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心虚 皇帝的心思
第279章 心虚 皇帝的心思
下午,杨文远自翰林院放衙。
罩着靛青披风,冒着一身风雪归家,迎面而来的便是叔母陈大娘子的冷眼。
杨文远心里发虚,自是不敢直视以对,只得掩面而走。
饭桌上。
陈大娘子又是隐隐点了点什么令国公府的几个公子哥儿、“负心郎”之类的话,面对面的对着杨如锦说,要她以后务必要离这些人远些,却是让旁边的杨文远听得背脊发凉。
杨如锦懵懂点头,华兰在一旁巧笑嫣然。
饭后。
梓泽居卧房内。
“好嘛,这下可是被叔母抓住痛脚了。”杨文远几乎是龇牙咧嘴的用完了饭,一躲进房里,便开口朝华兰“抱怨”道。
当然,只是嘴上抱怨。
华兰当即给了杨文远一个娇媚的白眼,杨文远也只得呵呵笑了几声。
随后道:
“再有半月便是年岁,你也不用多把心思放在这等细枝节末上,安心看顾自己才是。”
华兰轻轻点头应了声好。
“对了。”
杨文远这时似乎想起了什么,当即往侧房小书屋里走去,过了一会儿,手上拿了一个薄薄的账册回来。
走到华兰近前,将册子递到其面上。
待得华兰翻看的时候,杨文远面露得意道:
“如今那烟作坊也是有了好些进项。”
“可是之前我从老家里拿的那些样式?”华兰一边翻阅账册的功夫,一边问道。
她还记得长梧婚礼上放的那些新颖烟,很是出彩显耀。
“对,便是那些。”
杨文远点点头,回道:
“这些新鲜样式颇为新颖,很是受得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就连宫廷里也采买了不少,可是供不应求。”
自家在烟作坊上耗资巨大,总是要拿出些新东西给人瞧瞧的。
这不,杨文远便让一些匠人闲暇时,根据自己的提议捣鼓出来的新颖烟弄到汴京来卖了。
果不其然,一经发售便完全是个卖方市场,买卖络绎不绝。
汴京显贵巨贾多不胜数,都是不差钱的主。
这样能讨得几分喜庆和煊赫的东西,付起钱来自是毫不吝啬。
“嗯~!”
华兰点点头,笑容洋溢的翻看账册上的收益。
她倒不是为烟作坊能挣钱而开心,毕竟这些钱财还不如她城外的一片水田,而是杨文远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没错,在华兰看来,杨文远这般注重烟作坊,还耗费了如此多的心血,如今终于有了“收成”,就如同一番辛苦后收获果实的果农,想必心里是很高兴的。
杨文远则是有些担心华兰误以为自己不务正业……
好吧,以杨文远的身份来说,挣钱确实也算是不务正业了。
但不管怎么说,杨文远都不希望在华兰眼里,自己是在做无用功。
看着各自脸上的笑容,两人心中的欢喜不约而同。
“不过每日买卖的数量似乎都有定额?”华兰看了一阵,突然樱唇轻启,发出了一声疑问。
“嗯。”
杨文远点头,答道:
“这种新颖的烟产量不多,又添上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所以只得提些价格,定额售出。”
这个倒不是杨文远要搞饥饿营销,而是实在是他不想多给,也多给不了。
毕竟对他来说,赚钱才是次要的。
“哦。”华兰点了点头。
她对于这方买卖了解不多,因此并未多说什么。
很快,杨文远带来的烟火便被售卖一空。
而随着这批烟火进入各家各户,空气中的“火药味”似乎越发浓重起来。
不光是越来越近的年节氛围,同样,还有越发紧逼的立储风波。
自从上次松口立储之事后,官家似乎就此想开了,对于立嗣的话口,越来越松了。
到了如今,这件事几乎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相谈。
朝堂名公巨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是被接下来更重要的一件事困扰。
官家到底想要立哪位王爷为皇储?
邕王年长子嗣繁多。
兖王强干却只有一子。
这如何站队,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这些日子里,官家一边着令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开始研***册封之事,一边却是并未对外放出任何口风。
而这其中对于庶吉士的选择,而不是礼部的官员,这也是一件很值得考量的事情。
毕竟庶吉士并未有议论朝政的权利,只有观政之权。
此举将太子册封之事放在这群未有官身的人身上,就并不算把立储提上正轨,但同时,却对外界释放出了官家已经准备立储的信号。
这下,邕王和兖王两大派系就如同嗷嗷待哺的乳狼,都想要将高悬在头顶上的储君之位收入囊中。
而结合当下马上便是除夕夜,届时便是高官显贵们进宫朝拜的日子。
恐怕那时,便是官家属意之人确定的时候。
因此,这年前的半个月,朝堂间派系的碰撞越发猛烈,两方都想要在官家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博得官家的青睐。
因而,在这寒冬雪月里,邕王府和兖王府门前却是未见丝毫清冷,反而经常是通宵达旦,彻夜欢歌。
门前车辙将雪地泥泞映的一清二楚,便是彻夜雪纷飞,也难以覆盖其表,最终化为泥沼显露在往来官员之间。
不过并未有人在意。
杨文远作为当今杨家主君、平阳侯,自是也受到了邀请。
上次平阳侯府饮宴,杨文远因为记恨兖王一系派人唆使长枫之事,所以并未邀请兖王一家。
而今这时候,兖王也是“不计前嫌”的给杨文远送来了帖子。
不管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想要这份助力,兖王这份“贤王”之名,也因此显得更加贴切。
不过杨文远自是敬谢不敏,他可不想和兖王扯上任何关系。
但没来由的直接拒绝也不好看,反而更惹人注意。
正好,杨文远便拿华兰怀孕之事推诿。
随着华兰渐渐显怀,这事已经是渐渐传开了。
杨家本就嫡系不多,此刻杨文远对下一代的第一个嫡子女多加关注,也算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兖王都能来请。
那么作为上次参加平阳侯府饮宴的邕王,自然也是送来的帖子。
杨文远也以相同的理由拒了,表明自己不想参与这些风波。
我杨文远是坚定的保皇党!
不过邕王不知道怎么想的,或是觉得自己比兖王在杨文远这儿更有面,或是觉得自己皇储之位已是板上钉钉,杨文远应当懂得顺从,邀请被拒后,竟又接着递了份拜帖上来。
杨文远自是不惯着,这下理都没理。
皇宫。
御书房。
皇帝穿着一身月白色单薄绸衣坐在书桌前。
殿内一刻不停的地龙将屋内烧的火热,又因皇帝年老体衰,受不得寒,所以比平常时烧的更旺些。
“呵呵,杨家这小子,两边都没在他那儿讨得好。”
皇帝翻阅着皇城司递上来的谍报,笑着同旁边端坐着的曹皇后道:
“这小子也是机灵,只想着置身事外,一点风险也不想冒。”
曹皇后自是明白皇皇帝说的是杨文远。
今年来,杨家和她娘家曹家走的有些近,华兰也时不时来进宫拜见,因此曹皇后对于杨文远印象一如往常般好,于是当即轻轻笑道:
“这皮猴子惯是这样的。”
皇帝看了曹皇后一眼,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谍报,笑容微微收敛了下去,语气平缓道:
“早先好,现在却不怎么样了。”
自打皇帝在心里有了妥协立储的思量后,那么作为先前站队自己的受益者杨家,如今也就用不到他们了。
失了圣眷,也失了作用,那么原先多给的恩宠,自然也要收回来了。
不过皇帝到底不是个刻薄寡恩的无情君王,还是个亲厚的脾性。
因此。
对待杨文远,皇帝只将他按在了第四名,不让他殿试之后就有官身,转而去翰林院待上几年。
至于杨文远之后的路,皇帝便留给了后面的继任者。
而对待杨宇卿,皇帝最重要的便是,将其手中的中央禁军的兵权拿回来。
此下让杨宇卿南下平叛,便是最好的借口。
如今南方侬贼溃败,杨宇卿凯旋归朝已是近在眼前的事。
届时恩荣加身,无论是外放去南方镇守,还是升入内阁,都能将西厢都指挥使的职位撤下来。
没有中央禁军的兵权,现在强盛的杨家便会萎靡,自是不会成为后继者尾大不掉的麻烦。
“陛下,您的意思是?”
曹皇后自然是听出了皇帝语气中的意思,一时间神色有些惊愕。
莫非,皇帝对如今的杨家心生不满了?
明明先前还颇有依仗的……
“没什么,人老了就是会说些不所谓的话。。”
皇帝胡子白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随后他一摆手,表情显露出不在意道:
“对了,皇后,听说杨家最近和你娘家往来密切?”
曹皇后虽然自持自己和皇帝的感情甚笃,但现在看皇帝对杨家的态度有了转变,当下面露诧异道:
“陛下这话是从哪听来的?哪里走的进了,只是些官场逢迎罢了。”
同时,曹皇后心里暗忖着,要不要同娘家人警告一声,以后和杨家撇清关系。
皇帝表情不变,点点头道:
“你既这样说,那想来是我听错了一嘴。”
这话说完,皇帝略作思忖片刻后,这才对着曹皇后轻语了一句:
“长幼有序,杨家那儿你也照常看待便是,不必忌讳什么。”
曹皇后明白皇帝这是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不想被自己突然转变的态度坏了计划,当即点头应是。
不过……
曹皇后突然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回头看了皇帝一眼。
照常对待杨家说便是了,为何前面要加个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这句话,曹皇后当前听得最多的便是关于立储之事。
曹皇后如今知道皇帝起了立储的心思,只不过皇帝到底想要立谁为皇储,曹皇后也和朝臣一样,没瞧出任何苗头。
再结合当前这句“长幼有序”……
‘莫不是官家已经属意了邕王?’曹皇后心中一惊。
立马开始思忖起官家后面的话。
而照常对待杨家,莫非指的是照常对待邕王,不要为外人看出来?
至于“不必忌讳”……
想要是想安自己的心,暗指这是皇帝给自己这个皇后留的退路了。
曹皇后一时间心中思绪良多,当即抬头就要同皇帝确认一番,不过放眼望去,却是只见官家重新低下了头,正对着书桌上的奏章、亦或是谍报秘闻细看起来。
寻求无果,曹皇后也不敢再问,只紧蹙眉梢,低下了头开始默默沉思。
半晌过后。
皇帝终于舍得从书桌上抽离了视线,旋即对着曹皇后开口道:
“皇后,若是无要紧事,便先回寝宫去吧。”
“是,陛下!”曹皇后也不明白自己猜的对不对,只循声朝皇帝张望一眼,但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双如水潭般平静的眼眸。
没得出任何答案,曹皇后只得起身行礼告退。
看着曹皇后离去的背影,皇帝将手中奏本随手丢在书桌上,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他今日突然对曹皇后吐露了这么多,便是实在放心不下她,担心自己故去后的曹皇后如何自处。
若是换做别的皇帝,恐怕到事情确定前,也不会向旁人吐露半点风声。
想到这,皇帝又重新拿起了关于杨家的谍报,在前些年恩宠杨家的同时,皇帝对于杨家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
上面细细列数了杨家近日来的大事——“平阳侯夫人确定怀有身孕”、“盛家大娘子携子女登门拜谒”、“与宁远侯府顾家嫡次子依旧有联系”,以及“新颖的烟样式来自杨家”……
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源自杨家的详细信息。
看着上面“新颖的烟样式”,官家灰白的眉头微微拧起,嘴里低声自语道:
“韬光养晦?还是兴之所至?”
若是韬光养晦,这就有些太明显了,毕竟这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更别说杨文远还弄得这般大张旗鼓。
但兴之所至……
又有些不合常理。
毕竟再如何喜欢这烟爆竹,也该有个限度,有个时限,但杨文远对于这烟爆竹却是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腻味。
着实让人奇怪。
(本章完)
下午,杨文远自翰林院放衙。
罩着靛青披风,冒着一身风雪归家,迎面而来的便是叔母陈大娘子的冷眼。
杨文远心里发虚,自是不敢直视以对,只得掩面而走。
饭桌上。
陈大娘子又是隐隐点了点什么令国公府的几个公子哥儿、“负心郎”之类的话,面对面的对着杨如锦说,要她以后务必要离这些人远些,却是让旁边的杨文远听得背脊发凉。
杨如锦懵懂点头,华兰在一旁巧笑嫣然。
饭后。
梓泽居卧房内。
“好嘛,这下可是被叔母抓住痛脚了。”杨文远几乎是龇牙咧嘴的用完了饭,一躲进房里,便开口朝华兰“抱怨”道。
当然,只是嘴上抱怨。
华兰当即给了杨文远一个娇媚的白眼,杨文远也只得呵呵笑了几声。
随后道:
“再有半月便是年岁,你也不用多把心思放在这等细枝节末上,安心看顾自己才是。”
华兰轻轻点头应了声好。
“对了。”
杨文远这时似乎想起了什么,当即往侧房小书屋里走去,过了一会儿,手上拿了一个薄薄的账册回来。
走到华兰近前,将册子递到其面上。
待得华兰翻看的时候,杨文远面露得意道:
“如今那烟作坊也是有了好些进项。”
“可是之前我从老家里拿的那些样式?”华兰一边翻阅账册的功夫,一边问道。
她还记得长梧婚礼上放的那些新颖烟,很是出彩显耀。
“对,便是那些。”
杨文远点点头,回道:
“这些新鲜样式颇为新颖,很是受得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就连宫廷里也采买了不少,可是供不应求。”
自家在烟作坊上耗资巨大,总是要拿出些新东西给人瞧瞧的。
这不,杨文远便让一些匠人闲暇时,根据自己的提议捣鼓出来的新颖烟弄到汴京来卖了。
果不其然,一经发售便完全是个卖方市场,买卖络绎不绝。
汴京显贵巨贾多不胜数,都是不差钱的主。
这样能讨得几分喜庆和煊赫的东西,付起钱来自是毫不吝啬。
“嗯~!”
华兰点点头,笑容洋溢的翻看账册上的收益。
她倒不是为烟作坊能挣钱而开心,毕竟这些钱财还不如她城外的一片水田,而是杨文远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没错,在华兰看来,杨文远这般注重烟作坊,还耗费了如此多的心血,如今终于有了“收成”,就如同一番辛苦后收获果实的果农,想必心里是很高兴的。
杨文远则是有些担心华兰误以为自己不务正业……
好吧,以杨文远的身份来说,挣钱确实也算是不务正业了。
但不管怎么说,杨文远都不希望在华兰眼里,自己是在做无用功。
看着各自脸上的笑容,两人心中的欢喜不约而同。
“不过每日买卖的数量似乎都有定额?”华兰看了一阵,突然樱唇轻启,发出了一声疑问。
“嗯。”
杨文远点头,答道:
“这种新颖的烟产量不多,又添上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所以只得提些价格,定额售出。”
这个倒不是杨文远要搞饥饿营销,而是实在是他不想多给,也多给不了。
毕竟对他来说,赚钱才是次要的。
“哦。”华兰点了点头。
她对于这方买卖了解不多,因此并未多说什么。
很快,杨文远带来的烟火便被售卖一空。
而随着这批烟火进入各家各户,空气中的“火药味”似乎越发浓重起来。
不光是越来越近的年节氛围,同样,还有越发紧逼的立储风波。
自从上次松口立储之事后,官家似乎就此想开了,对于立嗣的话口,越来越松了。
到了如今,这件事几乎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相谈。
朝堂名公巨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是被接下来更重要的一件事困扰。
官家到底想要立哪位王爷为皇储?
邕王年长子嗣繁多。
兖王强干却只有一子。
这如何站队,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这些日子里,官家一边着令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开始研***册封之事,一边却是并未对外放出任何口风。
而这其中对于庶吉士的选择,而不是礼部的官员,这也是一件很值得考量的事情。
毕竟庶吉士并未有议论朝政的权利,只有观政之权。
此举将太子册封之事放在这群未有官身的人身上,就并不算把立储提上正轨,但同时,却对外界释放出了官家已经准备立储的信号。
这下,邕王和兖王两大派系就如同嗷嗷待哺的乳狼,都想要将高悬在头顶上的储君之位收入囊中。
而结合当下马上便是除夕夜,届时便是高官显贵们进宫朝拜的日子。
恐怕那时,便是官家属意之人确定的时候。
因此,这年前的半个月,朝堂间派系的碰撞越发猛烈,两方都想要在官家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博得官家的青睐。
因而,在这寒冬雪月里,邕王府和兖王府门前却是未见丝毫清冷,反而经常是通宵达旦,彻夜欢歌。
门前车辙将雪地泥泞映的一清二楚,便是彻夜雪纷飞,也难以覆盖其表,最终化为泥沼显露在往来官员之间。
不过并未有人在意。
杨文远作为当今杨家主君、平阳侯,自是也受到了邀请。
上次平阳侯府饮宴,杨文远因为记恨兖王一系派人唆使长枫之事,所以并未邀请兖王一家。
而今这时候,兖王也是“不计前嫌”的给杨文远送来了帖子。
不管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想要这份助力,兖王这份“贤王”之名,也因此显得更加贴切。
不过杨文远自是敬谢不敏,他可不想和兖王扯上任何关系。
但没来由的直接拒绝也不好看,反而更惹人注意。
正好,杨文远便拿华兰怀孕之事推诿。
随着华兰渐渐显怀,这事已经是渐渐传开了。
杨家本就嫡系不多,此刻杨文远对下一代的第一个嫡子女多加关注,也算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兖王都能来请。
那么作为上次参加平阳侯府饮宴的邕王,自然也是送来的帖子。
杨文远也以相同的理由拒了,表明自己不想参与这些风波。
我杨文远是坚定的保皇党!
不过邕王不知道怎么想的,或是觉得自己比兖王在杨文远这儿更有面,或是觉得自己皇储之位已是板上钉钉,杨文远应当懂得顺从,邀请被拒后,竟又接着递了份拜帖上来。
杨文远自是不惯着,这下理都没理。
皇宫。
御书房。
皇帝穿着一身月白色单薄绸衣坐在书桌前。
殿内一刻不停的地龙将屋内烧的火热,又因皇帝年老体衰,受不得寒,所以比平常时烧的更旺些。
“呵呵,杨家这小子,两边都没在他那儿讨得好。”
皇帝翻阅着皇城司递上来的谍报,笑着同旁边端坐着的曹皇后道:
“这小子也是机灵,只想着置身事外,一点风险也不想冒。”
曹皇后自是明白皇皇帝说的是杨文远。
今年来,杨家和她娘家曹家走的有些近,华兰也时不时来进宫拜见,因此曹皇后对于杨文远印象一如往常般好,于是当即轻轻笑道:
“这皮猴子惯是这样的。”
皇帝看了曹皇后一眼,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谍报,笑容微微收敛了下去,语气平缓道:
“早先好,现在却不怎么样了。”
自打皇帝在心里有了妥协立储的思量后,那么作为先前站队自己的受益者杨家,如今也就用不到他们了。
失了圣眷,也失了作用,那么原先多给的恩宠,自然也要收回来了。
不过皇帝到底不是个刻薄寡恩的无情君王,还是个亲厚的脾性。
因此。
对待杨文远,皇帝只将他按在了第四名,不让他殿试之后就有官身,转而去翰林院待上几年。
至于杨文远之后的路,皇帝便留给了后面的继任者。
而对待杨宇卿,皇帝最重要的便是,将其手中的中央禁军的兵权拿回来。
此下让杨宇卿南下平叛,便是最好的借口。
如今南方侬贼溃败,杨宇卿凯旋归朝已是近在眼前的事。
届时恩荣加身,无论是外放去南方镇守,还是升入内阁,都能将西厢都指挥使的职位撤下来。
没有中央禁军的兵权,现在强盛的杨家便会萎靡,自是不会成为后继者尾大不掉的麻烦。
“陛下,您的意思是?”
曹皇后自然是听出了皇帝语气中的意思,一时间神色有些惊愕。
莫非,皇帝对如今的杨家心生不满了?
明明先前还颇有依仗的……
“没什么,人老了就是会说些不所谓的话。。”
皇帝胡子白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随后他一摆手,表情显露出不在意道:
“对了,皇后,听说杨家最近和你娘家往来密切?”
曹皇后虽然自持自己和皇帝的感情甚笃,但现在看皇帝对杨家的态度有了转变,当下面露诧异道:
“陛下这话是从哪听来的?哪里走的进了,只是些官场逢迎罢了。”
同时,曹皇后心里暗忖着,要不要同娘家人警告一声,以后和杨家撇清关系。
皇帝表情不变,点点头道:
“你既这样说,那想来是我听错了一嘴。”
这话说完,皇帝略作思忖片刻后,这才对着曹皇后轻语了一句:
“长幼有序,杨家那儿你也照常看待便是,不必忌讳什么。”
曹皇后明白皇帝这是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不想被自己突然转变的态度坏了计划,当即点头应是。
不过……
曹皇后突然心里咯噔一下,立马回头看了皇帝一眼。
照常对待杨家说便是了,为何前面要加个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这句话,曹皇后当前听得最多的便是关于立储之事。
曹皇后如今知道皇帝起了立储的心思,只不过皇帝到底想要立谁为皇储,曹皇后也和朝臣一样,没瞧出任何苗头。
再结合当前这句“长幼有序”……
‘莫不是官家已经属意了邕王?’曹皇后心中一惊。
立马开始思忖起官家后面的话。
而照常对待杨家,莫非指的是照常对待邕王,不要为外人看出来?
至于“不必忌讳”……
想要是想安自己的心,暗指这是皇帝给自己这个皇后留的退路了。
曹皇后一时间心中思绪良多,当即抬头就要同皇帝确认一番,不过放眼望去,却是只见官家重新低下了头,正对着书桌上的奏章、亦或是谍报秘闻细看起来。
寻求无果,曹皇后也不敢再问,只紧蹙眉梢,低下了头开始默默沉思。
半晌过后。
皇帝终于舍得从书桌上抽离了视线,旋即对着曹皇后开口道:
“皇后,若是无要紧事,便先回寝宫去吧。”
“是,陛下!”曹皇后也不明白自己猜的对不对,只循声朝皇帝张望一眼,但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双如水潭般平静的眼眸。
没得出任何答案,曹皇后只得起身行礼告退。
看着曹皇后离去的背影,皇帝将手中奏本随手丢在书桌上,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他今日突然对曹皇后吐露了这么多,便是实在放心不下她,担心自己故去后的曹皇后如何自处。
若是换做别的皇帝,恐怕到事情确定前,也不会向旁人吐露半点风声。
想到这,皇帝又重新拿起了关于杨家的谍报,在前些年恩宠杨家的同时,皇帝对于杨家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
上面细细列数了杨家近日来的大事——“平阳侯夫人确定怀有身孕”、“盛家大娘子携子女登门拜谒”、“与宁远侯府顾家嫡次子依旧有联系”,以及“新颖的烟样式来自杨家”……
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源自杨家的详细信息。
看着上面“新颖的烟样式”,官家灰白的眉头微微拧起,嘴里低声自语道:
“韬光养晦?还是兴之所至?”
若是韬光养晦,这就有些太明显了,毕竟这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更别说杨文远还弄得这般大张旗鼓。
但兴之所至……
又有些不合常理。
毕竟再如何喜欢这烟爆竹,也该有个限度,有个时限,但杨文远对于这烟爆竹却是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腻味。
着实让人奇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