,广开才路。他设立学校,选拔良师,不仅传授儒家经典,还注重培养军事、法律、农业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力求形成文武兼备、德才兼备的人才格局。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学习机会等措施,鼓励贫寒子弟入学求知,打破了门第限制,使得更多有志之士得以脱颖而出,为新汉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化上,金茂倡导百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尊重并保护各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他亲自参与编纂史书,记录国家大事与英雄事迹,弘扬忠诚、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同时鼓励民间艺术创作,如诗词歌赋、书画音乐等,极大地丰富了新汉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汉文化风貌。
    此外,金茂还注重民生福祉,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他减轻赋税,鼓励民间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桥梁,方便百姓出行与物资流通。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民众对新汉政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金茂的治国之道是一种全面而深远的发展策略,他不仅关注国家的军事安全与领土完整,更致力于经济、教育、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这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治理理念,不仅成就了新汉一时的辉煌,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理经验与精神财富。
    在此基础上,金茂还注重人才培养与选拔,深知“人才乃国家之根本”。他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无论是出身寒微的贤能之士,还是久负盛名的文臣武将,只要德才兼备,皆能得到重用。通过设立学校、鼓励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金茂营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使得新汉成为当时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一方沃土。
    同时,金茂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时刻关注民间疾苦,推行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他还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倡导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既改善了自然环境,又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新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外交上,金茂秉持诚信与和平的原则,积极与周边政权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增强了新汉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他还亲自出使,以诚意和智慧化解了多起潜在的军事冲突,展现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综上所述,金茂的治国之道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他通过强化内部治理、注重人才培养、关注民生福祉、推动文化交流与环境保护、以及实施积极的外交政策,构建了一个既强大又和谐的社会体系。这种治理模式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后世乃至今天的国家治理,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在金茂的治理下,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诚信与仁爱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他倡导的“以德服人”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官员们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廉洁奉公,民众之间也形成了互助友爱、和谐共处的良好风尚。这种精神层面的建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金茂还鼓励创新与技术进步,他深知在乱世中,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而先进的技术则是提升军力的关键。因此,他大力支持农业技术革新,提高粮食产量,以充足的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并引进或研发新型武器装备,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领域,金茂同样不遗余力。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力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尤其是注重培养治国理政、兵法战略等方面的人才。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就业机会等激励措施,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此外,金茂还非常重视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的发展。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倡导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和睦共处,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