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遭了!
第736章 遭了!
即使是0.85马赫的高速,但是导弹要飞完全程,需要将近300秒的时间,这玩意设计最大射程是80公里!
这是很多人会下意识忘记的一个事情,导弹飞那么快,区区几十公里,洒洒水啦~~~~~~
实际上,80公里射程是要飞很久的,至少今天参加测试的同志们觉得很久。
这是他们等待得最久的一次,哪怕导弹已经加速到了0.9马赫,但是80公里射程,还是除了弹道导弹之外最远的,没有之一。
这对于参加试验的同志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射程越远,等待结果带来的焦虑的折磨就越长。
此时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已经掉线,无法通过直观的方式得到导弹数据。
“要是空中有雷达帮助监视就好了”,大家都在心里想着。
算算时间,导弹应该已经飞到了目标区域,那里有一架直升机在空中担任观测任务。
“来了来了!报告!观测到目标,飞行正常。”
导弹虽然飞得不够快,但是电磁波的速度就快了,观测机一看见遥测弹,他们的声音就在试验中心这边响了起来。
“好!”现场一片欢腾,80公里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电台里传来前方有些惋惜的声音。
“坏了!掉弹了!掉弹了!导弹尚未到达最终目标区,掉入了海中。”
此时的观测机上,负责观测的同志心疼的看着飞行中的导弹突然提升高度,腾飞起来,然后就一头扎入了海中。
遥测弹上装载的染色剂迅速在海水中释放出来,一片荧光绿色在海面上迅速晕染开,在有些浑黄的海水中显得非常刺眼。
前方的报告,让试验中心的同志们感觉像是被当头打了一棒,瞬间就沉默下来。
大家面面相觑,失败了?掉弹?
大家看向李总,无人出声。
看见大家看向自己,李总想起来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强颜欢笑安慰同志们:“没事儿,这是第一枚遥测弹,至少,80公里左右的射程是没有太大问题了,试验的几大目标,至少射程我们还是验证了的。”
掉弹有很多种可能,也有一种可能是动力不够,无法达到全部设计射程。
但是从前方观测机传回来的掉弹前的导弹动作来看,不像是动力不足导致的,否则最后那一下子高度提升就不太可能实现。
这种表现,看起来更像是制导或者飞控系统出了问题。
所以李总说射程得到了验证,这个说法倒是真没有太大问题。
看见大家的心情好了一些,李总又鼓励道:“没事儿,听前方同志的报告,至少溅落标记染色装置是正常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弹捞回来,上面有数据的,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这话提醒了大家,现在不是沮丧的时候,现在应该赶紧把遥测弹捞回来。
其实不用他们忙活,原本等待在目标溅落区的打捞组,在接到观测机的通知后,已经开动打捞船,在观测机的指引下,向着落弹点驶去。
好在距离不是太远,也就几公里的样子,在大家焦急、沮丧、失望、心疼交织的心情里,电台里终于传来了观测机的声音。
“打捞船已经抵达落弹点,正在打捞。”
大家这才略微松了一口气,成功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成功,李总的安慰对于大家来说仅仅只是安慰而已,这枚遥测弹,还是失败了。
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成功打捞到故障弹,根据弹上数据,能够分析出失败的原因。
已经到了午饭时间,这里不是经常有这么多人,今天的伙食保障,是自热食品,这在平时是吃不到的好东西。
但是大家没人愿意去撕开包装袋,吃不下。
这个时候,领导的作用就得发挥起来。
李总第一个走过去,拿起一包自热食品,撕开包装。
“同志们,先吃饭!不吃饭,又怎么有力气搞好工作?吃!都吃!”
同志们这才无精打采,三三两两的去开始吃东西。
就在大家无言的吃饭的时候,电台里传来前方打捞船的报告。
“遥测弹打捞完成,正在返航!”
幸亏薄海那是真的薄,只要标记了溅落区,哪怕与充气浮标断开,彻底沉下去了,也能找得到捞得出,十几米几十米的水深,最普通的潜水员都能潜得下去,更别说海军的潜水员了。
大家这才有了一点动力,赶紧吃!
七八十公里的距离,打捞船虽然只有十多节的航速,但是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赶回来。
得赶紧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时间,吃饭的声音大了起来。
几个小时以后,一艘船靠上了试验中心的小码头,一群人围了上去。
很幸运的是,弹载数据并没有损坏,读取非常顺利。
搞固体反舰导弹的同志们就在这个试验中心,开始分工,各自读取、分析各自负责那部分子系统的数据。“控制作动系统工作正常,接收到的指令和反馈是一致的。”
“导弹燃料耗尽,但是飞行状态在掉弹前一直平稳,速度没有异常,动能足够,不是动力不够导致的。”
“高度表数据刷新率与设计一致。”
“雷达!雷达有问题!”
“雷达?”
“对,雷达!按说这个距离,雷达应该锁定目标了,但是在掉弹前,雷达脱锁。”
“掉弹前脱锁?也就是在那之前是锁定的?”
“是的,在那之前锁定的,但是在掉弹前脱锁了,雷达系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这是什么原因?已经锁定的雷达居然会脱锁?这可不太多见。”
“争先一号都很少出现脱锁的情况,按说两者的技术是一致的啊。”
“争先一号的雷达更大一些?毕竟这个弹很细。”
相对争先一号,固体反舰弹的口径要小得多,雷达性能从基础条件上来说,的确是不如争先一号的。
“那也说不过去啊,在脱锁之前是锁定了的,距离越近,反而脱锁了?”
距离越近,信号强度越好,信噪比越高,这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事情。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的时候,有同志突然又发现了问题。
“不对不对,高度表好像有些问题。”
“我看过了,高度表的输出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
“我也说不出来,但是就是觉得高度表有些问题,好像是数据刷新率跟不上控制需求的样子。”
“不可能啊,这个高度表在争先一号上面非常正常,而且看起来直到最后,数据输出都还是正常的。”
齐工是负责制导系统的,他和苏卫华也商量了半天,没有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结果。
他抬头看看李总,李总看看他,两人再转头一起看向了苏卫华,点了点头。
算了,时间紧急,开挂!摇人!
“小苏,你把各个子系统读出来的数据都收集一下,我们去一趟京城!”
苏卫华一听,得,找老同学去。
“去那儿?”
“嗯,对,去那儿!那儿对雷达、自控、动力、制导都很有研究,我们不浪费时间,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点方向。”
他们说的“那儿”,毫无疑问就是十七机部三轧厂三分厂,之所以说得这么隐晦,一来是因为保密需要,二来嘛,这个事情去找这个单位,在普通同志听起来怎么都觉得不靠谱,还是不说了。
反正他们这么云里雾里的说半天,普通同志绝对想象不到他们的目标,是去找同一个人。
“雷达、自控、动力、制导都很有研究”,这尼玛高低得是个大型设计院才行。
对于李总来说,不一定能指望高振东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哪怕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者是方向,那也是很好的。
好在试验地就在薄海边,离着京城,也不太远,第二天下午,他们就出现在了高振东的办公室里。
“高教授啊,我们是来找你求援了。”现在防工委的下属单位,一般都是称呼高振东在京城工大的教职。
李总一坐下来,就开口道。
高振东把水放在茶几上,笑道:“求援不敢当,不过有什么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好好探讨一下的,是因为固体反舰导弹的问题?”
他们现在在忙活的,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成功的消息,他们来,多半也是为了这个。
“对对对,情况是这样,昨天,我们打了第一发固体反舰导弹的遥测弹……”
李总将事情娓娓道来,齐工在一旁做补充。
李总是型号总师,而问题大概率出在齐工负责的部分,而苏卫华是联系的纽带,所以这次来的还是他们三个。
高振东听完,心里隐隐有一些猜测,但是在没有看到数据之前,他不能肯定。
“实验数据带来了么?”他开口问道。
“带来了,带来了,你看看。”李总说完,苏卫华就开始掏包,数据已经被打印出来,看起来不是很多,主要是弹载磁芯存储器容量是很有限的,数据的类型、条目、刷新率都不可能太高,只能紧着最重要的记。
(本章完)
即使是0.85马赫的高速,但是导弹要飞完全程,需要将近300秒的时间,这玩意设计最大射程是80公里!
这是很多人会下意识忘记的一个事情,导弹飞那么快,区区几十公里,洒洒水啦~~~~~~
实际上,80公里射程是要飞很久的,至少今天参加测试的同志们觉得很久。
这是他们等待得最久的一次,哪怕导弹已经加速到了0.9马赫,但是80公里射程,还是除了弹道导弹之外最远的,没有之一。
这对于参加试验的同志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射程越远,等待结果带来的焦虑的折磨就越长。
此时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已经掉线,无法通过直观的方式得到导弹数据。
“要是空中有雷达帮助监视就好了”,大家都在心里想着。
算算时间,导弹应该已经飞到了目标区域,那里有一架直升机在空中担任观测任务。
“来了来了!报告!观测到目标,飞行正常。”
导弹虽然飞得不够快,但是电磁波的速度就快了,观测机一看见遥测弹,他们的声音就在试验中心这边响了起来。
“好!”现场一片欢腾,80公里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电台里传来前方有些惋惜的声音。
“坏了!掉弹了!掉弹了!导弹尚未到达最终目标区,掉入了海中。”
此时的观测机上,负责观测的同志心疼的看着飞行中的导弹突然提升高度,腾飞起来,然后就一头扎入了海中。
遥测弹上装载的染色剂迅速在海水中释放出来,一片荧光绿色在海面上迅速晕染开,在有些浑黄的海水中显得非常刺眼。
前方的报告,让试验中心的同志们感觉像是被当头打了一棒,瞬间就沉默下来。
大家面面相觑,失败了?掉弹?
大家看向李总,无人出声。
看见大家看向自己,李总想起来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强颜欢笑安慰同志们:“没事儿,这是第一枚遥测弹,至少,80公里左右的射程是没有太大问题了,试验的几大目标,至少射程我们还是验证了的。”
掉弹有很多种可能,也有一种可能是动力不够,无法达到全部设计射程。
但是从前方观测机传回来的掉弹前的导弹动作来看,不像是动力不足导致的,否则最后那一下子高度提升就不太可能实现。
这种表现,看起来更像是制导或者飞控系统出了问题。
所以李总说射程得到了验证,这个说法倒是真没有太大问题。
看见大家的心情好了一些,李总又鼓励道:“没事儿,听前方同志的报告,至少溅落标记染色装置是正常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弹捞回来,上面有数据的,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这话提醒了大家,现在不是沮丧的时候,现在应该赶紧把遥测弹捞回来。
其实不用他们忙活,原本等待在目标溅落区的打捞组,在接到观测机的通知后,已经开动打捞船,在观测机的指引下,向着落弹点驶去。
好在距离不是太远,也就几公里的样子,在大家焦急、沮丧、失望、心疼交织的心情里,电台里终于传来了观测机的声音。
“打捞船已经抵达落弹点,正在打捞。”
大家这才略微松了一口气,成功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成功,李总的安慰对于大家来说仅仅只是安慰而已,这枚遥测弹,还是失败了。
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成功打捞到故障弹,根据弹上数据,能够分析出失败的原因。
已经到了午饭时间,这里不是经常有这么多人,今天的伙食保障,是自热食品,这在平时是吃不到的好东西。
但是大家没人愿意去撕开包装袋,吃不下。
这个时候,领导的作用就得发挥起来。
李总第一个走过去,拿起一包自热食品,撕开包装。
“同志们,先吃饭!不吃饭,又怎么有力气搞好工作?吃!都吃!”
同志们这才无精打采,三三两两的去开始吃东西。
就在大家无言的吃饭的时候,电台里传来前方打捞船的报告。
“遥测弹打捞完成,正在返航!”
幸亏薄海那是真的薄,只要标记了溅落区,哪怕与充气浮标断开,彻底沉下去了,也能找得到捞得出,十几米几十米的水深,最普通的潜水员都能潜得下去,更别说海军的潜水员了。
大家这才有了一点动力,赶紧吃!
七八十公里的距离,打捞船虽然只有十多节的航速,但是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赶回来。
得赶紧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时间,吃饭的声音大了起来。
几个小时以后,一艘船靠上了试验中心的小码头,一群人围了上去。
很幸运的是,弹载数据并没有损坏,读取非常顺利。
搞固体反舰导弹的同志们就在这个试验中心,开始分工,各自读取、分析各自负责那部分子系统的数据。“控制作动系统工作正常,接收到的指令和反馈是一致的。”
“导弹燃料耗尽,但是飞行状态在掉弹前一直平稳,速度没有异常,动能足够,不是动力不够导致的。”
“高度表数据刷新率与设计一致。”
“雷达!雷达有问题!”
“雷达?”
“对,雷达!按说这个距离,雷达应该锁定目标了,但是在掉弹前,雷达脱锁。”
“掉弹前脱锁?也就是在那之前是锁定的?”
“是的,在那之前锁定的,但是在掉弹前脱锁了,雷达系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这是什么原因?已经锁定的雷达居然会脱锁?这可不太多见。”
“争先一号都很少出现脱锁的情况,按说两者的技术是一致的啊。”
“争先一号的雷达更大一些?毕竟这个弹很细。”
相对争先一号,固体反舰弹的口径要小得多,雷达性能从基础条件上来说,的确是不如争先一号的。
“那也说不过去啊,在脱锁之前是锁定了的,距离越近,反而脱锁了?”
距离越近,信号强度越好,信噪比越高,这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事情。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的时候,有同志突然又发现了问题。
“不对不对,高度表好像有些问题。”
“我看过了,高度表的输出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
“我也说不出来,但是就是觉得高度表有些问题,好像是数据刷新率跟不上控制需求的样子。”
“不可能啊,这个高度表在争先一号上面非常正常,而且看起来直到最后,数据输出都还是正常的。”
齐工是负责制导系统的,他和苏卫华也商量了半天,没有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结果。
他抬头看看李总,李总看看他,两人再转头一起看向了苏卫华,点了点头。
算了,时间紧急,开挂!摇人!
“小苏,你把各个子系统读出来的数据都收集一下,我们去一趟京城!”
苏卫华一听,得,找老同学去。
“去那儿?”
“嗯,对,去那儿!那儿对雷达、自控、动力、制导都很有研究,我们不浪费时间,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点方向。”
他们说的“那儿”,毫无疑问就是十七机部三轧厂三分厂,之所以说得这么隐晦,一来是因为保密需要,二来嘛,这个事情去找这个单位,在普通同志听起来怎么都觉得不靠谱,还是不说了。
反正他们这么云里雾里的说半天,普通同志绝对想象不到他们的目标,是去找同一个人。
“雷达、自控、动力、制导都很有研究”,这尼玛高低得是个大型设计院才行。
对于李总来说,不一定能指望高振东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哪怕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者是方向,那也是很好的。
好在试验地就在薄海边,离着京城,也不太远,第二天下午,他们就出现在了高振东的办公室里。
“高教授啊,我们是来找你求援了。”现在防工委的下属单位,一般都是称呼高振东在京城工大的教职。
李总一坐下来,就开口道。
高振东把水放在茶几上,笑道:“求援不敢当,不过有什么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好好探讨一下的,是因为固体反舰导弹的问题?”
他们现在在忙活的,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成功的消息,他们来,多半也是为了这个。
“对对对,情况是这样,昨天,我们打了第一发固体反舰导弹的遥测弹……”
李总将事情娓娓道来,齐工在一旁做补充。
李总是型号总师,而问题大概率出在齐工负责的部分,而苏卫华是联系的纽带,所以这次来的还是他们三个。
高振东听完,心里隐隐有一些猜测,但是在没有看到数据之前,他不能肯定。
“实验数据带来了么?”他开口问道。
“带来了,带来了,你看看。”李总说完,苏卫华就开始掏包,数据已经被打印出来,看起来不是很多,主要是弹载磁芯存储器容量是很有限的,数据的类型、条目、刷新率都不可能太高,只能紧着最重要的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