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国尉尉缭
乐正在前来咸阳的时候,北地郡郡尉郭景芝曾经给乐正三个忠告。第一不要得罪左相李斯,第二不要得罪廷尉姚贾,第三就是来拜访国尉尉缭。
乐正来到咸阳之后一直在跟扶苏进行大计划的事情,后来又就开始实验造纸术,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见这个传中的国尉尉缭子。
之所谓乐正此时想到了尉缭子,还是因为联合学派的事情起了波折。
齐博士淳于越被乐正用一种有些欺骗的方式拉拢了,墨家巨子相理勤被乐正的言论打动了。但是农家的治粟内史陈辛却选择了作壁上观,阴阳家还不知道态度。
此时真正确定的只有齐博士淳于越能帮到自己,在乐正看来这远远不够。法家的力量有多大,看看麒麟殿大辩论的时候,文武百官只有一个淳于越站出来对抗就知道了。
法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乐正最担心的就是虽然始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计策,但是难免会被法家从中截胡。那时候真的就是在为法家做嫁衣了,那是乐正和扶苏都不想看到的事。
乐正是想组织焚书,用更好的和更温和的方式让大秦文化一统。但是乐正更清楚单靠这些学派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太过畏惧和安逸了。
诸子百家,经过大浪淘沙之后,虽然如今在朝堂的就这五家,但是还有一家一直活跃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那就是兵家!
兵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派,倒不如说是一个汇聚了历史上兵法大家的集合称谓。
就算是在后世新时代的历史上,兵家也没有唯一的领袖和严密的组织,更何况乐正也特地咨询过扶苏,兵家这个称谓还真的不是一个学派。
兵家,此时在大秦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等。比如率领长城军团的蒙恬就可以被成为兵家,但是那不是学派,只是一个称谓而已。
但是乐正知道兵家所具备的力量,他们才是一个帝国长盛不衰的骨干力量。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从郭景芝那里乐正也了解了一些尉缭子的事迹,的确可以称得上大秦最出色的军事家。虽然不知道尉缭如今为何如此低调,一直在家著书,但是乐正就是感觉尉缭子对自己的大计划有助力,这是一种直觉。
尉缭加入秦国的时候,秦国已经在开始一统六国的准备,以当时秦国的战斗力,对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妥妥的碾压。但是秦国最怕的是诸国合纵对抗,六国一旦联合就是碾压秦国的节奏啊!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瓦解六国的联合就成了秦国
的战略,这种事以李斯为首的文官之最擅长不过的了。
等到始皇帝反过头来看自己的军队的时候,当真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但是!真正谙熟军事大战略的军事家却没有!没有出色的军事专家掌握大局,秦国的统一战略就步履维艰了。
这个时候尉缭出现了,带给了秦国全新的战略思想,一举帮助秦国在军事上定下了统一的布局,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不过尉缭虽然立下了如此大功,但是在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却有些低调了。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兵家这个学派,但是兵家的人可是不少啊,不知道他们是否对纸张感兴趣呢?”
乐正这样想着,就来到了国尉尉缭的府邸。
身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的国尉,尉缭的府邸比之扶苏的更要大气磅礴很多。也可以看的出来始皇帝对这些真正有功劳和才华的人的确很看重,至少赏赐是从不吝啬的。
乐正递上拜帖,自有下人前去通报。
“可是将作少府左校令乐正?”
不多时,就有下人前来询问乐正,这正是乐正现在的官职,来拜访国尉必须要通报信息才可以。
“正是在下。”
“国尉有请,如今国尉正在读书,还请到书房相见。”
乐正就随着下人走入了国尉府,不多时就来到了书房外。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为求己者矣。”
书房中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惆怅的感觉,却是让乐正忍不住顿住了脚步。
乐正虽然来自后世新时代,但是对于古文并不是很擅长,尉缭所说的这几句话让乐正需要想一想才可以。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说的茫茫苍天,不知它的尽头,帝王君主,谁是可供学习的法则?过去帝王的事情已经不能追寻,以后的帝王事情尚未可知,所谓法则就只能在自身寻找。
想到这里,乐正突然觉得自己小瞧了尉缭,能被始皇帝拜为国尉的存在又岂是泛泛之辈。单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蕴含着深奥的哲理。
乐正不知道这是尉缭知道自己要来故意读出的,还是尉缭无意中读出的,但是这的确让乐正对尉缭的才华有了深刻的认知。
大秦国尉,大秦最出色的军事家,改革大秦军事,为大秦一统六国制定军事大战略的兵家,绝对是非同寻常之人。
“学生乐正,拜见国尉。”
乐正不敢怠慢,急忙
在书房外就施了一礼。
书房中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你曾经在义渠城郭郡尉手下做千夫长?”
“学生曾是北地郡义渠城东营千夫长。”
虽然尉缭并没有让自己进书房,而是直接在里面同自己答话,但是乐正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要知道尉缭可是国尉,三公之一,能看在郡尉郭景芝的面子上接见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自己只是将作少府的一个小小左校令而已。
“我听闻你阵斩了北营千夫长李有义?杀害同僚,而且还是我大秦的将士,你又作何解?”
没想到尉缭竟然问起了这件事,乐正正了正脸色,当即回道。
“北营千夫长李有义,杀良冒功,剿民为匪,已经忘记了军人的职责。身为戍守部队,就应该保境安民,怎可因为一点军功,就残害百姓,这种人已经不配为军人,不配为大秦将士,他们已经是叛军!我身为东营千夫长,怎么可以眼睁睁看到这种事在自己面前发生而不作为,我乐正就要灭杀这种败类,还我大秦军伍一个朗朗乾坤!”
对于这件事,乐正一直是坚信自己没有做错。身为军人的第一要职就是保境安民,如果军人同盗匪一样残害百姓的话,那这些军人就应该不是军人了,而是败类!放在后世新时代这样的军人还会上军事法庭治罪的。
“我听闻你是乐毅将军之后,你是赵人,也算是燕人,为何要为大秦效力?”
尉缭这个问题就有些诛心了,乐正是谁?是乐毅的孙子,那乐毅呢?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后来乐毅被燕昭王拜为上将军,合五国之中攻伐齐国,成就了乐毅一代战将的赫赫威名。
不过之后燕惠王即位,乐毅因为被猜忌才转投赵国,被封为望诸君。之后乐毅和燕惠王和解,乐毅的儿子乐间被封为了魏国的昌国君。
这样看来,乐正即是赵人,也可以说是燕人。
虽然此时的大秦朝堂中也有不少六国的臣子,但是从来没有人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过诛心,难免会让人有些尴尬。
而此时尉缭就是在问乐正这个尴尬的问题。
乐正的额头不由得冒出了一抹冷汗......
乐正来到咸阳之后一直在跟扶苏进行大计划的事情,后来又就开始实验造纸术,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见这个传中的国尉尉缭子。
之所谓乐正此时想到了尉缭子,还是因为联合学派的事情起了波折。
齐博士淳于越被乐正用一种有些欺骗的方式拉拢了,墨家巨子相理勤被乐正的言论打动了。但是农家的治粟内史陈辛却选择了作壁上观,阴阳家还不知道态度。
此时真正确定的只有齐博士淳于越能帮到自己,在乐正看来这远远不够。法家的力量有多大,看看麒麟殿大辩论的时候,文武百官只有一个淳于越站出来对抗就知道了。
法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乐正最担心的就是虽然始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计策,但是难免会被法家从中截胡。那时候真的就是在为法家做嫁衣了,那是乐正和扶苏都不想看到的事。
乐正是想组织焚书,用更好的和更温和的方式让大秦文化一统。但是乐正更清楚单靠这些学派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太过畏惧和安逸了。
诸子百家,经过大浪淘沙之后,虽然如今在朝堂的就这五家,但是还有一家一直活跃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那就是兵家!
兵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派,倒不如说是一个汇聚了历史上兵法大家的集合称谓。
就算是在后世新时代的历史上,兵家也没有唯一的领袖和严密的组织,更何况乐正也特地咨询过扶苏,兵家这个称谓还真的不是一个学派。
兵家,此时在大秦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等。比如率领长城军团的蒙恬就可以被成为兵家,但是那不是学派,只是一个称谓而已。
但是乐正知道兵家所具备的力量,他们才是一个帝国长盛不衰的骨干力量。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从郭景芝那里乐正也了解了一些尉缭子的事迹,的确可以称得上大秦最出色的军事家。虽然不知道尉缭如今为何如此低调,一直在家著书,但是乐正就是感觉尉缭子对自己的大计划有助力,这是一种直觉。
尉缭加入秦国的时候,秦国已经在开始一统六国的准备,以当时秦国的战斗力,对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妥妥的碾压。但是秦国最怕的是诸国合纵对抗,六国一旦联合就是碾压秦国的节奏啊!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瓦解六国的联合就成了秦国
的战略,这种事以李斯为首的文官之最擅长不过的了。
等到始皇帝反过头来看自己的军队的时候,当真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但是!真正谙熟军事大战略的军事家却没有!没有出色的军事专家掌握大局,秦国的统一战略就步履维艰了。
这个时候尉缭出现了,带给了秦国全新的战略思想,一举帮助秦国在军事上定下了统一的布局,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不过尉缭虽然立下了如此大功,但是在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却有些低调了。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兵家这个学派,但是兵家的人可是不少啊,不知道他们是否对纸张感兴趣呢?”
乐正这样想着,就来到了国尉尉缭的府邸。
身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的国尉,尉缭的府邸比之扶苏的更要大气磅礴很多。也可以看的出来始皇帝对这些真正有功劳和才华的人的确很看重,至少赏赐是从不吝啬的。
乐正递上拜帖,自有下人前去通报。
“可是将作少府左校令乐正?”
不多时,就有下人前来询问乐正,这正是乐正现在的官职,来拜访国尉必须要通报信息才可以。
“正是在下。”
“国尉有请,如今国尉正在读书,还请到书房相见。”
乐正就随着下人走入了国尉府,不多时就来到了书房外。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为求己者矣。”
书房中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惆怅的感觉,却是让乐正忍不住顿住了脚步。
乐正虽然来自后世新时代,但是对于古文并不是很擅长,尉缭所说的这几句话让乐正需要想一想才可以。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说的茫茫苍天,不知它的尽头,帝王君主,谁是可供学习的法则?过去帝王的事情已经不能追寻,以后的帝王事情尚未可知,所谓法则就只能在自身寻找。
想到这里,乐正突然觉得自己小瞧了尉缭,能被始皇帝拜为国尉的存在又岂是泛泛之辈。单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蕴含着深奥的哲理。
乐正不知道这是尉缭知道自己要来故意读出的,还是尉缭无意中读出的,但是这的确让乐正对尉缭的才华有了深刻的认知。
大秦国尉,大秦最出色的军事家,改革大秦军事,为大秦一统六国制定军事大战略的兵家,绝对是非同寻常之人。
“学生乐正,拜见国尉。”
乐正不敢怠慢,急忙
在书房外就施了一礼。
书房中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你曾经在义渠城郭郡尉手下做千夫长?”
“学生曾是北地郡义渠城东营千夫长。”
虽然尉缭并没有让自己进书房,而是直接在里面同自己答话,但是乐正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要知道尉缭可是国尉,三公之一,能看在郡尉郭景芝的面子上接见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自己只是将作少府的一个小小左校令而已。
“我听闻你阵斩了北营千夫长李有义?杀害同僚,而且还是我大秦的将士,你又作何解?”
没想到尉缭竟然问起了这件事,乐正正了正脸色,当即回道。
“北营千夫长李有义,杀良冒功,剿民为匪,已经忘记了军人的职责。身为戍守部队,就应该保境安民,怎可因为一点军功,就残害百姓,这种人已经不配为军人,不配为大秦将士,他们已经是叛军!我身为东营千夫长,怎么可以眼睁睁看到这种事在自己面前发生而不作为,我乐正就要灭杀这种败类,还我大秦军伍一个朗朗乾坤!”
对于这件事,乐正一直是坚信自己没有做错。身为军人的第一要职就是保境安民,如果军人同盗匪一样残害百姓的话,那这些军人就应该不是军人了,而是败类!放在后世新时代这样的军人还会上军事法庭治罪的。
“我听闻你是乐毅将军之后,你是赵人,也算是燕人,为何要为大秦效力?”
尉缭这个问题就有些诛心了,乐正是谁?是乐毅的孙子,那乐毅呢?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后来乐毅被燕昭王拜为上将军,合五国之中攻伐齐国,成就了乐毅一代战将的赫赫威名。
不过之后燕惠王即位,乐毅因为被猜忌才转投赵国,被封为望诸君。之后乐毅和燕惠王和解,乐毅的儿子乐间被封为了魏国的昌国君。
这样看来,乐正即是赵人,也可以说是燕人。
虽然此时的大秦朝堂中也有不少六国的臣子,但是从来没有人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过诛心,难免会让人有些尴尬。
而此时尉缭就是在问乐正这个尴尬的问题。
乐正的额头不由得冒出了一抹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