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穿在1977 > 穿在1977
错误举报

第603章 相聚

    第603章 相聚
    接下来几天,陈凡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给那些知青上课,帮他们查漏补缺。
    公社南湖高中的校长听说陈凡回来了、还给知青们上课,便赶紧跑过来,希望陈凡也能去高中讲一讲。
    今年的报考条件早就公布,确定的招生对象是“20岁左右的青年”,但26-30周岁的优秀青年、及1966-1968届高中毕业生仍可报考,在校高中生中的成绩优异者也可经过批准报考。
    相比后世,这个条件可谓十分宽泛,但对比去年,却又明确了许多。
    而卢家湾符合报考条件的,全部都在去年被陈凡一波送走,剩下的要么还在小学里努力,要么都是看见书本就头疼的学渣,再加上卢家湾现在收入比大单位的工人干部还强,便没有一个人报名。
    所以今年的高考,其实跟陈凡关系不大。
    不过陈凡想了想,还是答应校长的请求,去高中讲了一个下午。
    没别的,卢家湾的学生,以后都还是要去公社的中学上学,又不怎么费事,留个香火情,以后也好相处。
    再一个,卢家湾现在是烈火烹油,多交朋友有百利而无一害,路走宽一点,总比把路走窄来得强。
    除了这两件事,陈凡其他时间便在大队部泡着,指导黄鹂如何办好食堂。
    食堂场地好说,大队部院子里就有厨房,再腾出两间大一点的屋子,便能同时招待4、50人,这个空间绝对够用。
    若是偶尔来人比较多,把诸如会议室之类的其他房间收拾一下,也能摆上好几桌。
    除了黄鹂这个主厨,大队部还另外招了两个临时工做帮厨。
    不过她们就不像黄鹂和杨梅那样拿统筹工的工分,而是打了个折扣,即便如此,还是引发了一番争抢。
    没别的,大队部的工分价值太高,即便打个了折扣,也还是比在小队干更划算。
    杨梅那边的酿酒作坊也差不多,她自己做主理,另外配两个帮工打下手。
    卢家湾兵强马壮,什么都不缺,几天功夫便建好一座小型酒坊,只等正式开酿。
    ……
    7月7日,星期五,小暑。
    陈凡本来只打算回卢家湾待3天,却不知不觉待了一个星期。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暴雨,这种夏季的雷阵雨在云湖比较常见,大多在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开始,雨势特别大,然后在下半夜就停下,正好驱散暑热。
    时间间隔一般在一周左右,若是连续超过半个月没有下雨,那就是天气异常,有干旱的可能。
    下完雨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而昨晚的这场雨,似乎成了催熟剂,让田地里的稻谷几乎一夜之间变得金黄。
    只等上午的太阳将稻穗上的水珠晒干,便可以开始收割。
    就在生产队的农机手忙着检查机器、随时准备下地的时候,陈凡却背着背包,带着刘璐走上大堤。
    双抢第一天,杨书记他们要忙着视察各个小队的劳动情况,便没有过来送行。
    只有张文良和杨队长、黄保管员、刘会计几人将他送到码头。
    当然也少不了黄鹂和杨梅。
    刘会计还在第n遍重复叮嘱侄女,“出门在外,一定要听师父的话,认真学习,不能让师父操心,……”
    刘璐一点也没觉得烦,她还从来没有出过南湖公社,更别说去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耳朵里听着叔叔交代的话,没脑子地点着头。
    走到船边,陈凡转身对着几人摆摆手,“送到这里就够了,再送就要跟我一起走咯。”
    杨队长打了个哈哈,对着他招招手,“把你的过滤嘴烟来一根。”
    陈凡直接拿出两包放在他手上,“现在过滤嘴烟不难买,回头你们找公社钱书记去要,肯定能要到甲级烟票。”
    杨队长也不客气,分了一包递给张文良,手里的拆开后,抽出几支散了,“行啊,回头我去找杨书记,让他去问问。”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要不是双抢,我还真想跟你去上海,看看大码头是什么样子。”
    陈凡点燃烟抽了一口,“只要卢家湾发展越来越好,一定有机会。”
    他转头对着张文良笑道,“等卢家湾的食品厂和服装厂都办起来,你也可以去那些大城市,找他们的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做推销,要是能被他们看中,那就只有担心缺货的份,没有怕卖不出去的道理。”
    张文良抽着烟、点了点头,“这个我信。”
    他笑着晃晃脑袋,“以前啊,我看供销社门市部都羡慕得不行,哪还敢去找他们的领导推销。”
    说着转身看向杨队长,哈哈一笑,“现在呢,只要给我一张介绍信,我背着产品,就没有不敢敲的门。”
    几人聊了一阵,一支烟抽完,陈凡将烟头扔到水里,轻声笑道,“行了,今天双抢第一天,你们都忙得很,我还是不耽误你们工作,先走了啊。”
    看着陈凡跳上快艇,张文良遗憾地摇摇头,“我还想着等双抢结束,再跟你比一场,结果你今天就跑。”
    陈凡站在船头,伸手把刘璐接上来,对着他笑道,“拉倒吧,从一开始你就没赢过我,还比什么比?
    再说了,待会儿就有别的地方的人过来参观学习,我还不走,等着被他们烦啊?”
    在张文良黑着脸的注视下,陈凡挥挥手,转身掀开油布,等刘璐在旁边坐好,他便发动机器,再次挥了挥手,开着游艇远去。
    河堤上,两条狗子跟着快艇狂奔,还在边跑边叫。游艇上空,燕隼不断绕着船盘旋,似乎在给他引路。
    只有八哥扑腾着翅膀、开心地大叫,“陈凡走啦、陈凡走啦……”
    然后被俯冲而下的燕隼一把抓住,直接扔到陈凡面前,畏惧地缩了缩翅膀,不敢再叫。
    陈凡满脸无语地抓起八哥,用力扔向天空,随即将档位推到最大,游艇飞速往地委驶去。
    抵达云湖后,在这里又多逗留了一天,除了跟姜恒和沈雪怡打了声招呼,还特意去拜访了一下卫生处周姐和教育处左姐等老熟人,第三天才开着车返回省城。
    到了省城再转飞机,终于在7月9日这天,抵达上海。
    出了飞机场,刘璐脸上还满是兴奋,不时回头往后看。
    自己竟然坐飞机了?!
    以她的级别肯定达不到买飞机票的条件,但是有陈凡啊。只是打了个电话,自己才刚刚达标的陈凡,便顺利买到两张飞机票。顺顺利利带着她上了飞机。
    这年头坐飞机最难的一关就是买票,只要买到票,就可以一路畅通登机,什么检查都没有。
    刚刚还在为飞机惊讶的刘璐,随即又坐上了出租车。
    直到车子停在小院前,下了车站稳,她才小声问道,“老师,上次我听9队的人说,老高回来折腾了好久,他从机场到码头,坐的是公汽,当天还没买到回去的船票,又在一家离得好远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才上船。
    而且船舱里住了好多人,都是高低床,行李也只能放在床底下,连个柜子都没有。怎么我们过来这么顺利呢,而且和张连长他们说的也不一样?”
    陈凡一手扶着装有电脑的自制小拖车,一手按下门铃,转头看着她,“船舱里睡了好多人?”
    见刘璐茫然地点头,陈凡不禁有些无语。
    这个老高,手里拿着外汇,却一分钱都不肯,连坐船都是买最便宜的五等舱,人才呐!
    他这次回去,还特意去见了老高。
    原来老高家的土墙屋,已经被宽敞的砖瓦房所取代,甚至外墙也刷了水泥石灰,算是队里少数“上档次”的房子。
    房子住好了,连以前不讲卫生的习惯似乎也变了不少,至少还算看得过去。
    现在人也开朗许多,上工的时候,也会跟其他人一起聊天,不像以前,三棍子打不出半个屁来。
    只是没想到,即便找到了靠山、生活好过了,却还是那么节俭。
    嗯,也不知道小高在小本子怎么样?
    就在陈凡放飞思绪的时候,小院门被打开,姜丽丽满心欢喜出现在面前。
    先对着陈凡开心地笑,顿了两秒,她总算看到站在旁边的刘璐,便笑着说道,“小璐,好久不见,你长高了不少,快进来、快进来。”
    说着让开门口,等两人进了院子,把小门关上,快步往里走。
    有刘璐在,陈凡也没说太多,等进了屋子,才对着刘璐笑道,“你就住一楼那个房间,到了这里不用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刘璐还在奇怪,为什么姜丽丽会在这里,听到陈凡的话,本能地点点头,抬起脸笑道,“我知道的。”
    陈凡将背包递给姜丽丽,转头看了一眼厨房,没等他说话,姜甜甜便从厨房出来,看到他不禁眼睛一亮,赶紧小跑着过来,“到啦。我正在做饭,马上就好。”
    一听这话,刘璐果断放下行李,说道,“我、我来做吧,在老师家里,黄鹂没空的时候,我也会帮忙做。”
    姜甜甜看了看她,眨了两下眼睛,“你是刘璐吧?呃,小凡说起过你。”
    陈凡过来之前,给姜丽丽打过电话,提前告诉她们要把刘璐带过来。
    只不过她们提前知道刘璐,刘璐却不认识姜甜甜。
    姜丽丽倒是认识,之前在卢家湾的时候不仅经常见面,因为黄莺的关系,她们之间还算熟悉。
    可是这位是谁?
    姜丽丽赶紧介绍,“这是我姐姐,在复旦上学,有时候也会住在这里。”
    刘璐这才恍然,原来是姜丽丽的姐姐。
    下一秒,她又迷糊了,为什么姜丽丽的姐姐会住在老师家里?
    她看看人比娇的两姐妹,再看看陈凡,脑子里一团浆糊。
    所以老师跟她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时她忽然明白了一点,不管是什么关系,反正自己姐姐肯定是没机会了。不仅刘丹,杨梅和黄鹂的姐姐多半也没戏咯。
    陈凡还不知道小徒弟在心里怎么编排自己,他自顾自地将捆绑电脑的绳子解开,扛着箱子往楼上走,同时问道,“周亚丽寄的打印机到了没有?”
    姜丽丽立刻跟在他身后,“今天刚到,我和姐姐一起到邮局取回来了,放在三楼。还有那些软盘也在三楼。”
    等两人消失在楼梯上,姜甜甜提起地上刘璐的行李,笑道,“我带你去房间吧,就在这里。”
    说着便往一楼客房走去。
    刘璐回过神来,赶紧追上去,“我、我自己来就行。”
    陈凡扛着电脑上了二楼,进了自己房间。
    他一边拆箱子,一边说道,“巴老找人把电脑拿走了吧?”
    姜丽丽轻轻点头,见他头上冒汗,赶紧把电风扇打开,又开了窗户,同时说道,“你给我打完电话第二天,巴老就带人过来拿走了,他还是亲自来的。
    前天我听姐姐说,巴老告诉她分配结果,让姐姐转告你。两台电脑,一台给了交大,另一台还是给了江南大学。”
    陈凡将电脑搬出来放到地上,转头笑道,“还是让江大得手啦?”
    姜丽丽走过来蹲在他旁边,轻声笑道,“嗯呢,巴老说,毕竟你还在江大上学,又是江南本省人,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反正江大也是第一个打电话要电脑的高校,他们也就顺水推舟,给了他们一台。”
    陈凡熟练地组装电脑,笑道,“拿到电脑不是关键,现在就看他们谁先把这种个人微型计算机的作用研究透,然后给上面打报告,这样才能抢占先机,最先拿到个人微机的研究课题。”
    其实我国这时候也有高校在研究微型机,比如清华和中科大,几乎是齐头并进,都在研究微型机,而且已经有了成果。
    可是这种微型机,依然是用于科研等用途,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超级计算机和公司用的商务机固然很重要,但个人计算机也不可忽视。
    陈凡没想过自己去挑战个人计算机的研究课题,就比如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精通机械和电子一样,要不然现在国内科技水平落后一大截,什么都让他去追赶,那也不现实。
    况且如果什么都想插一手,也干脆别想安稳生活了,机器人都没这么干的。
    拿两台样机,丢给有条件的单位去研发,更符合他的心意。
    以后在其他科技领域,如果他想推动的话,也会采用这种方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启发一下,比他自己去做不仅更轻松,也更有意义。
    毕竟搞科研,比起某一两个天才,大批的基础科研人员反而更重要。这些“普普通通”的研究员,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基石,因为科研人才的基数多了,出天才、出成果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也更有利于科技的普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