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错误举报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第232节

    这几天的报纸则更是开始探讨起了若真出兵,对大明国的利弊等问题。从报纸表露的信息看,陛下怕是有再动兵戈的心了。”
    “啊?你这也能推出来?”
    张任都惊呆了,他真是一点没注意啊。
    “有心自然能发现。”
    张任大声夸了岳阳几句,赶紧欢欢喜喜干起了活儿。等到了傍晚,他要找岳大人帮他重点补课。
    当然,他也要自己想想。
    如果他是将军,出征草原应该注意什么,如何用兵,如何探路等,这些都需要他自己来思考。
    而此刻曲行家中。
    他跟岳虞倒是坐在屋子中,两人正在品茶下棋。
    曲行的下棋水平一般,不过听说明皇陛下是下棋的圣手。崔公这样的高手,在陛下手下几无胜迹,可见陛下棋力之高。
    岳虞现在下的也是养老棋,不在输赢,只在放松心情。
    “岳公,我观岳阳沉稳有度,办事有理。入秘阁不敢想,这要看他造化,不过要榜上有名怕是不难。”
    岳虞头发已白,加之这些年都在田间耕种,皮肤黝黑不似当初做县令的模样,唯有这满身的气质还是带着书卷气。
    这会儿他摇摇头,“我对岳阳别无所求,若他为官,我只希望他能做个踏实的好官。如今是盛世啊,便是能力平庸一些,只要心中为民,这官就能做好。”
    “盛世…盛世啊。”岳虞的话让曲行长长一叹。
    他们都是从梁国末年的动乱过来的,在那个冰天雪地中,曲行也看到了极致的恶与惨。
    他有时候看到洛京的繁华,看到田间稻荷连绵,看到书生赶考,听到书声琅琅…他都会有种恍惚。
    这是盛世,盛世。
    喜悦幸福的同时,曲行又会有种心酸。
    二十几年的乱世死了太多人了啊,洛京更是几经焚毁,十室九空。祝阿史为了填充人口,还强行迁徙乡民。
    “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啊,有生之年我能看到这样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景象,也算是无憾了。”
    岳虞忽而举茶而起,笑道:“敬盛世,有此盛世,才有你我耕种田地的悠然生活。敬陛下,有陛下的圣明,才能大破天下桎梏,让有才之人才得其用!”
    曲行也大笑:“敬盛世,敬陛下!”
    他二人品茶言欢,倒是成了忘年交。
    时日一天天过去,九月份的科举时日终于到了。
    大清早,天微微亮,曲行特意早起煮了浓浓一锅粟米粥还有好几个鸡蛋,等张任二人起来的时候就叫他们安心吃早饭。
    外头他托人找了一辆驴车,一会儿送他们去洛京。
    “半个时辰你们也别走了,坐驴车放松一下。科考心态要平稳,就算考得不好,你们都还年轻,下次再考就是。”
    张任赶紧道谢,他来这儿曲行真的照顾他很多。
    吃过早饭,俩人上了驴车,在清晨雾气中向着那座大城慢慢而去。
    此刻城墙上。
    李昀正在看着一个个学子有顺序地进入城中。
    因为今天是科考,所以对进城入城的商贩、行人都做了一定限制,还额外派了重兵维持秩序,就是为了防止出乱子。
    “科举制度真是一项利国制度啊,有此为根基,天下英雄尽揽陛下囊中,谁还能与陛下为敌,谁又还能撼动陛下的江山?”陪同在旁的姒琎书不由感叹道。
    马上三十的李昀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
    此刻的身姿挺拔,面容五官极为英俊。站在那儿不言不语,无形中的气质便让人觉得他尊贵异常。
    “科举制度早有雏形,我也不过拾前人牙慧罢了。再则,哪有不灭的王朝呢,姒公,平常心看待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姒琎书笑而不语。
    陛下什么都好,权势隆重到他这个份上也还是秉持初心,真是难得到了极点。就是一点,有时候适当也适当放纵一下嘛。听说陛下小时还很喜欢马屁话,如今反而不怎么爱听了。
    君臣二人看着鱼贯而入的学子,忽然姒琎书惊叹出声。
    “怎么?”
    姒琎书笑道:“陛下,那驴车上那两人,一人头顶气运如书,可见其人文思泉涌,乃是内政大才。另外一人有意思,其头上血气翻涌,呈凶猛突进虎豹之形,这是破军之相啊。”
    李昀好奇张望去。
    他划分阴阳后,如今阴庭不出,鬼神也无法降临阳世。阳世气运这一块,如今大多人也渐渐开始不显了。除非是气运很是厚重之人,倒还能察看几分。等再过个二三十年,恐怕姒琎书这样的气运精通者也要看不到了。
    姒琎书跟崔定知道了李昀在阴庭所做事后,他二人大为欣赏,对气运不显一事并不纠结。
    人定胜天。
    气运终究依人而起,人不能依运行事。
    如今姒琎书看气运也就是看个热闹。
    若是天下未定,出现驴车上这样两个少年,他必然要担心了。若不能为李昀所用,肯定也不能让他们离开。依照他们的本领,乱世肯定要搅动出几分风云的。
    可现在明朝盛世,别说贪狼已死,七杀早已投效陛下,区区一个破军压根闹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算这会儿杀破狼三星齐聚,陛下不用他们,他们也只能老实去种田,有时候时势才能造就英雄。
    李昀也是面色轻松,笑道:“甚好,这二人回头让范旭留意一下。”
    李昀又看了会儿学子入洛京,这才转身道:“姒公,回去吧。休养生息六年时间,今年之后,明国的军队也该动动了。”
    姒琎书自然应喏。
    李昀脑子里则开始在盘算着先往哪里动手好呢,这次兵策跟文考上,他都有类似的问题提问,希望今年的考生们能给他一些惊喜。
    不过吴期、孙亚、宋继、邓羌、谭德甚至还有他舅舅宪嚠跟李翊这些武将,琢磨出他要动兵后,这半个月来谁都想做开疆扩土的第一人,请战奏折都快把他书案给堆满了,头疼。
    休养生息六年,明国发展文化、经济的同时,士卒与将军没有被繁华的生活给磨平了战意,如今依旧保持着热切的征战之心,武德充沛。
    李昀对此相当满意。
    改变命运的小人物们
    “老师,研究院那边改良了一台好大的织机,张博士他们叫您去看看呢。”几个年轻的学生跑进来,提高了嗓门对正在教染织工艺的一位老妇人喊道。
    老妇人年纪不轻了,即使每年都有大夫来替她体检,给她调理身体。可年轻时候吃过太多苦,还是让她头发花白,背脊佝偻,甚至听力也下降了不少。
    听到几分动静。
    老妇人拄着拐杖扭头,四五个学生已经欢喜地走到了她身侧。
    “轻声点,毛手毛脚。”老妇人笑道,“我听得见。”
    早几年刚被三老从家里请出来的时候,她慌张极了。现在都记得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她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浑身吓得都快晕过去。
    说起来,那时候陛下还没登基呢。可要不说陛下是天生的圣人降世呢,当时陛下那么年轻就已经颇具帝王威严了。
    说话间,老妇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侧的孙子跟孙女立即起身跑过来扶她。
    “奶奶,你当心。”
    孙子长得有些虎头虎脑,搀扶的动作却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妇人扶着往外走,等出了教学楼,外面已经有马车在等候了。
    她年纪实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孙女搀扶上马车,老妇人示意孙女把马车里头的帘子拉开。这会儿九月底了,天气凉爽了不少,所以学院里面不少学生老师有工夫都愿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则,九月刚刚过了科举大考,不少人也都在讨论到时候榜上有名者是谁,热闹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么呢?”孙女看老妇人虚着眼走神的模样,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临了临了,竟然还能过这样的日子呢。”
    老妇人摸了摸孙女的头发,笑道:“你要努力,这些天在学的蜡缬、夹缬和绞缬你上点心,别听你爹的什么早点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岁的时候,你爷爷家用了三只鸡跟一筐鸡蛋就把我从爹娘那儿带走了。我做这蚕博士之前,在你爷爷家低头说话了一辈子,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过我最清楚。”
    “奶奶,我晓得。读书我是读不进,可您这织锦的手艺我最是喜欢,以后我也一定会成为蚕博士,像您一样被叫老师的。”
    老妇人熨帖地点点头,跟孙女一路回忆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马车,外面已经有另外一群学生在迎接她了。
    “吴博士,这边走,您慢点。”
    老妇人很快就看到了那台最新改良出来的织机,整个织机有两米多了,整个构造比原来的织机复杂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织机制造工艺,只能赞叹地看着这台器械。
    “咱们造这台织机可是费了好大工夫,里头的构件就高达一千八百多个。造好了之后,咱们已经实验过了,比起普通的织机,它不仅效率高超,更关键的是它能织出更华丽与复杂的丝织品。”
    张博士笑着拍了拍这台织机,笑得满脸褶皱。
    陛下这几年对格物越来越看重,对学院的发明创造更是上心。
    张博士原来是个匠户,从梁国开国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户籍。这本来还算一门不错的吃饭手艺,因为朱渊规定拥有这种工籍的人不准拥有土地,可他们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来的打造器械之类的任务。只要任务完成了,朝廷都会给他们一定的粮食跟银钱。
    朱渊当时设想得特别好,那就是他轻徭役低赋税,再把百姓全部划分好他们要做的事。这样一来,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实实种田,吃饭,睡觉,一部分的百姓产出生活必需品,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传递下去,他们朱氏梁国也就能千秋万代。
    一开始确实如他设想一般,不管是种地的还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对自己的生活特别满意。
    甚至那会儿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别吃香。
    因为非要说,这就相当于公务员铁饭碗。不仅如此,这些上了工籍有手艺的匠人也会私下帮乡民打造跟维修农具,这样不仅能收获个好名声,更能赚点小钱。
    可随着梁国逐渐衰弱,活不下去的农民在失田之后还能逃窜求活,工籍人逃窜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时,梁国后期的摊派任务越来越重,钱跟粮从最初的层层克扣到后期不再下发,甚至连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备。这导致很多匠人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成为逃犯,或者想办法偷工减料。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穷成这样。大多武器跟甲胄质量也相当的差,几乎没什么用。
    张博士当时就因为梁国吃了不知道哪里的败仗,上面的老爷们不知道怎么说的,怪罪于器械不精良。于是层层怪罪,最终定罪为工匠克扣朝堂精铁与钱粮,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头。
    当时幸亏他为人不错,同乡村里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后就赶忙来通知他。他丢了全部家当就带着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后来不知道怎么就随着流民到了凉州。
    现在想来,当时他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张博士是吃过苦的人,这会儿年纪也大了,对比今朝,总是时不时地忍不住追忆往昔。
    “好啊,您这手艺好得很,这织机取名字了吗?”
    张博士顿时摇头,“没,等这个月把织机的制造工序整理成册,回头上报陛下,看看有没有那个运气,让陛下赐个名字。”
    说起这事,张博士就满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