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官爵不易
第485章 官爵不易
南阳,也是一片丰收景象。
宛城东南,淯水河畔一处民屯据点。
这里是刘备经营南阳时收揽流民、山民所建,所任用头目也多是山野流民团的小帅。
这处据点正在纳粮,负责这里的屯将麾下只有百余户,名叫侯音。
只有十七岁,但也是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引着十几个青壮围着收粮官,仔细盯着装船的每一袋新稻谷。
丹水漕运的兴起已有三年,麻袋规格已趋于统一,一袋稻谷就两石。
今年丰收,但郡里征收三成,还有三成要运往南乡,本地只能留下四成。
四成余粮,也就勉强够他们吃到明年四月或五月。
这比今年好,今年从三月时就只能依靠鱼虾、野菜果腹。
侯音见运来的粮食装满额定数量后还能剩下一车半,不由长松一口气,脸上也洋溢笑容。
粮官也只是多看了几眼那些额外准备的粮食,就对侯音说:“不要觉得心疼,没有幕府,你们什么也剩不下。明年水堰修成,播种田地更多,若是丰收,还是收这么多粮食。”
侯音闻言惊喜:“上官是说今后本屯定额缴粮?”
周围人也跟着激动起来,定额缴粮,生产积极性自然高涨。
粮官皱眉,还是耐心解释:“我也是听郡里是这样说的,新来的段公有激励民屯之意。大约十月左右,他会从幕府申请牛马分配各屯,明年定是个好年。”
这一切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战争不会波及南阳本土。
田地十五税一,还是三十税一,其实都只是流于表面。
你朝廷正税收的少,地方摊派、压榨可不会少。
侯音闻言却是相信了,段煨是什么人?
当年董卓麾下各将,就段煨最善屯田,自己带兵修缮水利施行军屯,还引导流民屯田。
以段煨在幕府的威望,想要申请两三千匹牛马,那肯定不算什么难事。
也就幕府可以这么大手笔的给各处分发牛马畜力,侯音对此深信不疑。
粮官还急着顺河而下去另一处民屯据点收粮,督促侯音在账册上签字后,转身登船就走。
侯音站在岸边看南下的运船渐渐远去,不由双手叉腰。
如果明年依旧是收这么多,那后年家家都能有些余粮,也就可以扩大桑麻种植,衣食自足之余,还能养一些鸡鸭鹅。
南阳的冬季也是很冷的,关中现在冬季流行穿禽鸟羽绒填充的衣袍,对此侯音也很是向往。
能吃饱,冬天不受冻,也没有敌兵来抄掠、杀戮,这种生活对侯音来说是一种太平盛世才有的幸福生活。
他生于黄巾之乱,对父老口中帝乡南阳的往昔荣光缺乏了解和认知,他只知道宛城很大,无法想象当年宛城内外、近郊曾经能生活十几万人。
此处下游,东岸淯水支流的唐河两岸。
孙权也在这里军屯,也有征粮官督率船队来收取粮食。
军屯有军事戍守、协同出征的义务,因此可以留下一半粮食;三成给幕府,两成归郡府调度,这需要调度的粮食不急着征集,到使用时才会提调。
南阳如今地广人稀,各处军屯、民屯都沿着河渠建设。
除非极端暴雨,否则就近取水灌溉,能省去很多人力。
因而南阳明年施政的主调就是修缮水利,迁徙部分民屯、军屯。
孙权看着船上搬下一捆捆的麻袋,又将他的粮食一袋袋装满运到船上封存,这让孙权心如刀绞。
长这么大,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人收税。
可能是他的出身不好,来这里的粮官始终板着脸,不与孙权交涉。
孙权也苦恼于畜力不足,新来的郡守段煨根本不理睬他,周瑜中伏失利后话语权大跌。这种情况下,孙权也很自觉,待在军屯区域极少外出走动,更是封闭道路,不与外人接触。
生怕让段煨抓住把柄将他给砍了,段煨可是带着精悍部曲亲骑赴任的,这股精骑只有八百,但已经是江汉流域第二强的骑士团。
第一强的是黑熊扶植,刘琦也加大培养的文聘,文聘麾下如今步骑五千,骑士两千余,分成三个营环绕襄阳驻屯。
不打掉文聘的骑兵,任何一股势力都不敢轻易进围襄阳。
文聘的骑兵,反而是镇压南郡、维持目前形势均衡的关键力量。
江东军再怎么变,反骑劣势是无法快速抹除的。
哪怕陆议雄心壮志,也不敢带兵轻易上岸。
毕竟陆议缺乏一场像样的军事胜利,他敢带兵上岸与文聘、黄忠、太史慈、周瑜决战,他麾下将校不见得敢。
因孙坚、孙策时期的军事荣耀,让孙权对骑兵有着一种本能的向往。
讨要、购置一批牛马畜力,就能重建一支小规模骑队。
现在也只有骑队,才能让孙权有那么一些安全感。
因而孙权签字时主动攀谈,询问自主购买牛马的可行性。
粮官听闻后不由重新审视孙权,也觉得孙权应该有这方面的积蓄,就说:“孙校尉若是想采购马匹,难得是入关文书。此物府君能出具,周都督也能。若是二三百匹,以仆之愚见,年内就可办好。”
见粮官意犹未尽,孙权微微侧身,跟在身边的周泰将一包珍珠塞到粮官手里。
粮官也不避讳,竟然举起后大大方方掏出珍珠看了看,这才露出满意笑容:“这马不难买,难得是马匹抵达后的牧养、保管。孙校尉这里距离江夏不远,仆就担忧黄祖父子听闻后纵兵劫掠。二三百匹马丢失,这可不是段府君、周都督能承受的。”
孙权见状,就问:“若是迁往淯水上游,可是就能隔除忧患?”
“孙校尉若是舍得,肯迁往淯水西岸,我想若是在涅水附近屯戍,段府君这里会好说话。只是二三百匹马对敌虏而言意义非凡,若还是丢失,孙校尉如何交待?”
粮官也是贴心的言语,转而就说:“若是校尉这里急缺畜力,不妨采买驽马、耕牛,百余头即可。”
“谢上使点拨。”
孙权拱手道谢,见他态度谦恭,粮官这才满意离去,转身登船。
看着沉甸甸的小船队缓缓顺唐河向西南而去,孙权对周泰感慨:“我在江东时买马困难,怎么如今也是这么艰难?”
周泰语气中肯:“主公买马不易,东南方面势必更难。幕府小心提防,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良马,我等如何追随大司马建立功勋?”
孙权又感慨,仰天长叹,他很清楚,当步兵是没有前程的。
只有手里有一支精锐骑队,应征时才能编在中军,或重要的单位里,建功方便。
还有人力支出,以他现在的部曲规模来说,实际上已经超额。
段煨想管,就能轻易将他的部曲拆了。
之所以放任,不是给他面子,也不是给周瑜面子。
而是给吴侯孙奉面子,他的侄儿孙奉继承的是孙策的爵位,作为许都朝廷敕封的县侯,孙家保持近千部曲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因此孙权很是焦虑,现在孙奉年纪还小,与他这个叔父比较亲善。
等侄儿以后岁数大了,现在一切都将被拿走。
只有抓紧时间,建立一支骑队,他才能建立自己的功勋,升自己的官爵。
而以步兵应征,他这个校尉要出七百人;可若是有骑士,步骑混编出个三百人即可。
家底就这么点,经不起折腾。
不管是外征兵役,还是战损,又或者平淡生活的冲刷,都会让部曲凝聚力渐渐分散。
(本章完)
南阳,也是一片丰收景象。
宛城东南,淯水河畔一处民屯据点。
这里是刘备经营南阳时收揽流民、山民所建,所任用头目也多是山野流民团的小帅。
这处据点正在纳粮,负责这里的屯将麾下只有百余户,名叫侯音。
只有十七岁,但也是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引着十几个青壮围着收粮官,仔细盯着装船的每一袋新稻谷。
丹水漕运的兴起已有三年,麻袋规格已趋于统一,一袋稻谷就两石。
今年丰收,但郡里征收三成,还有三成要运往南乡,本地只能留下四成。
四成余粮,也就勉强够他们吃到明年四月或五月。
这比今年好,今年从三月时就只能依靠鱼虾、野菜果腹。
侯音见运来的粮食装满额定数量后还能剩下一车半,不由长松一口气,脸上也洋溢笑容。
粮官也只是多看了几眼那些额外准备的粮食,就对侯音说:“不要觉得心疼,没有幕府,你们什么也剩不下。明年水堰修成,播种田地更多,若是丰收,还是收这么多粮食。”
侯音闻言惊喜:“上官是说今后本屯定额缴粮?”
周围人也跟着激动起来,定额缴粮,生产积极性自然高涨。
粮官皱眉,还是耐心解释:“我也是听郡里是这样说的,新来的段公有激励民屯之意。大约十月左右,他会从幕府申请牛马分配各屯,明年定是个好年。”
这一切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战争不会波及南阳本土。
田地十五税一,还是三十税一,其实都只是流于表面。
你朝廷正税收的少,地方摊派、压榨可不会少。
侯音闻言却是相信了,段煨是什么人?
当年董卓麾下各将,就段煨最善屯田,自己带兵修缮水利施行军屯,还引导流民屯田。
以段煨在幕府的威望,想要申请两三千匹牛马,那肯定不算什么难事。
也就幕府可以这么大手笔的给各处分发牛马畜力,侯音对此深信不疑。
粮官还急着顺河而下去另一处民屯据点收粮,督促侯音在账册上签字后,转身登船就走。
侯音站在岸边看南下的运船渐渐远去,不由双手叉腰。
如果明年依旧是收这么多,那后年家家都能有些余粮,也就可以扩大桑麻种植,衣食自足之余,还能养一些鸡鸭鹅。
南阳的冬季也是很冷的,关中现在冬季流行穿禽鸟羽绒填充的衣袍,对此侯音也很是向往。
能吃饱,冬天不受冻,也没有敌兵来抄掠、杀戮,这种生活对侯音来说是一种太平盛世才有的幸福生活。
他生于黄巾之乱,对父老口中帝乡南阳的往昔荣光缺乏了解和认知,他只知道宛城很大,无法想象当年宛城内外、近郊曾经能生活十几万人。
此处下游,东岸淯水支流的唐河两岸。
孙权也在这里军屯,也有征粮官督率船队来收取粮食。
军屯有军事戍守、协同出征的义务,因此可以留下一半粮食;三成给幕府,两成归郡府调度,这需要调度的粮食不急着征集,到使用时才会提调。
南阳如今地广人稀,各处军屯、民屯都沿着河渠建设。
除非极端暴雨,否则就近取水灌溉,能省去很多人力。
因而南阳明年施政的主调就是修缮水利,迁徙部分民屯、军屯。
孙权看着船上搬下一捆捆的麻袋,又将他的粮食一袋袋装满运到船上封存,这让孙权心如刀绞。
长这么大,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人收税。
可能是他的出身不好,来这里的粮官始终板着脸,不与孙权交涉。
孙权也苦恼于畜力不足,新来的郡守段煨根本不理睬他,周瑜中伏失利后话语权大跌。这种情况下,孙权也很自觉,待在军屯区域极少外出走动,更是封闭道路,不与外人接触。
生怕让段煨抓住把柄将他给砍了,段煨可是带着精悍部曲亲骑赴任的,这股精骑只有八百,但已经是江汉流域第二强的骑士团。
第一强的是黑熊扶植,刘琦也加大培养的文聘,文聘麾下如今步骑五千,骑士两千余,分成三个营环绕襄阳驻屯。
不打掉文聘的骑兵,任何一股势力都不敢轻易进围襄阳。
文聘的骑兵,反而是镇压南郡、维持目前形势均衡的关键力量。
江东军再怎么变,反骑劣势是无法快速抹除的。
哪怕陆议雄心壮志,也不敢带兵轻易上岸。
毕竟陆议缺乏一场像样的军事胜利,他敢带兵上岸与文聘、黄忠、太史慈、周瑜决战,他麾下将校不见得敢。
因孙坚、孙策时期的军事荣耀,让孙权对骑兵有着一种本能的向往。
讨要、购置一批牛马畜力,就能重建一支小规模骑队。
现在也只有骑队,才能让孙权有那么一些安全感。
因而孙权签字时主动攀谈,询问自主购买牛马的可行性。
粮官听闻后不由重新审视孙权,也觉得孙权应该有这方面的积蓄,就说:“孙校尉若是想采购马匹,难得是入关文书。此物府君能出具,周都督也能。若是二三百匹,以仆之愚见,年内就可办好。”
见粮官意犹未尽,孙权微微侧身,跟在身边的周泰将一包珍珠塞到粮官手里。
粮官也不避讳,竟然举起后大大方方掏出珍珠看了看,这才露出满意笑容:“这马不难买,难得是马匹抵达后的牧养、保管。孙校尉这里距离江夏不远,仆就担忧黄祖父子听闻后纵兵劫掠。二三百匹马丢失,这可不是段府君、周都督能承受的。”
孙权见状,就问:“若是迁往淯水上游,可是就能隔除忧患?”
“孙校尉若是舍得,肯迁往淯水西岸,我想若是在涅水附近屯戍,段府君这里会好说话。只是二三百匹马对敌虏而言意义非凡,若还是丢失,孙校尉如何交待?”
粮官也是贴心的言语,转而就说:“若是校尉这里急缺畜力,不妨采买驽马、耕牛,百余头即可。”
“谢上使点拨。”
孙权拱手道谢,见他态度谦恭,粮官这才满意离去,转身登船。
看着沉甸甸的小船队缓缓顺唐河向西南而去,孙权对周泰感慨:“我在江东时买马困难,怎么如今也是这么艰难?”
周泰语气中肯:“主公买马不易,东南方面势必更难。幕府小心提防,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良马,我等如何追随大司马建立功勋?”
孙权又感慨,仰天长叹,他很清楚,当步兵是没有前程的。
只有手里有一支精锐骑队,应征时才能编在中军,或重要的单位里,建功方便。
还有人力支出,以他现在的部曲规模来说,实际上已经超额。
段煨想管,就能轻易将他的部曲拆了。
之所以放任,不是给他面子,也不是给周瑜面子。
而是给吴侯孙奉面子,他的侄儿孙奉继承的是孙策的爵位,作为许都朝廷敕封的县侯,孙家保持近千部曲也是能说得过去的。
因此孙权很是焦虑,现在孙奉年纪还小,与他这个叔父比较亲善。
等侄儿以后岁数大了,现在一切都将被拿走。
只有抓紧时间,建立一支骑队,他才能建立自己的功勋,升自己的官爵。
而以步兵应征,他这个校尉要出七百人;可若是有骑士,步骑混编出个三百人即可。
家底就这么点,经不起折腾。
不管是外征兵役,还是战损,又或者平淡生活的冲刷,都会让部曲凝聚力渐渐分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