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倒影#183;月华一
倒影#183;月华(一)
-0-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我的名字叫做香月,据说,我出生的时候,是夜晚,海棠花儿开得正好。父亲喜欢这首诗,于是这就成了我的名字。
可是,我却不喜欢:在暗夜中静静开放的美丽花朵,染香了月色——那委实是太过寂寞了。
-1-
靖裕二年,新朝第一次采选的时候,年近半百的老父,亲自送我入了京。
“这也是你的命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玄武门,父亲持着我的手,并没有落泪,只是唏嘘不已。而我,则昂着头信誓旦旦对他说:“爹,您可别难过,女儿既已中选,断然不会叫您失望的——我虽是个女子,也绝不会丢了哥哥的脸!”
——我的兄长,父亲的独子,一年之前死在边关。鞑靼人的马蹄踏过,城郭低矮,泾水浊浑;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却也能独自领着四百军民将一座小小土城足足守了两个月,浴血奋战,至死不降,一时之间声震三军。
我绝不会丢哥哥的脸。
哥哥死去之后一个月,他的名字终于传入了京师。龙椅上的吾皇万岁抚掌赞叹,赐下了一个很长很拗口的官职,然后,问道:“胡爱卿可还有家人亲眷?”
满殿肃然,无人知晓。
陛下似有些许不悦,轻咳了一声,淡淡说道:“胡爱卿以身护国,他的家人,便是朕的家人。”
——据说,只为着这样一句话,负责采选的礼部官员,便将我的名字写进了最终的名单之内。
我的哥哥为了你的天下死了,然后你再把他唯一的妹妹从衰老的父亲身边夺走,送进宫里来给你做小老婆?
呵!真够慈悲的,我的皇帝陛下。
-2-
进入禁城的那一日,我坐在宫车上诵读唐诗选集。父亲是个读书、却屡试不第的书生,他常常恨自己不能生在繁华的盛唐,生在那酒香浓郁、仅仅靠着品评琴音就可以饕足的时代。
“末世”他常常如此自嘲“末世之身,落魄之人。”
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息。
我也曾希望可以生在盛唐,因为唯有那个时代的女人,才能在阳光下绽放;不过,也无妨,真的无妨。唐诗里亦有“独倚熏笼坐到明”的句子,女人的故事,也许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永远一样。
“到了,请贵人下车吧,”随侍的太监跪在一旁,说道。
我没有听见。
我的眼睛正穿过车窗,望向远处:在视线的尽头,从这座宫殿到那座宫殿之间,有一道霓虹般的飞桥,飞桥上似乎站着个缥缈的白影儿,已经站了很久——那是谁?她在看什么?难道是在望着这边吗?
“请贵人下车!”那太监的声音重复着,更响了些。我如梦方醒,连忙答应,向他歉意地笑了笑。
他见我笑,倒仿佛吃了一惊。
我步下了宫车,与靖裕年入选的十一位少女并肩站在一起,那本唐诗选辑塞在宽大的袖中,稍有不慎,总是向外滑落。我的心思倒有多一半用在了上面,每走两步,都要摸一摸。
十二个人在春寒料峭的庭苑里踟蹰而过,十二张青春面孔临风飞扬,让满苑的宫花也黯然失色了。
将走到迎晖殿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那座飞桥,便急忙回过头去——被飞檐斗拱割成一片一片的天空就像是画在纸上的虚假图案,而桥上那点点的白影已然消失不见。
-3-
那一年入侍的十二个女孩子之中,活到如今的,唯我一人。那些默默死去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面孔,在我的可悲的记忆里,业已大半模糊不清。
只依稀记得,在这宫中,第一个与我交谈的是一位御史之女,脸庞秀丽,态度温和。她曾问我,喜不喜欢玩双陆?我斟酌了片刻,回答她:还好;她便极高兴的样子,约我下次一定要比试一局——其实我那个时候,根本不懂得这种在京师的官家子弟中流行的游戏,突如其来的虚荣冲动,让我说了谎。后来她倒真的约了我,我却被这个无聊的谎言束缚,只是推辞,并不曾去。
那个女孩子是极可爱的,她停留在我的思绪中,就如同冬日的清晨,凝在石晷上的露珠。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中,我常常后悔,后悔当初应当赴这个约会,应当听听她的故事,让她教我双陆棋。
——人生之中,我们总是想着:不晚,来日方长可每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夕阳也许已在路上。那露珠一般的女孩子死在靖裕三年冬至的那场浩劫里,死去的时候大约是个才人,或者是个美人,连她的姓氏,我都已不再记得了。
终此一生,我也没有碰过双陆。
因为游戏本该是让人快乐的东西,可回忆却太沉重了——沉重到,让人只能逃离。
-4-
我们这十二个女孩子,去的第一个地方便是两仪宫。那时候的两仪宫里住着上官皇后,一个真正美若天仙的女子——在陛下小的时候,脸上依稀还有上官皇后的影子;后来,便渐渐淡了,他越长越像先帝,越长、和他的母亲越发远离
那时候上官皇后还没能怀上子嗣,苗条的身子,镇静到听不出起伏的声音。她的目光逡巡过我们,对每一个人各说了一句勉励的话——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后来我才知道“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正是上官皇后恪守的格言,在她治下的后宫,正是依着这八个字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每月初一、十五,陛下必然宿在两仪宫中,其余的时候,所有的嫔妾依次排序,轮流陪寝。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
上官皇后与其说她是一个女人,不如说,她是一种不可违背的法则的化身。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脑海之中,总有着这样一幅画面,她穿着全套皇后的朝服,脸孔涂得惨白,一个人静静站在两仪宫凤临殿上;烛光将她的影子四分五裂扯开,贴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器物上面——她是属于两仪宫的;而绝不是,两仪宫属于她。
-0-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我的名字叫做香月,据说,我出生的时候,是夜晚,海棠花儿开得正好。父亲喜欢这首诗,于是这就成了我的名字。
可是,我却不喜欢:在暗夜中静静开放的美丽花朵,染香了月色——那委实是太过寂寞了。
-1-
靖裕二年,新朝第一次采选的时候,年近半百的老父,亲自送我入了京。
“这也是你的命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玄武门,父亲持着我的手,并没有落泪,只是唏嘘不已。而我,则昂着头信誓旦旦对他说:“爹,您可别难过,女儿既已中选,断然不会叫您失望的——我虽是个女子,也绝不会丢了哥哥的脸!”
——我的兄长,父亲的独子,一年之前死在边关。鞑靼人的马蹄踏过,城郭低矮,泾水浊浑;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却也能独自领着四百军民将一座小小土城足足守了两个月,浴血奋战,至死不降,一时之间声震三军。
我绝不会丢哥哥的脸。
哥哥死去之后一个月,他的名字终于传入了京师。龙椅上的吾皇万岁抚掌赞叹,赐下了一个很长很拗口的官职,然后,问道:“胡爱卿可还有家人亲眷?”
满殿肃然,无人知晓。
陛下似有些许不悦,轻咳了一声,淡淡说道:“胡爱卿以身护国,他的家人,便是朕的家人。”
——据说,只为着这样一句话,负责采选的礼部官员,便将我的名字写进了最终的名单之内。
我的哥哥为了你的天下死了,然后你再把他唯一的妹妹从衰老的父亲身边夺走,送进宫里来给你做小老婆?
呵!真够慈悲的,我的皇帝陛下。
-2-
进入禁城的那一日,我坐在宫车上诵读唐诗选集。父亲是个读书、却屡试不第的书生,他常常恨自己不能生在繁华的盛唐,生在那酒香浓郁、仅仅靠着品评琴音就可以饕足的时代。
“末世”他常常如此自嘲“末世之身,落魄之人。”
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息。
我也曾希望可以生在盛唐,因为唯有那个时代的女人,才能在阳光下绽放;不过,也无妨,真的无妨。唐诗里亦有“独倚熏笼坐到明”的句子,女人的故事,也许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永远一样。
“到了,请贵人下车吧,”随侍的太监跪在一旁,说道。
我没有听见。
我的眼睛正穿过车窗,望向远处:在视线的尽头,从这座宫殿到那座宫殿之间,有一道霓虹般的飞桥,飞桥上似乎站着个缥缈的白影儿,已经站了很久——那是谁?她在看什么?难道是在望着这边吗?
“请贵人下车!”那太监的声音重复着,更响了些。我如梦方醒,连忙答应,向他歉意地笑了笑。
他见我笑,倒仿佛吃了一惊。
我步下了宫车,与靖裕年入选的十一位少女并肩站在一起,那本唐诗选辑塞在宽大的袖中,稍有不慎,总是向外滑落。我的心思倒有多一半用在了上面,每走两步,都要摸一摸。
十二个人在春寒料峭的庭苑里踟蹰而过,十二张青春面孔临风飞扬,让满苑的宫花也黯然失色了。
将走到迎晖殿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那座飞桥,便急忙回过头去——被飞檐斗拱割成一片一片的天空就像是画在纸上的虚假图案,而桥上那点点的白影已然消失不见。
-3-
那一年入侍的十二个女孩子之中,活到如今的,唯我一人。那些默默死去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面孔,在我的可悲的记忆里,业已大半模糊不清。
只依稀记得,在这宫中,第一个与我交谈的是一位御史之女,脸庞秀丽,态度温和。她曾问我,喜不喜欢玩双陆?我斟酌了片刻,回答她:还好;她便极高兴的样子,约我下次一定要比试一局——其实我那个时候,根本不懂得这种在京师的官家子弟中流行的游戏,突如其来的虚荣冲动,让我说了谎。后来她倒真的约了我,我却被这个无聊的谎言束缚,只是推辞,并不曾去。
那个女孩子是极可爱的,她停留在我的思绪中,就如同冬日的清晨,凝在石晷上的露珠。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中,我常常后悔,后悔当初应当赴这个约会,应当听听她的故事,让她教我双陆棋。
——人生之中,我们总是想着:不晚,来日方长可每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夕阳也许已在路上。那露珠一般的女孩子死在靖裕三年冬至的那场浩劫里,死去的时候大约是个才人,或者是个美人,连她的姓氏,我都已不再记得了。
终此一生,我也没有碰过双陆。
因为游戏本该是让人快乐的东西,可回忆却太沉重了——沉重到,让人只能逃离。
-4-
我们这十二个女孩子,去的第一个地方便是两仪宫。那时候的两仪宫里住着上官皇后,一个真正美若天仙的女子——在陛下小的时候,脸上依稀还有上官皇后的影子;后来,便渐渐淡了,他越长越像先帝,越长、和他的母亲越发远离
那时候上官皇后还没能怀上子嗣,苗条的身子,镇静到听不出起伏的声音。她的目光逡巡过我们,对每一个人各说了一句勉励的话——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后来我才知道“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正是上官皇后恪守的格言,在她治下的后宫,正是依着这八个字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每月初一、十五,陛下必然宿在两仪宫中,其余的时候,所有的嫔妾依次排序,轮流陪寝。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
上官皇后与其说她是一个女人,不如说,她是一种不可违背的法则的化身。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脑海之中,总有着这样一幅画面,她穿着全套皇后的朝服,脸孔涂得惨白,一个人静静站在两仪宫凤临殿上;烛光将她的影子四分五裂扯开,贴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器物上面——她是属于两仪宫的;而绝不是,两仪宫属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