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第1066章 转进上党
第1066章 转进上党
回到晋州城外的大营后,李泰第一时间便知晓了后路的军情消息。
当听到斛律光当真率兵从河阳入轵关进行偷袭的时候,李泰也不由得感叹这家伙对他们西魏或者是对他这个人当真怨念颇深埃
从轵关发起袭击,看似是一个以小博大的选择,但却绝不是一个成熟的、有大局观的决定。
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时候,斛律光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或者说不愿深想眼下的北齐能不能承受得住失败的风险,以及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其人着眼在要给西魏造成多大的伤害,而不是如何在这一场战事中让北齐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的思路看似是更加积极,其实是不切实际,接受失败、承担损失同样也是一个将领必须要具有的素质。
这一次的战事,从司马消难据城反叛、甚至从更早的时候开始,北齐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里。
尤其是战事最初决策层所作出的错误判断与安排,使得这种被动的劣势进一步放大,想要再凭着局部战场的突袭奇功来扭转整场战事局面,难度之大不亚于高欢和宇文泰的各自创业经历,不只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对手的配合。
在对斛律光其人其事稍作感慨后,李泰便又开始思忖起杨忠所言立即进攻建州的设想,对此他也是持支持的态度,眼下的局势发展的确是已经到了该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程度了。
虽然自从双方开战以来,除了一些局部的小战事之外,双方主力一直都没有相遇并展开战斗,只是在各自调遣人马。但这同样也是战争的一部分,甚至这才是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诸如双方之前那种各自集结人马然后开赴固定战场,一场拼杀下来胜负分明的作战方式,反而有些悖于主流,起码对东魏北齐而言并不足以将其国力完全的展现出来。
李泰此番就是要让整个北齐的军事力量调配都处于他的节奏控制之内,之前摆出一副东进的架势,将北齐的军队主力都吸引到河阳方向去。然后西魏主力人马立即改变进攻方向,进入河东向晋州挺进,直接剑指晋阳,逼得北齐再将兵力向晋阳进行集中。
虽然眼下还并不清楚晋阳方向已经集结了多少北齐军队,但想必数量应该不在少数。而西魏在晋州北部的防线建设也已经渐成雏形,在韦孝宽的驻守之下,晋阳的北齐大军是很难突破防线而大举南来。
所以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再一次的改变进攻方向,从向北转为向东,从晋阳方向转为河北邺城方向。
原本李泰的打算就是堵住晋阳敌军南下通道之后便挥师东进,而后路的杨忠所部人马因为击败斛律光所率师旅而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先一步向建州方向进发,那么晋州这里的主力人马自然也就跟上。
眼下唯一有点阻止的地方便是晋州城还未攻取下来,没有在这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大基地。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好处就在于可以将晋州继续当作一个诱饵,吸引晋阳方面的敌军在介休方向作无用之功,试图解救晋州,从而降低晋阳敌军与东路邺城方向的敌军的配合度。
于是接下来李泰便又将此间军事布置调整一番,北境防务因有韦孝宽接手,只保留一万师旅驻守彼处扼守要道,高乐、贺若敦等部都悉数退回。
眼下晋州城外驻扎的人马约莫有十二万左右,而下游的汾曲位置,韩果已经率部攻克了北齐的东雍州正平城,打通了汾水这一条路线。
尽管今年因为干旱使得汾水没有进入汛期,河道水流并不丰沛,但是采取水陆并济的方式也能进行物资的转输,这样一来除了之前集中于河东方面的物资之外,大军还能沿着汾水自龙门处从关中直接获得物资的补充,大大提高了后路给养的安全性与后续的作战续航能力。
汾水畅通之后,大军后勤对河东涑水的依赖便有所降低,因此驻扎在后路涑水上游的两万师旅,李泰又传令分遣一万跟随杨忠东去进击夺取建州。 至于晋州城外的主力大军,李泰则并不打算即刻便整部转移,大部分还是留下来,一方面继续围攻晋州城,同时也能就食于汾水河畔,控制一下后勤压力。而他则亲率三卫亲兵与两万精锐人马作为前部师旅,先一步东去为大军打通道路。
在将此间人事安排一番之后,李泰便直接率部向东进军。
晋州城北面的汾水东岸,有一支流名为统军川,自统军川溯流而上便抵达太岳山的余脉黑水岭。不过这只是现在的称呼,历史上北周统一北方之后,为了避宇文泰之讳,便将黑水岭更名为乌岭山。
黑水岭山势虽然也不失陡峭崎岖,但毕竟只是太岳山的余脉,而且多有溪谷川流等自然形成的通道可供行走,相较其他险峻之处还算是比较易行,有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策马缓行。
因为自此西去大片山野地带,对于骑兵力量的发挥限制颇大,因此李泰所部这两万多将士便以步兵为主,仅仅只保留了百骑营和斥候队两千多名骑兵编制。因为不需要大量战马随军,后勤辎重方面的压力也并不算大。
统军川本就是大军下一步要进击的方向,因此过去这段时间里西魏斥候也一直没有间断的向东面进行查探,查探的范围甚至远及上百里。而且队伍中还有之前南陈转交到关中的齐将张保洛等人,因此尽管李泰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一片区域,但对此间的地理情况也并不陌生。
皮景和本身就是百骑营的营主,而且还是太原人事,自然便也担任了斥候队的队主,连日来已经将东面的情况摸查的比较清楚,此时一边在行军中一边向李泰进告最新的敌情消息:“黑水岭中敌戍六处,各自置兵员数不等,多则百余、少则十几。其众皆出义宁,义宁夹沁水而立、左右两城,为沁水上游驻兵重镇,义宁太守为贼将韩祖念,前有驻兵两千余,大军进据平阳后,其守城徒卒陆续增至七千余众……”
义宁郡同样也属于北齐晋州治下,地处平阳以东,其区域核心便位于沁水流域的上游山川河谷地带。沁水发源于山西平遥,一路向南流淌直至注入黄河,同样也是山西表里山河地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先秦战国时期,秦军就是占领平阳而后进据沁水,并在沁水下游与赵国展开了长平之战。
“义宁所在,神武、贺六浑旧年曾置六镇兵家三千户于境,以充填沁源河谷,扫荡境中匪寇并镇戍东西通道,因于郡治孤远城下别置义宁镇。义宁镇东接屯留、上达乌苏,此诸地也都是镇人聚居所在,取其近便东出、以慑河北。”
随军同行的张保洛也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详细进奏:“韩祖念乃安德王疏族,同样也是齐国一员骁勇战将,齐国竟以此人坐镇沁源重地,可见东路诸处也都大有防备啊1
沁水在整个山西地区的战略价值可以说仅次于汾水,其上游所在的沁源地区乃是自平阳地区进入上党地区的重要通道,而其下游又连接着建州所在的晋城盆地。
在河东地区未能被北齐所掌控的情况下,沁水便是联系整个太行山西部区域的枢纽。
而李泰此番进击沁源,也是拆分北齐这一片疆土的重要步骤,等到沁源被攻占下来,那么上党地区的长治盆地与下方的晋城盆地与晋阳之间的联系都将遭到极大的损伤,继而影响到邺城与晋阳之间的联系,使得北齐疆域变得更加散装。
沿统军川东进的路程比较通畅,在抵达黑水岭之前一直都没有遇到齐军踪迹。毕竟眼下的晋州城下驻扎着十几万的人马,对周边区域的掌控与震慑力直接拉满,齐军自是不敢轻易入前活动。
黑水岭有东西两座较高的山岭,之间全都是高低起伏的沟谷连接着,因为这里在此之前都属于北齐境内区域,自然没有必要在这山野之间劳民伤财的兴造什么坚固堡垒,存在的一些戍堡基本上也只起到一个哨望警戒与通信的作用,真正的阻遏防守效果并不大。
李泰在抵达黑水岭之后,也并没有急于下令让大队人马翻越山岭,而是先让斥候清理一下岭谷之间的敌军斥候耳目,自己则先率一支轻师循干涸的溪谷通道东去将义宁城察望一番。
(本章完)
回到晋州城外的大营后,李泰第一时间便知晓了后路的军情消息。
当听到斛律光当真率兵从河阳入轵关进行偷袭的时候,李泰也不由得感叹这家伙对他们西魏或者是对他这个人当真怨念颇深埃
从轵关发起袭击,看似是一个以小博大的选择,但却绝不是一个成熟的、有大局观的决定。
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时候,斛律光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或者说不愿深想眼下的北齐能不能承受得住失败的风险,以及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其人着眼在要给西魏造成多大的伤害,而不是如何在这一场战事中让北齐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的思路看似是更加积极,其实是不切实际,接受失败、承担损失同样也是一个将领必须要具有的素质。
这一次的战事,从司马消难据城反叛、甚至从更早的时候开始,北齐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里。
尤其是战事最初决策层所作出的错误判断与安排,使得这种被动的劣势进一步放大,想要再凭着局部战场的突袭奇功来扭转整场战事局面,难度之大不亚于高欢和宇文泰的各自创业经历,不只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对手的配合。
在对斛律光其人其事稍作感慨后,李泰便又开始思忖起杨忠所言立即进攻建州的设想,对此他也是持支持的态度,眼下的局势发展的确是已经到了该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程度了。
虽然自从双方开战以来,除了一些局部的小战事之外,双方主力一直都没有相遇并展开战斗,只是在各自调遣人马。但这同样也是战争的一部分,甚至这才是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诸如双方之前那种各自集结人马然后开赴固定战场,一场拼杀下来胜负分明的作战方式,反而有些悖于主流,起码对东魏北齐而言并不足以将其国力完全的展现出来。
李泰此番就是要让整个北齐的军事力量调配都处于他的节奏控制之内,之前摆出一副东进的架势,将北齐的军队主力都吸引到河阳方向去。然后西魏主力人马立即改变进攻方向,进入河东向晋州挺进,直接剑指晋阳,逼得北齐再将兵力向晋阳进行集中。
虽然眼下还并不清楚晋阳方向已经集结了多少北齐军队,但想必数量应该不在少数。而西魏在晋州北部的防线建设也已经渐成雏形,在韦孝宽的驻守之下,晋阳的北齐大军是很难突破防线而大举南来。
所以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再一次的改变进攻方向,从向北转为向东,从晋阳方向转为河北邺城方向。
原本李泰的打算就是堵住晋阳敌军南下通道之后便挥师东进,而后路的杨忠所部人马因为击败斛律光所率师旅而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先一步向建州方向进发,那么晋州这里的主力人马自然也就跟上。
眼下唯一有点阻止的地方便是晋州城还未攻取下来,没有在这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大基地。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利有弊,好处就在于可以将晋州继续当作一个诱饵,吸引晋阳方面的敌军在介休方向作无用之功,试图解救晋州,从而降低晋阳敌军与东路邺城方向的敌军的配合度。
于是接下来李泰便又将此间军事布置调整一番,北境防务因有韦孝宽接手,只保留一万师旅驻守彼处扼守要道,高乐、贺若敦等部都悉数退回。
眼下晋州城外驻扎的人马约莫有十二万左右,而下游的汾曲位置,韩果已经率部攻克了北齐的东雍州正平城,打通了汾水这一条路线。
尽管今年因为干旱使得汾水没有进入汛期,河道水流并不丰沛,但是采取水陆并济的方式也能进行物资的转输,这样一来除了之前集中于河东方面的物资之外,大军还能沿着汾水自龙门处从关中直接获得物资的补充,大大提高了后路给养的安全性与后续的作战续航能力。
汾水畅通之后,大军后勤对河东涑水的依赖便有所降低,因此驻扎在后路涑水上游的两万师旅,李泰又传令分遣一万跟随杨忠东去进击夺取建州。 至于晋州城外的主力大军,李泰则并不打算即刻便整部转移,大部分还是留下来,一方面继续围攻晋州城,同时也能就食于汾水河畔,控制一下后勤压力。而他则亲率三卫亲兵与两万精锐人马作为前部师旅,先一步东去为大军打通道路。
在将此间人事安排一番之后,李泰便直接率部向东进军。
晋州城北面的汾水东岸,有一支流名为统军川,自统军川溯流而上便抵达太岳山的余脉黑水岭。不过这只是现在的称呼,历史上北周统一北方之后,为了避宇文泰之讳,便将黑水岭更名为乌岭山。
黑水岭山势虽然也不失陡峭崎岖,但毕竟只是太岳山的余脉,而且多有溪谷川流等自然形成的通道可供行走,相较其他险峻之处还算是比较易行,有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策马缓行。
因为自此西去大片山野地带,对于骑兵力量的发挥限制颇大,因此李泰所部这两万多将士便以步兵为主,仅仅只保留了百骑营和斥候队两千多名骑兵编制。因为不需要大量战马随军,后勤辎重方面的压力也并不算大。
统军川本就是大军下一步要进击的方向,因此过去这段时间里西魏斥候也一直没有间断的向东面进行查探,查探的范围甚至远及上百里。而且队伍中还有之前南陈转交到关中的齐将张保洛等人,因此尽管李泰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一片区域,但对此间的地理情况也并不陌生。
皮景和本身就是百骑营的营主,而且还是太原人事,自然便也担任了斥候队的队主,连日来已经将东面的情况摸查的比较清楚,此时一边在行军中一边向李泰进告最新的敌情消息:“黑水岭中敌戍六处,各自置兵员数不等,多则百余、少则十几。其众皆出义宁,义宁夹沁水而立、左右两城,为沁水上游驻兵重镇,义宁太守为贼将韩祖念,前有驻兵两千余,大军进据平阳后,其守城徒卒陆续增至七千余众……”
义宁郡同样也属于北齐晋州治下,地处平阳以东,其区域核心便位于沁水流域的上游山川河谷地带。沁水发源于山西平遥,一路向南流淌直至注入黄河,同样也是山西表里山河地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先秦战国时期,秦军就是占领平阳而后进据沁水,并在沁水下游与赵国展开了长平之战。
“义宁所在,神武、贺六浑旧年曾置六镇兵家三千户于境,以充填沁源河谷,扫荡境中匪寇并镇戍东西通道,因于郡治孤远城下别置义宁镇。义宁镇东接屯留、上达乌苏,此诸地也都是镇人聚居所在,取其近便东出、以慑河北。”
随军同行的张保洛也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详细进奏:“韩祖念乃安德王疏族,同样也是齐国一员骁勇战将,齐国竟以此人坐镇沁源重地,可见东路诸处也都大有防备啊1
沁水在整个山西地区的战略价值可以说仅次于汾水,其上游所在的沁源地区乃是自平阳地区进入上党地区的重要通道,而其下游又连接着建州所在的晋城盆地。
在河东地区未能被北齐所掌控的情况下,沁水便是联系整个太行山西部区域的枢纽。
而李泰此番进击沁源,也是拆分北齐这一片疆土的重要步骤,等到沁源被攻占下来,那么上党地区的长治盆地与下方的晋城盆地与晋阳之间的联系都将遭到极大的损伤,继而影响到邺城与晋阳之间的联系,使得北齐疆域变得更加散装。
沿统军川东进的路程比较通畅,在抵达黑水岭之前一直都没有遇到齐军踪迹。毕竟眼下的晋州城下驻扎着十几万的人马,对周边区域的掌控与震慑力直接拉满,齐军自是不敢轻易入前活动。
黑水岭有东西两座较高的山岭,之间全都是高低起伏的沟谷连接着,因为这里在此之前都属于北齐境内区域,自然没有必要在这山野之间劳民伤财的兴造什么坚固堡垒,存在的一些戍堡基本上也只起到一个哨望警戒与通信的作用,真正的阻遏防守效果并不大。
李泰在抵达黑水岭之后,也并没有急于下令让大队人马翻越山岭,而是先让斥候清理一下岭谷之间的敌军斥候耳目,自己则先率一支轻师循干涸的溪谷通道东去将义宁城察望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