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小小赌一把
当初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吴宇森作为副导演,积累了很多经验。
到了《终结者3》升任导演,让杨叶省了很多事。
杨叶每天拍完自己的戏就闪人,省下的时间就去忙基金的事。
由于基金初创,保尔森没什么名望,很多时候都要他亲自出面。
过去二十年,杨叶在电影业上的表现有目共睹,他在这个领域的统治力无人质疑。
当杨氏私募基金出现的时候,立刻在北美资本界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这段时间,杨叶开始顶着他的爵士头衔,不断出入北美的上流社会。
欧美的上流社会流行一种“名媛文化”。
在一些富人举办的沙龙上,都会邀请许多名媛参加。
这些名媛主要分为四类,具有欧洲皇室或贵族血统的人通常被认为是真正的名媛。
其次是富豪家族的继承人,各个领域的女性杰出代表,以及走红的真人秀明星等。
当然,还有许多假名媛,她们想方设法包装自己,然后出入这些场合,以期能够钓到金龟婿。
在后世的中国,还有专门的名媛培训班,专门学习如何勾引,伺候富人,还有人成功上岸。
比如郭富成的老婆,据说就是名媛培训班出来的。
在中国崛起之后,许多名人的女儿也被邀请去欧美参加这些名媛舞会。
比如功夫巨星李联杰的女儿,菊的二公主、赌王的女儿都曾被邀请参加巴黎的名媛舞会。
她们身着定制礼服、佩戴高级珠宝,与“骑士”共舞,这成为她们开始接触时尚界和媒体的契机。
杨叶这段时间频繁出席各种沙龙,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名媛,还曾化身“骑士”,和名媛共舞。
杨叶不仅仅是世界顶级的富豪,他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谈吐更是让这些名媛青睐不已。
这些名媛对这个大电影明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她们还从麦当娜那里听说杨叶那啥非常凶猛。
于是,他们纷纷向杨叶表示好感,和杨叶约会,杨叶也不客气,和这些名媛干了个爽。
当然,干了个爽只是消遣,主要还是搞钱,拉人脉。
杨叶公然宣布,他募集的资金除了传统的股票、楼市等行业之外,很大一部分会流向电影业。
这意味着华尔街的资金多了一个新的去处。
电影业的投资有多吸引人呢?
进入九十年代后,电影业极度繁荣,世界各地佳作频出,电影票房也被不断推高。
1990年至2000年间,北美电影票房增长了52%,外国市场也在爆发式的增长。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的收入来源变得非常广泛。
除了电影票房,电影公司还可以在广告赞助、录相收入、电视版权、电视点播、电影周边、游戏改编、小说出版等领域大赚特赚。
这都使得电影成为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但是,电影业仍旧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业。
因为随着市场越来越好,电影的制作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杨叶刚刚穿越的时候,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费不到500万美元一部。
进入九十年代,已经翻了五倍,达到2500万美元。
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特点的“高概念”电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制作成本超过一亿美元的电影开始出现。
高投入意味着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即使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商业大导,也有《太阳帝国》这样的滑铁卢时刻。
所以,世界各地的电影公司都不会在制作电影的时候,投入太多的自有资金。
他们喜欢拿投资人的钱来烧,这样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如果电影大卖,自然皆大欢喜。
即使电影扑街,通过做账还是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
另一方面,因为股票市场不景气,加上银行利率很低,华尔街的资金非常充裕,甚至出现了一些募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私募基金。
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亟需寻求新的赢利点,好莱坞良好的市场表现,自然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以派拉蒙为例,即使在不佳的年份,派拉蒙的内部回报率也可以达到15%,如果是出品了《壮志凌云》的年份,回报率就更高了。
而一般的对冲基金,寻求的回报率也就在12%~18%之间,由此可见,投资电影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只不过,如今世界各地的电影公司,风行的融资的对象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电影片商。
通常情况下,好莱坞一部电影无需上映,通过卖版权就可以收回80%的投资。
而香港更夸张,连剧本都不需要,只需要拿着几个一线演员的片约,就可以融到几千万的投资。
所以说,华尔街虽然有心跟好莱坞合作,却苦无门路,好莱坞不需要他们的钱。
历史上,由于电影制作成本的不断上涨,通过预售收回的投资越来越少,才终于在千禧年的时候,由派拉蒙牵头,和美林证券达成合作,建立了一支名为melrose的私募基金。
这支基金规模达到2.3亿美元,在三年内一共投资了派拉蒙的25部电影。
为什么是25部电影呢?
因为当时的投资机构都十分信奉一种叫做“蒙特卡洛”投资组合理论,基于这种理论进行计算,当投资的电影项目达到20-25部时,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就比较小了。
简而言之,投资电影总是有赚有赔,当投资的电影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赔钱的概率就会变小。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华尔街的美林、雷曼兄弟等基金、投行开始向好莱坞进行疯狂投资。
每年调动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甚至催生出一批有实力的独立制片公司。
然后……他们就被好莱坞坑成了傻逼!
等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的投行、基金纷纷陷入危机。为了自救,他们被迫将手中的电影股份以3-7折出售,好莱坞趁机大肆扫货,让华尔街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币。
……
作为基金的掌控者,杨叶也并没有只是凭着自己的一张脸,就到处要钱。
他设计了一套理论模型,开始到处兜售,声称可以预测出一部电影的成功几率。
在一次聚会上,杨叶高谈阔论,大致阐述了他的这套理论模型。
“基于一部影片的导演、主演、类型、发行日期等因素,以我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经验,就可以大致预测电影投入市场后的成功几率……”
为了增强说服力,杨叶又拿出向桦胜的八大致胜要诀,添油加醋了一番,唬得那些投资人一愣一愣的。
由于杨叶在电影业战无不胜的经验,不少人开始相信,原来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是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
其实,这玩意儿只能提供一个大致预测的思路,怎么可能算得准?
要是算得准,就不会有那些黑马了。
《第一滴血》的剧本在好莱坞流传了十多年都无人接手,等到拍成电影,史泰龙自己都觉得这踏马就是一部大烂片。
史泰龙打算一笔钱把电影买下来销毁,因为丢不起这个人。
被电影公司拒绝后,他又建议把他的戏份尽量剪掉,然而电影一上映,大卖特卖,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英雄本色》也是,电影拍完,麦嘉说这算了吧,别上映了,观众不会喜欢的,上映的话还要搭一笔发行费,结果风靡亚洲,导演主演全部一波起飞。
电影票房这玩意儿非常玄学,怎么可能预测?
也只有杨叶这样的穿越者,才能知道哪部电影会成功。
但他不能直白的说出来,所以要搞出一套所谓的理论来遮掩,实际上就是装神弄鬼!
现场有人问杨叶:“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中,您最看好哪一部?”
1992年有很多精彩的续集电影即将上映,比如《蝙蝠侠归来》、《小鬼当家2》、《致命武器3》等等。
这些电影的前作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然而杨叶并没有预测这些电影,那样显不出本事。
杨叶回答道:“前段时间我去看望我的朋友惠特尼·休斯顿,她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叫做《保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保护过总统的保镖被聘请,前往保护一位当红的歌星。
这位保镖责任心强,公私分明,绝不和雇主发生感情,但他却被歌手的魅力征服,两人坠入爱河。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我看了毛片,感觉拍的非常好,我甚至产生了要拍一个中国版的想法。
根据我的分析,我认为这部电影会成为今年的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至少在三亿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会在圣诞前夕上映,大家拭目以待吧!”
杨叶无视那些来势汹汹的续集大作,公然预测一部半年后上映的电影会成为票房冠军,让许多人大感兴趣。
有人当场问道:“爵士阁下,您确认您说的这部《保镖》会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吗?”
杨叶当然不会把话说死,他纠正道:“我是说这部电影会成为一匹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有一定的。”
那人强人所难地说道:“那么,你能预测一个更准确的数字吗?”
杨叶被人挑衅,当即问道:“请问阁下是?”
那人道:“我是华尔街的一名投资人,我叫瑞恩·卡瓦劳格。”
杨叶摇摇头,说道:“卡瓦劳格先生,我不是神,这只是基于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以及我对市场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但我可以跟你打一个赌,我赌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如果达不到,我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瑞恩·卡瓦劳格不信杨叶看个了个毛片就能精准地预测票房,当即说道:“那好,如果票房超过了三亿美元,我也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杨叶和瑞恩·卡瓦劳格击掌为誓,现场的许多人做了见证,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等待着结果。
如果杨叶赢了,那他对电影市场的精准预测能力,将使得他掌握的基金变得炙手可热。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你能赚钱,你能给他们带来收入,你就是爷爷。
……
像《终结者3》这样的电影,对于杨叶来说,拍起来其实非常轻松。
很多看似十分危险的镜头,他根本就不用在场。
而有吴宇森把控全局,他只需要时不时盯一下,确保电影不跑偏就可以了。
这保证了他有大把的时间到处浪,除了游说美国的富人投资他的基金,还能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陪中森明菜。
比如说电影开始后不久,tx开着疾驰的大吊车,将牢牢抓住吊臂尾端挂钩的t850甩进路边商店那场戏,非常的惊险刺激,是《终结者3》的名场面之一。
拍摄的时候,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杨叶挂在吊车上撞房子,杨叶虽然也可以称之为“超人”,但他没有钢铁之躯。
那这场戏如何拍摄呢?
布景小组了两周的时间,在拍摄场地搭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商场。
这座商场是特别设计的,确保吊臂撞击的时候,可以穿过建筑物。
拍摄的时候,替身演员驾驶140吨重的吊车,沿着商场疾驰而去,吊臂的钩子上挂着杨叶的替身道具,狠狠地把房子撞烂。
为了让房子倒塌,还得用炸药去炸,而为了制造出更加壮观的视觉效果,特效部门还在商场内部放置了一些烟。
最后,紫气公司将替身道具换成杨叶的电子模型,电子模型都是前期对着杨叶扫描好的。
剪辑的时候,配合前期拍摄的杨叶的面部特写,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几乎没人能够分辨出哪些是cg画面。
杨叶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磨合,搞这些事情已经非常成熟,非常高效了。
杨叶只需要告诉团队,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剩下的事情大家就会自行搞定。
当然,如果遇到技术性的难题,杨叶也会亲自出马。
吴宇森作为导演,对此十分羡慕,这样牛逼的团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只可惜,这支团队是杨叶一手打造出来的,只听命于杨叶,他吴宇森只用一下体验卡。
在吴宇森使用体验卡的时候,杨叶却被美国电影协会mpa请了去……(本章完)
到了《终结者3》升任导演,让杨叶省了很多事。
杨叶每天拍完自己的戏就闪人,省下的时间就去忙基金的事。
由于基金初创,保尔森没什么名望,很多时候都要他亲自出面。
过去二十年,杨叶在电影业上的表现有目共睹,他在这个领域的统治力无人质疑。
当杨氏私募基金出现的时候,立刻在北美资本界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这段时间,杨叶开始顶着他的爵士头衔,不断出入北美的上流社会。
欧美的上流社会流行一种“名媛文化”。
在一些富人举办的沙龙上,都会邀请许多名媛参加。
这些名媛主要分为四类,具有欧洲皇室或贵族血统的人通常被认为是真正的名媛。
其次是富豪家族的继承人,各个领域的女性杰出代表,以及走红的真人秀明星等。
当然,还有许多假名媛,她们想方设法包装自己,然后出入这些场合,以期能够钓到金龟婿。
在后世的中国,还有专门的名媛培训班,专门学习如何勾引,伺候富人,还有人成功上岸。
比如郭富成的老婆,据说就是名媛培训班出来的。
在中国崛起之后,许多名人的女儿也被邀请去欧美参加这些名媛舞会。
比如功夫巨星李联杰的女儿,菊的二公主、赌王的女儿都曾被邀请参加巴黎的名媛舞会。
她们身着定制礼服、佩戴高级珠宝,与“骑士”共舞,这成为她们开始接触时尚界和媒体的契机。
杨叶这段时间频繁出席各种沙龙,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名媛,还曾化身“骑士”,和名媛共舞。
杨叶不仅仅是世界顶级的富豪,他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谈吐更是让这些名媛青睐不已。
这些名媛对这个大电影明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她们还从麦当娜那里听说杨叶那啥非常凶猛。
于是,他们纷纷向杨叶表示好感,和杨叶约会,杨叶也不客气,和这些名媛干了个爽。
当然,干了个爽只是消遣,主要还是搞钱,拉人脉。
杨叶公然宣布,他募集的资金除了传统的股票、楼市等行业之外,很大一部分会流向电影业。
这意味着华尔街的资金多了一个新的去处。
电影业的投资有多吸引人呢?
进入九十年代后,电影业极度繁荣,世界各地佳作频出,电影票房也被不断推高。
1990年至2000年间,北美电影票房增长了52%,外国市场也在爆发式的增长。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的收入来源变得非常广泛。
除了电影票房,电影公司还可以在广告赞助、录相收入、电视版权、电视点播、电影周边、游戏改编、小说出版等领域大赚特赚。
这都使得电影成为当时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但是,电影业仍旧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业。
因为随着市场越来越好,电影的制作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杨叶刚刚穿越的时候,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费不到500万美元一部。
进入九十年代,已经翻了五倍,达到2500万美元。
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特点的“高概念”电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制作成本超过一亿美元的电影开始出现。
高投入意味着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
即使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商业大导,也有《太阳帝国》这样的滑铁卢时刻。
所以,世界各地的电影公司都不会在制作电影的时候,投入太多的自有资金。
他们喜欢拿投资人的钱来烧,这样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如果电影大卖,自然皆大欢喜。
即使电影扑街,通过做账还是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
另一方面,因为股票市场不景气,加上银行利率很低,华尔街的资金非常充裕,甚至出现了一些募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私募基金。
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亟需寻求新的赢利点,好莱坞良好的市场表现,自然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以派拉蒙为例,即使在不佳的年份,派拉蒙的内部回报率也可以达到15%,如果是出品了《壮志凌云》的年份,回报率就更高了。
而一般的对冲基金,寻求的回报率也就在12%~18%之间,由此可见,投资电影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只不过,如今世界各地的电影公司,风行的融资的对象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电影片商。
通常情况下,好莱坞一部电影无需上映,通过卖版权就可以收回80%的投资。
而香港更夸张,连剧本都不需要,只需要拿着几个一线演员的片约,就可以融到几千万的投资。
所以说,华尔街虽然有心跟好莱坞合作,却苦无门路,好莱坞不需要他们的钱。
历史上,由于电影制作成本的不断上涨,通过预售收回的投资越来越少,才终于在千禧年的时候,由派拉蒙牵头,和美林证券达成合作,建立了一支名为melrose的私募基金。
这支基金规模达到2.3亿美元,在三年内一共投资了派拉蒙的25部电影。
为什么是25部电影呢?
因为当时的投资机构都十分信奉一种叫做“蒙特卡洛”投资组合理论,基于这种理论进行计算,当投资的电影项目达到20-25部时,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就比较小了。
简而言之,投资电影总是有赚有赔,当投资的电影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赔钱的概率就会变小。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华尔街的美林、雷曼兄弟等基金、投行开始向好莱坞进行疯狂投资。
每年调动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甚至催生出一批有实力的独立制片公司。
然后……他们就被好莱坞坑成了傻逼!
等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的投行、基金纷纷陷入危机。为了自救,他们被迫将手中的电影股份以3-7折出售,好莱坞趁机大肆扫货,让华尔街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币。
……
作为基金的掌控者,杨叶也并没有只是凭着自己的一张脸,就到处要钱。
他设计了一套理论模型,开始到处兜售,声称可以预测出一部电影的成功几率。
在一次聚会上,杨叶高谈阔论,大致阐述了他的这套理论模型。
“基于一部影片的导演、主演、类型、发行日期等因素,以我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经验,就可以大致预测电影投入市场后的成功几率……”
为了增强说服力,杨叶又拿出向桦胜的八大致胜要诀,添油加醋了一番,唬得那些投资人一愣一愣的。
由于杨叶在电影业战无不胜的经验,不少人开始相信,原来一部电影是否成功,是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
其实,这玩意儿只能提供一个大致预测的思路,怎么可能算得准?
要是算得准,就不会有那些黑马了。
《第一滴血》的剧本在好莱坞流传了十多年都无人接手,等到拍成电影,史泰龙自己都觉得这踏马就是一部大烂片。
史泰龙打算一笔钱把电影买下来销毁,因为丢不起这个人。
被电影公司拒绝后,他又建议把他的戏份尽量剪掉,然而电影一上映,大卖特卖,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英雄本色》也是,电影拍完,麦嘉说这算了吧,别上映了,观众不会喜欢的,上映的话还要搭一笔发行费,结果风靡亚洲,导演主演全部一波起飞。
电影票房这玩意儿非常玄学,怎么可能预测?
也只有杨叶这样的穿越者,才能知道哪部电影会成功。
但他不能直白的说出来,所以要搞出一套所谓的理论来遮掩,实际上就是装神弄鬼!
现场有人问杨叶:“今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中,您最看好哪一部?”
1992年有很多精彩的续集电影即将上映,比如《蝙蝠侠归来》、《小鬼当家2》、《致命武器3》等等。
这些电影的前作都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然而杨叶并没有预测这些电影,那样显不出本事。
杨叶回答道:“前段时间我去看望我的朋友惠特尼·休斯顿,她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叫做《保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保护过总统的保镖被聘请,前往保护一位当红的歌星。
这位保镖责任心强,公私分明,绝不和雇主发生感情,但他却被歌手的魅力征服,两人坠入爱河。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我看了毛片,感觉拍的非常好,我甚至产生了要拍一个中国版的想法。
根据我的分析,我认为这部电影会成为今年的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至少在三亿美元以上,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会在圣诞前夕上映,大家拭目以待吧!”
杨叶无视那些来势汹汹的续集大作,公然预测一部半年后上映的电影会成为票房冠军,让许多人大感兴趣。
有人当场问道:“爵士阁下,您确认您说的这部《保镖》会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吗?”
杨叶当然不会把话说死,他纠正道:“我是说这部电影会成为一匹黑马,我预测它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可能会成为票房冠军。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有一定的。”
那人强人所难地说道:“那么,你能预测一个更准确的数字吗?”
杨叶被人挑衅,当即问道:“请问阁下是?”
那人道:“我是华尔街的一名投资人,我叫瑞恩·卡瓦劳格。”
杨叶摇摇头,说道:“卡瓦劳格先生,我不是神,这只是基于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以及我对市场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但我可以跟你打一个赌,我赌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在三亿美元以上,如果达不到,我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瑞恩·卡瓦劳格不信杨叶看个了个毛片就能精准地预测票房,当即说道:“那好,如果票房超过了三亿美元,我也可以输给你一百万美元。”
杨叶和瑞恩·卡瓦劳格击掌为誓,现场的许多人做了见证,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等待着结果。
如果杨叶赢了,那他对电影市场的精准预测能力,将使得他掌握的基金变得炙手可热。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你能赚钱,你能给他们带来收入,你就是爷爷。
……
像《终结者3》这样的电影,对于杨叶来说,拍起来其实非常轻松。
很多看似十分危险的镜头,他根本就不用在场。
而有吴宇森把控全局,他只需要时不时盯一下,确保电影不跑偏就可以了。
这保证了他有大把的时间到处浪,除了游说美国的富人投资他的基金,还能抽出时间来陪女儿,陪中森明菜。
比如说电影开始后不久,tx开着疾驰的大吊车,将牢牢抓住吊臂尾端挂钩的t850甩进路边商店那场戏,非常的惊险刺激,是《终结者3》的名场面之一。
拍摄的时候,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杨叶挂在吊车上撞房子,杨叶虽然也可以称之为“超人”,但他没有钢铁之躯。
那这场戏如何拍摄呢?
布景小组了两周的时间,在拍摄场地搭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商场。
这座商场是特别设计的,确保吊臂撞击的时候,可以穿过建筑物。
拍摄的时候,替身演员驾驶140吨重的吊车,沿着商场疾驰而去,吊臂的钩子上挂着杨叶的替身道具,狠狠地把房子撞烂。
为了让房子倒塌,还得用炸药去炸,而为了制造出更加壮观的视觉效果,特效部门还在商场内部放置了一些烟。
最后,紫气公司将替身道具换成杨叶的电子模型,电子模型都是前期对着杨叶扫描好的。
剪辑的时候,配合前期拍摄的杨叶的面部特写,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几乎没人能够分辨出哪些是cg画面。
杨叶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磨合,搞这些事情已经非常成熟,非常高效了。
杨叶只需要告诉团队,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剩下的事情大家就会自行搞定。
当然,如果遇到技术性的难题,杨叶也会亲自出马。
吴宇森作为导演,对此十分羡慕,这样牛逼的团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只可惜,这支团队是杨叶一手打造出来的,只听命于杨叶,他吴宇森只用一下体验卡。
在吴宇森使用体验卡的时候,杨叶却被美国电影协会mpa请了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