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金钱玩家 > 金钱玩家
错误举报

第554章 不是暴利

    “后来呢?”“上海解放后,市政府采取了恢复经济、扶持工商开业复业的政策,在工商部门和新药业公会的调解下,大康西药行把包括扣住的严广骏的药品等都转为债务,以负债经营状态复业。
    复业后,王康年一度表现得非常积极,他参加了老闸区工商联,还是大康西药行所在大楼的居民委员会主任和肃反委员会副主任。
    从复业至今,大康西药行的经营状况有了好转,销售额大约有260亿,赚了一些钱,还掉了部份债务。”
    苏丽珍问道:“王康年欠了多少?”
    “连本带利大约15亿。”
    “西药的利润不低吧,260亿的销售额还没还清15亿?”
    “冼太,你有所不知,王康年后来做生意也不老实,大康西药行没多少资金,一直在空麻袋背米,资金成本很高。而且买空卖空、以次充好,很多生意只能做到一半,不是拿不到尾款就是需要额外开支把事情摆平。”
    “王康年的口碑一直不好?”
    “是的。”
    “口碑不好,做生意又不老实,谁还会跟他做生意?”
    “公家。”
    苏丽珍轻轻颔首,“你的消息从谁那里拿到的?”
    “主要是马维善。”
    苏丽珍略作思考,“知不知道哪家西药行的口碑比较好?”
    “严广骏的职业新药口碑就不错。”
    “地址。”
    “好像是东台路278号。”
    苏丽珍拿出一本国庆节一周年纪念学习手册,记下地址,随即合上手册说道:“金季药品很在意上海这边的出货渠道,不容口碑有损,我需要你帮个忙。”
    “冼太你吩咐。”
    “董渊、王祖蕃、马维善、夏雅伦,还有其他人,无论是谁都好,发展他们其中一个人带头举报王康年。”
    苏丽珍稍稍停顿,接着说道:“马寅初曾经发表过一次题目为《我们要发国难财的人拿出钱来收回膨胀的纸币》的演讲,痛批豪门权贵在抗战时大发国难财。
    去年11月,《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支出第三’的财经方针。
    去年的军费开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很高,朝鲜战场上,因为后勤补给的原因,围绕汉城的拉锯战,志愿军逐渐陷入劣势。
    为了转劣为优,后勤补给能力需要加强,后勤就是钱,钱从经济来,王康年的做法既破坏内地经济大环境,又会让人想起马寅初说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苏丽珍莞尔一笑,意味深长道:“王康年很适合立为反面典型,一个反面典型也会伴生出一个举报英雄,这种英雄总能获得一些‘典型’好处,你提前给英雄送份贺礼道喜。”
    吴鸿安听懂了苏丽珍的意思,问道:“冼太,贺礼的预算多少?”
    “1000万,让素锦出面办这件事,500万是她的车马费。”
    “明白。”
    接着,苏丽珍将刊登招聘启事一事交给了吴鸿安,并让他联系一家小饭馆以作测试厨子水平的场地,另跑一趟公安局报备一下,视公安局的态度,再行决定是否去居民委员会。
    临近十点半,苏丽珍包了酒店的一辆车出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口岸国营进出口公司发展迅速,工作重心更多落在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进出口业务管理,而对资本主义国家业务及其所强调的市场经营形式,私商的业务熟悉程度特别是长期建立的海外市场联系优势明显。
    由于物资短缺,仰仗进口,为尽快恢复经济,国家在整体调整工商业时,为鼓励私商积极从业,以借助贷款、批汇等扶持性政策鼓励私商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
    除经济、市场因素外,相应业务关系亦与时局对应。国家初期强调运用私商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业务,关键在于借助私商力量突破外部封锁。
    舟山未解放之前,台湾方面的军舰利用舟山及周边岛屿对长江口及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封锁,限制内地货运船只进出。
    上海口岸大量进出口物资只得借助私商海外关系周转,经天津、青岛、羊城转运进出上海港。
    为弥补前期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物资的短缺,上海口岸果断对各类进出口商户发出“大进大出”动员令,不仅集中批发经营许可证,且在鼓励易货交易的同时大量核批外汇申请;
    支持各业私商以结汇交易方式进行进口业务洽谈,指示其务必利用一切海外关系,寻找进口物资及国内货物出口对象,积极扩大进出口业务量。
    去年下半年上海口岸完成进出口业务量出现井喷,达到上半年6倍之多。其间虽然受到《外汇分配使用暂时办法》影响,私商不再被允许“自备外汇自主经营”,而须严格执行外汇申请审批制,自主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能动性与灵活性有所下降。
    但在整体拉升业务量政策的带动下,进出口私商仍显得极为活跃,市场中出现一波进出口货物交易的小高潮。
    数日之前,中苏签订军事贷款协定,以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为界,此前订货以全价付款,此后以半价付款。对此,苏方的解释是援朝应“共同负担”,两国各出一半的钱。
    也在数日之前,sh市一届一次工商界代表大会上,多位进出口私商及私营工厂主呈交提案,反映行业内大量在美国未完成业务结汇的订单及资产被冻结,一些已签订合同的业务也被强行中断。
    习惯易货交易形式的私商尤显被动,出口商品在国内已大致完成采购,却因易货进口受阻出口风险增大,延迟出口装运又面临商品库存积压问题。
    针对这一状况,遵照华东地区进出口业务管理要求,上海口岸发出通知,宣布暂停签发美汇区域出口许可证,并成立进口物资紧急处理行动委员会,协调商户业务申报。
    为保证对外进出口贸易不落空,对外贸易管理局与海关联合,共同出面对私商再次进行特别动员,除要求其在进行易货交易时务必做到“先进后出”确保进出口物资安全,承诺给予私商系列优惠政策:
    如对其批发特别外汇额度,允许其无证进口货物(需事后补证但不作罚款处理),对其通过香港进口禁运物资给予专项支持等。
    虽然这些优惠政策勉强稳定了进口物资额度,但也未完全抵消因封锁、禁运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到相应风险及获利难度,许多中小规模或带有投机性质的私商开始退出。
    另一方面,禁运不仅阻止物资运输,更直接断绝相应业务关系。不仅美商大量退出上海口岸,出于国家意识形态以及为获得美援支持的考虑,英、法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商行也先后退出内地。
    一时间上海口岸上近三分之二洋商歇业,事实上削弱口岸开展进出口的业务能力,原本多由洋商经营的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商品销量大幅减少,桐油、猪鬃、茶叶、丝绸等商品所受影响最甚。
    无论内地实行何种经济体制,国进民退的大方向基本明确,如果不是禁运,私商掌握的海外客户关系对当下的进出口尤为重要,大概外贸领域的国进私退的步伐已经大踏步向前。
    也正因为禁运,导致商品进口的难度增加,有实力进口的私商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且不那么合身的“爱国”帽子能往自己头上扣一顶。
    既能赚钱,又能获得表扬,此时的进口贸易对私商而言大有可为。
    相对而言,出口业务的行情就不是那么乐观,一是汇率对出口不那么友好,货币价值虚高,导致出口商品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二是诸多出口业务需要洋行代理,利润被吃去一大块,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
    另外,“统购统销”的“统购”将大部分具备不错利润的出口拳头商品给统了进去,也就意味着私商的进货成本增高。
    出口无利可图或微利,私商自然不感兴趣,主要精力放在进口上,但对国家而言,只进不出当然不行,不出口外汇从何而来?
    于是,国营进出口公司加快蚕食利润丰厚的进口业务,限制挤压私商的进口“暴利”空间,并且,批汇时对出口业务量较大的私商给予偏向性照顾,对出口不利的私商进行“鼓励”。
    几天前,冼耀文致电苏丽珍后,后续又发给她一封电报,令其注册成立今朝集团,股份实际分配为冼家60%、岑佩佩25%、苏丽珍15%,该集团挂在岑记商行旗下,名义上岑佩佩持股85%,为第一大股东,主营业务为转口内地商品,次要业务为向内地转口商品。
    前者公然开展,后者保持低调。
    冼耀文非常喜欢一个词“摊派”,这个词但凡出现,就意味着出现发横财的机会。
    俗话说得好,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难做只是因为定价不对,其他人卖1000万的房子,你20万往外出,买家们一准从八里地外跪行上杆子过来交易,互相之间还会往地上撒玻璃碴,硬生生自行提高准入门槛——玻璃碴都不敢跪,有啥资格做这桩买卖。
    这种买家冼耀文乐意做,也不缺乏跪玻璃碴的勇气,且他的动机不是为了一两百万的暴利,而是本着为内地进出口贸易献出微薄之力的朴素追求。
    当然,捎带手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点点捡拾大概撑死了一两千万的微利。
    城隍庙。
    苏丽珍至名为东楼阁的店铺取了昨日致电定做的请柬,又买了文房四宝,然后坐进名为乐圃阆的茶楼。
    乐圃阆的老板原从事赛璐珞生产,同行多给面子过来关照生意,一来二去,这里成了赛璐珞和骨牌商茶客的定点茶楼,也成了塑胶行业信息的交换地。
    就因为此,苏丽珍没有选附近更适合游客的湖心亭和桂厅,品茗之余,或许能捡到生意。
    择一隅的位子,点了茶点,将整个茶楼打量一圈,然后磨墨,在请柬上填写私商的商号和落款。
    填好一条街的,墨也晾得差不多,让董初宁先去送,她接着写。
    出门前,她找了饭店的大堂经理,租下了饭店的会议厅,明天下午一点举行今朝集团业务洽谈茶话会,直接一对多洽谈出口业务,这么一来效率就高了,既节约时间,也制造内卷,有人敢平价出口,就有人敢赔本赚吆喝。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出口亏本不要紧,赶紧完成“出口指标”,多做点进口生意找补。
    站在今朝集团的立场,敢赔得多的商号,便会高看一眼,并投桃报李,从中撮合商号和金季商行进行交易,买卖人嘛,都知道做人,苏丽珍给点暗示,应该会被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苏丽珍填着请柬,没注意到茶楼新来了客人,一男一女两个大人带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
    小女孩不太安静,手里拿着一部玩具车,一脱离女人的掌控便蹲在地上玩起了玩具车,按住车往后一拉,车子内部的发条就被上紧,然后松手,车子被发条带动往前跑。
    小女孩先是固定在一个圈里玩,车子跑远捡回去接着玩。玩了一会,她忽然玩起了接力赛,车子跑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新起点,车子不小心钻到其他桌下,总会泛起涟漪,男人便会抱拳冲那一桌的客人表示歉意。
    男人的地位可能不一般,他的抱拳会收获他人表示无碍和打招呼的抱拳。
    车子跑了三段路后,第四段开始,车头对准了苏丽珍这一桌,发条上紧,手一松,车子直奔桌底,在桌角别了一下改变了方向,直勾勾撞在苏丽珍的鞋尖。
    苏丽珍受到惊吓,手一抖,“珍”字第一撇穿透了王字,一张请柬废了。
    她低头往桌下一看,看见玩具车,随即抬头看见朝她靠近的小女孩,搁下毛笔,她冲小女孩招了招手。
    不远处正欲抱拳的男人见是一个陌生女人,便起身上前。
    苏丽珍捡起玩具车,待小孩子走近,她抚了抚小女孩的头,“小妹妹,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也不认生,直接回答道:“毛毛。”
    “真乖,毛毛几岁啦?”
    “六……”
    “毛毛,有没有向阿姨道歉?”男人走近,先冲小女孩说了一句,随后看向苏丽珍说道:“这位女士,小女惊扰,实在抱歉。”
    苏丽珍冲男人微笑道:“无碍,毛毛很可爱。”
    说着,苏丽珍将玩具车放到小女孩手里,“毛毛,阿姨把车子还给你,跟你爸爸回去吧。”
    “谢谢阿姨。”
    “女士,再会。”
    一个小插曲很快过去,苏丽珍接着填请柬。
    待董初宁送完之前的回来,她已经填好所有请柬,董初宁接着跑腿,她叫了伙计结账,准备去吃个饭,一会再回来坐坐。
    “算账。”
    “女士,你的账沈先生已经帮你付了。”
    “哪位沈先生?”
    “就是刚才那位同女士你说话的沈贤祺先生,做烟草的大佬倌。”
    “哦,小女孩叫什么?”
    “只知道是六小姐,名字不清楚。”
    伙计其实知道,但不能说,沈贤祺是场面上的人物,名号容易打听,告诉别人没什么,沈小姐则不同,是家眷,怎么能随便告诉他人。
    除非,意思意思。
    苏丽珍茶楼里来,酒家里去,知道伙计的德行,她只是随口一问,可不会为了个名字而破费。
    吃饭的地方选在就近中以后可能不容易吃到的徽菜馆大富贵,刚进入店内,苏丽珍一抬眼就看见沈贤祺一家三口,不能不大写一个巧字。
    没过去打搅,只是点菜时嘱咐伙计一句,沈贤祺那桌由她买单。
    点了菜,不待菜上桌,苏丽珍就看见沈贤祺朝她走来,心中不由诧异对方在这一片的人面之熟悉,酒家居然第一时间告知买单一事。
    她的念头一闪而过,沈贤祺便来到近前抱拳道:“女士,让你破费。”
    “沈先生,不用客气,我们有来有往。”说着,苏丽珍站起冲沈贤祺伸出右手,“冼苏丽珍,从香港过来。”
    沈贤祺和苏丽珍盈盈一握便撤手,“冼夫人,不知尊夫名讳。”
    “我家先生只是小生意人,沈先生未必听过。”苏丽珍客套道:“我家先生上冼下耀文。”
    闻言,沈贤祺先震惊后诧异,震惊是听到冼耀文这个名字,前不久他的香港好友给他的信中提到了冼耀文,说起冼耀文和周若云的婚事,他知道冼耀文这人不简单。
    诧异是苏丽珍给自己冠了夫姓,冠夫姓从女权角度来说是一种不平等,但从妾的角度来说,这是对身份的肯定,没有妻之名,却享妻之贵。
    要知道早些年小妾连当妈的权利都没有,生的孩子得管正妻叫妈,遇到难缠的正妻,让亲妈给孩子下跪的事儿不是做不出来,甚至让孩子整死亲妈,以绝后患。
    简单来说,冼苏丽珍在外面若是做了蠢事,冼耀文和冼家要为她兜底,反之,苏丽珍做了蠢事,冼耀文可以进行止损操作,不认苏丽珍是冼家人,要打、要卖、要杀,悉听尊便,道义上一切与冼家无关,法律上对方自己搞定去。
    稍稍恍惚,沈贤祺说道:“冼夫人自谦了,冼先生在香港闻名遐迩,我就是在上海也有所耳闻。”
    “沈先生过奖,我家先生只是商界新人,还需要沈先生等商界前辈多提携。”
    “不敢当,不敢当。冼夫人,我和拙荆刚刚动筷,若是不嫌弃,请过去一起用餐。”
    “那就打搅。”
    苏丽珍跟着沈贤祺过去,沈贤祺为她做介绍。
    “冼夫人,这位是我太太邱淡素,这位是小女殿霞,你方才已经见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