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43章 第二十章:歧路多歧(九十八节)143
(143)
那女孩被他问糊涂了,瞪着一双大眼睛,迷惑不解答道:“公子病糊涂了吧?这是我家呀!”
她说着就走进易铭,用一只小手贴着易铭额头,转而又摸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又道:“嗯!还有些烧……。”
易铭不自觉也摸着额头,是有些发烧的症状,他感觉自己耳朵根子一阵阵的火热。易铭顾不上关心这个,又问道:“怡晴,是不是你呀?”
那女孩依旧笑着,听易铭又问了,突然间就不好意思起来,随后忸怩说道:“公子,你怎么犯糊涂了?我是怡晴呀,前头你还说、还说……,要人家以后……。”
她娇羞无比,无法再说下去。易铭见她涨红着脸,小小年纪,却春心萌动,娇羞之下,美艳之极。
女孩娇艳动人,竟让易铭看傻了。易铭哪里知道自己曾经对她说过什么话,自己昨天才到,整个晚上都在和杨承藩、程县令他们他们喝酒,两个连面都没有见过。易铭想着却想不明白,他以为这又是李千秋的缘故,心里想着:管他呢!见着李千秋问了不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易铭不再犯糊涂,只是对怡晴说的话感到奇怪,易铭于是就追问道:“妹妹,我前头对你说了什么?”岂料易铭如此一问,那女孩就更羞了,后来实在难堪,捂着脸,娇嗔道:“我不和你说了。”说罢,转身跑下了。到了门口处,又回眸一笑,面若桃花,千娇百媚。易铭看得傻傻的,他呆坐原地,一阵的迷糊发楞,眼见这女孩瘦弱身躯,转瞬之间,就跑了出去。
不及一会,有凌乱脚步自下而上,响彻木楼,易铭这才知道,自己恐怕是睡在了木楼之上。脚步声叮叮咚咚,由远及近,到了门口处,就停了下来,随着“吱呀”一声响过,推门进来了两个人。
易铭一眼望去,见了进屋之人,一个是李千秋,还是熟悉的模样,而另一个却是杨承藩。
这两人进了易铭所在屋子,边上找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那杨承藩笑容满面,将身体朝易铭睡卧之处凑过来,对易铭无不关切地说道:“公子昨晚不胜酒力,看样子是着凉了,昨晚还发了高烧,把老夫吓坏了,好不容易请了陈先生过来看了,开了几剂药,陈先生医术果然了得,这才两道药入口,公子就好了不少。”
易铭听他说着,想到昨晚,是有如此情形。杨承藩话说完,一旁李千秋也关切问易铭,说道:“好些了吗?”
易铭只好随口答道:“好些了。”本想还想问问什么,李千秋就又说道:“就是要走,也要等病痊愈了再说,虽然事情紧急,但急也不急这几天。”
杨承藩也说道:“就是,依老夫看,先生何不就独自前往,公子呢就留在这儿,我们做好准备,也是一样的。”
李千秋却说道:“杨兄,这恐怕不妥,公子不去,那么些人我带不过来。杨兄可暗中做好准备。只不过你这里力量薄弱,人手有限,时机尚不成熟。我与公子走后,老兄千万不要贸然行动,以免事情败露,引起各方特别是川中那些势力的注意,如若举兵前来,一旦战事不力,必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于我等大事不利……。”
杨承藩只好答道:“先生放心,在下自当约束他们,小心从事,就专等先生队伍过来。只是先生要尽快,在下犹自等不及。”
李千秋点点头,放心了不少,就说道:“杨兄放心,不出半年,我将挥师西进,绝无食言。”
杨承藩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易铭张大双眼,听着两人一来一去的对话,他知道,李千秋为了将队伍带过来,之前却作了多方准备,甚至在天下情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在黔北一地联络杨承藩、沈实根、程县令、吴扶林等,密谋造反。后来,他将赵龙甲等几千号子人带过来,占了黔北、黔东北,自己才因此起兵,成了气候。他看着二人,心里莫名涌起感激之情,又想到:看来为了自己当皇帝,人家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难怪自己上台以后,事事顺利,原来功夫是下在前头的。
易铭听得杨承藩此时又说道:“先生放心,老夫虽然无时不刻不想着恢复祖上荣光,可这几十年过去了,我杨家在此,虽有些故旧,毕竟力量太过单薄,无法单独成事。有先生带人前来,共聚大义,老夫自然鼎力相助。”
李千秋又说道:“如此甚妥!在下和公子一同前往,不出半年,大事可成。”
易铭越听越无聊,只躺在床上装睡。
不料杨承藩这会儿却转而问易铭,说道:“公子,在下想问公子,你前头对在下小女提及之事,可是真的?”
易铭听他问自己,只好睁开双眼,恍惚不解,答道:“我,我说的什么……?”
听易铭这么一答,那杨承藩无比失望,原本笑眯眯的神情瞬间就阴沉下来。李千秋在一旁,却使劲在使着眼色,易铭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茫然看着两人。
杨承藩木讷的脸上再无笑意,见易铭装聋作哑一般,不禁大失所望,他长叹一声,说道:“公子系出名门,文武双全、见识过人,又风华绝代、一表人才。我杨家家道中落,不比从前了!小女也如同山野燕雀,自知浅陋,本就不敢高攀。世间姻缘,也不可强求,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好说什么了!”
易铭听杨承藩哀声叹气的说着,他如何知道自己昨日里说过什么?就刚才,那小小杨怡晴也是这样,一再逼问易铭曾经说过的话,易铭实在不知道,所以对于杨承藩所讲,根本不知所云。
易铭只好又问道:“我真不知道说过什么?你们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杨承藩脸色此时越加难看起来,一双小眼睛放着光,目不转睛盯着易铭。李千秋似乎尴尬无比,见易铭无法作答,于是抢着回答道:“公子,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呀!在下请公子三思。”
易铭转而看着李千秋,心里想:你这孙子,怎么也这么故弄玄虚,老子究竟说过什么,让你们急成这个样子?
好在李千秋似乎要把这谜底揭开,他又说道:“公子忘了吗?你前几天对怡晴姑娘说要娶她,怡晴十几岁年纪,如何敢和你私定终身。所以回家赶紧给杨老兄说了,怎么你这一醉,就又忘了似的,这可如何是好?”
易铭心想:老子对天发誓,绝对没有对怡晴说过这样的话,何况老子昨天才来,连怡晴的面都没有见到。倒是前头些日子,还几乎把陈沅给带走做媳妇。
只是易铭忽然又想到:虽然没有对怡晴和杨承藩说过要娶怡晴,但怡晴是自己媳妇,杨承藩是自己老丈人却是事实无疑。
他这会儿其实也明白了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完成了的这一次穿越,没有能够顺利到达最先离开时候的大秦,却转而到了几年前。而这个时候,怡晴还是个黄毛丫头,义军也还未到黔北,自己也没有当主公,至于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易铭不知。
易铭还想到:照怡晴和杨承藩的话说来,自己肯定确定无疑讲过这些话,只是自己昨天才来,而照怡晴所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几天以前,难道……。
易铭想到这里,将一双眼睛望着李千秋,李千秋懂了,暗中说道:“前头和怡晴说要娶她的,自然也是你,不过此你既是彼你,而又非是你。我这样说你可不要犯糊涂,那个你发生在以后,我将你又带到了眼下世界的以前,你懂不懂?”
易铭想了片刻,虽然听得晕晕乎乎,还是懂了一些。好在易铭想到了问题之所在,见杨承藩此时关注这个,他易铭即便没有说过要娶怡晴的话,但要是能和怡晴在一起,不正是他时刻盼望的么!只是老天作证,易铭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讲过要娶怡晴做媳妇的话,这几个硬生生安在自己身上,这二人无中生有一般,简直将老子冤死。
易铭又想:你这岳丈老泰山怎么这样!猴急猴急,问之切切,生怕老子不要,就即便不嫁给老子,怡晴那么漂亮乖巧,嫁给谁谁会不愿意?你就怕怡晴的婆家没有着落。
其实这一切不由易铭细想,在这个世界里,易铭经历的很多事,还远未发生。李千秋带着他,此时此际,却在黔北流落。既没有义军认亲,又没有挥师进京,更谈不上自己当了主公、大王、皇帝。这都还远着呢……。
所以易铭一旦明白,就说道:“我说要娶怡晴为妻,话已出口,岂能反悔,只是我看怡晴还小,怕委屈她了。又加上刚才睡得昏昏沉沉,哪里知道你们说的这个。我倒愿意,我只是怕怡晴不愿意。”
杨承藩本来不抱希望了,所以情绪低落,这会儿又见易铭亲口这么一说,他顿时乐呵起来,一脸的高兴,小眼睛如花儿绽放,他喜笑颜开说道:“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老夫及小女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呀!小,也不小了!想当年老夫成家,还不到十五岁……。”
李千秋听了,也松了一口气,无比欢喜说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三人都轻松了不少,易铭也陪着两人傻笑着,这会却突然于门口闪出怡晴身影,她自然偷听到了三人的谈话。易铭见她不胜娇羞,红着脸,双手捧着茶盘,那里边装着几个瓷杯,应当是过来上茶,却一不小心偷听到几人说的话。她一双美目意味深长,上茶期间,偷看了易铭好几眼。只是自门口听了刚才的话,心慌慌意乱乱,所以自打进了屋,连如何敬茶都乱了套,差点没有打翻李千秋杯子。
李千秋及杨承藩都意味深长地怪笑着,易铭也觉得有几分难堪,怡晴慌乱一时,终于上茶完毕,又深情看了易铭一眼,自跑下不提。易铭看着她远去背影,心里想:你这丫头,从来对老子有意思,原来就是这时候的事情。只是你这才多大?就一门心思地想男人啦。
易铭想着想着,突然间就想起来一件事情,他想到头一回在大秦三年,自己发动政变、重掌朝纲之后,带着韩知礼等人到了西山怡晴葬身之处。在那儿,夏荷交给易铭怡晴的绝命信件,怡晴在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易铭努力回想,怡晴在信中说得有“豆蔻之年、未及及笄,有幸于故里小城,识得天颜”这样的话。未及及笄就是还未成年,应该是十五岁以下的年纪,原来怡晴说她十三四岁就认识自己,今日看来,此事竟然是真的。易铭想到此情节,终于恍然大悟。
此时,李千秋暗自传话说道:你不要多想,我自从知道你与怡晴之事,于是,你懂得的,我带着你到了此地,咱们一起为以后的大事作了完全的准备,我们在此已有半年时间了。不过,那个你是以后的你,如此而已。
易铭终于全然明白了,心里又想着:看来这情形又要重新来一回,不过,想到自己见着怡晴,心里喜欢她,不顾人家年纪小,唯恐被别人抢了去,所以来个先下手为强,自己如此急切,就目前自己心情,却也再自然不过了。
自怡晴退下,杨承藩及李千秋,又对于刚才商议的大事,再次涉及周全。两人谈了许久,易铭这才明白,自己回到了黔北,由李千秋带着易铭遵义一行,目的是为以后义军西进做准备。而眼下要马上带易铭赶往山西去见李仲、李岩、李侔等人,以期兄弟相认,并随闯王大军进军京城。易铭从两人口中得知,其时李自成在西安已然称帝,正带领大军,自山西向京城进发,却在宁武关受阻于周遇吉。
两人与易铭商议许久,外面来人传进午饭,三人及怡晴用过,李千秋及杨承藩自去会当地名士吴扶林、黎佐清等人去了。
那女孩被他问糊涂了,瞪着一双大眼睛,迷惑不解答道:“公子病糊涂了吧?这是我家呀!”
她说着就走进易铭,用一只小手贴着易铭额头,转而又摸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又道:“嗯!还有些烧……。”
易铭不自觉也摸着额头,是有些发烧的症状,他感觉自己耳朵根子一阵阵的火热。易铭顾不上关心这个,又问道:“怡晴,是不是你呀?”
那女孩依旧笑着,听易铭又问了,突然间就不好意思起来,随后忸怩说道:“公子,你怎么犯糊涂了?我是怡晴呀,前头你还说、还说……,要人家以后……。”
她娇羞无比,无法再说下去。易铭见她涨红着脸,小小年纪,却春心萌动,娇羞之下,美艳之极。
女孩娇艳动人,竟让易铭看傻了。易铭哪里知道自己曾经对她说过什么话,自己昨天才到,整个晚上都在和杨承藩、程县令他们他们喝酒,两个连面都没有见过。易铭想着却想不明白,他以为这又是李千秋的缘故,心里想着:管他呢!见着李千秋问了不就知道了。
想到这里,易铭不再犯糊涂,只是对怡晴说的话感到奇怪,易铭于是就追问道:“妹妹,我前头对你说了什么?”岂料易铭如此一问,那女孩就更羞了,后来实在难堪,捂着脸,娇嗔道:“我不和你说了。”说罢,转身跑下了。到了门口处,又回眸一笑,面若桃花,千娇百媚。易铭看得傻傻的,他呆坐原地,一阵的迷糊发楞,眼见这女孩瘦弱身躯,转瞬之间,就跑了出去。
不及一会,有凌乱脚步自下而上,响彻木楼,易铭这才知道,自己恐怕是睡在了木楼之上。脚步声叮叮咚咚,由远及近,到了门口处,就停了下来,随着“吱呀”一声响过,推门进来了两个人。
易铭一眼望去,见了进屋之人,一个是李千秋,还是熟悉的模样,而另一个却是杨承藩。
这两人进了易铭所在屋子,边上找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那杨承藩笑容满面,将身体朝易铭睡卧之处凑过来,对易铭无不关切地说道:“公子昨晚不胜酒力,看样子是着凉了,昨晚还发了高烧,把老夫吓坏了,好不容易请了陈先生过来看了,开了几剂药,陈先生医术果然了得,这才两道药入口,公子就好了不少。”
易铭听他说着,想到昨晚,是有如此情形。杨承藩话说完,一旁李千秋也关切问易铭,说道:“好些了吗?”
易铭只好随口答道:“好些了。”本想还想问问什么,李千秋就又说道:“就是要走,也要等病痊愈了再说,虽然事情紧急,但急也不急这几天。”
杨承藩也说道:“就是,依老夫看,先生何不就独自前往,公子呢就留在这儿,我们做好准备,也是一样的。”
李千秋却说道:“杨兄,这恐怕不妥,公子不去,那么些人我带不过来。杨兄可暗中做好准备。只不过你这里力量薄弱,人手有限,时机尚不成熟。我与公子走后,老兄千万不要贸然行动,以免事情败露,引起各方特别是川中那些势力的注意,如若举兵前来,一旦战事不力,必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于我等大事不利……。”
杨承藩只好答道:“先生放心,在下自当约束他们,小心从事,就专等先生队伍过来。只是先生要尽快,在下犹自等不及。”
李千秋点点头,放心了不少,就说道:“杨兄放心,不出半年,我将挥师西进,绝无食言。”
杨承藩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易铭张大双眼,听着两人一来一去的对话,他知道,李千秋为了将队伍带过来,之前却作了多方准备,甚至在天下情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在黔北一地联络杨承藩、沈实根、程县令、吴扶林等,密谋造反。后来,他将赵龙甲等几千号子人带过来,占了黔北、黔东北,自己才因此起兵,成了气候。他看着二人,心里莫名涌起感激之情,又想到:看来为了自己当皇帝,人家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难怪自己上台以后,事事顺利,原来功夫是下在前头的。
易铭听得杨承藩此时又说道:“先生放心,老夫虽然无时不刻不想着恢复祖上荣光,可这几十年过去了,我杨家在此,虽有些故旧,毕竟力量太过单薄,无法单独成事。有先生带人前来,共聚大义,老夫自然鼎力相助。”
李千秋又说道:“如此甚妥!在下和公子一同前往,不出半年,大事可成。”
易铭越听越无聊,只躺在床上装睡。
不料杨承藩这会儿却转而问易铭,说道:“公子,在下想问公子,你前头对在下小女提及之事,可是真的?”
易铭听他问自己,只好睁开双眼,恍惚不解,答道:“我,我说的什么……?”
听易铭这么一答,那杨承藩无比失望,原本笑眯眯的神情瞬间就阴沉下来。李千秋在一旁,却使劲在使着眼色,易铭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茫然看着两人。
杨承藩木讷的脸上再无笑意,见易铭装聋作哑一般,不禁大失所望,他长叹一声,说道:“公子系出名门,文武双全、见识过人,又风华绝代、一表人才。我杨家家道中落,不比从前了!小女也如同山野燕雀,自知浅陋,本就不敢高攀。世间姻缘,也不可强求,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好说什么了!”
易铭听杨承藩哀声叹气的说着,他如何知道自己昨日里说过什么?就刚才,那小小杨怡晴也是这样,一再逼问易铭曾经说过的话,易铭实在不知道,所以对于杨承藩所讲,根本不知所云。
易铭只好又问道:“我真不知道说过什么?你们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杨承藩脸色此时越加难看起来,一双小眼睛放着光,目不转睛盯着易铭。李千秋似乎尴尬无比,见易铭无法作答,于是抢着回答道:“公子,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呀!在下请公子三思。”
易铭转而看着李千秋,心里想:你这孙子,怎么也这么故弄玄虚,老子究竟说过什么,让你们急成这个样子?
好在李千秋似乎要把这谜底揭开,他又说道:“公子忘了吗?你前几天对怡晴姑娘说要娶她,怡晴十几岁年纪,如何敢和你私定终身。所以回家赶紧给杨老兄说了,怎么你这一醉,就又忘了似的,这可如何是好?”
易铭心想:老子对天发誓,绝对没有对怡晴说过这样的话,何况老子昨天才来,连怡晴的面都没有见到。倒是前头些日子,还几乎把陈沅给带走做媳妇。
只是易铭忽然又想到:虽然没有对怡晴和杨承藩说过要娶怡晴,但怡晴是自己媳妇,杨承藩是自己老丈人却是事实无疑。
他这会儿其实也明白了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完成了的这一次穿越,没有能够顺利到达最先离开时候的大秦,却转而到了几年前。而这个时候,怡晴还是个黄毛丫头,义军也还未到黔北,自己也没有当主公,至于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易铭不知。
易铭还想到:照怡晴和杨承藩的话说来,自己肯定确定无疑讲过这些话,只是自己昨天才来,而照怡晴所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几天以前,难道……。
易铭想到这里,将一双眼睛望着李千秋,李千秋懂了,暗中说道:“前头和怡晴说要娶她的,自然也是你,不过此你既是彼你,而又非是你。我这样说你可不要犯糊涂,那个你发生在以后,我将你又带到了眼下世界的以前,你懂不懂?”
易铭想了片刻,虽然听得晕晕乎乎,还是懂了一些。好在易铭想到了问题之所在,见杨承藩此时关注这个,他易铭即便没有说过要娶怡晴的话,但要是能和怡晴在一起,不正是他时刻盼望的么!只是老天作证,易铭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讲过要娶怡晴做媳妇的话,这几个硬生生安在自己身上,这二人无中生有一般,简直将老子冤死。
易铭又想:你这岳丈老泰山怎么这样!猴急猴急,问之切切,生怕老子不要,就即便不嫁给老子,怡晴那么漂亮乖巧,嫁给谁谁会不愿意?你就怕怡晴的婆家没有着落。
其实这一切不由易铭细想,在这个世界里,易铭经历的很多事,还远未发生。李千秋带着他,此时此际,却在黔北流落。既没有义军认亲,又没有挥师进京,更谈不上自己当了主公、大王、皇帝。这都还远着呢……。
所以易铭一旦明白,就说道:“我说要娶怡晴为妻,话已出口,岂能反悔,只是我看怡晴还小,怕委屈她了。又加上刚才睡得昏昏沉沉,哪里知道你们说的这个。我倒愿意,我只是怕怡晴不愿意。”
杨承藩本来不抱希望了,所以情绪低落,这会儿又见易铭亲口这么一说,他顿时乐呵起来,一脸的高兴,小眼睛如花儿绽放,他喜笑颜开说道:“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老夫及小女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呀!小,也不小了!想当年老夫成家,还不到十五岁……。”
李千秋听了,也松了一口气,无比欢喜说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三人都轻松了不少,易铭也陪着两人傻笑着,这会却突然于门口闪出怡晴身影,她自然偷听到了三人的谈话。易铭见她不胜娇羞,红着脸,双手捧着茶盘,那里边装着几个瓷杯,应当是过来上茶,却一不小心偷听到几人说的话。她一双美目意味深长,上茶期间,偷看了易铭好几眼。只是自门口听了刚才的话,心慌慌意乱乱,所以自打进了屋,连如何敬茶都乱了套,差点没有打翻李千秋杯子。
李千秋及杨承藩都意味深长地怪笑着,易铭也觉得有几分难堪,怡晴慌乱一时,终于上茶完毕,又深情看了易铭一眼,自跑下不提。易铭看着她远去背影,心里想:你这丫头,从来对老子有意思,原来就是这时候的事情。只是你这才多大?就一门心思地想男人啦。
易铭想着想着,突然间就想起来一件事情,他想到头一回在大秦三年,自己发动政变、重掌朝纲之后,带着韩知礼等人到了西山怡晴葬身之处。在那儿,夏荷交给易铭怡晴的绝命信件,怡晴在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易铭努力回想,怡晴在信中说得有“豆蔻之年、未及及笄,有幸于故里小城,识得天颜”这样的话。未及及笄就是还未成年,应该是十五岁以下的年纪,原来怡晴说她十三四岁就认识自己,今日看来,此事竟然是真的。易铭想到此情节,终于恍然大悟。
此时,李千秋暗自传话说道:你不要多想,我自从知道你与怡晴之事,于是,你懂得的,我带着你到了此地,咱们一起为以后的大事作了完全的准备,我们在此已有半年时间了。不过,那个你是以后的你,如此而已。
易铭终于全然明白了,心里又想着:看来这情形又要重新来一回,不过,想到自己见着怡晴,心里喜欢她,不顾人家年纪小,唯恐被别人抢了去,所以来个先下手为强,自己如此急切,就目前自己心情,却也再自然不过了。
自怡晴退下,杨承藩及李千秋,又对于刚才商议的大事,再次涉及周全。两人谈了许久,易铭这才明白,自己回到了黔北,由李千秋带着易铭遵义一行,目的是为以后义军西进做准备。而眼下要马上带易铭赶往山西去见李仲、李岩、李侔等人,以期兄弟相认,并随闯王大军进军京城。易铭从两人口中得知,其时李自成在西安已然称帝,正带领大军,自山西向京城进发,却在宁武关受阻于周遇吉。
两人与易铭商议许久,外面来人传进午饭,三人及怡晴用过,李千秋及杨承藩自去会当地名士吴扶林、黎佐清等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