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厕所文化
时下,在咱们中国,凡是有特色、有历史的东西都可以和文化挂上钩,比如:有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就连厕所也有人称其为厕所文化了。
本人对厕所没有进行过深入地考察研究,只是将自己见过、听过、经历过的这一现象胡乱地说几句,权且称之为厕所文化之乱弹吧。
在这里提厕所的字眼好象有些不雅,但厕所却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首先要考虑解决人们的方便问题,无论是在飞机上、火车上还是轮船上,都备有厕所的。就连每逢重大节日广场的群众聚会,组织者都要在周围搭起很多临时厕所。
猛一说,厕所是个小问题,细想想,实际上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问题。不是有的城市的市长一上任,就提出要建多少多少个厕所,做为一项大工程、一项政绩来实施吗。
还经常听到那些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农村的人说:到了大城市恐怕连厕所也找不到。看,他们不怕吃不上饭,不怕没地方住,最怕的而是找不到厕所。
厕所是解决人们内急的场所。在上档次的宾馆、饭店乃至家庭其学名也叫卫生间,是让人放松身心、享受一刻的地方。也应该是最卫生、最讲究的地方。但是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还达不到这一层次。尤其是去公共厕所,简直是去受罪、去遭难、去受刑。
据说外国人到咱们中国来,最怕的就是去公共厕所。尤其是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的公共厕所,别说人家外国人进了,就连我们自己人去也非常犯怵。
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半人高的土墙垒一圈,或用玉米秸、高梁杆一围一挡,中间挖一个坑就是厕所(也叫茅房)了。人在里面方便,听到脚步声,有人来,咳嗽一声,就表示里面有人了。农村的条件有限,倒也没什么,更为严重、更为普遍的是有些地方的公共厕所长年无人打扫,蝇蛆满坑,污秽遍地,恶臭扑鼻,简直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前不久,笔者到某省一个旅游景点。下山回来路过一个乡镇,到一家饭馆吃饭时,要方便一下,主人告之厕所在后院。按说旅游景点的公共厕所应该讲究点吧。唉,别提了,走到厕所门口,简直无法下脚,尿液遍地流“地雷”到处是。隔壁就是女厕,也不知是怎么搞的,男厕这边用白灰涮过的墙上满是脚印子,有的脚印子一人多高,让人怀疑此人是怎么踩上去的。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东北某地农村的厕所更简单,在院子里一角,用木板搭一个一米见方的木屋,或利用地势,或将两个用来脚踏的木板垫起来,就是一个厕所了。冬天冷,粪便一冻,堆的象小山一样。笔者因扶贫曾在东北农户家住过。那时,晚上最大的怕,就是起夜,小解还好说点,如果赶上解大手,那就遭罪了。想想吧,外面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要出去大解是何等的困难啊。
还有些诸如车站、市场内的公共厕所,两排茅坑相对着,无遮无拦,蹲下方便的人,目光所及,十分尴尬,以至不知将目光投放何处为好。
为解决这一尴尬,有些公共厕所,倒是作了隔断,安了门,又有些好到处题字留言的人士,在墙上乱写乱画,任意挥洒:“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到此一蹲”这还算是文明的。更有甚者,题诗作画,全是一些低级下流、十分庸俗、不堪入目的内容,实乃精神污染。
揣摸这些人的心态,也许是想留下自己的笔迹“流芳千古”;也许是为了发泄一下不能得到满足的阴暗心理和情绪;拟或就是想“恶作剧”
为此更有些公共厕所的管理者,在厕所的墙上不得不写下严正声明:“不准乱写乱画。”“不准随地大小便”“小便入池,大便入坑”
这些“入坑入池”的基本常识,还用别人提醒吗?可是面对我们的某些同胞,就是“耳提面命”他也很难做到的。
公共厕所乃公共场所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窗口。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实在不能小看了。
本人对厕所没有进行过深入地考察研究,只是将自己见过、听过、经历过的这一现象胡乱地说几句,权且称之为厕所文化之乱弹吧。
在这里提厕所的字眼好象有些不雅,但厕所却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首先要考虑解决人们的方便问题,无论是在飞机上、火车上还是轮船上,都备有厕所的。就连每逢重大节日广场的群众聚会,组织者都要在周围搭起很多临时厕所。
猛一说,厕所是个小问题,细想想,实际上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问题。不是有的城市的市长一上任,就提出要建多少多少个厕所,做为一项大工程、一项政绩来实施吗。
还经常听到那些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农村的人说:到了大城市恐怕连厕所也找不到。看,他们不怕吃不上饭,不怕没地方住,最怕的而是找不到厕所。
厕所是解决人们内急的场所。在上档次的宾馆、饭店乃至家庭其学名也叫卫生间,是让人放松身心、享受一刻的地方。也应该是最卫生、最讲究的地方。但是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还达不到这一层次。尤其是去公共厕所,简直是去受罪、去遭难、去受刑。
据说外国人到咱们中国来,最怕的就是去公共厕所。尤其是在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的公共厕所,别说人家外国人进了,就连我们自己人去也非常犯怵。
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半人高的土墙垒一圈,或用玉米秸、高梁杆一围一挡,中间挖一个坑就是厕所(也叫茅房)了。人在里面方便,听到脚步声,有人来,咳嗽一声,就表示里面有人了。农村的条件有限,倒也没什么,更为严重、更为普遍的是有些地方的公共厕所长年无人打扫,蝇蛆满坑,污秽遍地,恶臭扑鼻,简直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前不久,笔者到某省一个旅游景点。下山回来路过一个乡镇,到一家饭馆吃饭时,要方便一下,主人告之厕所在后院。按说旅游景点的公共厕所应该讲究点吧。唉,别提了,走到厕所门口,简直无法下脚,尿液遍地流“地雷”到处是。隔壁就是女厕,也不知是怎么搞的,男厕这边用白灰涮过的墙上满是脚印子,有的脚印子一人多高,让人怀疑此人是怎么踩上去的。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东北某地农村的厕所更简单,在院子里一角,用木板搭一个一米见方的木屋,或利用地势,或将两个用来脚踏的木板垫起来,就是一个厕所了。冬天冷,粪便一冻,堆的象小山一样。笔者因扶贫曾在东北农户家住过。那时,晚上最大的怕,就是起夜,小解还好说点,如果赶上解大手,那就遭罪了。想想吧,外面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要出去大解是何等的困难啊。
还有些诸如车站、市场内的公共厕所,两排茅坑相对着,无遮无拦,蹲下方便的人,目光所及,十分尴尬,以至不知将目光投放何处为好。
为解决这一尴尬,有些公共厕所,倒是作了隔断,安了门,又有些好到处题字留言的人士,在墙上乱写乱画,任意挥洒:“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到此一蹲”这还算是文明的。更有甚者,题诗作画,全是一些低级下流、十分庸俗、不堪入目的内容,实乃精神污染。
揣摸这些人的心态,也许是想留下自己的笔迹“流芳千古”;也许是为了发泄一下不能得到满足的阴暗心理和情绪;拟或就是想“恶作剧”
为此更有些公共厕所的管理者,在厕所的墙上不得不写下严正声明:“不准乱写乱画。”“不准随地大小便”“小便入池,大便入坑”
这些“入坑入池”的基本常识,还用别人提醒吗?可是面对我们的某些同胞,就是“耳提面命”他也很难做到的。
公共厕所乃公共场所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窗口。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实在不能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