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错误举报

548.第548章 姜干事的欢乐时刻

    来买瘪瓜子的是陶大勇。
    先前他爹陶建设就让他过来买,他非要等等看,等李建国把拖拉机买回来,他相信了打瓜籽能卖大钱,再过来买的时候,晚了,没了。
    好在陶大强打听到李家还有瘪瓜子,所以他思索再三,觉得还是可以买的。
    说是瘪瓜子其实也只是相对于那些卖出去的瓜子。其实不是空的,只是没有那么饱满,那些空的和没成熟的都让李建国用簸箕给簸出去了。
    “那瘪瓜子种下去它不一定能长出来啊。”李建国是打算把这些瘪瓜子簸了留下来准备冬天炒着吃的,真没打算卖。
    “建国叔,你就卖给我吧。”陶大勇恳求着,“我先前就是慢一慢,你这就没有了。明年我也想赚点钱啊!
    这一年到头,也就跟着你们家小龙能多赚两个钱,可家里支出也不少,我也想着明年能骑上自行车啥的……你就卖给我吧。不出苗那也是我的事情,肯定不找你!”
    “不是找不找我的事情,这当种子,它不能用这样的瓜子啊。”李建国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陶大勇在他爹告诉他让他去买种子的时候,他的确是想买了,是媳妇马春红给挡住了,让他等等。
    眼下马春红也听到了李建国买拖拉机的消息,知道后悔了,然后又让他去找他爹,让他爹分一半种子给自己家,因为陶建设已经买了种十亩地的种子。
    陶大勇把媳妇扇了一巴掌。
    之前马春红挡着不让他买,他也没过来,后来后悔,他没怨媳妇,他自己当时也不坚定。
    但他媳妇让他去找他爹,让他爹分给自己一半的种子,这种事情他要做了,那他真就是孬熊了。
    把媳妇扇了一巴掌,然后陶大勇过来找李建国。
    他想得很清楚,只要瓜子里有仁,那基本上就能出苗,可能苗先天不足,那后天就好好伺候呗。
    大不了别人上一斤肥,他上两斤,别人出一份力,他出两份。
    别人一亩地收两百公斤瓜籽,他能收一百公斤就行。
    别说一百公斤,能收五十公斤,他就感谢李建国!
    五十公斤,一公斤两块多,那也一百多块钱,十亩地那就是一千多!
    嘿,能挣钱,这时候哪个农民还怕没力气干活?
    至于找老爹要种子,去年以前他可能还有这种想法,去年以后,看弟弟越来越有出息,陶大勇已经再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
    这么大个头的男人,事事还要拖累五十岁的老爹,他还是人吗?
    李建国被陶大勇缠的没办法,最后把那些瘪瓜子卖给陶大勇。
    “一块钱一公斤,我也不白卖你的。”李建国当着陶大勇的面说清楚:
    “你是大强的哥,咱这两家关系在这放着,这十五公斤瘪瓜子里,有五公斤好瓜子。
    出了这个门,这话我不认。这事你知道就行了。真想种,明年少种点也行。后面有啥管理上的事,过来问我。真赚到钱了,管好你那个家,孝顺好你爹。”
    给陶大勇的瓜子袋子里放着一个小袋子。李建国给自家留的瓜子自然是有富余的,这事自然是不能给别人说的。
    陶大勇这大男人听了李建国的话,那一刻眼睛竟然有点酸。
    他提着袋子往回走,半路碰到马金宝,马金宝还笑话他:
    “嘿,陶大勇,你不是说还要看看吗?咋也去买李家瓜子啊?他家还有?”
    “没有了,这剩下的瘪瓜子都让我拿来了!”陶大勇扬了扬胳膊,“不然咋办,我又没你家那群羊,想赚钱只有想辙啊!”
    “那瘪瓜子他家还能卖?那玩意儿能种出来吗?”马金宝像是又发现一个八卦点一样,高声说道,顿时引来了附近别人的倾听。
    “你听啥哩?”陶大勇知道马金宝没安好心,喝斥了他一句,“耳朵里塞驴毛了?我说我拿过来了,那建国叔这瘪瓜子就没要我的钱!
    我说这瓜子不管种不种得出来,那是我的事。我磕了几个,里面还是有瓜子仁的,就是不太饱。”
    马金宝回忆一下,好像陶大勇是没说买,是说拿啊。
    其他人也都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想看别人笑话,这回看到自家身上了吧?
    陶大勇没再理会他,提着袋子走着进了自家的院子。
    正打算把袋子放到闲房子里收好,就听有人喊他:
    “大勇!”
    陶大勇扭头,看到是他爹陶建设,手里提着一个袋子。
    “爹,你咋来了?进来喝水啊!”
    “不进了,”陶建设在院门口摆摆手,“这是八公斤打瓜子,你拿着明年种。”
    “那你哩?”陶大勇没想到自家爹把瓜子给送过来了,他急忙问道。
    “少种点就行了。”
    “那可不行。”陶大勇没接那瓜子,“我这边从建国叔那里弄来种子了。”
    “你那瘪种子能种啥?种打瓜还得是好种子!”陶建设摇头,“地可不能糊弄!”
    “爹,我没糊弄!”陶大勇看看四周没人,小声说道:“建国叔看在你和大强的面子上,给了我一些好种子。
    你这种子你拿回去,这事可别给别人说,明年我有的种哩。我分的地有不少沙地,到时种一些,好好管理,能挣上钱哩。
    再说大强要有娃了,明年家里负担重,你管好他们,别管我这边,我这边好着哩!”
    听陶大勇这么说,陶建设还半信半疑。
    陶大勇转头从自己闲房子门口的袋子里掏了一把种子拿过来给陶建设看,陶建设看过,才算相信了。
    “那行,你到时种的时候有啥不明白的,记得去问李娟他爸!”陶建设又提着袋子回去了,“这瓜籽保存好,最好挂起来,冬天可得小心着老鼠。”
    “我知道了。”陶大勇感觉心里热热的。
    一天碰到两回来自长辈的关心,他自己就算再废,也是有热血的。
    马春红被陶大勇打后并没有回娘家。她知道自己嘴又贱一回。自去年那几件事情后,陶建设陶大强那边就成了丈夫的逆鳞,不能碰的。
    只是有时候自己也管不住这个嘴,真就没办法。
    陶大强把瓜子放好,进了屋子里,马春红急忙问道:
    “瓜子弄回来了?”
    “弄回来了。”
    “真就是瘪的?”马春红还带着希冀,“我刚才听爹在外面说话,是不是……”
    “是瘪的。爹要给咱瓜子,我没要。”陶大勇实话实话。
    “你咋能不要?那是爹主动给的啊!”马春红一下子嚷了起来。
    陶大勇瞪了过来,马春红立刻就不叫了。
    “你自己磕一下。”陶大勇从兜里掏出三五粒瓜子递给她,“看看。”
    马春红半信半疑的接过那几粒打瓜子,看着像着挺正常的啊。
    她磕开一个,看里面瓜子仁是好的。
    抬头看陶大勇。
    “这就是建国叔给咱的瘪瓜子。”“这哪里瘪了啊……”马春红,“这不是……”
    “还说?”陶大勇瞪了他一眼。
    马春红立刻收了声,问道:
    “那是……”
    “比卖掉的要差一些。”陶大勇说道,“不过都是有仁的,就是仁不太饱。”
    “知道了知道了!”马春红顿时激动起来,“嘿,这下子……明年……”
    陶大勇没理会他,自家媳妇啥样他知道的。以前自己好像也是这样。
    唉,蠢有些时候是病,得等自己好,治不好的。
    马春红激动过后,终究又有点疑神疑鬼,李家为什么要照顾自己家?莫非这种子有问题?
    她当时就只磕了一个,没多敢磕——这多磕了,明年种的时候少几个瓜秧,那就少好几打瓜哩,几个打瓜就是一公斤瓜籽,那就是两块多!
    然后,她把这剩下的三四粒瓜籽种到了窗户外面用破脸盆充当的盆里。盆里原来的太阳让她给拔掉了。
    几天后,盆里出来几个苗苗,马春红又迷茫了。
    这种子也没啥问题啊?
    ……
    李家又买了一辆拖拉机的事情,两天后传到了姜至瑜的耳朵里。
    她的新闻属性顿时就被触动了。
    这是多好的新闻啊!
    全乡的拖拉机加起来不到五台,光四小队这边兄弟两家就两台,还是种植经济作物赚的钱买的,这妥妥的能上州日报的大新闻啊!
    她当既骑上自己的女式自行车往四小队而去。
    必须采访!
    其实新闻稿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已经有了,弟弟利用收割机帮助农民收割小麦,节省夏粮入库时间,同时挣取收割费。
    哥哥在保证种粮的情况下种植经济作物,获得丰收,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兄弟两个双双购买了拖拉机,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等等。
    但她需要细节。
    姜至瑜也算是李家的熟人,她也知道李家的位置,轻车熟路去到李建国的院子。
    李建国夫妻两个,李青侠夫妻两个都在麦场上敲油葵,这油葵(村里人都叫葵)头割下来拉到麦场上,摊开晒干,然后一个人拿一个棒子使劲的敲着葵头。
    这是通过震动的原理把葵头上的葵籽给反震下来。因为葵籽比麦子要脆弱一些,所以不适合像打麦子那样用滚子砸,会把葵砸碎的。
    敲下来的葵会带着一些盘上的皮子,这时候就得扬场,接下来的情况和麦子就差不多,扬干净后装袋,然后去粮食局把任务下的交了。
    交公粮可不止是交麦子,还要交油葵,交玉米,有些产稻区还要交稻子——本村就有交稻子的公粮任务。
    种油葵多的人家把任务里的葵任务交完,剩下的一部分在乡榨油坊榨油自家吃,一部份要卖掉。
    李家油葵种的不多,基本上就是去掉公粮任务剩下的够一家吃的油然后富余一些。
    好在李龙一年到头经常送来燷过的肉油,这就节省不少油。
    姜至瑜看院子里只有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在,便先自我介绍:
    “大姐你好,我是乡里的宣传干事姜至瑜,请问李建国在吗?”
    “俺大哥他们去麦场敲油葵去了。”陈丽蓉急忙指了指南边说:“俺大哥大嫂都去了。”
    “噢……”姜至瑜看到了停在院子里崭新的拖拉机,立刻就取出照相机拍了两张。
    她有点遗憾,如果李龙的拖拉机也在,两个拖拉机一起拍张照片就好了。
    可惜啊可惜。
    然后她就骑着自行车去了麦场。
    麦场上敲油葵的可不止李家一家,五六家人都在敲。这油葵敲的时候都是一边聊天一边敲,嘴里也不闲着,磕着瓜子,大多嘴上都是黑黑的。
    因为油葵本身就是黑的。
    这玩意儿炒着吃比葵更香,因为出油多。只不过个头小,吃多了嘴还黑,所以就只在农村流行。
    夏天村里放露天电影,大家通常情况下都会炒一锅油葵瓜子装兜里,一边看电影一边磕一边打蚊子。
    通常等电影放完后,看那场地上,都是一片一片的瓜子皮。
    姜至瑜扫了一眼就发现了李建国一家,她骑着自行车过去,下了车子,要把自行车撑起来的时候,李建国已经率先打起了招呼:
    “姜干事过来了?”
    “嗯,李建国同志你好,大家好!”姜至瑜也不是第一次见李建国的家人了,统一打了个招呼后,便直奔主题:
    “李建国同志,我听说你种了十亩地的打瓜,收了近万元,然后买了一辆新拖拉机,所以过来看看,采访一下你致富的经历和感受。”
    “姜干事你听谁胡说的?哪有近万元?就五千来块钱。”李建国听了急忙否认,“要是种打瓜能得那么多钱,别人不早就种了?”
    “嗯,大家传播的这么夸张,也是因为实在没想到种地竟然能有这么高的经济效益。”姜至瑜本身说的就是有点夸张,她掏出小本子把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个抛出来,开始采访李建国。
    李建国也是实话实话,主意是李龙出的,种子是李龙买的,技术是李龙找八一农学院的教授请教的,中间还专门去了一趟上门请教。
    姜至瑜听到这个就特别上心了,这是科技至富啊!眼下农民种地基本上都是靠经验,最多就是去县农广校进修一下,或者听一听农广校进修学员的经验。
    根本不可能有农民会去想着到八一农学院这样的大学去请教教授关于种地的事情。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包括姜至瑜眼里,那大学教授都是大学问家,天天日理万机的,哪有空去理会老农民的诉求?就算有农民上门请教,恐怕也没空接待啊。
    但眼下的这个例子就完全打破了大家的固有想法,这就是很好的新闻嘛!
    什么是新闻?新闻不就是新鲜发生的事情嘛,像李建国种地一亩收了五百多块,那是寻常人种地收益的十多倍,这是大新闻。
    而李龙去八一农学院请教种地的技术,这也是新闻啊,毕竟大家都想不到、觉得不可能,但人家就去了、而且做到了!
    姜至瑜暗说这一回真是来对了,不然还真不知道其中有这样的事情呢!
    这要写出来,绝对能上州日报,她甚至都想斗胆去投一回自治区日报呢!
    眼下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等口号叫的很响,自己如果把这篇稿子取名为“科学技术给农民带来巨大收益”之类的名字,大概率是会上自治区日报的。
    姜至瑜未尝没有眼红马晓燕能够通过采写李龙的新闻上了自治区日报,自己也有写,却只能上州日报。
    放以前上州日报就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毕竟她只是一个乡的新闻干事,今年其实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但眼下如果有上自治区日报的机会,她不愿意吗?
    那简直是太愿意了,上自治区日报不光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证明,还是有奖励的!
    姜至瑜脑海里已经开始重新构建这个新闻稿的框架,一定要突出科技指导农业的中心位置,要把李龙去八一农学院的内容当重点来写。
    可惜李龙不在这里,具体详细的内容李建国也不是很清楚,特别是那个吴教授的名字,专业等等,啥都不是特别清楚。
    姜至瑜干脆问清楚了李农在县里住的地方,打算明天去县里找一找李龙。
    虽然知道李龙在供销社上班,是临时工,但他经常不在供销社,这个就没办法。
    姜记者走后,正慢慢敲着油葵的杜春芳有点担心的问道:
    “小龙这样好不好?太多人知道了,会不会影响他?”
    “都已经被自治区表彰了,上了自治区的报纸、广播、电视,眼下这个怕啥?”李青侠知道的很清楚。
    “那咱电视里咋就看不见?”杜春芳的思维立刻就偏到其他方面去了。
    “那咱们这一片的电影,都收不到自治区的台呗。”李青侠这个也略懂,都是听李龙说的。
    李建国就听着笑,没事听听老爹和老娘拌嘴也挺好玩的。
    农村老头老太太这个时候基本上不会得什么老年痴呆,没那个精力,都在干活呢。活到老干到老,根本没空得这些病。
    以后就不一样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