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错误举报

第5章 陕北月光-10

    刚进腊月,绥德县城就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市集相继开放,乡镇的人也聚集到县城里,要么拿自己准备的年货出来卖,以换取过年的其他必需品;要么就是趁着农闲,携家带口到城里来凑个热闹,顺便采买些年货回去,不论是人流还是人气都比平时要多出许多。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何志彬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南漳进入腊月时的情形也是同样如此,这让他有些归心似箭,开始想念家乡的一切,自然也包括母亲做的饭菜,那味道无论走到哪里也无法忘怀。
    他和叶琳瑶已经开始准备回去的事情了。叶琳瑶和父亲讲好了,春节不陪他去美国与母亲和妹妹团聚,她要同何志彬一起回湖北。这个决定早在叶兆辉的意料之中,他尊重女儿的决定,就决定一个人去美国同陆湘婷会合。这次美国之行,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团聚,而是帮两个孩子打点好之后去美国的事情,顺便处理下那边有关公司业务方面的事情。
    叶兆辉在去美国之前与叶琳瑶和何志彬认真的通了一次电话,他还是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到上海,如果能赶在自己离开上海之前最好,他有些想念叶琳瑶,也想再次当面叮嘱何志彬,要他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另外,最紧要的是要盯着他们两个,让他们能快点去美国,他知道此时陆湘婷比自己更思念女儿。
    叶琳瑶非常理解父亲的心情,她也希望能与何志彬一道先回上海一趟,见过父亲之后,顺道再去拜会下任教授和汤小米,这算是为明年的学业和实习做准备,在这之后,再一起回湖北。
    计划妥当后,何志彬计算着时间,觉得还能和郑雨在武汉碰面,就赶紧到邮局给郑雨挂了个长途,他担心郑雨因为大妹的婚事提前回去而错过碰面,如果不能碰面,他和叶琳瑶就没必要在武汉停留了。还好,郑雨答应和卢佩姗在武汉等他们。
    给大妹买新婚礼物的事情令何志彬发愁,他原本想在绥德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叶琳瑶觉得既然要回上海,不如就到上海去买,毕竟城市大些,可选择的空间也大。在这方面,何志彬觉得应该听叶琳瑶的,女生的审美往往都要比男生高出许多。不过,两人觉得既然来过绥德,也不能空手而归,还是得挑几样有特色的物件带回去,权当是对这段记忆的纪念。
    去逛市集是他们和楚如白早就约好的事情,他们还特意托李小树给郭孝天、叶鹏飞和丁志宇带话,想让他们一起来县城相聚,也算是支教生活的一次集体告别,顺带也都捎些纪念品回去。
    周末的时候,楚如白和叶鹏飞、郭孝天来了,丁志宇因为要帮两个成绩差的学生补课就没过来,不过他交待了叶鹏飞,让何志彬帮他挑几样有特色的物件用来做纪念,叶鹏飞问他为什么要指定何志彬挑,丁志宇故意笑着说,五个中他最相信何志彬的眼光,因为他选中了新闻学院最漂亮的叶琳瑶,这足以说明何志彬的眼光是最好的。
    李小树和郭孝天本来想陪他们一起去的,大家并不想麻烦他们俩,本来两个人平时都很少呆在家里,好不容易有个空闲的周末,正好可以陪陪家人,况且他们四个人也想趁这个机会好好逛逛绥德。李小树见他们一再坚持,也就不再勉强,临分手时特意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女生。
    李小树的叮嘱让何志彬想起上周学校发的通知,提醒各班加强学生管理,严禁女生单独外出,走读生晚自习需家长安排接送,住校生一律不允许夜间外出。这件事他还特意问过教导主任,教导主任说,这是县公安局的意思,接近年关,县城治安有些不太好,这也是为学生们的安全考虑。教导主任还说,除了学校,很多机关、工厂都贴了告示,希望女性不要在夜间单独外出。
    何志彬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无法理解像绥德这样民风淳朴的地方,为何会发起这样的通知?教导主任跟他解释过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以前也有发生过,都是在年关的时候,平时倒没什么,大概是快过年的原因,犯罪分子也开始流窜作案。榆林是个一脚跨三省的地方,北靠内蒙,西近宁夏,东接山西,而且地形复杂,犯罪分子一旦作案逃逸很难抓捕。绥德本地人倒是很本分,但是外来的人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儿,何志彬莫名地感到一阵紧张,不由自主地紧紧抓住叶琳瑶的手,弄得叶琳瑶也紧张起来。郭孝天看他俩这样就主动提出陪他们一起,毕竟他是本地人,即便没有遇到意外情况,采买东西的时候也能防止被不良的商贩欺诈。楚如白和叶鹏飞也安慰他们,让他们不用担心,就不信加上郭孝天,四位男生都保护不了一位女生,更何况是在大白天。
    绥德县城不大,基本上是沿着大理河和无定河而建。大理河是无定河的一条支流,也是绥德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虽然发源地不在绥德,却在绥德汇入无定河,令无定河更加充满生机,而无定河则是黄河上游一条非常重要的支流,也是流经榆林地区最大的河流,无定河水不仅滋养着绥德人,还是定边、靖边、米脂、清涧等地的生命之源。
    县一中在大理河西岸,与东岸的居民区隔河相望,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绥德实行科学规划后的城市建设成果,医疗、文化沿大理河西岸一侧设立;政治、经济则在大理河东岸布局。连接两岸的是大大小小经历数十年不断修建而成的十几座桥梁,这些桥梁不仅使两岸的往来更加便捷,也令绥德获得了“陕北桥城”的美誉。
    大理河和无定河上原本无桥,两条河在枯水期时总是干涸到露出河床,不用渡船、更不用架桥,人们就能轻松到达彼岸,但是遇到丰水季,两河的河水总是会泛起灾难,令两岸的居民和牲畜备受损失。
    绥德城内的第一座桥是1937年修建的无定河大桥,也被称作“十九洞桥”,这座桥的修造因军事需要而起,也是一座由军人参与建造的大桥,无定河大桥的落成让绥德民众享受到了便利,也自此拉开了城内修建桥梁的序幕。
    要说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当属1987年落成的“千狮大桥”,说它规模最大,不仅是指桥身宽度、长度、高度为全城桥梁之冠,修建时长也创下了县里的修桥记录。从1985年动工,到1987年落成,差不多两年时间里,建造了这座全长311米的大桥,可见绥德人对这座桥的重视程度。之所以叫“千狮大桥”,是因为整座桥上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狮1008只,打破了河北卢沟桥上458只大小石狮的记录。
    “千狮大桥”既是一座桥梁,也是对绥德石匠技法的致敬。绥德的石匠堪称石雕行里的“状元、宰相”,桥上的1008只石狮中,或威严独立,或母子相戏,或仰面朝天,或含颌顿首,或小巧玲珑,或拙朴可亲……形态各不相同,还有两对巨型雌雄石狮雄踞桥头,行走其间,更像是徜徉在一处石雕博物馆之中。
    离县一中不远就有一座南门桥,是当初为了在大理河西岸打造医疗、文化聚集区而建造的一座桥梁,这座桥直通县城最热闹的南关一带,在这一带最热闹的地方就属南街。
    绥德城初建于宋代,明代时对城池进行了重修,原本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门安远门、东门镇定门、西门银川门、北门永乐门,因战事祸及,仅留存北门永乐门。历代的战争对绥德的破坏还是很大的,虽说这是一座千年古县,但是幸存的风物并不多,蒙恬墓、扶苏墓算是两处,除此之外,就是这南街两侧的建筑。
    南街的热闹对于何志彬来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街道的陈设和故乡的文庙街很像,但是热闹程度又和万山街、便河路、水镜路这几条街相交的区域很像。南街的热闹并不只是南街,它还包括了附近的名州路、人民路、西街,和南漳一样,这些路离县府很近,也算是绥德的繁华中心。
    郭孝天带着他们四个在南街上逛就像何志彬大二那年带着去荆山的同学们在县城里闲逛一样,从小生长在这里,对每个街巷都十分熟悉,这也是他们几个头一回由本地人带着逛,新奇的事物很多,好奇的问题也就自然多,这种情况似乎都在郭孝天的预料之中,他十分热情也不怨其烦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
    以前何志彬和叶琳瑶空闲的时候也会来逛逛南街,这里平时不如今天这般热闹,售卖的品种也没有如此丰富,很多东西以前都是没有见过的。
    叶琳瑶很喜欢吃黄馍馍,这是陕北独有的一种食物,食材取自糜子,也是陕北独有的农作物。黄馍馍黄皮红心,很有中国人的特征,吃起来既有糜子本身的香味,又伴有馅料红枣和红豆的清甜,据说制作起来相当麻烦,不是当天就能做出来的,在以前可不是随便都能吃到的,只有在过年时,才作为年茶饭出现在陕北人的餐桌上。
    叶琳瑶看见卖黄馍馍的就挪不动腿,何志彬就一下子买了二十个,原本想分成五份,郭孝天笑着说这馍馍可是伴着自己长大的,虽说以前每年也就能吃上个三五回,但是长大后倒成了家常便饭,也就没那么馋它了。楚如白和叶鹏飞也不是第一次吃,这味道倒还是很合他们的味口,只是他们觉得何志彬有些夸张,再好的东西也不用买那么多,更何况他们这才开始逛呢,照这架势,回去的时候,几个人手里岂不是全部满满当当?
    果然,没走几步,何志彬也后悔了,这南街上诱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黄馍馍,好吃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南街上固定的门面有好多家都做着本地美食,像羊肉面、羊杂碎、油旋、油馍馍、肉夹馍、黑粉、刀刀碗托、抿尖儿、黑楞楞、绥德黄酒……每一样美食都令人垂涎三尺、难以自控。
    郭孝天给大家推荐了一家餐馆叫“永乐面馆”,据说这是一家有着快五十年历史的老店,就在南街过了名洲路不远的地方,几乎绥德人能叫得上名字的特色小吃在这家店里都能找到,郭孝天说,这个地方是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记忆,去上海读书后每年寒暑假,只要回到绥德就肯定会来这里来上一碗羊肉面,再加两个油旋,配一碗绥德黄酒,那滋味别提多棒了。
    这些美食对于楚如白和叶鹏飞来说,很多还是头一回看到,何志彬和叶琳瑶倒是每一样都尝过了,所以在点食物的时候,叶琳瑶显得十分热情,倒像是个地道的绥德人,不停地向楚如白和叶鹏飞推荐着每一样食物,这让他们立刻陷入了选择困难中,最终不得不每样都来了一份。
    几个人的食量还是很大的,除了桌上新点的食物,那二十个黄馍馍也消化了一多半,给何志彬减了负担。走出“永乐面馆”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到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各自内心里又升起一种不舍。
    除了美食之外,市集上还有许多手工物件售卖,许多物件平时在南街上是寻不见的,做这些物件的人,也就是趁着过年,把平时空闲时积攒下来的物件拿出来售卖,一是图个热闹,二是这些物件也可以找到新的主人,变换些钱补贴下春节的费用。
    在靠近西街的地方,有几个售卖小石狮子的店铺,平日里这些店铺都不会出店经营,也就春节前店家会在门口用一块木板加两把长条板凳临时搭个台子,再在木板上铺上一张粗棉布,店主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拿出店里的一些小石狮子放在上面,这些小石狮子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完全不像镇宅狮那般凶猛狰狞。
    郭孝天给他们介绍,这些小石狮子意义不同,他们有一个有趣名字叫“拴娃狮”,也有人叫它“炕头石狮娃”,被绥德人称之为“孩子的保护神”,这些“拴娃狮”大都是在家里的女主人怀孕后就被请回了家里,一般都安放在炕头,主人会在狮子的脖子上绑上一根红绳,拴住胎儿的灵魂,保佑母子平安;孩子出生后,在会爬的时候,再把红绳放长到一米左右,并把另一头绑在孩子身上,既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又能防止孩子摔下炕。这样的“拴娃狮”郭孝天也有一个,他说,不单是他有一个,所有绥德的孩子都有一个专属的“拴娃狮”,它们就像保护神一样,一路陪伴着这些孩子们的成长。
    何志彬想起要给大妹备份礼物,眼前的这些“拴娃狮”是个不错的选择,虽说买这个有点儿早,但是对于大妹来说,早晚都是有这么一天的,更何况这份礼物郑妈妈一定会喜欢,应该不会有哪个做母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结婚后早点生儿育女,再说,如果送这个礼物真有些早,也可以把它放在南漳的家中,等大妹真用得上的时候再让母亲送过去,如果现在不买,以后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了。
    大家见何志彬买“拴娃狮”,每个人都冲着叶琳瑶坏坏的笑,只有叶琳瑶知道何志彬买这狮子的原因,但是这样的原因她也不好意思讲出口,只能任由他们取笑,自己尴尬地回应着微笑。
    除了“拴娃狮”,给孩子们的东西还真不少,新纺的粗布加上新收的棉花做成的棉衣、棉鞋,粗布做成的虎头帽,何志彬他们不由得羡慕起郭孝天,能拥有这些手工物件的童年该会多么幸福?郭孝天笑着答应,等将来他们有了孩子,只要写信告诉他,他都会为每个孩子亲自挑选这么一份寄过去。
    逛到小街的时候,叶鹏飞提出想到疏属山去走走,他在四十里铺的时候就听说了疏属山,一直也没有机会去,想着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有机会再回到这里,不想就这样留下遗憾。撇开郭孝天,五个人里也就何志彬和叶琳瑶去过一次。在何志彬的印象中,疏属山最有名的风物处是扶苏墓和三五九旅司令部旧址,而扶苏墓边的八角亭则是俯瞰绥德县城的最佳地方。
    登山的时候,郭孝天给他们介绍了疏属山的由来。疏属山的成名源于《山海经·海内西经》,其中有一段就讲到疏属山,“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接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
    相传远古时代,绥德一带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地方。黄帝手下有个叫“贰负”的神,他联合臣下“危”杀死了窫窳,黄帝就将他绑缚在疏属山里的树上,惩罚他。虽然是个传说,却是“疏属山”之名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疏属山的出名离不开扶苏。自秦代开始,绥德就是军事要地,当年秦皇子扶苏驻守绥德,就是在这疏属山上。扶苏是秦代自始皇帝后为数不多的具备雄才大略的人才,偏是这样的人最易遭人嫉妒,始皇帝驾崩后,赵高和李斯为了达到长期控制政权的目的,私自修改了遗诏,并假传圣旨给扶苏公子,最终导致扶苏公子命诀呜咽泉,绥德人在疏属山厚葬了他,并相继在疏属山修建了扶苏祠、八角亭和五龙壁,用来纪念扶苏公子当年对绥德所做出的贡献,疏属山也因此得名。疏属山在军事上的贡献还体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早在1924年,这里就建立了陕北最早的共产党组织,是陕甘宁边区绥德专员公署、抗日军政大学、绥德警备区司令部和三五九旅司令部驻地,也是当时指挥作战的战略中心。
    郭孝天所介绍的这些,何志彬和叶琳瑶早在新闻培训班里就听那些记者介绍过,不仅如此,他们还了解到与疏属山相关的其他事情。
    何志彬一直好奇,像绥德这样的地方,居然还有专门的师范学校,而且还是一所非常有历史的学校。记者们告诉他,绥德一直都是个重教育的城市,早在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时,就在疏属山建立了文庙和学宫,清代时又建立了雕山书院,是绥德乃至陕北教育文化的源头。“陕西绥德师范学校”始建于1923年,初建时校名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34年更名并沿用至今。师范学校一直与红色历史分不开,不仅培养了大批的教师人才,还是一所革命的摇篮,许多杰出的革命者都出自这里,这得益于革命教育家李子洲,李子洲是一位地道的“绥德汉”,他在1924年回到绥德并出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校长,并以此开展革命工作,也为师范学校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何志彬和记者们曾就这个问题探讨过,守着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专业师范学校,为何绥德各地还是缺教师?这个问题记者们曾经也关注过,有位记者还就这个问题做过深度调查,他的结论是,不是缺少教师资源,而是缺少支撑发展教育的经济基础,许多由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并没有在绥德扎根,而是流到了其他地方,也不单单只是经济的问题,整个陕北缺少教师资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师范学校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
    郭孝天带着他们几个几乎把疏属山走了个遍,日落的时候,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回到南街的时候,街上的热闹已经散去,又恢复到平时的样子,何志彬始终觉得,此时的南街才应该是应有的样子,一时的繁华不过是云烟而已,他反而觉得,这样的南街如果能长久保存下去,倒是这座城市的幸事。
    郭孝天在“永乐面馆”门口与他们分开,何志彬他们也觉得就这么占用了郭孝天休息的时间,心里总觉着有些过意不去,本来想一起请他再到“永乐面馆”吃碗面,但是被郭孝天拒绝了,他也是很久没回家了,想早点回去看看父母,毕竟明天一早还要再赶回义和。
    他们几个在“永乐面馆”吃完晚饭后,刚走出面馆,就迎面撞上了几个硬汉,那几个人看上去流里流气,并不像本地人,身上还散发出一种难闻的牛羊气味,这几个人看见他们几个,脸上露出了不怀好意地笑容,其中一个看着像是领头的,他冲着叶琳瑶嬉皮笑脸地吹着口哨,吓得叶琳瑶赶紧躲到了何志彬身后。何志彬想起李主任早上交待的话,紧紧抓住叶琳瑶的手,低声招呼着楚如白和叶鹏飞,四个人快速的离开了面馆,只留下那几个人一长串的口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