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晋末长剑 > 晋末长剑
错误举报

第773章 偶然与必然

    第773章 偶然与必然
    苍茫的群山寂静无比,原始得仿佛千万年来都没人居住过一样。
    刘明抬头看了看,两侧山势连绵,起伏不定。
    山上草木郁郁葱葱,林深幽暗。
    群山夹峙中,汾水静静流淌着,一路向南。
    河畔开满了野,牧草节节拔高,充满了旺盛的生机。
    一只猛虎自山林而下,远远对视着这边的一群人。
    刘明放下手里那细长而尖的破甲箭,换上了一支相对扁平的长箭,搭在弓弦上,遥遥对着老虎。
    虎停下了脚步,目光意味难明。
    刘明身侧有两名随从,腰间悬着步弓,手里握着铁矛,此刻身形微紧,做搏杀状。
    他们身后还有一人,轻声安抚着躁动不安的战马。
    马非常恐惧,蹄子都有些软,但却不敢嘶鸣,似乎害怕被老虎发现一般。
    空气死一般的寂静。
    四人一虎对峙良久之后,老虎缓缓后退,消失在密林之中。
    “这虎吃过人。”刘明放下步弓,轻吁一口气,说道。
    “什长,不猎虎么?”身旁之人忍不住问道。
    “今日不猎虎,猎索头。”刘明钻出草丛,趴在驿道上仔细听了听,道:“看样子真有索头过来。”
    “彩雉奔行山间多年,他说看到了索头在牧马,应不是虚言,回去得奖他几只羊。”随从说道。
    刘明没有回答,正自起身之时,眉头一皱,再度趴伏而下,施展地听之法。
    片刻之后,他站起身,道:“来人不多,十余骑而已。”
    “这是前面探路的。”随从又道:“大队人马不知在哪里,更不知从哪钻出来的。”
    刘明瞪了他一眼,道:“岢岚已是我刘氏扎根之处,叫你多跑跑,熟悉地理,你却一副惫懒样。”
    随从低下头,不敢多言。
    刘明是正儿八经的上党刘氏分支岢岚刘氏的族人,他虽然也姓刘,却是家奴赐姓,能一样么?
    “鲜卑定是破了晋阳。”刘明说道:“若晋阳侥幸还在,那就是秀容没了。他们抢到了牛羊、粮食,然后大举北上,往静乐杀来。”
    “为何不是羊肠仓告破呢?”随从不解道。
    “羊肠仓内没什么粮食了。”刘明摇头道:“上个月我们去那运粮,已是最后一批,全都送到梁王军中了。”
    “竟然没补?”
    “没补,没处补。”刘明说道:“梁王本就是来巡视一下,没打算待多久,若长期屯驻北边,这会是断然不成的,须得等夏麦收了才行。”
    “梁王来巡,代王也来巡,巡着巡着可不就打起来了……”随从嘟囔道。
    刘明瞪了他一眼,正待说些什么,突然脸色一变,道:“来了。”
    话音刚落,便飞快地窜进了山坡上的草丛中。
    最后一人牵马而来。
    刘明看了看,居然还有心思大笑:“被猛虎吓坏了吧?还好你缓过来了,一会不许腿软。”
    随从们忽略了他的话,最后一遍检查了器械,然后接过马缰,屏气凝神待命。
    马蹄声越来越近了。
    片刻之后,十余名拓跋鲜卑骑兵出现在了视野中。
    他们的速度并不快,显然有所保留。
    往前行了三十步后,只听“唏律律”的嘶鸣声响起,冲在最前面的两名鲜卑骑兵轰然倒地。
    马儿痛苦侧卧而下,压住了其中一人的腿,让他发出一声惨叫。
    看样子,竟是一人一马的腿都断了!
    “冲!”刘明翻身上马,自山坡上斜冲而下。
    马匹奔驰之中,他本能地身体后仰,双腿夹紧马腹,身子略微斜着,只听“嗖”的一声,利箭快速飞出,直接命中第三名鲜卑骑兵的脖子。
    箭矢去势甚急,穿透脖子之后,似乎还带出了点什么,血更是喷涌得一塌糊涂。
    两名随从亦奔马而出,双双射箭。
    其中一人射空了,另一人则射中了敌人的马。
    “嘭!嘭!”接二连三的倒地声响起。
    鲜卑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有四人倒地,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
    草丛中还有最后一人,手持刘明方才使用的步弓,短时间内连发三箭,射中一人,撂倒一匹马。
    一个照面被放倒一半,鲜卑人暴跳如雷。
    他们拿出各种长短兵刃,悍不畏死地冲了过来。
    坠马倒地的三人似乎伤得不重,亦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兵,怪叫着冲了过来。
    刘明角弓一转,将跑得最快的人钉死在地。
    后面两人凶性勃发,迈着罗圈腿一路快跑,没有追刘明,而是奔向草丛中的步弓手。
    步弓手抬手一箭,射倒一人,然后不再恋战,拢起马缰,翻身上了一匹,向北狂奔。????另有几匹马嘶鸣一声,跟在其身后,鬃发飞扬之中,已跑出去数十步。
    罗圈腿气得以刀斫地,破口大骂。
    刘明和两名随从也不再恋战,唿哨一声就转身离去。
    鲜卑人小心翼翼地避开陷马坑和己方死伤的人马,待提起马速时,对方已经只剩一个远远的背影了。
    他们追了一会就停下了,没意义。
    于是兜马回转,检视己方死伤之人,同时向后方汇报——在他们身后数里处,还有百余骑,他们同样属于先锋的一部分。
    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事实已经摆在他们面前:即便百般小心,他们依然被发现了行踪。
    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了,不太可能是秀容那边传讯,而是静乐县这边主动探知。
    这里除了羯人就是不知名的杂胡,在山间放牧、打猎、樵采的人不少,被他们发现其实是难以避免的。
    其实没什么别的招,只能以快打慢了。但现在静乐县有了防备,却不知该怎么办,骑兵可没法攻城。
    刘明等人回到静乐县时,这座只有南北二门的小城已经关闭了一个。
    得到消息的牧民、农人乱哄哄地涌进城内,一时间人喊马嘶,混乱不已。
    离得较远的干脆不回城了,驱赶着牲畜向深山中躲避。
    刘明在城外等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赶在最后进了城。
    “轰!”南门在牧人的大骂声中关闭了。
    没有办法,这些人脸色苍白,当场收拾细软,带上一切能带走的东西,往山中的春季牧场遁去。
    城头奔上了一批丁壮。
    高鼻深目者有之,黑眼黑发者有之,甚至还有一批索头。
    他们瞪大眼睛,运足目力看向南方,试图判断敌人什么时候冲到城下。
    静乐是名义上的岢岚郡治,刘家户籍所在地,上党刘氏分出来的子弟多在这里安家,往返于天池、静乐之间。
    索头来了,他们也很怕,但现在没退路了。
    刘氏子弟和梁王绑定得太深,在中原的利益太大,好处太多,别说索头来了,就是前姐夫石勒来了,也得把他擒下,献给新姐夫梁王。
    聚兵的鼓声一浪高过一浪,丁壮们纷纷从墙上、床下、柴堆中抽出兵刃,上墙值守。
    这些人里面青壮不多,老人、少年不少,野战或许不行,但依托城池防住一股骑兵,却也没甚大碍。
    击鼓到最后,数百名大盘子脸、水桶腰的大妈也拿着明晃晃的刀,在城下集结,随时待命。
    部分妇人甚至牵着马,掣着弓,脸色平静,甚至还有心思调戏那些满脸稚气的少年——草原风俗,男女成婚前便可苟合,生下孩子也不要紧,带着孩子头婚嫁人的并不鲜见,风气较为开放。
    “守住静乐便是大功。”县令将碍事的官服脱了扔在地上,换了一身华贵的黑羔皮大衣——天子的冕服之一,也是用黑羔羊皮制成的——手持大斧冲上城墙,见人就喊。
    壮丁健妇们听了,齐齐应下。
    边塞之地,生存残酷无比,不敢与敌厮杀的都可以被淘汰了。
    因为你会被人轻视,连女人都娶不到。
    与索头面对面野战或许强人所难了,守城你怕什么?
    鼓声停下之时,南边升起了大股烟尘,拓跋鲜卑的大队人马到了。
    这个时候,邵勋已经向南行军了两天,离静乐县不过十里之遥。
    充当先锋的义从军一部数百骑亦远远出现在北方的天际边。
    城头守军看了,纷纷高呼。
    而在东面数百里外的新兴郡内,一群又一群的牛羊被驱赶南下。
    他们如同蝗虫一般,吃光了驿道附近的所有牧草、树叶、灌木嫩芽。
    后来者吃不到,于是向更远处寻找。
    牧人们哈哈大笑,唱着高亢的牧歌,分划地盘,开始放牧牛羊马匹。
    一批又一批的骑兵汹涌南下,往石岭方向而去。
    他们走后,地平线上甚至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步卒。
    平城四周的铁匠铺炉火日夜不息,将一件又一件打制好的铁铠、大刀、箭矢送往前线。
    拓跋郁律的金帐已过雁门关,停在了滹沱河畔。
    全军步骑五万余人,连带着各部贵人,浩浩荡荡,声势喧天。
    没人感到奇怪。
    这样的阵势,对草原牧人来说每年都能看到。
    与中原君主常年住在皇宫不同,草原君主是每年都要巡视四方的,而且不是孤身巡视,而是带着官员、军将、嫔妃以及规模在五万到十万之间的部众一起出发。
    距离往往很远,但会提前规划好路线,在哪里放牧,在哪里驻跸都有定规。
    这个风俗后来延续到了北朝。
    天子四处跑,巡视全国各地,春天却霜、夏天避暑、秋天围猎、冬天捕鱼。
    甚至一直到了隋唐,北朝之风依然有所延续,隋炀帝西巡灭吐谷浑,过大斗拔谷时夏天飞雪,损失惨重,依然不改初心。
    邵勋也喜欢带着大军威慑、镇抚四方,他其实也是一个胡风非常浓烈的汉人君主。
    他与拓跋郁律撞上,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