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极品一家人92
孙大老爷按例前来报喜后,孙二老爷整个人大脑都混沌了。
他还指望着丽贵妃找琳琅的麻烦呢,怎么丽贵妃没找成功,王家今年送进去的漂亮新人也没找成功,倒让孙琳琅再一次晋升了?还成了贵妃?
王家今年送了不少姑娘进宫,听说都是特别漂亮的,再加上王贵人假装生病,跑去截胡皇帝失败,导致被关禁闭的事,孙二老爷一直关注着宫里的情况,自然都是打听出来了的,一看王贵人的行动,孙二老爷就知道,这多半是丽贵妃指使的,想收拾琳琅,就是没成功。
他之后一直关注着王家那群秀女和丽贵妃的动静,但一直没动静,这让他不知道骂了多少次丽贵妃,觉得丽贵妃也太没用了,竟然一直没能解决琳琅。
就她在宫里的身份地位,就她娘家的身份地位,除掉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孙琳琅,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怎么能搞半天,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还让孙琳琅晋升到跟她平起平坐的贵妃了?这也太无能了吧?无能的有点过分了。
孙二老爷自然没想过,他不也一直在对付琳琅吗?不也一直没对付成功吗?他自己都没成功,那他有什么资格说丽贵妃没用。
当然了,孙二老爷肯定不会反省自己不行的,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资源,和丽贵妃及她家族的资源,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他没成功很正常,但丽贵妃和王家没成功就有点荒谬。
现在琳琅成了贵妃,已经是宫里第一人了,显然极其得宠。
而且按皇帝之前对丽贵妃娘家的恩赏,大房极有可能也封为子爵,毕竟琳琅得宠不输丽贵妃,那得的恩赏,肯定也不会比丽贵妃差的。
一想到大房会有爵位,到时大房的孙大郎有爵位能继承,不像自己儿子是白身,尤其是想到子爵的品级——在本朝,子爵有四品——让大房能迈进京城中上层圈子,孙二老爷就要疯了。
毕竟被自己赶走的人,竟然混的比自己好多多了,谁人受的了呢。
更受不了的是,已经好久没提和解事的老两口,听说孙琳琅成了贵妃,又开始提这个事了。
而孙二老爷知道,这还只是开始呢,等大房真像自己想的那样,得了爵位,老两口绝对会更吵着让他跟大房和解的。
其实吧,要不是大房不愿意和解,到这会儿,他也想和解了,毕竟孙琳琅混的太好了,他也垂涎了,就琳琅现在受宠的情况,要是在皇帝跟前说一句,他升个三四品的大官不成问题啊,一想到自己能摇身一变,变成三四品的大员,孙二老爷就想和解了。
当然了,主要也是,孙二老爷看无论怎样,都消灭不了琳琅,相反,琳琅还越混越好了,才终于想跟大房和解了,不像上次是为了算计大房,才装作要跟大房和解,而是真正的和解。
刚好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一直劝他们这个话,他就打算借坡下驴,说他们孝顺,听老两口的,跟大房修好,这样既能主动跟大房修好,也不会失了颜面。
只是……他愿意没用啊,大房不愿意这也和解不了啊。
于是当下孙二老爷看老两口劝他跟大房和解,便无奈地道:“上次我就想和解了,但这不是大房不愿意跟我和解吗?以前他们混的还没现在好,都不行,更何况现在他们混的这样好,咱们想和解,只怕就更不行了,毕竟人家只怕要觉得,我们是看他们过的好,才想和解的。”
虽然的确是这么一回事,但他不想承认啊。
孙二老爷的担心不无道理,当下孙老太爷听了,沉思了一会儿,道:“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试试的。这样,我们先去探探口风,要有希望,你再去,免得他们现在对你有意见,别一见到了你,就不愿意和解了。”
孙二老爷看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说,不用他现在去,而是他们先去探探口风,哪有不愿意的,当下便点了点头,同意了。
要真能和解,他自然是愿意的,他真的很垂涎,一个得宠宠贵妃得来的好处。
所以就像琳琅想的,现在孙二老爷没因琳琅晋升贵妃气死了,再鼓动孙堂妹和汪大妮对付琳琅了,一来是人家都成贵妃了,他们的能量太小,更对付不了了;二来孙二老爷还没死心,也想利用琳琅得好处,所以暂时便没让两人对付琳琅,要是大房不愿意和解,他死心了,只怕才会继续想办法对付琳琅。
那大房愿意和解吗?怎么可能!
看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上门,重提旧话,想和解,正因琳琅封了贵妃,兴头上的大房所有人当下不由冷笑,想着,之前老两口给大房画饼,说二房发达了,就会让他们享福,他们怎么不听老两口的话,让他们享福,反而将他们赶了出来,现在看琳琅发达了,就听老两口的话了?把他们当猴耍呢。
况且,二房想听老两口的话,跟他们修好,他们就要接受吗?他们现在混的这样好,为什么要跟他们修好啊,跟他们修好了,二房就能打着琳琅的旗号得到好处了,他们傻吗?被他们那样对待后,还想让二房得到好处?
于是当下自是拒绝了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让他们跟二房和解的请求。
虽然拒绝了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让他们跟二房和解的要求,但他们也没将老两口赶走,免得被人抓到了把柄,会攻击他们不孝顺父母,最后连累琳琅。
反正现在家里有钱,老两口就算在家里住,给两人一口吃的,对他们来说,还是能轻松负担的起的,所以两人要是不走,就随他们在这儿呆着呗。
虽然当时分家时订了契约,说二房条件好,他们以后跟二房生活,他们现在跑到大房生活,违背了当时定的契约,但大房也没管,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们现在给得起他们一口饭,真的没必要计较这么多,免得闹起来,被好事者知道了,搞事就不好了。
他还指望着丽贵妃找琳琅的麻烦呢,怎么丽贵妃没找成功,王家今年送进去的漂亮新人也没找成功,倒让孙琳琅再一次晋升了?还成了贵妃?
王家今年送了不少姑娘进宫,听说都是特别漂亮的,再加上王贵人假装生病,跑去截胡皇帝失败,导致被关禁闭的事,孙二老爷一直关注着宫里的情况,自然都是打听出来了的,一看王贵人的行动,孙二老爷就知道,这多半是丽贵妃指使的,想收拾琳琅,就是没成功。
他之后一直关注着王家那群秀女和丽贵妃的动静,但一直没动静,这让他不知道骂了多少次丽贵妃,觉得丽贵妃也太没用了,竟然一直没能解决琳琅。
就她在宫里的身份地位,就她娘家的身份地位,除掉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孙琳琅,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怎么能搞半天,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还让孙琳琅晋升到跟她平起平坐的贵妃了?这也太无能了吧?无能的有点过分了。
孙二老爷自然没想过,他不也一直在对付琳琅吗?不也一直没对付成功吗?他自己都没成功,那他有什么资格说丽贵妃没用。
当然了,孙二老爷肯定不会反省自己不行的,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资源,和丽贵妃及她家族的资源,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他没成功很正常,但丽贵妃和王家没成功就有点荒谬。
现在琳琅成了贵妃,已经是宫里第一人了,显然极其得宠。
而且按皇帝之前对丽贵妃娘家的恩赏,大房极有可能也封为子爵,毕竟琳琅得宠不输丽贵妃,那得的恩赏,肯定也不会比丽贵妃差的。
一想到大房会有爵位,到时大房的孙大郎有爵位能继承,不像自己儿子是白身,尤其是想到子爵的品级——在本朝,子爵有四品——让大房能迈进京城中上层圈子,孙二老爷就要疯了。
毕竟被自己赶走的人,竟然混的比自己好多多了,谁人受的了呢。
更受不了的是,已经好久没提和解事的老两口,听说孙琳琅成了贵妃,又开始提这个事了。
而孙二老爷知道,这还只是开始呢,等大房真像自己想的那样,得了爵位,老两口绝对会更吵着让他跟大房和解的。
其实吧,要不是大房不愿意和解,到这会儿,他也想和解了,毕竟孙琳琅混的太好了,他也垂涎了,就琳琅现在受宠的情况,要是在皇帝跟前说一句,他升个三四品的大官不成问题啊,一想到自己能摇身一变,变成三四品的大员,孙二老爷就想和解了。
当然了,主要也是,孙二老爷看无论怎样,都消灭不了琳琅,相反,琳琅还越混越好了,才终于想跟大房和解了,不像上次是为了算计大房,才装作要跟大房和解,而是真正的和解。
刚好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一直劝他们这个话,他就打算借坡下驴,说他们孝顺,听老两口的,跟大房修好,这样既能主动跟大房修好,也不会失了颜面。
只是……他愿意没用啊,大房不愿意这也和解不了啊。
于是当下孙二老爷看老两口劝他跟大房和解,便无奈地道:“上次我就想和解了,但这不是大房不愿意跟我和解吗?以前他们混的还没现在好,都不行,更何况现在他们混的这样好,咱们想和解,只怕就更不行了,毕竟人家只怕要觉得,我们是看他们过的好,才想和解的。”
虽然的确是这么一回事,但他不想承认啊。
孙二老爷的担心不无道理,当下孙老太爷听了,沉思了一会儿,道:“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试试的。这样,我们先去探探口风,要有希望,你再去,免得他们现在对你有意见,别一见到了你,就不愿意和解了。”
孙二老爷看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说,不用他现在去,而是他们先去探探口风,哪有不愿意的,当下便点了点头,同意了。
要真能和解,他自然是愿意的,他真的很垂涎,一个得宠宠贵妃得来的好处。
所以就像琳琅想的,现在孙二老爷没因琳琅晋升贵妃气死了,再鼓动孙堂妹和汪大妮对付琳琅了,一来是人家都成贵妃了,他们的能量太小,更对付不了了;二来孙二老爷还没死心,也想利用琳琅得好处,所以暂时便没让两人对付琳琅,要是大房不愿意和解,他死心了,只怕才会继续想办法对付琳琅。
那大房愿意和解吗?怎么可能!
看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上门,重提旧话,想和解,正因琳琅封了贵妃,兴头上的大房所有人当下不由冷笑,想着,之前老两口给大房画饼,说二房发达了,就会让他们享福,他们怎么不听老两口的话,让他们享福,反而将他们赶了出来,现在看琳琅发达了,就听老两口的话了?把他们当猴耍呢。
况且,二房想听老两口的话,跟他们修好,他们就要接受吗?他们现在混的这样好,为什么要跟他们修好啊,跟他们修好了,二房就能打着琳琅的旗号得到好处了,他们傻吗?被他们那样对待后,还想让二房得到好处?
于是当下自是拒绝了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让他们跟二房和解的请求。
虽然拒绝了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让他们跟二房和解的要求,但他们也没将老两口赶走,免得被人抓到了把柄,会攻击他们不孝顺父母,最后连累琳琅。
反正现在家里有钱,老两口就算在家里住,给两人一口吃的,对他们来说,还是能轻松负担的起的,所以两人要是不走,就随他们在这儿呆着呗。
虽然当时分家时订了契约,说二房条件好,他们以后跟二房生活,他们现在跑到大房生活,违背了当时定的契约,但大房也没管,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们现在给得起他们一口饭,真的没必要计较这么多,免得闹起来,被好事者知道了,搞事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