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错误举报

第799章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第799章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在菲利克斯眼中,乔治的人格是分裂的,很难用一句话概括。
    这很正常,绝大部分政治家的形象都是毁誉参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
    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力挽狂澜的乔治,毫无疑问是英国人心目中的天使。
    现在乔治已经彻底蜕变成恶魔。
    为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英国媒体并没有报道有关帕斯战斗的消息,但是帕斯空军被消灭,还是给斯坦利·鲍德温敲响了警钟。
    西奥独立前,只有人数不足5000人的国民警卫队,用于防御尚且捉襟见肘,完全没能力主动进攻。
    在鲍德温看来,5万英军已经足够应付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所以鲍德温才铤而走险。
    在消灭了帕斯空军之后,西奥空军开始对帕斯市内的军营、炮兵阵地、仓库、以及指挥部发动空袭,英军损失惨重,休伯特·高夫和福迪·萨姆森同时向伦敦发电报,希望得到更多援军。
    “考虑到西奥背后拥有尤里耶夫大公国的支持,我们至少要派出50个航空中队,才有可能控制帕斯的天空。”
    空军大臣休·特伦查特很不乐观,英国空军和俄罗斯空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英国空军始于1911年,1918年皇家空军正式成立。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共生产和采购了大约3万架飞机,战争结束后英国大量裁撤,只保留了8个战斗机联队,970架战斗机。
    特伦查特要求的50个航空中队,大约750架战斗机。
    需要说明的是,自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就没有对战斗机进行技术升级,也没有采购新式战斗机,所以英国的战斗机水平,还停留在10年前。
    和英国不同的是,俄罗斯的航空企业即便在没有政府拨款的情况下,依然投入巨资研发新技术。
    俄罗斯军方虽然没有采购新式战机,但在不停的对战斗机进行技术升级。
    “将百分之七十的战斗机都派往澳大利亚,伦敦的天空如何保卫?”
    海军大臣大卫·贝蒂表示反对,他第一时间洞悉特伦查特的目的。
    将本土空军部署到澳大利亚,为保护本土的安全,英国就必须采购新式战斗机。
    现在每年的拨款就这么点,空军多吃一口,海军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西奥军队正在向帕斯前进,我们需要加强帕斯的防御力量。”
    陆军大臣伊恩·汉密尔顿也有话说,他对陆军的现状非常不满。
    海军和空军投入再多经费,最终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陆军。
    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裁撤了几乎所有陆军,伊恩·汉密尔顿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只能调动殖民地部队。
    以前英国陆军还有加拿大军团和澳新军团能撑门面。
    现在加拿大已经抱上美国的大腿,澳大利亚更是直接叛变,汉密尔顿如果不想依赖印度军团,只能去南非求杨·史沫资。
    世界大战期间,杨·史沫资曾担任英国空军大臣,以及战时物资优先分配委员会主席,是英国决策层核心成员。
    世界大战结束后,杨·史沫资返回南非,担任南非总理。
    “5万人难道还打不过5000人?”
    “陆军——呵呵——”
    汉密尔顿遭到大卫·贝蒂和特伦查特的一致反对。
    “自世界大战结束后,陆军就再也没有采购过哪怕一辆新式装甲战车,也没有采购火炮,如果再来一次世界大战,我们甚至已经没有足够的炮手,难道要指望那些被伤透心的老兵来保卫大英帝国吗?”
    汉密尔顿怒发冲冠,如果英国政府把造新式战列舰的军费,用来给老兵发退伍金,现在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没有足够的炮手那是你的问题,海军为什么不缺水兵?”
    大卫·贝蒂不屑一顾。
    “你还有脸说——”
    汉密尔顿暴怒。
    “够了!”
    鲍德温看眼冷笑的邱吉尔,拍案而起。
    大战将至,身为英军最高指挥官,想的不是团结合作一致对外,而是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鲍德温又惊又怒,这特么是亡国之兆啊。
    “无论如何,帕斯必须顶住西奥军队的第一次攻击。”
    鲍德温也知道英印部队的战斗力不佳,怎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失去空军的侦查,我们连西奥军队的规模和装备情况都不清楚,如果西奥军队装备了装甲战车,这仗还怎么打?”
    汉密尔顿也参加了世界大战,很了解装甲战车的威力。
    伦敦对于西奥军队的装备情况并非一无所知,早在西奥独立前,西奥政府就从尤里耶夫大公国获得了不少于100辆装甲战车。
    让汉密尔顿无法接受的是,西奥政府得到的装甲战车比英国装甲战车拥有更厚的装甲,更凶猛的火力,真到了战场上,英军根本无法阻止装甲战车的冲击。
    “难道没有装甲战车,陆军就无法作战了吗?”
    大卫·贝蒂反对汉密尔顿这种唯武器论。
    “只需在地上挖条足够宽的沟,就可以阻止装甲战车的攻击。”
    特伦查特的方案,确实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看看罗夫诺演习中,俄军是如何突破反战车战壕的吧——即便不配备装甲战车,战防炮难道很贵吗?”汉密尔顿满腔悲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鲍德温又看邱吉尔。
    “我们本年度的预算已经快要光了,不管是否追加军费,我们都必须追加预算。”
    邱吉尔两手一摊,这6月还没过完呢,诸君看着办。
    去年通过财政预算的时候,西奥还没有独立呢,并不包括这部分。
    “既然要追加预算,何不一次性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汉密尔顿异想天开,招致所有人的异样眼神。
    但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英军最大的问题不是军费,而是军方的内部矛盾。
    伦敦正在紧急磋商的时候,西奥军队正式对帕斯发动攻击。
    汉密尔顿的担心被证实了,西奥军队不仅出动了装甲战车,而且使用了火箭炮。
    自从火箭炮在世界大战中大显神威后,各国都将火箭炮列为重点对象进行研究。
    问题又来了。
    英国对火箭炮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
    火箭炮确实是好用,生存力强火力猛,人见人爱。
    问题是火箭炮的消耗也非常大,火箭弹的成本比炮弹高大约四倍,一般国家还真用不起。
    英国也同样用不起。
    英国可是日不落,跟西班牙那种昨日黄不同。
    西班牙要装备火箭炮,从俄罗斯买几门装装样子就行了。
    英军要装备,仅靠采购肯定不现实,必须自己制造,尽可能降低成本。
    英国政府财政本来就拆东墙补西墙,不会投入资金新建工厂。
    英国的军火商更不会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投资建厂,卖军火又不是做慈善。
    就算英国政府现在下订单,考虑到英国的效率,军方要装备火箭炮,至少要等到两年以后。
    尤里耶夫大公国的火箭炮量大管饱,不仅可以提供贷款,而且连炮兵都可以提供,椰城的职业介绍所,大量经验丰富的世界大战退伍老兵排队等待雇佣。
    指挥前线西奥军队作战的是安迪·博斯威尔,他的搭档还是季米罗夫。
    对于装甲部队和火箭炮的使用,季米罗夫比博斯威尔更有心得,所以虽然名义上是以博斯威尔为主,攻击计划是由季米罗夫制定的。
    季米罗夫的计划很复杂,对空军和装甲部队,以及炮兵之间的配合提出严格要求。
    这让博斯威尔怀疑,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能不能达到季米罗夫的要求。
    “这种作战模式已经在罗夫诺演习中得到验证,我们只需在某个点形成突破,就可以击溃印度人的整条防线。”
    季米罗夫很有自信,他参加了去年的罗夫诺演习,并因表现优秀获得了乔治的亲自接见。
    “如果印度人没有崩溃,我们就有被包围的可能。”
    博斯威尔眉头紧皱,西奥军队最大的隐患还是兵力不足。
    “我倒希望印度人不要那么早崩溃,成建制的击溃印度人,比漫山遍野抓俘虏容易多了。”
    季米罗夫的话,让博斯威尔大笑起来。
    博斯威尔在世界大战期间,也曾和英印部队配合作战。
    怎么说呢。
    博斯威尔认为即便把印度的狗和牛组织起来,也不会比英印部队表现得更差。
    别听印度人平时咋咋呼呼,英国第一老子第二。
    到了战场上只要枪一响,印度士兵不一哄而散就算表现出色。
    所以仗打到最后,印度军队只能承担后勤任务,搬搬东西挖个沟什么的。
    事实比季米罗夫判断的更过分,当西奥军队的装甲战车冲上印军阵地,印军居然没有逃走,而是留在原地举手投降,毫无抵抗意志。
    博斯威尔很好奇。
    “长官命令我们坚守阵地,我们必须执行长官的命令——”
    一名印度俘虏的答案,让博斯威尔心情极度复杂。
    坚守阵地了吗?
    坚守了,真没逃。
    至于效果吗——
    只能说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