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父子对奏
第401章 父子对奏
按说刘备这么满意了,刘封也不会去插嘴,可问题就在于这支部队太过重要,一旦北方有事,他们就是要最先顶上去的。
因此,此部不但要求战力过人,将帅也要能力出众,最重要的是能让刘封父子放心。
刘备如此安排,在刘封看来还是有所欠缺。
虽然关羽擅长练兵,可也不能这么欺负他,尽给他一些黄巾部众啊。
看出刘封脸上的迟疑之色,刘备倒是直接问道:“封儿有何想法,此时不言,更待何时?”
既然老爹都不在意,那刘封也就不客气了,直接回道:“父亲容禀,以孩儿之见,二叔虽有大将之风,方面之才,然也需诸将分劳辅佐。何仪、刘辟诸将虽有些能为,然并非猛将,又少智谋,恐难为二叔之臂助啊。”
听了刘封的话后,刘备沉思起来。
的确如刘封所说的那样,何仪、刘辟等人确实才能不够,恐怕是要拖关羽后腿的。
随即,刘备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配给云长何人?莫非要从你麾下调遣?”
刘封一听,心中可就急了,赶忙回绝道:“孩儿自己都缺少人才,父亲可不能再压榨孩儿了。”
刘备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那你说该调谁给云长?”
刘封提醒道:“父亲何时将国让、子经两位叔父给忘了?”
刘备这才恍然,原来好大儿是想调拨田豫和牵招。
仔细思索之后,刘备缓缓颔首,田豫、牵招俱是幽州老乡,真正的发小、乡党,而且与云长认识很早,相处融洽,而且能力自然远在何仪、刘辟之上了,的确要远比他们合适。
想通了之后,刘备确认道:“那你是想让国让和子经去助力云长了?”
谁想刘封居然摇了摇头,随即解释道:“二选其一即可,另外可再调臧宣高往二叔麾下。”
不等刘备询问,刘封又继续解释道:“三叔此处也需要编练一支战略部队,人数可以少点,但也当在两万左右,正需要国让、子经两位叔父其中之一出任副将。”
刘备这才恍然,仔细琢磨了下,好大儿这番安排确实要远胜于他。
关羽、张飞是刘备无比信任的兄弟,而田豫、牵招、赵云三人又是次一级的预备役。
田豫、牵招精明强干,文武双全,给关羽和张飞当副将,不但非常适合,而且既能锻炼他们的才干,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臧霸能征善战,骁勇剽悍,能力要远强过何仪、刘辟,加入关羽麾下之后,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线指挥员。
如此一来,关羽这一路战略机动部队的配备就几乎完善了,只差一个合适的参军。
以关羽的桀骜来看,这个参军如果不是他满意的人选,恐怕有和没有那就是一个样了,甚至还可能是负效果。
刘备点点头,顺着刘封的建言敲定道:“既是如此,就让国让去云长麾下吧,他和云长素来交好,颇为投趣,正好聚在一处。至于子经,也是吾弟,可去益德处,给益德出任副将。”
从刘备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牵招的信任和亲近,是要更在赵云之上的。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年发小之情,又因为牵招的出身更高,乃是幽州郡望名门,还有就是牵招的情商要比赵云高。
不过好在牵招和赵云也没有冲突的地方,大不了四兄弟变成五兄弟。
最傲气难缠的关羽都肯定了赵云,其他的都是小问题了。
田豫、臧霸两部如今都是六千人的大部曲,合计在一起就是一万两千人。关羽本部八千,关平两千,周仓两千,裴毅两千,何峦两千,合计两万八千人,距离三万还差两千。
刘封想了片刻后,建议道:“父亲,不如将龚都所部两千人也调拨过去,正好合计三万人。”
刘备自无不可,当即点头同意。
紧跟着,刘封又说起了张飞所部:“三叔驻扎东海,可随时支援鲁国、琅琊两郡,同时也可经鲁国支援兖州,经琅琊支援青州。不过此二处更大可能是次要战场,孩儿以为,两万人足够使用。”
刘备点点头:“不错,益德如今本部也有八千人,可调黄邵、刘江、张彭、桥蕤、李丰、乐就所部增强,可足两万之数。”
“父亲安排十分妥当。”
刘封点头赞同,补充道:“只是比起二叔,三叔这里反而更需费心安排一位参军。”
和关羽不同,张飞对名士的推崇是深入骨髓的,给张飞配上一个例如荀攸、郭嘉、刘晔这样敏于战机的战术达人,那可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荀攸已经成了刘备的谋主,自然无法离开。
郭嘉总掌谍报细作,也无瑕分身。
唯有刘晔,可堪一用。
果然,刘备想到的人选也是刘晔,倒是和刘封所见略同了。
“参军之职,就让刘子扬去吧。”
刘备一言已定,确定了张飞所部的参军。
只是关羽所部的参军人选,别说刘备了,就是刘封也头疼不已。
目前来看,比较合适的人选就是鲁肃了。
刘封试探的问道:“父亲,要不就让子敬先生先充任一段时间吧。”
刘备有些不舍,但也没有其他人选,最终就点了点头:“也好,就让子敬暂任云长所部参军。”
“父亲,您亲领的部众也需补充。”
刘封随即建言起来。
如今刘备本部亲卫部曲四千人,再加上夏侯博、卓膺、博士仁四个俱是四千人的部曲,共计一万六千人。
这个兵力在以往是够用了,甚至是庞大的,可在如今显然已经有些弱小了。
关羽此时都都督三万人,担任战略预备队,那刘备亲领的部众怎么也不能少于三万,再加上张飞的两万人,就已经有八万野战军了。
这个兵力都快赶上去年扩军前的徐州军总兵力了。
扩军其实并不是随便能扩的,刘封父子之所以几次扩军都如此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钱粮、军械充沛,能跟得上扩军所需,第二个原因就是人才足够。
这次扩军,刘封所部必然要依赖江东和孙家的积蓄。
这倒是刘封之前没算到的好处,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孙家的投降归顺,给刘封带来了全体系的将领,从孙策、吴景、孙贲这等高级将领到程普、黄盖、朱治这等中级将领,再到底下的中下层军官。
光是孙家的遗产,就足够刘封扩军四万人以上而不缺少军官了。
除此以外,还有刘繇、笮融、薛礼、吴郡四大姓、丹阳豪强、严白虎等等小军阀也提供了许多人力,再加上刘封原来的班底,以及徐州、豫州新人,这些分量足以把孙军遗产给打散消化了。
也因此,刘封最终并没有调拨部分孙军骨干至刘备麾下。
毕竟孙军的骨干,的确是要比袁术麾下和汝南、颍川黄巾要能打不少的。
“父亲,是否可将何仪、何曼、张勋、梁纲、纪灵、戚寄六部调入麾下?”
刘封建言道:“父亲麾下如今只有一万余人,着实是少了一些。况且这部分兵力是父亲亲掌直属,也可以作为总预备队使用。”
何仪麾下有四千人,何曼麾下则是两千人,都是从黄巾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
张勋、纪灵、梁纲、戚寄都是袁术军的将领,好歹在原时空里也和曹军力战过,坚持了大半年,可见他们虽然最终结局是兵败身死,但实力却也颇有一些的。
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曹军悍将,而对方的统帅可是曹操。
这些人的能力虽然不强,但担任一营校尉那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袁术军中也有他们的老部下,纵然已经被抽走了精锐,又打乱了编制,但他们在磨合方面总有一些优势可言。
如此一来,刘备亲领的军团也达到了三万人的标准,再加上两百里外的关羽军团,刘备在中原一下子就有了六万人的重兵集团。
刘封的建议,刘备无疑是听进去了,其实他自己也早就有了扩军的心思。
现在好大儿主动提议,可谓是说到了他心坎里。
只是刘备想起一事,迟疑道:“若是如此,那我和益德岂不是重叠了?”
刘封笑了起来,自家老爹这是钻了牛角尖了,他还以为这支军团会放在郯城呢。
之前以郯城为居城,那是因为刘备当时只有东海和下邳一个半郡。
眼下郯城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作为刘备的主城经营了。
郯城在东海郡内还凑合,在徐州就已经明显有些偏了,到了整个东南角度来看,郯城过于靠近边境,且四周无险可守,还是在四战之地的徐州,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城。
刘封早有心思劝说刘备迁移主城,况且刘备这一次出来,也有大半年不曾回去过郯城了,如今的郯城主要还是由张飞在镇守,而张昭、张紘等人则辅佐张飞,并且代理政事。
刘封目前比较合意的地方有几个,第一是谯县。
谯县虽然不是沛国的郡治,但它却是整个豫州的州治所在,不但陆路交通发达,还是濄水上的重镇。
从整个地理位置上来看,谯县北连梁、陈两国、东临徐州,南入淮水,而且位置靠中,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具有诸多的优点。
相反,谯县的缺点其实很少,但偏偏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巨大缺陷,那就是离小沛太近了。
关羽所部已经安排驻扎在小沛了,三万人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军团了,在非战时,甚至不会全部猬集于一个地方,不论是为了补给,还是为了镇守,都会分散到周边城市分开驻扎。
按照三万人军团的标准,甚至谯县都会在这驻扎范围圈内。
这时候如果再在谯县摆上一个三万人的新军团,无疑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沉重的负担,而且一旦爆发战事时,也会影响动员效率。
毕竟地方上所能提供的民夫和物资是有上限的,而河道、道路所行走的舟船、车马也是有上限的。
其实有一个地方要远比谯县更为合适,而且相当完美。
那就是他眼下和刘备所在的寿春城。
寿春可谓是四通八达,通过淮河可以随意进出汝南,广陵,下邳,而且相比起谯县,寿春的位置更接近于刘备疆域中的中心。
寿春不但城池巨大,而且还有独立的宫城和支城,袁术能够在寿春城中常年集结大几万的军队,就是有这些基础设施的保障。
可问题就在于,寿春被刘封自己给看上了。
刘备这边要扩军,刘封那边也要扩军。
且寿春地理位置极佳,在这里驻扎一支主力军团,不但随时可以北上支援刘备,乃至于曹操。同时又能随时抵达长江沿岸,逆流而上征讨荆州。
况且寿春地处江北,气候要比江东更舒适许多,又有淮河等河道连通沛国、彭城,可从后者得到大量的军械物资补充。
要是将这里让给刘备的话,那刘封可就真要退过江去了。
考虑再三,刘封最终建议道:“父亲如今为豫州牧,自当坐镇豫州州治谯县啊。”
刘备如果亲自坐镇谯县,那就必须要分散关羽军团。
刘封接着说道:“臧宣高所部可继续坐镇任城,而国让叔父则调任鲁国,接替子经叔父回郯城。同时,二叔所部还可分出关平、周仓等部分驻彭城和丰县,以成掎角之势。”
丰县距离沛县不过两日半的路程,走水路更是只需短短半日即可抵达。而彭城距离较远,足足有五六日的距离,但一样有泗水相连,走水路快则一日,慢则两日。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谯、沛虽然离开的不远,但彼此之间却无有大水道相通。
如此安排的话,倒是勉强排除了之前那个缺陷。
“父亲,孩儿回头可修书一封给陈王殿下和骆国相,恳请他们分出几县以供我军分屯。”
谯县地处沛国的西北角上,虽然坐在濄水之上,可别说其他两个角上了,就是谯县周围的建平、郸县、酂县等县城,都只有陆路相通。
反倒是汝南的城父、陈国的苦县、扶乐、阳夏、武平等县,不但离谯县近,而且还都在濄水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更重要的是,除了汝南的城父以外的城市,俱是在谯县上游。
如此一来,刘备军团的后勤补给线无疑要更为稳固,且坚强。
刘备若是能得陈国之助,那和关羽军团过于相近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还有了抱团的优势。
以刘宠和骆俊如今和刘备父子之间的关系,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哪怕只是给一两个县城,也能分散不小的压力。
(本章完)
按说刘备这么满意了,刘封也不会去插嘴,可问题就在于这支部队太过重要,一旦北方有事,他们就是要最先顶上去的。
因此,此部不但要求战力过人,将帅也要能力出众,最重要的是能让刘封父子放心。
刘备如此安排,在刘封看来还是有所欠缺。
虽然关羽擅长练兵,可也不能这么欺负他,尽给他一些黄巾部众啊。
看出刘封脸上的迟疑之色,刘备倒是直接问道:“封儿有何想法,此时不言,更待何时?”
既然老爹都不在意,那刘封也就不客气了,直接回道:“父亲容禀,以孩儿之见,二叔虽有大将之风,方面之才,然也需诸将分劳辅佐。何仪、刘辟诸将虽有些能为,然并非猛将,又少智谋,恐难为二叔之臂助啊。”
听了刘封的话后,刘备沉思起来。
的确如刘封所说的那样,何仪、刘辟等人确实才能不够,恐怕是要拖关羽后腿的。
随即,刘备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配给云长何人?莫非要从你麾下调遣?”
刘封一听,心中可就急了,赶忙回绝道:“孩儿自己都缺少人才,父亲可不能再压榨孩儿了。”
刘备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那你说该调谁给云长?”
刘封提醒道:“父亲何时将国让、子经两位叔父给忘了?”
刘备这才恍然,原来好大儿是想调拨田豫和牵招。
仔细思索之后,刘备缓缓颔首,田豫、牵招俱是幽州老乡,真正的发小、乡党,而且与云长认识很早,相处融洽,而且能力自然远在何仪、刘辟之上了,的确要远比他们合适。
想通了之后,刘备确认道:“那你是想让国让和子经去助力云长了?”
谁想刘封居然摇了摇头,随即解释道:“二选其一即可,另外可再调臧宣高往二叔麾下。”
不等刘备询问,刘封又继续解释道:“三叔此处也需要编练一支战略部队,人数可以少点,但也当在两万左右,正需要国让、子经两位叔父其中之一出任副将。”
刘备这才恍然,仔细琢磨了下,好大儿这番安排确实要远胜于他。
关羽、张飞是刘备无比信任的兄弟,而田豫、牵招、赵云三人又是次一级的预备役。
田豫、牵招精明强干,文武双全,给关羽和张飞当副将,不但非常适合,而且既能锻炼他们的才干,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臧霸能征善战,骁勇剽悍,能力要远强过何仪、刘辟,加入关羽麾下之后,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线指挥员。
如此一来,关羽这一路战略机动部队的配备就几乎完善了,只差一个合适的参军。
以关羽的桀骜来看,这个参军如果不是他满意的人选,恐怕有和没有那就是一个样了,甚至还可能是负效果。
刘备点点头,顺着刘封的建言敲定道:“既是如此,就让国让去云长麾下吧,他和云长素来交好,颇为投趣,正好聚在一处。至于子经,也是吾弟,可去益德处,给益德出任副将。”
从刘备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牵招的信任和亲近,是要更在赵云之上的。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年发小之情,又因为牵招的出身更高,乃是幽州郡望名门,还有就是牵招的情商要比赵云高。
不过好在牵招和赵云也没有冲突的地方,大不了四兄弟变成五兄弟。
最傲气难缠的关羽都肯定了赵云,其他的都是小问题了。
田豫、臧霸两部如今都是六千人的大部曲,合计在一起就是一万两千人。关羽本部八千,关平两千,周仓两千,裴毅两千,何峦两千,合计两万八千人,距离三万还差两千。
刘封想了片刻后,建议道:“父亲,不如将龚都所部两千人也调拨过去,正好合计三万人。”
刘备自无不可,当即点头同意。
紧跟着,刘封又说起了张飞所部:“三叔驻扎东海,可随时支援鲁国、琅琊两郡,同时也可经鲁国支援兖州,经琅琊支援青州。不过此二处更大可能是次要战场,孩儿以为,两万人足够使用。”
刘备点点头:“不错,益德如今本部也有八千人,可调黄邵、刘江、张彭、桥蕤、李丰、乐就所部增强,可足两万之数。”
“父亲安排十分妥当。”
刘封点头赞同,补充道:“只是比起二叔,三叔这里反而更需费心安排一位参军。”
和关羽不同,张飞对名士的推崇是深入骨髓的,给张飞配上一个例如荀攸、郭嘉、刘晔这样敏于战机的战术达人,那可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荀攸已经成了刘备的谋主,自然无法离开。
郭嘉总掌谍报细作,也无瑕分身。
唯有刘晔,可堪一用。
果然,刘备想到的人选也是刘晔,倒是和刘封所见略同了。
“参军之职,就让刘子扬去吧。”
刘备一言已定,确定了张飞所部的参军。
只是关羽所部的参军人选,别说刘备了,就是刘封也头疼不已。
目前来看,比较合适的人选就是鲁肃了。
刘封试探的问道:“父亲,要不就让子敬先生先充任一段时间吧。”
刘备有些不舍,但也没有其他人选,最终就点了点头:“也好,就让子敬暂任云长所部参军。”
“父亲,您亲领的部众也需补充。”
刘封随即建言起来。
如今刘备本部亲卫部曲四千人,再加上夏侯博、卓膺、博士仁四个俱是四千人的部曲,共计一万六千人。
这个兵力在以往是够用了,甚至是庞大的,可在如今显然已经有些弱小了。
关羽此时都都督三万人,担任战略预备队,那刘备亲领的部众怎么也不能少于三万,再加上张飞的两万人,就已经有八万野战军了。
这个兵力都快赶上去年扩军前的徐州军总兵力了。
扩军其实并不是随便能扩的,刘封父子之所以几次扩军都如此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钱粮、军械充沛,能跟得上扩军所需,第二个原因就是人才足够。
这次扩军,刘封所部必然要依赖江东和孙家的积蓄。
这倒是刘封之前没算到的好处,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孙家的投降归顺,给刘封带来了全体系的将领,从孙策、吴景、孙贲这等高级将领到程普、黄盖、朱治这等中级将领,再到底下的中下层军官。
光是孙家的遗产,就足够刘封扩军四万人以上而不缺少军官了。
除此以外,还有刘繇、笮融、薛礼、吴郡四大姓、丹阳豪强、严白虎等等小军阀也提供了许多人力,再加上刘封原来的班底,以及徐州、豫州新人,这些分量足以把孙军遗产给打散消化了。
也因此,刘封最终并没有调拨部分孙军骨干至刘备麾下。
毕竟孙军的骨干,的确是要比袁术麾下和汝南、颍川黄巾要能打不少的。
“父亲,是否可将何仪、何曼、张勋、梁纲、纪灵、戚寄六部调入麾下?”
刘封建言道:“父亲麾下如今只有一万余人,着实是少了一些。况且这部分兵力是父亲亲掌直属,也可以作为总预备队使用。”
何仪麾下有四千人,何曼麾下则是两千人,都是从黄巾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
张勋、纪灵、梁纲、戚寄都是袁术军的将领,好歹在原时空里也和曹军力战过,坚持了大半年,可见他们虽然最终结局是兵败身死,但实力却也颇有一些的。
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曹军悍将,而对方的统帅可是曹操。
这些人的能力虽然不强,但担任一营校尉那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袁术军中也有他们的老部下,纵然已经被抽走了精锐,又打乱了编制,但他们在磨合方面总有一些优势可言。
如此一来,刘备亲领的军团也达到了三万人的标准,再加上两百里外的关羽军团,刘备在中原一下子就有了六万人的重兵集团。
刘封的建议,刘备无疑是听进去了,其实他自己也早就有了扩军的心思。
现在好大儿主动提议,可谓是说到了他心坎里。
只是刘备想起一事,迟疑道:“若是如此,那我和益德岂不是重叠了?”
刘封笑了起来,自家老爹这是钻了牛角尖了,他还以为这支军团会放在郯城呢。
之前以郯城为居城,那是因为刘备当时只有东海和下邳一个半郡。
眼下郯城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作为刘备的主城经营了。
郯城在东海郡内还凑合,在徐州就已经明显有些偏了,到了整个东南角度来看,郯城过于靠近边境,且四周无险可守,还是在四战之地的徐州,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城。
刘封早有心思劝说刘备迁移主城,况且刘备这一次出来,也有大半年不曾回去过郯城了,如今的郯城主要还是由张飞在镇守,而张昭、张紘等人则辅佐张飞,并且代理政事。
刘封目前比较合意的地方有几个,第一是谯县。
谯县虽然不是沛国的郡治,但它却是整个豫州的州治所在,不但陆路交通发达,还是濄水上的重镇。
从整个地理位置上来看,谯县北连梁、陈两国、东临徐州,南入淮水,而且位置靠中,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具有诸多的优点。
相反,谯县的缺点其实很少,但偏偏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巨大缺陷,那就是离小沛太近了。
关羽所部已经安排驻扎在小沛了,三万人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军团了,在非战时,甚至不会全部猬集于一个地方,不论是为了补给,还是为了镇守,都会分散到周边城市分开驻扎。
按照三万人军团的标准,甚至谯县都会在这驻扎范围圈内。
这时候如果再在谯县摆上一个三万人的新军团,无疑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沉重的负担,而且一旦爆发战事时,也会影响动员效率。
毕竟地方上所能提供的民夫和物资是有上限的,而河道、道路所行走的舟船、车马也是有上限的。
其实有一个地方要远比谯县更为合适,而且相当完美。
那就是他眼下和刘备所在的寿春城。
寿春可谓是四通八达,通过淮河可以随意进出汝南,广陵,下邳,而且相比起谯县,寿春的位置更接近于刘备疆域中的中心。
寿春不但城池巨大,而且还有独立的宫城和支城,袁术能够在寿春城中常年集结大几万的军队,就是有这些基础设施的保障。
可问题就在于,寿春被刘封自己给看上了。
刘备这边要扩军,刘封那边也要扩军。
且寿春地理位置极佳,在这里驻扎一支主力军团,不但随时可以北上支援刘备,乃至于曹操。同时又能随时抵达长江沿岸,逆流而上征讨荆州。
况且寿春地处江北,气候要比江东更舒适许多,又有淮河等河道连通沛国、彭城,可从后者得到大量的军械物资补充。
要是将这里让给刘备的话,那刘封可就真要退过江去了。
考虑再三,刘封最终建议道:“父亲如今为豫州牧,自当坐镇豫州州治谯县啊。”
刘备如果亲自坐镇谯县,那就必须要分散关羽军团。
刘封接着说道:“臧宣高所部可继续坐镇任城,而国让叔父则调任鲁国,接替子经叔父回郯城。同时,二叔所部还可分出关平、周仓等部分驻彭城和丰县,以成掎角之势。”
丰县距离沛县不过两日半的路程,走水路更是只需短短半日即可抵达。而彭城距离较远,足足有五六日的距离,但一样有泗水相连,走水路快则一日,慢则两日。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谯、沛虽然离开的不远,但彼此之间却无有大水道相通。
如此安排的话,倒是勉强排除了之前那个缺陷。
“父亲,孩儿回头可修书一封给陈王殿下和骆国相,恳请他们分出几县以供我军分屯。”
谯县地处沛国的西北角上,虽然坐在濄水之上,可别说其他两个角上了,就是谯县周围的建平、郸县、酂县等县城,都只有陆路相通。
反倒是汝南的城父、陈国的苦县、扶乐、阳夏、武平等县,不但离谯县近,而且还都在濄水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更重要的是,除了汝南的城父以外的城市,俱是在谯县上游。
如此一来,刘备军团的后勤补给线无疑要更为稳固,且坚强。
刘备若是能得陈国之助,那和关羽军团过于相近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还有了抱团的优势。
以刘宠和骆俊如今和刘备父子之间的关系,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哪怕只是给一两个县城,也能分散不小的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