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991【文胆】
第993章 991【文胆】
十二月,十七日。
承平坊,秦王府。
前宅宽敞的四面厅内,一众武勋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除了昨日入宫面见太后和天子、辞去一应职事归府养老的萧望之,奉陆沉之令领兵镇守河洛九门的李承恩和刘隐,提兵南下组建江南大营的霍真,以及在王府后宅养胎的厉冰雪,陆沉麾下其余武勋都出现在这场宴席上,一同庆贺他受封秦王之喜。
“好了,你们继续喝,我就不陪了。”
陆沉应了一圈酒,随即将酒盏放下,看着众将说道:“时日还长,不急于片刻之间,往后有的是机会找我拼酒,你们也不要喝得烂醉如泥,让下面的将士们看见不像话。”
这番话看似是在谈酒,却又仿佛藏着几分深意,就连一贯粗鲁的宋世飞都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
众将起身相送。
陆沉让他们吃好喝好,随即迈步离去,穿过九曲回廊,来到一处颇为安静雅致的偏厅。
“下官参见王爷。”
已经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顺天府尹陈循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
陆沉微笑示意,然后平静地看着这位淮右名士,徐徐道:“德遵,我记得你今年三十九岁?”
陈循答道:“是的,王爷。”
陆沉道:“昨日在宫中,薛相举荐你为刑部左侍郎,许相则举荐你为左御史中丞,你可知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陈循思忖片刻,斟酌道:“回王爷,下官觉得两位宰相并非是因为欣赏下官,而是他们很清楚顺天府尹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当然,因为下官是王爷身边的人,他们不好直言撤换,于是就以朝中高位作为交换,意欲从王爷手中夺去河洛城的治理之权。”
陆沉微微颔首道:“在你看来,两位宰相拿出的官位有何不同?”
“刑部尚书尹博乃是薛相的同年,亦是薛相这些年为数不多的至交之一,其人素以忠耿刚强闻名。下官若履任刑部左侍郎,姑且不论公私之分,想要得到尹尚书的认可极难,时间一长难免会沦为边缘人物。在朝堂规制之内,尹尚书有几十种法子让下官有力使不出,届时想来王爷也不便出手相助,因为那会显得下官过于无能。”
陈循没有丝毫遮掩,继而道:“至于许相的提议,左御史中丞位高权重,现任御史大夫张苍虽有宪台之名,却无法掌控住御史台的一干御史,因为这里本就是许相的根基所在。在下官看来,许相应该不会刻意打压,只要下官持身甚正,这左御史中丞一职倒是能帮到王爷。”
陆沉饶有兴致地问道:“这般说来,你愿意履任御史台?”
“下官并无此意。”
陈循摇了摇头,坦然道:“王爷,下官只擅庶务,不擅与人言辞争锋。下官若任左御史中丞,一者弃顺天府于不顾,贻误王爷大计,二者下官难有建树,白白浪费这等紧要之职。下官斗胆,举荐秉元公为左御史中丞。”
陆沉凝望着他的双眼,感叹道:“若非暂时找不到人代替你,我确实想尽早将你推上中枢。”
陈循道:“承蒙王爷提携赏识,下官感激不尽。对于王爷而言,目前有三件事极为要紧,容不得丝毫松懈。”
“细细说来。”
“其一便是军权,这是王爷手中最大的筹码,亦是朝中百官不敢擅动的根源。在军权的处置上,王爷决不能心慈手软,但凡有人逾越一步,便要以雷霆之势斩断其手脚,否则必然会引出更多的麻烦。”
看着这位文臣脸上凛然的杀气,陆沉欣慰地说道:“言之有理。”
陈循便继续说道:“其二便是顺天府衙,只要王爷不松口,下官就会牢牢钉在这个位置上。王爷切勿大意,虽说京城主官历来难做,但是其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今皇城防卫归禁军执掌,京城九门暂由李将军和刘将军掌管,再加上城外驻扎的大军,明面上王爷处于绝对的优势,然则京城之内一旦动了刀兵就没有回头路,必须要斩尽杀绝方无后患。下官深知王爷之雄伟志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棋。”陆沉敛去笑意,颔首道:“知我者,德遵也。”
陈循肃然道:“谢王爷称赞。既然王爷不会妄动刀兵,那么顺天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京城居民逾百万,可谓鱼龙混杂各行其道,若是用心钩织,足以牵出一张大网。便如街上一青皮闲汉,通过他甚至可以关联上宰相府邸,宫中亦不例外。这一年多来,下官已将府衙上上下下都换成了值得信任的人,以他们为根基向外延伸,便能深入京城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他微微一顿,正色道:“届时无论宫中还是各家高官权贵府邸,只要有风吹草动,下官都能第一时间告知王爷。下官知道王爷另有消息渠道,但如今秦大人重掌织经司,想来两边会出现不少碰撞,那位苏大人未必是秦大人的对手。有下官借助顺天府铺开这张大网,既能为王爷补足情报的缺失,也能避开织经司的耳目,让王爷可以真正彻底地掌握京城。”
从始至终,他的情绪都非常冷静,但是这番话对陆沉造成很大的触动。
陆沉站起身来,负手踱步,缓缓道:“我会再调一批人给你,他们由你全权调派。”
“下官谢过王爷信重。”
陈循也站了起来,道:“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王爷要尽快推行后续其他新政。”
陆沉颔首道:“此事我已经筹谋多时,开年便会上折奏请施行。”
陈循望着他的侧脸,稍稍犹豫之后,下定决心说道:“王爷,下官十分赞同您的决断。”
陆沉转头略带问询看着他。
陈循道:“王爷如今尽掌军权,若要强行改朝换代并非不可能,流血虽难以避免之事,只要杀得人足够多,反对的声音也就会逐渐消失,只是这样做后患无穷。”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坐下说。”
陆沉并未就此事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他很想知道这位淮右名士的想法。
陈循落座之后,不疾不徐地说道:“王爷虽有不世之功在身,然而天家并未失去士林和民心的支持,屠戮固然可以强行压服百官,却会引起国内此起彼伏的反抗,姑且不说青史会如何评述,这至少会让北方的景国缓过来,将来难免内忧外患顾此失彼。”
“是。”
“所以王爷一直谨慎自持,不陷自身于千夫所指,此乃最明智的选择。”
陈循的眼神愈发清明,继而道:“下官方才所言推行新政,便是在为王爷设想将来局势。新政者,必然会触及很多权贵官绅的利益,王爷作为首倡者可承其功,让中书作为施行者可避其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官场肯定会震荡,有人下便有人上。那些升上来的官员明白自家利益系于王爷一身,只有紧紧围绕在王爷身边,只有新政持续深入推行,他们的官位才会稳固!”
陆沉双眼一亮,点头道:“继续。”
“下官需要坐镇顺天府,既然许相让出左御史中丞一职,王爷大可笑纳,让刘元兄接任。他素来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心思缜密口才出众,定能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掀翻大批官员。如此一来,王爷便可稳坐庙堂之高,在朝中从容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此乃百官之心。再者,王爷可以施恩于年轻士子,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适当增加恩科,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服士林之心。”
陈循看着陷入沉思中的陆沉,微笑道:“与此同时,新政施行得益的是黎民苍生。王爷手中还有陆家商号,有的是人手宣扬造势,只要让百姓们知道是谁在为他们谋利,他们自然就会向着谁。最多三年时间,世间便会传扬王爷之仁德,王爷可尽收黎民之心。”
陆沉道:“你这番条理清晰的分析,让我心中杂乱的想法渐渐有了脉络,其实你可以早些明言。”
“不瞒王爷,下官这一年来暗中思虑良多,只是因为不清楚王爷作何打算,故而不敢妄言大政。但是如今的局势对于王爷而言已经刻不容缓,一旦王爷被天家拖住脚步,以为早晚能让天家自动退让,却忽略人心诡谲真伪难辨,三五年后必生不忍言之乱。王爷心怀天下,不愿国朝陷于内耗,下官才敢斗胆直言。”
陈循眼中浮现一抹神采,坚定地说道:“王爷本就有军心在手,再得百官之心、士林之心、黎民之心,两三年后挥军北上直取景国,届时天下归心,何愁大事不成?以此震古烁今之功业、天下富足之壮举,王爷登临至尊之位可谓举世之愿,得国之正足以奠定后世基业!”
直到此时此刻,他终于显露出几分激动,语调微微发颤。
陆沉看着这位多年前便矢志追随、任劳任怨的忠心下属,微笑道:“德遵可愿与本王共创盛世之景?”
陈循心中大定,起来躬身一礼,凛然道:“下官得遇明主,愿效犬马之劳,虽九死亦不悔矣!”
(本章完)
十二月,十七日。
承平坊,秦王府。
前宅宽敞的四面厅内,一众武勋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除了昨日入宫面见太后和天子、辞去一应职事归府养老的萧望之,奉陆沉之令领兵镇守河洛九门的李承恩和刘隐,提兵南下组建江南大营的霍真,以及在王府后宅养胎的厉冰雪,陆沉麾下其余武勋都出现在这场宴席上,一同庆贺他受封秦王之喜。
“好了,你们继续喝,我就不陪了。”
陆沉应了一圈酒,随即将酒盏放下,看着众将说道:“时日还长,不急于片刻之间,往后有的是机会找我拼酒,你们也不要喝得烂醉如泥,让下面的将士们看见不像话。”
这番话看似是在谈酒,却又仿佛藏着几分深意,就连一贯粗鲁的宋世飞都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
众将起身相送。
陆沉让他们吃好喝好,随即迈步离去,穿过九曲回廊,来到一处颇为安静雅致的偏厅。
“下官参见王爷。”
已经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顺天府尹陈循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
陆沉微笑示意,然后平静地看着这位淮右名士,徐徐道:“德遵,我记得你今年三十九岁?”
陈循答道:“是的,王爷。”
陆沉道:“昨日在宫中,薛相举荐你为刑部左侍郎,许相则举荐你为左御史中丞,你可知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陈循思忖片刻,斟酌道:“回王爷,下官觉得两位宰相并非是因为欣赏下官,而是他们很清楚顺天府尹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当然,因为下官是王爷身边的人,他们不好直言撤换,于是就以朝中高位作为交换,意欲从王爷手中夺去河洛城的治理之权。”
陆沉微微颔首道:“在你看来,两位宰相拿出的官位有何不同?”
“刑部尚书尹博乃是薛相的同年,亦是薛相这些年为数不多的至交之一,其人素以忠耿刚强闻名。下官若履任刑部左侍郎,姑且不论公私之分,想要得到尹尚书的认可极难,时间一长难免会沦为边缘人物。在朝堂规制之内,尹尚书有几十种法子让下官有力使不出,届时想来王爷也不便出手相助,因为那会显得下官过于无能。”
陈循没有丝毫遮掩,继而道:“至于许相的提议,左御史中丞位高权重,现任御史大夫张苍虽有宪台之名,却无法掌控住御史台的一干御史,因为这里本就是许相的根基所在。在下官看来,许相应该不会刻意打压,只要下官持身甚正,这左御史中丞一职倒是能帮到王爷。”
陆沉饶有兴致地问道:“这般说来,你愿意履任御史台?”
“下官并无此意。”
陈循摇了摇头,坦然道:“王爷,下官只擅庶务,不擅与人言辞争锋。下官若任左御史中丞,一者弃顺天府于不顾,贻误王爷大计,二者下官难有建树,白白浪费这等紧要之职。下官斗胆,举荐秉元公为左御史中丞。”
陆沉凝望着他的双眼,感叹道:“若非暂时找不到人代替你,我确实想尽早将你推上中枢。”
陈循道:“承蒙王爷提携赏识,下官感激不尽。对于王爷而言,目前有三件事极为要紧,容不得丝毫松懈。”
“细细说来。”
“其一便是军权,这是王爷手中最大的筹码,亦是朝中百官不敢擅动的根源。在军权的处置上,王爷决不能心慈手软,但凡有人逾越一步,便要以雷霆之势斩断其手脚,否则必然会引出更多的麻烦。”
看着这位文臣脸上凛然的杀气,陆沉欣慰地说道:“言之有理。”
陈循便继续说道:“其二便是顺天府衙,只要王爷不松口,下官就会牢牢钉在这个位置上。王爷切勿大意,虽说京城主官历来难做,但是其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今皇城防卫归禁军执掌,京城九门暂由李将军和刘将军掌管,再加上城外驻扎的大军,明面上王爷处于绝对的优势,然则京城之内一旦动了刀兵就没有回头路,必须要斩尽杀绝方无后患。下官深知王爷之雄伟志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棋。”陆沉敛去笑意,颔首道:“知我者,德遵也。”
陈循肃然道:“谢王爷称赞。既然王爷不会妄动刀兵,那么顺天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京城居民逾百万,可谓鱼龙混杂各行其道,若是用心钩织,足以牵出一张大网。便如街上一青皮闲汉,通过他甚至可以关联上宰相府邸,宫中亦不例外。这一年多来,下官已将府衙上上下下都换成了值得信任的人,以他们为根基向外延伸,便能深入京城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他微微一顿,正色道:“届时无论宫中还是各家高官权贵府邸,只要有风吹草动,下官都能第一时间告知王爷。下官知道王爷另有消息渠道,但如今秦大人重掌织经司,想来两边会出现不少碰撞,那位苏大人未必是秦大人的对手。有下官借助顺天府铺开这张大网,既能为王爷补足情报的缺失,也能避开织经司的耳目,让王爷可以真正彻底地掌握京城。”
从始至终,他的情绪都非常冷静,但是这番话对陆沉造成很大的触动。
陆沉站起身来,负手踱步,缓缓道:“我会再调一批人给你,他们由你全权调派。”
“下官谢过王爷信重。”
陈循也站了起来,道:“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王爷要尽快推行后续其他新政。”
陆沉颔首道:“此事我已经筹谋多时,开年便会上折奏请施行。”
陈循望着他的侧脸,稍稍犹豫之后,下定决心说道:“王爷,下官十分赞同您的决断。”
陆沉转头略带问询看着他。
陈循道:“王爷如今尽掌军权,若要强行改朝换代并非不可能,流血虽难以避免之事,只要杀得人足够多,反对的声音也就会逐渐消失,只是这样做后患无穷。”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坐下说。”
陆沉并未就此事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他很想知道这位淮右名士的想法。
陈循落座之后,不疾不徐地说道:“王爷虽有不世之功在身,然而天家并未失去士林和民心的支持,屠戮固然可以强行压服百官,却会引起国内此起彼伏的反抗,姑且不说青史会如何评述,这至少会让北方的景国缓过来,将来难免内忧外患顾此失彼。”
“是。”
“所以王爷一直谨慎自持,不陷自身于千夫所指,此乃最明智的选择。”
陈循的眼神愈发清明,继而道:“下官方才所言推行新政,便是在为王爷设想将来局势。新政者,必然会触及很多权贵官绅的利益,王爷作为首倡者可承其功,让中书作为施行者可避其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官场肯定会震荡,有人下便有人上。那些升上来的官员明白自家利益系于王爷一身,只有紧紧围绕在王爷身边,只有新政持续深入推行,他们的官位才会稳固!”
陆沉双眼一亮,点头道:“继续。”
“下官需要坐镇顺天府,既然许相让出左御史中丞一职,王爷大可笑纳,让刘元兄接任。他素来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心思缜密口才出众,定能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掀翻大批官员。如此一来,王爷便可稳坐庙堂之高,在朝中从容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此乃百官之心。再者,王爷可以施恩于年轻士子,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适当增加恩科,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服士林之心。”
陈循看着陷入沉思中的陆沉,微笑道:“与此同时,新政施行得益的是黎民苍生。王爷手中还有陆家商号,有的是人手宣扬造势,只要让百姓们知道是谁在为他们谋利,他们自然就会向着谁。最多三年时间,世间便会传扬王爷之仁德,王爷可尽收黎民之心。”
陆沉道:“你这番条理清晰的分析,让我心中杂乱的想法渐渐有了脉络,其实你可以早些明言。”
“不瞒王爷,下官这一年来暗中思虑良多,只是因为不清楚王爷作何打算,故而不敢妄言大政。但是如今的局势对于王爷而言已经刻不容缓,一旦王爷被天家拖住脚步,以为早晚能让天家自动退让,却忽略人心诡谲真伪难辨,三五年后必生不忍言之乱。王爷心怀天下,不愿国朝陷于内耗,下官才敢斗胆直言。”
陈循眼中浮现一抹神采,坚定地说道:“王爷本就有军心在手,再得百官之心、士林之心、黎民之心,两三年后挥军北上直取景国,届时天下归心,何愁大事不成?以此震古烁今之功业、天下富足之壮举,王爷登临至尊之位可谓举世之愿,得国之正足以奠定后世基业!”
直到此时此刻,他终于显露出几分激动,语调微微发颤。
陆沉看着这位多年前便矢志追随、任劳任怨的忠心下属,微笑道:“德遵可愿与本王共创盛世之景?”
陈循心中大定,起来躬身一礼,凛然道:“下官得遇明主,愿效犬马之劳,虽九死亦不悔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