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大明救星 > 大明救星
错误举报

第五十五章 闯军的布置

    高升之所以没继续开车到登州府直接去见杨御蕃,是因为从掖县到登州府一带山地较多,连一般的马车都行动不便,更别说这么庞大的装甲车了。
    而且,这里也相对安全,闯军就算还没有放弃追击,一时半会儿也追不过来。
    ……
    三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吴三桂最终还是决定向李自成归降,并亲自率军五千人赶到京师,以示诚意。
    而他之所以做出了这个和正史中完全相反的决定,可以说是高升一手促成的。
    因为正史中,吴三桂就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两人之间摇摆过,只是最终由于闯军自己的一些骚操作让吴三桂改变主意,从而转投多尔衮,然后以给崇祯报仇的名义引清兵入关。
    不但粉饰了一下自己的投降,甚至还给自己加了一层对大明忠义的保护色。
    而这次,京师虽然被闯军攻陷,但是崇祯没死,以崇祯的威望,逃到南京后还能重建大明,大明就还能继续存续。
    如果还想以大明忠臣示人,崇祯的命令得听吧?而崇祯的亲笔信中,就明确要求他吴三桂向李自成投降,千万不能投降多尔衮。
    不然的话,不但是大明的奸臣,甚至还是汉人的千古罪人。
    再加上吴家老小还被崇祯一起带走了,如此种种下,吴三桂如果还倒行逆施的投降建虏,那付出的代价就有些大了。
    不但会致一家老小殒命,还师出无名,无法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甚至还会被崇祯公开定为奸臣……
    作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吴三桂知道怎么去评估利弊,觉得当下向李自成投降才对自己最为有利。
    而对于李自成来说,虽然怀疑吴三桂的真心,但他还要做足样子,不能显形于色,更不能有意刁难,甚至是陷害吴三桂。
    因为向闯军投降的不只有吴三桂,还有唐通、姜镶、白广恩、左光先等明将,都手握重兵。
    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对主动来降的吴三桂动手,必然会让这些人,人人自危,甚至生起二心。
    而且,闯军主要将领也基本相信了崇祯提供的情报,建虏会趁着这次机会南略,甚至会从大顺手中抢夺胜利果实。
    若是如崇祯所说的那样,汉家江山从自己这些人手中被建虏夺去,那真是汉家的千古罪人。
    所以,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也正如此,如今便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能去清算那些投降的明将。
    为了以示对吴三桂的器重,李自成还亲自出城迎接。
    吴三桂“感动莫名”,当即大礼参拜,并献上降表。
    至此,整个北方,除了山东还有杨御蕃、刘泽清这几个明将,以及水师的黄蜚没有归顺李自成之外,其余大将全部投降。
    而正史中,这一天还是闯军在京师拷掠明官的起始,现在也没有发生,因为建虏入寇在即,此刻正是全力备战之际,没有那么多心思搞这个,反正这些人一时半会儿也跑不了。
    李自成的命令也陆续传达到了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大量闯军开始往京畿地区调集。
    吴三桂所部被命令驻守遵化,唐通、姜镶、白广恩等部也被安排至怀柔、密云、平谷、蓟州一线,加上吴三桂,这些明军降将都基本上被安排在了最前沿,担任先锋。
    此举,自然是李自成要测试他们的忠诚,而他们也有这种觉悟,因为不管投降谁,都会经历种种考验。
    当然,李自成也不放心他们独自守城,每城中都有相当的闯军。
    同时,在昌平、顺义、三河、玉田、丰润一线,通州、香河、宝坻一线,闯军都有屯兵,一起组成三道防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闯军会死守城池,他们更相信自己的野战,因为这些年与明军的流动作战中,也几乎是以野战为主。
    虽然崇祯在给李自成的信中一再强调建虏的野战能力,但闯军上下对自己的野战能力也很自信,不相信自己在地利和兵力优势上,无法应对劳师远征的建虏。
    ……
    三月二十八日上午,王德化一行终于赶到了登州府的府治蓬莱,见到了登莱总兵杨御蕃。
    杨御蕃本以为王德化来传旨,是命令自己率军入京勤王的,他也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心里时刻在想着为朝廷分忧。
    可让人意外的是,圣旨中丝毫没有提起入京勤王的事情,只是对他的忠义和治军进行了一番褒奖,然后加封了左都督衔。
    杨御蕃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寸功未立,为何会突然给自己褒奖?
    而且,陛下在这个时候怎么还有心思给自己这个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的总兵,颁布这样一道圣旨呢?难道京师的危机已经解除了吗?
    直到王德化让他清退左右,然后将一封崇祯的亲笔信交到了他的手上。
    带着种种疑问,杨御蕃打开了信,认真的阅览起来,没一会儿之后,便脸色大变。
    原来在信中,崇祯并没有隐瞒眼下的情况,京师已经被闯贼所占,自己不得已出京南下,准备到南京重建大明。
    可是,这一路上却遭遇重重困难,闯军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路途凶险,需要杨总兵率军全力护送。
    “陛下真的已经到了掖县?”杨御蕃还是不敢相信,事情突然已经恶化到了如此地步。
    “千真万确。”
    听了这话,杨御蕃顿时为大明和崇祯的遭遇痛惜不已,但又非常感动,因为陛下在此时能够第一个想到自己,而且不惜绕道来到登莱,可见这份信任。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杨家世代忠良,此时更是责无旁贷。
    “末将领命,只要杨御蕃还有一口气在,必会护佑陛下安全抵达南京。”
    王德化听到不由大喜:“陛下早说杨家世代忠义,为今之计,可托付者,必杨总兵矣。如今看来,果然没错。”
    杨御蕃不敢怠慢,连忙去整顿登州的军队和物资,方便带走的尽可能的带走,而带不走的,则都分发给百姓。
    因为他知道,此去南京,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再回到登莱了,留下来的也必为闯军所占。
    与其这样,还不如赈济一方百姓。
    当天下午,杨御蕃便亲率登州府四千多兵马和部分家眷出蓬莱,迅速往掖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