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 明末:我,李自成,重夺天下!
错误举报

第131章 咱大清还是回关外算了

    第131章 咱大清还是回关外算了
    很快在中军文书的奋笔疾书下。
    一封战报完成。
    多铎看了一眼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最后毫无心理压力地差人八百里加急发完了北京。
    这位和硕豫亲王号称满清战功第一。
    可是实际上,夹马山之山被吴三桂扇了巴掌。
    第二次宁远之战,又被吴三桂炮打八旗。
    可是偏偏这两次败仗,多铎报的却全是大捷。
    这不禁让人有些忍俊不禁了。
    而今他在打了败仗之后,为了推卸责任又故技重施了。
    昔日搞定了马世耀后,他就号称在潼关带兵两万杀败了闯贼六十万。
    如今他也是夸大了闯贼的兵力,声称有二十万闯贼在潼关。
    好在这一次他还是有点进步的。
    至少没有讳败为胜。
    声称自己在潼关打了大胜仗。
    然后又被大顺军堵在金徒关外,寸步难行。
    待糊弄了咱大清后。
    多铎又展开了军议。
    “各位,你们都说说,闯贼人多势众。”
    “我军该如何打下潼关啊?”
    此言一出,一众清将纷纷面露为难之色。
    被大顺军差点打崩的他们。
    现在那还有主意破潼关啊!
    “王爷,闯贼势大。”
    “莫说是潼关了,就算是眼前的金徒关我军也难以打下。”
    “唯有分遣兵马,自河东渡过黄河,威胁闯贼的后路。”
    “如此方能不战而下潼关。”叶臣开口,提出自己的建议道。
    以清军如今的状态,想要硬啃下潼关根本没有希望。
    昔日黄巢带着六十万大军强攻潼关。
    区区几千唐军便挡住了他的大军。
    最后起义军还是绕道禁沟,抄了唐军的后路才最终得手。
    而现在清军连金徒关都攻不进去。
    那还能爬上麟趾原,拿下十二连城,通过禁沟抄了潼关闯贼的后路啊。
    既然从禁沟抄不了闯贼的后路。
    清军也只能效仿曹操昔日对付马超的招数了。
    三国之时,曹老板夺船避箭之后。
    也是和现在的清军一样,面对关中联军驻守的潼关无法攻下。
    于是便分兵进入河东,继而西渡黄河。
    从蒲坂摸进了关中,断了关中联军的粮道从而拿下了潼关。
    而现在叶臣也是建议多铎用这一招了。
    多铎闻言也是微微点头。
    “潼关乃天下雄关,贸然强攻得不偿失。”
    “唯有分兵从河东进入关中,才可不战而下。”
    “只是我军原本就由于腾机思祸乱蒙古,数万蒙古兵未能前来。”
    “致使我军兵不满五万。”
    “如今又损了八千余人。”
    “就算等到摄政王调遣的一万援兵。”
    “全军上下亦不过五万之众。”
    “而潼关之贼颇众。”
    “单靠我军分兵,恐无法得手。”
    “还需要摄政王再派出一支兵马,才能彻底压制闯贼,从容地从河东渡河!”
    面对大顺军的潼关的布防。
    清军现在只能绕道,采用斡腹策略从河东过河才能破局。
    只是多铎现在的兵力只有四万出头。
    这么一点兵力,那还能分兵啊!
    他要是分兵从河东进兵。
    分少了,高一功随便调一支兵马就在蒲坂把清军给堵了。
    分多了,一旦潼关正面没有给予大顺军足够压力。
    高一功的主力便能够撤离潼关重新布防,甚至直接击溃在潼关正面的清军。
    说到底分兵这种战术,必须要在自己的兵力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才能够出效果。
    阿济格昔日以八万人压李过的四万人。他倒是能够在陕北分兵。
    可是他要是和现在的多铎一样也只有四万人。
    他还敢再分吗?
    多铎现在只有四万出头的兵力。
    在高一功的四万大顺军面前。
    若是将兵马一分为二。
    只怕河东和潼关的清军会被各个击破。
    所以在兵力没什么优势的情况下。
    从河东这个战略方向进兵关中的任务。
    多铎只能踢给多尔衮了。
    四月下旬,多铎初战不利。
    迫不得已,只能在金徒关安营扎寨。
    和高一功展开了对峙。
    而此时此刻,已经立夏。
    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气候开始对清军不利了。
    四月二十六日,多铎连上两封奏折。
    一是介绍潼关初战的结果。
    二是让多尔衮这个好哥哥再凑一支兵马从河东进兵,好破局陕甘。
    这两封奏折一上。
    整个满清朝廷瞬间就炸了锅了。
    “咱大清今年这是怎么了!”
    礼亲王代善唉声叹气道:“江浙不稳,蒙古生乱。”
    “两路主力齐出,竟然齐齐受阻。”
    “北路的阿济格连黄河都没能渡过去。”
    “南路的多铎也被挡在金徒关外,连潼关的砖头都没摸到。”
    “去年年初的时候,阿济格和多铎齐出。”
    “李闯在陕甘直接就跑了。”
    “而今年却是如此。”
    “也不知道咱大清这到底是怎么了!”
    “到底是汉人们变得能打了。”
    “还是八旗兵在跑完马,圈完地,搂着美女和财宝进入汉人的世界后变得不能打了!”
    “要是实在不行,依我看还是回关外算了。”
    此言一出,满州诸王皆沉默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咱大清高歌猛进。
    而从今年开始,我大清却是流年不利。
    这种巨大的落差,实在是令人心中苦闷啊!
    多尔衮闻言也是良久无语。
    咱大清内部一直有大掠北京,返回关外的声音。
    甚至哪怕在历史上的十几年后。
    郑成功打出镇江大捷后,顺治帝的心态都差点崩了。
    忽而要跑回关外,忽而要御驾亲征,和海贼决一死战!
    其实满清贵族内部的这种声音之所以如此强大,如此根深蒂固。
    其原因不外乎有二。
    其一是满州的丁口太少了。
    以小族而驭中国,稍有不慎便是亡族的下场。
    镇江大捷的前一年。
    满洲丁口便只剩下四万九千多人。
    这中间还包括老弱病残。
    就算效仿松锦和山海关之时的三丁抽二,全族动员。
    能够披甲上阵的人也实在是不多了。
    而在那一年,李定国磨盘山之战,又干死了几千八旗。
    郑成功的镇江大捷,更是将江宁驻防八旗一扫而空。
    这两仗打下去,加上这一年高烈度战争的其他损失。
    满洲丁口估计都快跌破四万大关了。
    在郑成功有打下南京,席卷江南之势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全族男丁被耗尽,满清贵族内部有人主张逃亡关外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