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错误举报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第101节

    这一夜,怀揣着即将迎来新生活的陈明守睡得很是踏实,倒是他娘去瞧了几次,一夜也没睡上。
    早间太阳一露头,宋慧娟便睁开了眼,三下五除二就收拾好了自己,把正呼呼睡得坏家伙塞到被她翻来覆去同样一夜没睡好的男人怀里,对他那不善的脸色也是见惯了,毫不在意。
    “我去做饭,烙几个饼,再煮点杂豆粥可成?”那妇人看似在问他,可实际上眼皮都没朝他抬一抬。
    男人还是臭着脸应了一声,“成!”
    宋慧娟本也不是真的要他给出什么答案,见他好歹应付了一声,便忙推开了门去忙。
    昨夜提前和好的面,泡好的豆子,饭是做的很快的。
    这边时候差不多,不待宋慧娟去喊,两兄妹已经自己穿好了衣裳,舀了水使着帕子擦起了脸。
    这时,陈庚望早已抱着坏家伙坐在灶下了,宋慧娟用猪油烙了饼,一块一块切开,热腾腾的冒着气儿。
    吃上一口香酥酥的饼,再喝上一口稠稠的杂豆粥,又香又美。
    连宋慧娟怀里的坏家伙也跟着馋坏了,伸着小胳膊啊啊呜呜地就要够他娘手里的饼,惹得他姐姐饭都顾不吃就故意晃着手里香喷喷的饼馋他。
    陈庚望吃的大口,速度不慢,连陈明守也是如此。
    饭一吃完,擦过了嘴,陈庚望便发了话,“拿东西去。”
    说这话时,陈庚望刚放下碗,头都没抬,可哪里又不知是对着哪个说的这话?
    陈明守反应很快,腾地就跑进了屋,背着书包又跑了进来,等着他老子擦手。
    这时,本还在吃饭的宋慧娟和小明安不约而同的都放下了筷子。
    宋慧娟抱着坏家伙出了灶屋,仔仔细细拉着陈明守又嘱咐了一遍,直教陈庚望也站在一旁等了一会儿。
    站在门边的小明安此刻更羡慕她大哥了,可到底羡慕什么她一个五岁的小姑娘还是说不清楚的。
    “该走了,”直到陈庚望发了话,宋慧娟才止住了话,眼看着她的大儿跟在他老子身后踏出了院门。
    远远地瞧着,那一大一小的身影是何其相像,说到底他们终究还是父子。
    宋慧娟的脚随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也踏出了院门,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他走了好一会儿。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直到身旁也跟了出来的小明安拽住了她的衣裳,“娘,大哥几点下学啊?”
    “差不多地里下了工,他们也该回来吃饭了。”
    “那我去接他,可成?”
    “成,和娘回去把粥喝了……”
    第120章
    陈庚望看着与他极像的大儿一脚迈进了学校的门,刚转过身就听得有人唤他。
    待人走近一看,竟是个多年不见的故人。
    那厢宋慧娟收拾过灶屋,便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地里上工。
    这时已入了秋,地里的庄稼也慢慢被染黄,眼瞅着过不得半月就能填进家家户户的粮缸了,人人都充满了干劲儿。
    宋慧娟心里还记挂着头一回去学校的大儿,上辈子他头一回去学校的情形她已经记不大清了,是以此刻她心里也更牵挂。
    好容易等到哨声响起,宋慧娟抱着呼呼大睡的坏家伙,就朝着家里赶去。
    小明安已经跑到她前头去了,说是要迎迎她大哥。
    人才刚走到村口直通过的大路上,就听到他们两兄妹很响亮的声音了。
    “哥!哥!”小姑娘一遍遍地喊着,手上也使足了劲儿挥舞着。
    一听到熟悉的喊声,正背着小书包走的陈明守立刻就朝他妹妹跑了起来,“明安!”
    边跑还便回过头,对着身后的同学摆手,“我先回家了,到了点咱们在大槐树下碰面。”
    “知了,知了。”
    这些同行的男娃们多是陈家沟这个村的,也有同一大队的,家中的长辈也多是相互熟识的。
    小明安终于等来了她大哥,一见面就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
    “学校好玩不?”
    “好玩,今儿还见了新来的先生……”
    “新来的先生?他凶不凶?”
    “不凶,新来的先生是个女先生……”
    “女先生?我还没见过女先生哩,我也想上学哩!”
    “没事,等你过了七岁也能上学了,到时候我带着你……”
    两兄妹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直到遇见了刚从小路拐出来的宋慧娟。
    “娘!”陈明守很是开心,迫不及待要和他娘再说一遍,分享他的见识。
    宋慧娟没有阻止,她对于还能这样肆意表达出来自己的欣喜是很乐见的,至少此时他们还能一齐感受着欢乐。
    有孩子的地方,动静总是不小的。
    从路上说到家里,小孩子是一点都觉不出累,宋慧娟手上揉着面,安静听着坐在灶下烧火的两兄妹说起今天新来的女先生是如何的不同于他们这里的妇人。
    可能又是新来的知青,除了知青没人会乐意来这穷乡僻壤的。
    宋慧娟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学校上辈子有没有这么个年轻的女先生,那时她还在老宅里为着那么多人的口粮忙的晕头转向,对这事是一点儿印象也没。
    想不起来,便暂时搁置脑后了,还是眼下的这顿饭更要紧些。
    掀开锅盖,趁着滚开的热水下了擀好的面条,这边腾出手来切上一把豆角,等面条煮好后再用热水焯一遍豆角,拌上一个流油的咸鸭蛋,这面就成了。
    两个孩子吃的不多,半碗面条,一个咸鸭蛋足以,宋慧娟吃得不算少,也足有一碗面条,但比着他们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娘仨吃的也就刚够他一个人的量。
    今天人回来的正好,面条刚从锅里盛出来就进了门,陈庚望吃了半颗小明安剩下的咸鸭蛋,就着前三四个月前刚出的新蒜吃得很满足。
    等他最后吃完,宋慧娟才起了身收拾,眼看着两个孩子的话是说不停了,她才喊了句,“快上床去睡会儿,下半晌还得忙哩。”
    声音见小。
    等她进了屋去看,才发现两兄妹大热天的捂着脑袋还说个不停。
    “还不睡?”宋慧娟走上前拉开了盖在头上的小被子,“下午上学睡着了咋办?先生要打手板哩。”
    陈明守还从没经历过被先生当众打手板这样丢人的事,被他娘一说躁动的小心脏立刻就被熄了火,小明安也晓得打手板是不好的,两兄妹彻底偃旗息鼓了。
    宋慧娟看他们闭了眼渐渐睡去,又仔细为他们拉好被子才出了去。
    到了点忙喊醒了该去上学的陈明守,瞧着他满脸的兴奋往出跑着,宋慧娟这时又一次清晰的意识到孩子终究是要长大飞出去的,要脱离出她这个做娘的臂膀下的。
    而她这个乡间的妇人是没什么本事的,无法跟随着他们走得更远,只能在这座小院里等待着,等待着他们哪一日回来时还有一张床躺,一顿饭吃。
    大抵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罢。
    他们的日子照常过,三个孩子一日比一日大,只有每日陈明守下了学教小明安时才是更快活一些。
    但刚跑着去学校的陈明守没跑几天,就得了一个小假,又因着过几日就要赶上了中秋,宋慧娟便想着这一天带着孩子们回一趟大宋庄。
    这天半晌吃过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时,宋慧娟从她大儿口中听了后天的小假,便问了正在檐下捯饬渔网的陈庚望。
    “正好后天明守歇假,我想着正好带他去一趟大宋庄,可成?”
    站在檐下的男人背对着他们,问了一句,“后天?上够六天了?”
    陈庚望口中要上够六天是学校的要求,学生们每上够六天就能歇一天小假,这事宋慧娟也是知道的。
    “够了,”本来还在教他妹妹的陈明守一听他爹问,立刻就抬了头回答。
    “后天?”那站在檐下的男人仿佛没有听见他们的大儿的回答,自言自语重复了一遍,又转过身来对低头为孩子们摇着蒲扇的妇人说得,“后天大队忙着,我抽不出身来。”
    “也没甚大事,”那妇人听了这话微微一怔,却还继续说道,“明守也大了,走慢些明安也能跟着,不妨事。”
    “还是再换一天,”陈庚望看着她那风轻云淡的样子差点就要忘了中秋的大事,“东西不是还没收拾哩?”
    于他们这里,中秋算是一个仅次于年初二的年节了,这样看是一件大事。
    中秋前几日,出嫁的闺女是要带着丈夫孩子一同回娘家的,还要特意带上些东西孝敬父母。
    因此,作为女婿的陈庚望还是要求换一天,可他这样一说大多就是拍板定下了,陈明守就不大乐意了,他好容易去一趟姥爷家,要是依着他爹的话只怕不到年关他怕是都去不得了。
    接收到她大儿的恳求,宋慧娟只微摇了摇头,转而对看着她的男人说,“东西好备,明儿早间我早些去去供销社买块月饼,半晌午就能回来炸点油条,一天咋也够。”
    即使这妇人把事儿说的这般详细,陈庚望还是没有松口。
    宋慧娟只得继续说道,“队里的事忙,爹也不会怪罪,或是你忙完事去接孩子也成。”
    “我送你们去,忙完再去接,”陈庚望终于拍了板。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明守还是很乐意的,宋慧娟也能接受。
    事既然这样定了,宋慧娟便也开始着手忙起来。
    第二日一大早天刚亮饭还没吃,陈庚望便去了供销社,宋慧娟被他留下来守着家里。
    几个孩子还都正睡着,宋慧娟便趁机忙活起来,待他们都醒了,饭已是做好了。
    因着那些东西陈庚望也不是头一回买,心里早有了数,在供销社很快就买了齐全,抬脚便往家里赶。
    来回刚好一个钟头多一点,进到家门还有时间吃了饭,也不耽误大队里的事。
    大头一忙完,剩下的小事就交给了宋慧娟捯饬。
    陈明守坐在灶下添了柴看着火,宋慧娟倒了油便开始炸油条,还给这两个孩子又炸了萝卜丸子,红薯丸子,难免要解解馋的。
    “娘,你吃,可甜了!”小明安更欢喜红壤的丸子,甜滋滋的。
    宋慧娟手上还正忙着收尾,但还是侧过了头教她拿着小丸子塞进了嘴里,嚼过后问她,“明安欢喜不?”
    “欢喜,欢喜,”小明安一手给自己吃,一手来来回回喂她娘和她大哥,也是忙得转不开身。
    “欢喜就成,”宋慧娟笑了,一年到头没多少能尽心吃的,一个红薯丸子,一根油条对这时候的孩子已经算是很多的吃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