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五代十国那些人 > 五代十国那些人
错误举报

第274章 (北汉)宋灭北汉之战

    刘继恩死了之后,宰相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为新皇帝,这个刘继元和我们上面说过得南汉刘洪熙比较类似,刘洪熙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全部杀死了,而这个刘继元却把自己的叔叔之类的全部杀死了,只有一个最小的叔叔因为装疯卖傻这才侥幸躲过一劫,所以这个刘继元也是有名的残暴,心眼小,有仇必报。
    但是刘继元这时候做这个皇帝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因为赵匡胤的大军来了,之前刘继恩被杀死,一种说法是郭无为指使候霸荣杀掉刘继恩,然后他杀人灭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霸荣听说赵匡胤要来,于是就想拿着刘继恩的人头换个富贵。
    最后一种说法,我觉得有点玄乎,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只能说候霸荣还是不了解赵匡胤,要是候霸荣真的把刘继恩的脑袋拿着给赵匡胤,估计候霸荣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刘继恩死的时候,宋军还没有到太原,但是刘继元即位不久,宋军就杀来了,这一次宋军不仅仅是想着武力征讨,还有招降政策。条件就是刘继元献国,然后册封刘继元为平卢节度使,至于宰相郭无为还能得到一个安国军节度使的职位,这待遇不算低了。
    但是刘继元不愿意,他觉得一个节度使,还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节度使,那里有自己做个皇帝舒服,所以他不愿意,但是郭无为心里却有点异动,他觉得自己现在死守河将来也难免被俘,还不如现在答应做个节度使呢,他觉得宋朝开出的这个条件十分的不错。
    后来北汉君臣再商量这件事的时候,郭无为就一心一意想着投降,甚至最后还说要自杀,刘继元以为这家伙还真的是要自杀,急忙拦了下来:“你这是干什么呀!”
    郭无为演技不错:“咱们数万人,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还不如赶紧投降,还能保全小命,享受富贵。”
    刘继元听了之后,很不满意,对于郭无为的话并没有任何回应,不久他派人把这件事告知契丹,耶律璟听说之后急忙派大将前来救援,宋军这一次来的并不是很多,主要目的就是到这里看看情况,然后宣传一下统一政策,所以他们看到契丹军来了,急忙撤走。
    公元969年,二月,赵匡胤决定亲征河东,这一次北汉军出来应战的是刘继业,他也是刘承钧的养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个刘继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业,杨老令公。
    这时候的杨业很明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对上宋军,但是因为北汉军一部发生叛乱,投降了宋军,结果杨业也不敢打了,不能说杨业做错了,但是这件事在刘继元那里就是定义为了杨业无能,随后剥夺了军权。
    宋军一路毫无阻碍的到了太原城下,同年三月,赵匡胤亲自到了太原城下,这个情景和当年柴荣围攻有点类似。
    但是太原城城高沟深,是有名的北方忠臣,城墙四周共四十余里,易守难攻,五代以来太原经历的战火实在是太多了,每一次战后都要加固城防,所以太原城十分难破。
    当年柴荣没辙,现在的赵匡胤也是一样,围攻了两个月,还是没有拿下来,这一仗打到了五月,赵匡胤决定把汾河掘开,放水淹城,刘继元在这里充分的显示了他力争守城的决心和意志。
    带着太原军民去堵住汾水的入口,虽然还是有大量的水冲进了太原城,但是却未能影响到守城工作。
    宋军的军营因为在成为地势也不是很高,所以也被淹了,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时候的局面不管怎么说都是对北汉越来也不利,郭无为再次劝告刘继元投降赵匡胤,但是刘继元还是坚持抵抗,决不投降。
    郭无为一看没辙了,于是就准备自己溜出城去,自己找赵匡胤投降,但是他还没出发,这件事就被刘继元知道了,那这就没的说了,直接砍了脑袋了事。
    刘继元之所以还是坚守,因为契丹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就在宋军放水后不久,契丹大军汹涌而来,宋军不知契丹底细,出于稳妥考虑,而且他们在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进展,于是决定撤军。
    宋军撤走之后,城外留下了很多的补给品,这些都成了刘继元的战利品,对于北汉的财政也算是一个补贴,最起码他刘继元能够过上几天好日子了,呵呵。
    这之后的刘继元就开始在河东胡作非为,打跑了赵匡胤,赵匡胤也改变了策略,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面没有心思关注北面了,河东算是取得了一段还算是安定的时期。
    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再次派遣军队进攻北汉,这边战争刚开始,赵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宫里,这也算是一桩千古奇案了,而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新皇帝,这就是宋太宗。
    赵光义一开始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北面,而是还一直关注着南面,在南面基本上没啥问题了,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北面的北汉,所以赵光义继位之后,立刻把派到北汉的军队调了回来。
    赵光义知道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是很强大,但是却也不能小瞧了北汉,因为北汉有靠山,有契丹的铁骑,这对于宋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赵光义觉得要是想要灭掉北汉,那么一定要从长计议。
    而这时候的北汉军则是以进攻作为防守,刘继元觉得只要是带着大军整天在边境晃悠,没事打一下宋朝的据点,就能有效的遏制宋军的进攻计划。
    其实这种思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北汉出动,那就是大军,虽然不可能每次都是河东的主力,但是也是一直很强大的力量,屡次出动对于国力的耗费还是很大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多少东西,他们一直在和宋军的地方军打,根本没有牵扯到宋军的主力,这样做只能激怒宋军,而很难达到牵制宋军目的。
    宋军虽然主力没有北上,但是地方军还是和北汉打的不亦乐乎,感觉刘继元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只要是宋军一来,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契丹求援,最多的一次一年有记载的就达到了五次之多,但是这些都不是宋军的主力军团作战,而是地方的小部队。
    北汉到了刘继元时期对于契丹的依赖更强了,他们平时的一些大小事全部都靠契丹,而契丹方面虽然知道北汉存在对于他们和宋朝的关系缓和以及在牵制宋军方面都有用处,可是面对频繁的告急和各种要求,契丹也有点烦不胜烦的感觉,但是总体上来说契丹虽然看不起刘继元,但是对于北汉还是支持的。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赵广义和大臣们开始商量进攻北汉的事情,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基本上还是都支持作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进攻北汉了,经过这些年的准备,宋朝也已经准备好的北伐事宜。
    赵光义当时看起来的确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十分有自信,他再进攻北汉之前,曾经统治高丽和契丹,契丹听说之后就派了一个使者来问宋朝为什么要打北汉。
    当时宋朝方面的发言人就很自信的说道:“河东不顺从,自然要讨伐他,你们要是不援助河东,咱们还能和平相处,你们要是援助河东,那么咱们就开战。”呵呵,这么霸气的话,听起来就是舒服。
    契丹使者听完气呼呼的回去了。赵光义这时候也没空搭理他们,他正在和大臣们制定战略呢。
    他们的战略核心思想就是围点打援,以包围太原城为主,大军在太原城周围阻挡前来救援的地方军,主要是契丹军队,最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毕竟之前有过好几个例子,太原城并不是这么好攻的。
    公元979年二月初二,选了一个好日子,赵光义宣布亲征北汉,大军随后开拔,从各地奔赴北伐前线。
    刘继元看到这些,知道这一次赵光义绝对不是随便玩玩而已,这是要动真格的了,于是急忙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送到契丹,希望能够换取契丹方面最大的支持。
    而这一次契丹方面也是十分重视,契丹也不傻,他们知道要是北汉没了,那么下一步宋朝的计划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对于契丹的意义十分重大,契丹不容有失。
    所以这一次他们派出了宰相、南院大王、枢密副使,还有一个王爷带队,带着契丹铁骑进入了河东战场。
    而此时宋灭北汉的第一场大战终于拉来了帷幕。
    在这里要说一个地名,叫做石岭关,现在还有遗址,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曾经是一个激烈的战场,只是近代被破坏掉了。在宋朝时期这个石岭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关卡,进入太原的重要关卡,说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算过分,地势极为险要。
    此时宋军已经在石岭关南部的一个山涧边上布阵,等着北汉军或者辽军前来,契丹军觉得他们本身兵力强盛,而且战斗力很强,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依托石岭关,关上进入太原的大门,将宋军阻击在石岭关以南的区域。
    公元979年,三月初八,契丹数万骑兵来到了这个大山涧的边上,宰相建议等着后面的契丹大军来了之后再一起进攻,但是随行的契丹王爷还有枢密副使都主张立刻开战,他们认为他们契丹的铁骑一定能够碾压这些宋军。
    辽国(契丹)宰相劝说半天,但是不能改变其他人的主意,只好同意进攻。
    但是就在契丹王爷的大军刚刚走到山涧中,还没有出去的时候,宋军突然发起进攻,当场击杀契丹王爷以及随行的其他四位大将,契丹损失惨重,主战的枢密副使在护卫的保护下,一个人逃了出来。
    辽国宰相听说出击的大军被击败,急忙带着剩下的军队,后队变前队仓皇后撤,不久遇到了辽国南院大王带领的另一只主力,南院大王万箭抛物齐射,阻拦住了宋军的追击势头。辽国宰相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但是这一战辽军损失一万余人,契丹军不敢再在河东境内和宋军交战,只得退回了契丹。
    这时候在河东还剩下刘继元一支力量了,他的依仗契丹军已经被打回了契丹,刘继元成了瓮中之鳖,他已经没有希望了。
    宋军在石岭关之战之后,迅速扩大战果,在两个月内,也就是到了四月底,基本上占据了除了太原之外的北汉全境,太原危险了。
    其实从三月份开始,宋军已经到了太原城下,石岭关之战之后,刘继元还想着辽国会救援他们,所以继续送消息给辽国,但是此时太原城下已经被围住了,刘继元的使者根本没有走出去,就被抓住了,然后在太原城下公开砍了脑袋。
    一开始的时候刘继元还不信邪,想着主动出击,他派遣禁军精锐偷偷出城准备偷营,但是却失败了,禁军统帅裴正战死,此后北汉军就老实了,一心固守,不在想着主动出击,而且还积极和辽国联系,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援助。
    宋军在太原城外筑城,希望能够达到长期围困太原的目的,甚至还造了一座土山,咱在上面观察城内的情况,可谓是煞费苦心。
    四月底,北汉全境基本上到了宋军的手中,赵光义也亲自到了太原城下,他这时候的政策,就是武力进攻和劝降相结合,赵光义许诺给刘继元高官厚禄,只要是投降你刘继元还是能够继续过上奢侈享受的生活,但是要是负隅顽抗,那就是死路一条。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时候宋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为什么还要让刘继元投降呢,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虽然宋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是没有拿下太原城之前,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毕竟柴荣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放着,当年柴荣也是基本上拿下了北汉全境,但是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第二点就是宋军想要保存力量,毕竟按照赵光义的计划,在拿下了河东之后,还要进攻幽云十六州,要是在河东浪费的时间过多,或者在这里损失的兵力过大,他就没有能力在集中全力进攻辽国,也就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了。
    第三点,辽军已经被他们打败了,辽军是刘继元的依仗,但是现在这个依仗没有了,刘继云的心中是有可能接受他的劝降的。
    但是令赵光义有点意外的是守城的将士不敢接受他的诏书,而且最终也没有传给刘继元,这让赵光义十分生气,于是调集大军开始围攻太原。
    这一次的攻城战还是十分惨烈的,宫四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初一,北汉方面渐渐地支撑不住,中间好几次差一点被宋军登上城楼。
    不久北汉的重臣范超出城投降,但是攻城的宋军以为这是出来作战的,于是二话不说就砍了脑袋,而刘继元听说范超出去投降,很生气,就把范超的家人全部看了脑袋,想要来一招杀鸡儆猴,让大臣们不敢出去投降,但是这样的把戏根本没有,恐惧已经开始在军民心中蔓延了。不久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投降宋军,这一次对于北汉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
    刘继元完了,太原城危在旦夕,很多人都开始想办法找出路了。
    郭万超投降之后,赵光义给刘继元写了一封信,说白了就是劝降书,还拿出江南那些小国归顺的例子做榜样,还是许诺给富贵,封王拜侯。但是这封劝降书却是没有得到刘继元的回应。
    第二天,赵光义亲自督战,让宋军猛烈攻城,当日晚上,大臣还有已经退休的大臣纷纷上表劝说刘继元投降,刘继元这时候也没了主意,看大臣们都让自己投降,他看辽国方面已经没有任何前来救援的希望了,也就决定放弃了。
    当天晚上刘继元送降书给赵光义,这标志着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
    出降后的刘继元被赵光义带到了汴州被封为彭城郡公,在汴州开始了养老生活。十国中最后一个王国灭亡了,
    而随着北汉的灭亡,太原城也没了,因为赵光义觉得这个太原城实在是个邪门的地方,这里出了好多的皇帝了,这里有龙脉,要灭掉,而且太原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将来要是再出了问题,还是不好攻下。
    于是赵光义把太原城给毁了,建的新城也不修十字形的交叉道路,而是修成了丁字型,全部都是丁字路,这里面有个故事说的是丁字路,音同钉,所以赵光义想要用这一招把这里的龙脉钉死,呵呵。
    公元979年,五月五日晚,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这是刘继元宣布投降的一天,也是五代十国最终结束的一天,从公元906年朱温篡唐开始,这一共是七十四年
    如果从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开始算起,五代十国这一段历史长达一百零五年,但是到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下面即将开启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文人最为推崇和追求的大宋王朝,但这和我们要讲的内容已经无关了,呵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