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孙承宗满门忠烈!但没有谥号
第664章 孙承宗满门忠烈!但没有谥号
{墙子岭位于密云东面的长城关隘,形势险峻。}
{清军蚁附而上,了三天三夜才越过这个要塞,这期间没有遭到明朝守军的任何抗击。}
{因为蓟辽总督、兵部侍郎吴阿衡正在为镇守太监邓希诏举办祝寿宴会,镇守墙子岭的总兵吴国俊应顶头上司之邀,把边墙防守抛到九霄云外。}
{接到警报,仓促迎战,一触即溃,逃往密云。}
{而吴阿衡接到“清兵入口”的战报,不以为然,继续在觥筹交错的酒席上拉着邓希诏痛饮百杯,为长命百岁讨口彩。}
{待他烂醉如泥后,八旗铁骑早已抵达密云,这个酒肉总督糊里糊涂死于乱军之中。}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不能理解这帮人为什么能这么松弛。
“就像天下太平一样。”
协助处理政务的赵匡胤将头从案桌里拔出来,低声道:
“因为无志吧。”
“皇帝赏罚不明,边将得过且过。”
“上面的文人官宦看不起下面。”
“下面的士卒军户懒得听上面。”
“既然如此,破罐子破摔算了。”
“又不是自家天下,何苦那么上心呢。”
郭荣还是不能理解。
可能他本就是乱世人,所以无法了解这些末年皇帝的安逸感吧?
“不过,他将卢、洪、孙三人都叫走了。”
“那十网之策岂不是不攻自破?”
……
【十月初二日,京师戒严,皇帝下令征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命宣大总督卢象升手下的总兵杨国柱、虎大威防守易州,作为左翼,调登莱天津驻军作为右翼,山东总兵刘泽清遏其前锋。】
【为了统一指挥各路援军,皇帝特赐卢象升尚方宝剑,授权他总督天下援军,保卫京师。】
……
天幕上。
身穿战甲,浑身脏污的孙承宗被绑在椅子上。
身边两名清兵看守。
一名清军将领大步进来,手里拎着一人。
“孙宰相,明廷气数已尽,大清当兴,归顺我朝,当为裂土封侯的开国元勋,如何?”
孙承宗看了一眼清将,冷声道:
“狗臊奴,何不速杀我!”
清将叹气一声,将手中被反绑双手之人推倒在孙承宗脚下。
“孙阁老不为儿孙考虑吗?”
孙承宗面不改色:
“孙儿,你说爷爷要为尔等考虑吗。”
那被掼倒在地的男子勉力坐直身体,看着屋内清军,又转头对孙承宗悲戚道:
“爷爷。”
“我父、四叔、五叔。”
“之洁、之滂等人皆战死。”
“就是婶子嫂子,也无一人求饶!”
孙承宗点点头,对清将道:
“臊狗奴,听懂没?这是我子孙!”
那人遂向孙承宗磕了三个头,站起身向清将道:
“得见爷爷,我心足矣,可快杀我。”
清将一言不发,挥了挥手。
两名清兵将其拉出去,随后,一颗头颅被摔到孙承宗脚下。
孙承宗看着那个脏乱的头颅,挺直身道:
“速杀我。”
……
【清兵从十月下旬越过北京,由良乡趋涿州,分三路深入。】
【一路由涞水出易州,一路由新城出雄县,一路由定兴出安肃,有围攻保定态势。】
【十一月初十,清兵越保定南下,破了高阳。】
【防御清兵有功的大学士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告老在家,住在高阳城内,率家人同清兵巷战。】
【在此前后,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八个侄子孙以及三十余名妇孺或战死,或被俘后遇害。】
【只有六子孙铈之子,六岁的孙之澧及其母躲藏于草丛中而逃生。】
【孙承宗被俘后拒不受降,自缢身亡。】
……
{然后,曾把孙承宗比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当权派杨嗣昌、薛国观等劫获不放,仅复原职、赐祭葬,并未有赠谥。}
{后人所知孙氏谥“文忠”,还是明亡后南明弘光帝给的。}
{到了清高宗时,乾隆念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更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未来,撰写了一本《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给孙承宗弄了一个“忠定”的谥号。}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觉得这个皇帝真是……
“那是满门忠烈啊!”
谥号都不给?!
还当权派,当你母婢啊当!
你皇帝就是最大的当权者!
你又不是傀儡皇帝!
这谥号究竟是谁不想给,显而易见!
“真是……可悲可叹,可恨至极!”
……
大明。
朱元璋扶着额头,闭着双目。
“咱是犯了天条吗?”
那清朝皇帝都能给前朝大臣一个追谥。你崇祯连一个谥号都吝啬不给?
寄予重托而不信任。
还是有无限怨恨在心?
至于南明……
老朱看着这两字又是一阵心累。
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决定好好保养身体的同时多生孩子。
反正这天下给谁也不能给老五手里。
心寒啊……太心寒了!
……
【当时,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指示方一藻、高起潜与清军进行议和试探。】
【卢象升当面训斥杨嗣昌,说城下之盟为《春秋》所耻,如果现在与敌人媾和“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其能免乎”?】
【杨嗣昌则责问其难道想用尚方宝剑杀他吗?】
【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在此之后杨嗣昌处处给卢象升下绊子,还将精锐的关宁军分给了高起潜。】
【卢象升名义上为总督天下援兵,实际只能率领两万宣府、大同兵马。】
【内阁首辅刘宇亮为讨好皇帝,毛遂自荐,愿意亲自出京督察军情。】
【崇祯当时知道清军攻破高阳大喜,正为敌兵深入忧虑不已,立即批准,随后下了一道谕旨,切责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并收回了尚方剑。】
【刘宇亮原本是一种姿态,并无意指挥打仗,一听皇帝要他代行总督,惶恐之极。】
【杨嗣昌赶紧出面缓解。】
【崇祯收回成命,但剥夺卢象昇兵部尚书头衔,以兵部侍郎履行总督之职,戴罪立功。】
……
大汉·武帝时期
一枚青铜盏飞向天空,又无力滑落。
“戴罪立你妈个头的功啊!”
刘彻都要气炸了!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宋朝也没无耻到这个地步!”
“这天下谁还敢尽心尽力?!”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都乐了。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儿戏至此?”
李泌长叹一声道:
“这是明末最大的悲剧。”
“因为他无法信任任何人,在这点上他和其他末年皇帝很不一样。”
“就像天幕所讲一般,他的幼年经历让他有了很大的不安全感。”
“这是人格上的特质造成的。”
“就像马放南山后的陛下一般。”
嘻嘻的李隆基瞬间不嘻嘻了。
……
曹魏·文帝时期
曹丕给小曹叡讲解崇祯的不正常,欲意给小曹叡竖立一个健康的君王观点。
因为据他观察,这小子未来也有几分偏激。
“明朝皇帝握有绝对皇权,又有庞大的宦官系统可以运用来监督外朝大臣,在架构上保障皇帝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所以万历皇帝可以罢工,一切交给阁臣自动运作,天启可以那么信任魏忠贤。”
“然而崇祯皇帝却一反常人的态度。”
说到这里,曹丕心中也不免生出一股荒唐之意。
“对于别人说已经发生的事,他充满怀疑,但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他又经常抱持无理由的乐观态度。”
“所以对于未来的计划不会心思用力气认真讲究细节。”
“轻信如此随便,等用了又处处怀疑……”
曹丕收敛无言的心绪,对曹叡道:
“需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卢象升遭到处分,心灰意冷,深为缺兵缺饷难以进兵而担忧,又受到皇帝严厉谴责:
前日敢战之言沽名欺众!
【迫使卢象升不得不孤注一掷。】
(本章完)
{墙子岭位于密云东面的长城关隘,形势险峻。}
{清军蚁附而上,了三天三夜才越过这个要塞,这期间没有遭到明朝守军的任何抗击。}
{因为蓟辽总督、兵部侍郎吴阿衡正在为镇守太监邓希诏举办祝寿宴会,镇守墙子岭的总兵吴国俊应顶头上司之邀,把边墙防守抛到九霄云外。}
{接到警报,仓促迎战,一触即溃,逃往密云。}
{而吴阿衡接到“清兵入口”的战报,不以为然,继续在觥筹交错的酒席上拉着邓希诏痛饮百杯,为长命百岁讨口彩。}
{待他烂醉如泥后,八旗铁骑早已抵达密云,这个酒肉总督糊里糊涂死于乱军之中。}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不能理解这帮人为什么能这么松弛。
“就像天下太平一样。”
协助处理政务的赵匡胤将头从案桌里拔出来,低声道:
“因为无志吧。”
“皇帝赏罚不明,边将得过且过。”
“上面的文人官宦看不起下面。”
“下面的士卒军户懒得听上面。”
“既然如此,破罐子破摔算了。”
“又不是自家天下,何苦那么上心呢。”
郭荣还是不能理解。
可能他本就是乱世人,所以无法了解这些末年皇帝的安逸感吧?
“不过,他将卢、洪、孙三人都叫走了。”
“那十网之策岂不是不攻自破?”
……
【十月初二日,京师戒严,皇帝下令征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命宣大总督卢象升手下的总兵杨国柱、虎大威防守易州,作为左翼,调登莱天津驻军作为右翼,山东总兵刘泽清遏其前锋。】
【为了统一指挥各路援军,皇帝特赐卢象升尚方宝剑,授权他总督天下援军,保卫京师。】
……
天幕上。
身穿战甲,浑身脏污的孙承宗被绑在椅子上。
身边两名清兵看守。
一名清军将领大步进来,手里拎着一人。
“孙宰相,明廷气数已尽,大清当兴,归顺我朝,当为裂土封侯的开国元勋,如何?”
孙承宗看了一眼清将,冷声道:
“狗臊奴,何不速杀我!”
清将叹气一声,将手中被反绑双手之人推倒在孙承宗脚下。
“孙阁老不为儿孙考虑吗?”
孙承宗面不改色:
“孙儿,你说爷爷要为尔等考虑吗。”
那被掼倒在地的男子勉力坐直身体,看着屋内清军,又转头对孙承宗悲戚道:
“爷爷。”
“我父、四叔、五叔。”
“之洁、之滂等人皆战死。”
“就是婶子嫂子,也无一人求饶!”
孙承宗点点头,对清将道:
“臊狗奴,听懂没?这是我子孙!”
那人遂向孙承宗磕了三个头,站起身向清将道:
“得见爷爷,我心足矣,可快杀我。”
清将一言不发,挥了挥手。
两名清兵将其拉出去,随后,一颗头颅被摔到孙承宗脚下。
孙承宗看着那个脏乱的头颅,挺直身道:
“速杀我。”
……
【清兵从十月下旬越过北京,由良乡趋涿州,分三路深入。】
【一路由涞水出易州,一路由新城出雄县,一路由定兴出安肃,有围攻保定态势。】
【十一月初十,清兵越保定南下,破了高阳。】
【防御清兵有功的大学士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告老在家,住在高阳城内,率家人同清兵巷战。】
【在此前后,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八个侄子孙以及三十余名妇孺或战死,或被俘后遇害。】
【只有六子孙铈之子,六岁的孙之澧及其母躲藏于草丛中而逃生。】
【孙承宗被俘后拒不受降,自缢身亡。】
……
{然后,曾把孙承宗比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当权派杨嗣昌、薛国观等劫获不放,仅复原职、赐祭葬,并未有赠谥。}
{后人所知孙氏谥“文忠”,还是明亡后南明弘光帝给的。}
{到了清高宗时,乾隆念明季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更冀以褒阐忠良,风示未来,撰写了一本《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给孙承宗弄了一个“忠定”的谥号。}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觉得这个皇帝真是……
“那是满门忠烈啊!”
谥号都不给?!
还当权派,当你母婢啊当!
你皇帝就是最大的当权者!
你又不是傀儡皇帝!
这谥号究竟是谁不想给,显而易见!
“真是……可悲可叹,可恨至极!”
……
大明。
朱元璋扶着额头,闭着双目。
“咱是犯了天条吗?”
那清朝皇帝都能给前朝大臣一个追谥。你崇祯连一个谥号都吝啬不给?
寄予重托而不信任。
还是有无限怨恨在心?
至于南明……
老朱看着这两字又是一阵心累。
完全不抱任何希望……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决定好好保养身体的同时多生孩子。
反正这天下给谁也不能给老五手里。
心寒啊……太心寒了!
……
【当时,内阁辅臣兼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指示方一藻、高起潜与清军进行议和试探。】
【卢象升当面训斥杨嗣昌,说城下之盟为《春秋》所耻,如果现在与敌人媾和“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其能免乎”?】
【杨嗣昌则责问其难道想用尚方宝剑杀他吗?】
【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在此之后杨嗣昌处处给卢象升下绊子,还将精锐的关宁军分给了高起潜。】
【卢象升名义上为总督天下援兵,实际只能率领两万宣府、大同兵马。】
【内阁首辅刘宇亮为讨好皇帝,毛遂自荐,愿意亲自出京督察军情。】
【崇祯当时知道清军攻破高阳大喜,正为敌兵深入忧虑不已,立即批准,随后下了一道谕旨,切责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并收回了尚方剑。】
【刘宇亮原本是一种姿态,并无意指挥打仗,一听皇帝要他代行总督,惶恐之极。】
【杨嗣昌赶紧出面缓解。】
【崇祯收回成命,但剥夺卢象昇兵部尚书头衔,以兵部侍郎履行总督之职,戴罪立功。】
……
大汉·武帝时期
一枚青铜盏飞向天空,又无力滑落。
“戴罪立你妈个头的功啊!”
刘彻都要气炸了!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宋朝也没无耻到这个地步!”
“这天下谁还敢尽心尽力?!”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都乐了。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儿戏至此?”
李泌长叹一声道:
“这是明末最大的悲剧。”
“因为他无法信任任何人,在这点上他和其他末年皇帝很不一样。”
“就像天幕所讲一般,他的幼年经历让他有了很大的不安全感。”
“这是人格上的特质造成的。”
“就像马放南山后的陛下一般。”
嘻嘻的李隆基瞬间不嘻嘻了。
……
曹魏·文帝时期
曹丕给小曹叡讲解崇祯的不正常,欲意给小曹叡竖立一个健康的君王观点。
因为据他观察,这小子未来也有几分偏激。
“明朝皇帝握有绝对皇权,又有庞大的宦官系统可以运用来监督外朝大臣,在架构上保障皇帝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所以万历皇帝可以罢工,一切交给阁臣自动运作,天启可以那么信任魏忠贤。”
“然而崇祯皇帝却一反常人的态度。”
说到这里,曹丕心中也不免生出一股荒唐之意。
“对于别人说已经发生的事,他充满怀疑,但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他又经常抱持无理由的乐观态度。”
“所以对于未来的计划不会心思用力气认真讲究细节。”
“轻信如此随便,等用了又处处怀疑……”
曹丕收敛无言的心绪,对曹叡道:
“需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卢象升遭到处分,心灰意冷,深为缺兵缺饷难以进兵而担忧,又受到皇帝严厉谴责:
前日敢战之言沽名欺众!
【迫使卢象升不得不孤注一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