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1124【我也有族谱,我也是华夏苗裔!】
第1129章 1124【我也有族谱,我也是华夏苗裔!】
九州岛改为瀛州只是第一步,虽然也会安排知州,但其实更像是一个海外领。
因为难以进行基层统治,必须借助原有的本土豪强势力。
此时的日本,律令国制并未完全崩溃,大名制度也没有彻底形成。
通俗易懂的来阐述,就是日本朝廷派官员治理郡国,但官员往往不亲自赴任,留在中央享受生活、追逐权力。他们派心腹代替自己治理郡国,而具体施政的官吏却是地方豪强。地方豪强也是一盘散沙,控制着大大小小的武士集团。
大明对瀛州的初期治理,基本上换汤不换药,知州和指挥使皆常驻福冈,顶多也就亲自治理长崎港。其余地界,全部交给九州岛原有豪强。
今后哪里发现金银铜矿,瀛州知州就派人去管理矿山,指挥使则派少量军队驻守矿山。
等瀛州矿山变多,就要改变行政区划——合并瀛州与石见总督领,对马岛这些也全部并进来。
不论是哪种治理方式,推行汉化、鼓励移民不会变。
日本和高丽一样,虽然言语不通,却都在使用汉字,这对汉化是极为有利的。
至于什么平假名、片假名,目前还上不得台面。
片假名相当于给汉字进行日语注音,并且还没有统一规范,需要再等几百年才发展成熟。
平假名最初是日本女性专用拼音文字,大概在一百多年前,随着《源氏物语》的流行,才渐渐被日本男性所熟悉。但是,只能用于书写通俗读物,官方公文和史书必须用汉字。
大明官员在瀛州推行汉化的第一步,就是禁止使用平假名,暂时允许用片假名给汉字注音。
平清盛杀掉源氏几兄弟的同时,又承认了源氏主家在东国的另一支。
源氏杀不完的,必须进行妥协。
紧接着,在大明朝廷的支持下,平清盛拥立显仁(崇德天皇)为日本国王。并废除这位国王的院政,自己设立大将军幕府统治全国。
至于百病缠身的体仁(近卫天皇),直接被废除。
暂时不立世子(日本太子),平清盛把一个妹妹嫁给国王,希望能生下子嗣继承国王之位。
把这一系列操作搞完,平清盛算是彻底掌控朝堂,敢跳出来的公卿全被他清算。
接着又以幕府大将军的名义,派遣亲信担任各郡国的长官,至少表面上控制了日本地方权力。
直至此时,平清盛才让日本国王宣布,为了感谢大明挽救日本社稷,把整个日本西海道(九州及周边岛屿)献给大明皇帝。
是的,此乃日本国王献土,而非幕府大将军割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但大明军队驻扎在平安京,根本无人敢起兵上洛清君侧。有几个公卿愤懑作诗表达不满,很快就被平清盛罗织罪名给处死。
徐良佑继续留在平安京,派麾下五百军士,前往福冈保护即将赴任的瀛州官吏。
福冈那边的筑前国守代,还没等大明将士过去,就搜刮财货直接跑路了——他本来就属于代理流官,在筑前国没有多少实权,赶紧跑回平安京享福很正常。
仲夏时节,瀛州知州晁若谷抵达福冈,在军队的保护下进入州城。
次日,本地豪强原田中茂获得召见。
“臣……小民拜见太守!”原田中茂不知该怎样自称。
晁若谷态度和蔼,微笑道:“不必多礼,且坐下说话。”
听到翻译,原田中茂连忙道谢。
晁若谷问道:“君可会讲汉话?”
原田中茂说:“小民原在筑前国官厅任职,博多港常有明国商人来往,甚至有一些明国的浙江、山东商人开设店铺常驻。因此小民能听懂些许大明官话,但只能听,不太会讲。”
“大明官话还是该学的。”晁若谷说。
原田中茂当即表态:“小民一定努力学习。”
晁若谷又问:“听大明商贾说,你二十年前才改姓原田?”
原田中茂说道:“正是。我家原为大藏氏嫡流,先祖担任征西将军时,搬到筑前国这边定居。”
晁若谷掏出一本《日本书记》:“我对日本不甚了解,赴任途中读完了《日本书记》。却没想到,日本竟也有很多汉人后裔,大藏氏便是其中的一支。”
原田氏属于大藏氏嫡流,一直都是有族谱的,到了21世纪都还在祭祀刘氏先祖。
原田中茂说:“我家的先祖,是汉献帝玄孙阿知公,汉末三国时期携两千人东渡日本。先是改姓坂上,后来改姓大藏。我这一支,在二十年前改姓原田。”
晁若谷猛地笑容消失,板着脸问:“既是刘氏后裔,为何冠以夷姓?”
原田中茂一怔,慌忙解释:“是天……日本国王赐姓,实在不敢违抗。”晁若谷说:“现在这里已不是日本西海道,而是大明的瀛州。难道你还要一直使用夷姓吗?”
原田中茂说道:“不敢。原田一族,会立即改为祖先姓氏。从今以后,小民不再是原田中茂,而是叫做刘中茂!”
日本的大藏一族,始祖非常明确,即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
除了大藏氏,还有几十个姓氏,也是刘阿知的后代,多为立功之后被日本天皇赐姓。
他们是西晋太康十年迁过来的,刘阿知带着儿子、舅父、族人、奴仆两千多人,到了日本直接被任命为朝臣。
并且,刘阿知、刘都贺父子,还作为日本使者,跑去跟孙吴进行外交活动——这个估计年份记载有误。
晁若谷又恢复了笑容,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既是中华后裔,自然应当重用。朝廷拟把筑前国改为福冈县,你来做首任福冈县令如何?”
原田……不对,是刘中茂嘴巴大张,仿佛在路上捡到五百万彩票大奖。
回过神来之后,刘中茂立即跑去下跪:“多谢太守赏识,小臣一定忠于大明!”
这种县令,是土县令,并非真正的品官,放在大明顶多算一等吏。
原田氏改回刘姓,并且被任命为县令的消息传出,整个瀛州突然就冒出无数的华夏后裔。
一个个拿着新鲜出炉的族谱,以最快速度赶去博多港,并在港口购买大明服饰穿上,希望自己的新身份可以获得知州认同。
中途甚至爆发多次争斗,同一个地方的豪强,互相杀戮或迟滞竞争对手,以保证自己更先见到知州。
他们也没怎么读过中国史书,甚至对《日本书记》都不熟,族谱编造得简直漏洞百出。
瀛州,福冈县,博多城。
“你们菊池氏,好像是藤原氏后裔吧?”刘中茂嘲笑道。
他从原田改为刘姓,也就一个月时间,却已自视为华夏苗裔,把其他豪强看作是倭奴蛮夷。
那些小姓跑来碰瓷也就罢了,菊池氏一百多年前才从藤原家分出来的啊!
天皇的近亲血脉后裔,居然说自己祖上是从中国迁来的。
谁他妈信啊?
瀛州知州晁若谷信了,并且指出其族谱的漏洞:“按照你这族谱的年份来算,是五百四十二年前迁来日本的。当时并非唐朝,而是隋朝。须得再改改。”
这个已经改名为李义信,并自称李唐后裔的菊池家主,连忙解释说:“数百年远离故土,多半是家谱在传抄时出现错误。”
晁若谷点头微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李义信换上一副痛哭流涕的表情,使劲挤出几滴眼泪:“菊池一族,世世代代牢记先祖遗训,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华夏。而今总算达成历代先祖心愿,便是今日就死去,我也有脸到泉下去见祖先。呜呜呜……”
刘中茂听得直翻白眼,愈发看不起这些家伙。老子才是真正的华夏苗裔,你们这些全是倭奴冒充的!
不管怎么说,这个一百多年前才从藤原氏分出的家族,获得知州认可摇身变成了李唐后裔。并且还做了县令,辖地在日本熊本一带。
二人离开州衙,刘中茂昂首挺胸走在前面,李义信缩手缩脚跟在后头,他们的地位跟以前完全反过来。
李义信还姓菊池的时候,九州岛诸多豪族,都要在他面前矮一头。毕竟流淌着日本皇室血脉啊!
而今却是心虚得很,李义信知道自己是假货。人家刘中茂绝对是真货,《日本书记》写得清清楚楚。
走了一阵,李义信对刘中茂说:“刘君请留步,在下略备了一些薄礼。”
刘中茂微笑赞许:“你还算识相。”
李义信说道:“从今以后,我与刘君皆为明臣,应当互相照应着。刘君是太守近臣,还望平时多多美言几句。”
“好说。”刘中茂愈发得意。
两人的俸禄,由朝廷发放大明钱币。私底下肯定贪污腐败,甚至是鱼肉乡里,但知州晁若谷懒得管,能足额上交赋税即可。
甚至拖欠一些赋税,知州都可以原谅,只要别年年拖欠就行,那样太影响朝廷的威望了。
晁若谷跑来做知州,主要任务是探索矿山并开采。
到时候,还得这些豪强出身的县令,帮忙出面征发百姓为矿工。若是搞出了什么民乱,只要闹得不大,豪强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用大明军队亲自镇压。
而且,被任命为县令的豪强,肯定能够拿出“中华族谱”。他们若想继续作威作福,就必须维护自己的新身份,自发的举族换上大明服饰。
他们会以华夏苗裔自居,主动帮忙推行汉化,从而影响其他豪强和百姓。
如果真把地方上搞得天怒人怨,到时候狠狠惩罚便是。历史上,十多岁的源为朝拉起一帮乡下武士,就能把这些家伙打得向天皇求救,大明精锐还怕讨伐不了?
反正坏事都是不法豪强干的,大明朝廷和官府永远仁政爱民!
九州岛改为瀛州只是第一步,虽然也会安排知州,但其实更像是一个海外领。
因为难以进行基层统治,必须借助原有的本土豪强势力。
此时的日本,律令国制并未完全崩溃,大名制度也没有彻底形成。
通俗易懂的来阐述,就是日本朝廷派官员治理郡国,但官员往往不亲自赴任,留在中央享受生活、追逐权力。他们派心腹代替自己治理郡国,而具体施政的官吏却是地方豪强。地方豪强也是一盘散沙,控制着大大小小的武士集团。
大明对瀛州的初期治理,基本上换汤不换药,知州和指挥使皆常驻福冈,顶多也就亲自治理长崎港。其余地界,全部交给九州岛原有豪强。
今后哪里发现金银铜矿,瀛州知州就派人去管理矿山,指挥使则派少量军队驻守矿山。
等瀛州矿山变多,就要改变行政区划——合并瀛州与石见总督领,对马岛这些也全部并进来。
不论是哪种治理方式,推行汉化、鼓励移民不会变。
日本和高丽一样,虽然言语不通,却都在使用汉字,这对汉化是极为有利的。
至于什么平假名、片假名,目前还上不得台面。
片假名相当于给汉字进行日语注音,并且还没有统一规范,需要再等几百年才发展成熟。
平假名最初是日本女性专用拼音文字,大概在一百多年前,随着《源氏物语》的流行,才渐渐被日本男性所熟悉。但是,只能用于书写通俗读物,官方公文和史书必须用汉字。
大明官员在瀛州推行汉化的第一步,就是禁止使用平假名,暂时允许用片假名给汉字注音。
平清盛杀掉源氏几兄弟的同时,又承认了源氏主家在东国的另一支。
源氏杀不完的,必须进行妥协。
紧接着,在大明朝廷的支持下,平清盛拥立显仁(崇德天皇)为日本国王。并废除这位国王的院政,自己设立大将军幕府统治全国。
至于百病缠身的体仁(近卫天皇),直接被废除。
暂时不立世子(日本太子),平清盛把一个妹妹嫁给国王,希望能生下子嗣继承国王之位。
把这一系列操作搞完,平清盛算是彻底掌控朝堂,敢跳出来的公卿全被他清算。
接着又以幕府大将军的名义,派遣亲信担任各郡国的长官,至少表面上控制了日本地方权力。
直至此时,平清盛才让日本国王宣布,为了感谢大明挽救日本社稷,把整个日本西海道(九州及周边岛屿)献给大明皇帝。
是的,此乃日本国王献土,而非幕府大将军割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但大明军队驻扎在平安京,根本无人敢起兵上洛清君侧。有几个公卿愤懑作诗表达不满,很快就被平清盛罗织罪名给处死。
徐良佑继续留在平安京,派麾下五百军士,前往福冈保护即将赴任的瀛州官吏。
福冈那边的筑前国守代,还没等大明将士过去,就搜刮财货直接跑路了——他本来就属于代理流官,在筑前国没有多少实权,赶紧跑回平安京享福很正常。
仲夏时节,瀛州知州晁若谷抵达福冈,在军队的保护下进入州城。
次日,本地豪强原田中茂获得召见。
“臣……小民拜见太守!”原田中茂不知该怎样自称。
晁若谷态度和蔼,微笑道:“不必多礼,且坐下说话。”
听到翻译,原田中茂连忙道谢。
晁若谷问道:“君可会讲汉话?”
原田中茂说:“小民原在筑前国官厅任职,博多港常有明国商人来往,甚至有一些明国的浙江、山东商人开设店铺常驻。因此小民能听懂些许大明官话,但只能听,不太会讲。”
“大明官话还是该学的。”晁若谷说。
原田中茂当即表态:“小民一定努力学习。”
晁若谷又问:“听大明商贾说,你二十年前才改姓原田?”
原田中茂说道:“正是。我家原为大藏氏嫡流,先祖担任征西将军时,搬到筑前国这边定居。”
晁若谷掏出一本《日本书记》:“我对日本不甚了解,赴任途中读完了《日本书记》。却没想到,日本竟也有很多汉人后裔,大藏氏便是其中的一支。”
原田氏属于大藏氏嫡流,一直都是有族谱的,到了21世纪都还在祭祀刘氏先祖。
原田中茂说:“我家的先祖,是汉献帝玄孙阿知公,汉末三国时期携两千人东渡日本。先是改姓坂上,后来改姓大藏。我这一支,在二十年前改姓原田。”
晁若谷猛地笑容消失,板着脸问:“既是刘氏后裔,为何冠以夷姓?”
原田中茂一怔,慌忙解释:“是天……日本国王赐姓,实在不敢违抗。”晁若谷说:“现在这里已不是日本西海道,而是大明的瀛州。难道你还要一直使用夷姓吗?”
原田中茂说道:“不敢。原田一族,会立即改为祖先姓氏。从今以后,小民不再是原田中茂,而是叫做刘中茂!”
日本的大藏一族,始祖非常明确,即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
除了大藏氏,还有几十个姓氏,也是刘阿知的后代,多为立功之后被日本天皇赐姓。
他们是西晋太康十年迁过来的,刘阿知带着儿子、舅父、族人、奴仆两千多人,到了日本直接被任命为朝臣。
并且,刘阿知、刘都贺父子,还作为日本使者,跑去跟孙吴进行外交活动——这个估计年份记载有误。
晁若谷又恢复了笑容,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既是中华后裔,自然应当重用。朝廷拟把筑前国改为福冈县,你来做首任福冈县令如何?”
原田……不对,是刘中茂嘴巴大张,仿佛在路上捡到五百万彩票大奖。
回过神来之后,刘中茂立即跑去下跪:“多谢太守赏识,小臣一定忠于大明!”
这种县令,是土县令,并非真正的品官,放在大明顶多算一等吏。
原田氏改回刘姓,并且被任命为县令的消息传出,整个瀛州突然就冒出无数的华夏后裔。
一个个拿着新鲜出炉的族谱,以最快速度赶去博多港,并在港口购买大明服饰穿上,希望自己的新身份可以获得知州认同。
中途甚至爆发多次争斗,同一个地方的豪强,互相杀戮或迟滞竞争对手,以保证自己更先见到知州。
他们也没怎么读过中国史书,甚至对《日本书记》都不熟,族谱编造得简直漏洞百出。
瀛州,福冈县,博多城。
“你们菊池氏,好像是藤原氏后裔吧?”刘中茂嘲笑道。
他从原田改为刘姓,也就一个月时间,却已自视为华夏苗裔,把其他豪强看作是倭奴蛮夷。
那些小姓跑来碰瓷也就罢了,菊池氏一百多年前才从藤原家分出来的啊!
天皇的近亲血脉后裔,居然说自己祖上是从中国迁来的。
谁他妈信啊?
瀛州知州晁若谷信了,并且指出其族谱的漏洞:“按照你这族谱的年份来算,是五百四十二年前迁来日本的。当时并非唐朝,而是隋朝。须得再改改。”
这个已经改名为李义信,并自称李唐后裔的菊池家主,连忙解释说:“数百年远离故土,多半是家谱在传抄时出现错误。”
晁若谷点头微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李义信换上一副痛哭流涕的表情,使劲挤出几滴眼泪:“菊池一族,世世代代牢记先祖遗训,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华夏。而今总算达成历代先祖心愿,便是今日就死去,我也有脸到泉下去见祖先。呜呜呜……”
刘中茂听得直翻白眼,愈发看不起这些家伙。老子才是真正的华夏苗裔,你们这些全是倭奴冒充的!
不管怎么说,这个一百多年前才从藤原氏分出的家族,获得知州认可摇身变成了李唐后裔。并且还做了县令,辖地在日本熊本一带。
二人离开州衙,刘中茂昂首挺胸走在前面,李义信缩手缩脚跟在后头,他们的地位跟以前完全反过来。
李义信还姓菊池的时候,九州岛诸多豪族,都要在他面前矮一头。毕竟流淌着日本皇室血脉啊!
而今却是心虚得很,李义信知道自己是假货。人家刘中茂绝对是真货,《日本书记》写得清清楚楚。
走了一阵,李义信对刘中茂说:“刘君请留步,在下略备了一些薄礼。”
刘中茂微笑赞许:“你还算识相。”
李义信说道:“从今以后,我与刘君皆为明臣,应当互相照应着。刘君是太守近臣,还望平时多多美言几句。”
“好说。”刘中茂愈发得意。
两人的俸禄,由朝廷发放大明钱币。私底下肯定贪污腐败,甚至是鱼肉乡里,但知州晁若谷懒得管,能足额上交赋税即可。
甚至拖欠一些赋税,知州都可以原谅,只要别年年拖欠就行,那样太影响朝廷的威望了。
晁若谷跑来做知州,主要任务是探索矿山并开采。
到时候,还得这些豪强出身的县令,帮忙出面征发百姓为矿工。若是搞出了什么民乱,只要闹得不大,豪强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用大明军队亲自镇压。
而且,被任命为县令的豪强,肯定能够拿出“中华族谱”。他们若想继续作威作福,就必须维护自己的新身份,自发的举族换上大明服饰。
他们会以华夏苗裔自居,主动帮忙推行汉化,从而影响其他豪强和百姓。
如果真把地方上搞得天怒人怨,到时候狠狠惩罚便是。历史上,十多岁的源为朝拉起一帮乡下武士,就能把这些家伙打得向天皇求救,大明精锐还怕讨伐不了?
反正坏事都是不法豪强干的,大明朝廷和官府永远仁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