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恐怖小说 >[聊斋同人] 聊斋最强关系户 > [聊斋同人] 聊斋最强关系户
错误举报

第143章

    走进大门,就是主殿,主殿共有三个神像,城隍老爷在中间,左边是个书生形象的雕像,手中拿着一册书,右边神像一身盔甲,手中拿着长锏。
    主殿两边各有两个翩殿,左边的偏殿供奉着一个龙王的神像,右边偏殿则供奉着观音。
    苏离看的两眼发直,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所有神像上落满了灰尘,大殿中间的大香炉香灰只有薄薄的一层,还结了块,神像各自的供台前只有观音像前摆着几个已经干瘪的果子。
    苏离叹了口气,看来,自己这个城隍混得很不如意啊。
    他抬手催动手中的城隍敕令,令牌发出一道金光。
    “城隍庙判官何在?”
    等了一会,一个书生摸样的人影从主殿拿着文书的雕像中走出,拱手道:“判官曹春生,见过城隍老爷。”
    他看着三十多岁,一身青色士子服,衣服有些皱巴,容貌还算端正,可是皮肤苍白,眼下乌黑,看着像是很久没休息好一样。
    苏离点点头,道:“我名苏离。这城隍庙除你之外,可还有其他人?”
    曹春生道:“除了属下,还有一位拘魂使,和六个阴差,正在外出拘魂。”
    啧啧,这班底,还真够寒酸的,一城城隍手下竟然还没有自己一个小土地人多。
    哦,现在这个寒酸的城隍爷是自己了。
    苏离的问话,像是一下子打开了曹春生的话匣子,他苦着脸向苏离诉苦,“大人,您是不知道,城隍庙人手太少。
    城中每天死去那么多人,阴差日日拘魂也忙不过来,更别提处理其他事情了。久而久之,城中百姓觉得城隍庙不灵验,就不来了。
    百姓不来,城隍庙的香火减少,阴差分到的能修行的量不够,还不如散修,也纷纷走了,导致庙里阴差越来越少,更忙不过来了……”
    苏离听懂了,原来是恶性循环。
    苏离奇怪的问道:“你们前任城隍老爷呢?这些他不管?”
    曹春生神色一僵,呐呐道:“前一位大人,他有些……有些不通庶务。”
    苏离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书呆子是吧,这种人,他今生见得不少,永远是嘴上说得好听,行动跟不上。
    曹春生拱手道:“大人,当务之急,是多招些人手,处理庙内积压事务,仅凭属下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啊。”
    他指着眼下乌黑的眼圈,字字泣血,“属下已经整整两年没有睡过觉了。
    人手?苏离可能最不缺的就是人手了。
    他温声道:“好,我知道了。正好我手下也有一些人,认识一下吧,日后你们就是同僚了。”
    苏离说着,一挥衣袖,刹那间,小蝶、香玉、绛雪、槐萌、槐新,还有牡丹等诸位天女纷纷出现在城隍庙中。
    一众妖精鬼怪,将原本就不大的城隍庙挤得满满当当。
    “拜见主人!”众人异口同声的道。
    “这,这……”曹春生瞪大了眼睛,惊的手上书卷都掉到了地上。
    苏离微微一笑,“够了吗?”
    曹春生狂喜,“够了,够了大人!”
    第91章
    “李掌柜, 我们兄弟初来乍到,还请提点一下,此地该烧什么香, 拜什么庙?”
    苏离一边说着,一边塞给对方一锭十两的银子,语气很是诚恳。
    他此时一身锦衣,脸上用法术遮掩改变了些许外貌, 肤色微黑,看着就像是一个长年在各地跑商的普通行商, 身旁的宁采臣也是同样的打扮。
    这几日他们装作商人到处请客吃饭送礼找门路,由于出手阔绰, 很快就在城中的乡绅圈有了些名气。
    珠宝行的李掌柜就是他们用钱砸出来的人脉。
    李掌柜默不作声地将银子收入袖子, 掂了掂重量,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十两银子,他帮东家管理店铺,一年的工钱也就这些了。
    这是哪家出来历练的公子哥,真是人傻钱多。
    李掌柜心中想着, 脸上却笑得越发灿烂, “看你心诚, 哥哥我就提点你们兄弟两句。这叶城,最高的山头当属王主簿,你要是能打通他的门路,生意就不愁了。”
    苏离眼睛一亮,又塞给他一锭银子, 继续问道:“不知这王主簿胃口如何?”
    李掌柜将银子收入另一边袖口的暗袋, 感受着两边沉甸甸的重量,眉开眼笑, “你这后生真懂礼,人也大方,日后必然不是池中物。”
    他凑近,在苏离的耳边低声说了一个数。
    “这么多?”苏离吓了一跳。
    李掌柜摇头道:“没办法,王主簿今年又新纳了两房小妾,胃口也变大了不少。”
    不说这些外地人了,连他这样的老字号都有些吃不消。
    苏离叹气,一脸的愁眉苦脸。
    李掌柜反而劝他,“张兄弟你是外地人,想打开门路可别吝啬银子啊。”
    苏离点头。
    酒足饭饱,临走前,李掌柜有些犹豫的道:“今日给你说的这番话……”
    苏离连忙道:“弟弟晓得的,放心,李兄今日给小弟说的话,小弟绝对不外传。今日多谢李兄了。”
    待送走李掌柜,宁采臣眼巴巴望着苏离,忍不住问道:“苏兄,那李掌柜刚才到底说了多少?”
    “一千两。”
    宁采臣咂舌,“我们一年的俸禄还不到五十两,他一个小小的主簿竟然敢收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