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国师之道 作者:请叫我低调君
分卷阅读132
叹道,“世上有鬼,但并非人死就能为鬼。”
鬼其实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形态。人死只是灵,魂魄分离。只有聚魂集魄,并吸收天气灵气,才能成为鬼。
充斥天地间无非气也。这里所说的气又不是简单的空气。人活着,总有属于自己的气和质,草木万物也同样有自己的气和质,常说铭感五内,就是气緼脏腑,这样才能让人有精气神。
灵就是这种气。人刚死时,灵是不散的。但因为灵失去了身体这个屏障,便会受到天地万物气的冲击和侵袭。死的时间越久,灵就越弱,也就是气越弱。一般人死七天,灵气就被天地万物间的气冲散,复归万物。
想要成为鬼并不容易,首先要这个人有十分强大的精神力,精神力越强大,魂魄被冲散的可能性越小。但即使如此,也未必能成为鬼,因为精神力会在冲袭下逐渐消弱。其次,在有了强大精神力前提下,要成为鬼,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人的景仰。实际上,精神力受到强大冲击的主要来源就是活人的气和质,人本身觉察不出,但身上的气和气相合或者相冲,其实不需供奉,只要被景仰,那么人本身的灵气就不会去冲袭这个魂力,甚至有可能去浸润它。这样,具有强大精神力的人就能让灵受万物浸润,从而渐渐聚魂集魄成为鬼。
另一个方法就是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好是杳无人烟,这就是为什么修行者总要寻求荒山野岭的原因。他们修得就是强大的精神力,充盈天地间的豁达心境,这种精神力本就极难达成。这样最后魂魄不散,受到的冲击极小,他们又懂得如何利用万物灵气修养自己,故而易成鬼。
此外,还有一个取巧的法子,靠灵物庇佑。天地生万物,万物自有灵,倘若一个人能持有灵物,那他的魂魄便会多了一层保护,成为鬼的可能性大些。只是,这种灵物极为稀少,即使有也不易得。
聚灵珠,内蕴万物灵力,可庇佑灵体。又名引魄珠,如果一个人灵未散,那么持有此珠,便可聚引魄归来,从而凝魂聚魄。
可惜石霂魂魄离体已是第七天,不知道魂魄受到怎样的冲袭,现在还剩多少。但即使最后能聚魂集魄成鬼,也是人鬼殊途。
要想再见到她,除非楚离能够修炼灵体,让自己灵识强大到可以辨识灵体的地步。而且,不知道石霂的精神力强弱,很有可能已经消散了,那么即使聚灵珠也无能为力。但现在聚灵珠因为是在第七日用在石霂身上,那么可能多少是护住了她残缺的魂。
实则无投胎一说。人的灵气散于天地间,也来自天地间。女子怀孕期间,最能感受吸收万物灵气。这灵气也有冲和,最后灵气聚于一体,便成了新的精气神。这些灵气已复归于天地,于草木山石无异。
但魄是不会被吸收的,魄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石霂已经散于天地的魂,可能会被重聚入人体。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投胎转世。但其实,这些魂不一定甚至不可能只是石霂自己的灵气。灵气散于天地又重聚,相合者相聚,那就意味着,即使最后找到这个重聚了灵气的人,那么也不是原来的石霂了。这就是所说的人死不能复生。因为灵以冲散,又聚以它气,生成新的气质。这种情况下,人的天赋秉性都会改变。你可以说她是变了一个人,也可以理解为灵质尚存。
除非魂魄齐聚,此人才能回复本元。
简单来说,要想“救”回石霂,希望渺茫。可能连一线都没有。因为这种灵力重聚的过程要看机缘,可能七日之后就能重聚,但也有可能散落天地间,千年万年不能重聚。楚离有可能等到,但未必等得到。毕竟人的寿命有限。换句话说,楚离要想等下去,就只有自己修行,修成强大的灵。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等得到。
不过有一点,聚灵珠里藏緼了石霂的部分灵魄,可以氤氲滋养,如果楚离找得到石霂,把聚灵珠送给她,最后就能聚齐石霂此生魂魄,并助她成鬼。只是这样的话,楚离修行就不能借聚灵珠之力。但这会大大增大楚离修行的难度。而且楚离心有所执,执念即心魔,恐怕更难达与天地混沌之境。事实上,历史上那些真正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贤能,都是能勘破生死心无挂碍之人。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楚离要是放不下心中执念,恐怕难修得大成,也自然救不了石霂。但若是放下了所执,那么石霂的生死就不那么重要了。
巫溪道,“我知道的只有这些,是墨家先贤灵力强大者与贤灵沟通得来世代相传的。不过世界之大,奥妙无穷,还会有何种神妙就不得而知了。”
楚离垂眸,抱紧石霂的尸体,“等我。”
&
山中一日,不觉世间上百年。
一日楚离忽然心神大动,极为不安。
石霂的一颦一笑尽在眼前,她心有所感,觉察到了石霂的灵已经重新散聚,一喜一悲下,千丝万缕便乱了心神,为心魔所扰走火入魔竟昏死过去。
醒来时容颜不老却白发苍苍,而且伤了心智,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年方几何、身在何处又所为何事,只隐约记得要找一个人。
她离开山巅,路遇僧侣竟不觉心生愧疚,故而深深拘礼相让。待快到山下时,才向一个年轻僧人问路。
那僧人问她,“施主怎么称呼?”
她本不在意名姓,但想来该入乡随俗。又听僧人们说此山为齐云山,便自谓姓齐;见齐云山下天然生成太极图,心中一动,自感生如游云不知归处,但又浩浩然心胸开阔,以天地为依归,正如八卦中的巽卦,属风,来去无归处,由行天地间,便自名巽,是为齐巽,“在下齐巽。不知师父怎么称呼?”
僧人合掌道,“贫僧辩机。”
分卷阅读132
-
分卷阅读132
叹道,“世上有鬼,但并非人死就能为鬼。”
鬼其实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形态。人死只是灵,魂魄分离。只有聚魂集魄,并吸收天气灵气,才能成为鬼。
充斥天地间无非气也。这里所说的气又不是简单的空气。人活着,总有属于自己的气和质,草木万物也同样有自己的气和质,常说铭感五内,就是气緼脏腑,这样才能让人有精气神。
灵就是这种气。人刚死时,灵是不散的。但因为灵失去了身体这个屏障,便会受到天地万物气的冲击和侵袭。死的时间越久,灵就越弱,也就是气越弱。一般人死七天,灵气就被天地万物间的气冲散,复归万物。
想要成为鬼并不容易,首先要这个人有十分强大的精神力,精神力越强大,魂魄被冲散的可能性越小。但即使如此,也未必能成为鬼,因为精神力会在冲袭下逐渐消弱。其次,在有了强大精神力前提下,要成为鬼,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人的景仰。实际上,精神力受到强大冲击的主要来源就是活人的气和质,人本身觉察不出,但身上的气和气相合或者相冲,其实不需供奉,只要被景仰,那么人本身的灵气就不会去冲袭这个魂力,甚至有可能去浸润它。这样,具有强大精神力的人就能让灵受万物浸润,从而渐渐聚魂集魄成为鬼。
另一个方法就是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好是杳无人烟,这就是为什么修行者总要寻求荒山野岭的原因。他们修得就是强大的精神力,充盈天地间的豁达心境,这种精神力本就极难达成。这样最后魂魄不散,受到的冲击极小,他们又懂得如何利用万物灵气修养自己,故而易成鬼。
此外,还有一个取巧的法子,靠灵物庇佑。天地生万物,万物自有灵,倘若一个人能持有灵物,那他的魂魄便会多了一层保护,成为鬼的可能性大些。只是,这种灵物极为稀少,即使有也不易得。
聚灵珠,内蕴万物灵力,可庇佑灵体。又名引魄珠,如果一个人灵未散,那么持有此珠,便可聚引魄归来,从而凝魂聚魄。
可惜石霂魂魄离体已是第七天,不知道魂魄受到怎样的冲袭,现在还剩多少。但即使最后能聚魂集魄成鬼,也是人鬼殊途。
要想再见到她,除非楚离能够修炼灵体,让自己灵识强大到可以辨识灵体的地步。而且,不知道石霂的精神力强弱,很有可能已经消散了,那么即使聚灵珠也无能为力。但现在聚灵珠因为是在第七日用在石霂身上,那么可能多少是护住了她残缺的魂。
实则无投胎一说。人的灵气散于天地间,也来自天地间。女子怀孕期间,最能感受吸收万物灵气。这灵气也有冲和,最后灵气聚于一体,便成了新的精气神。这些灵气已复归于天地,于草木山石无异。
但魄是不会被吸收的,魄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石霂已经散于天地的魂,可能会被重聚入人体。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投胎转世。但其实,这些魂不一定甚至不可能只是石霂自己的灵气。灵气散于天地又重聚,相合者相聚,那就意味着,即使最后找到这个重聚了灵气的人,那么也不是原来的石霂了。这就是所说的人死不能复生。因为灵以冲散,又聚以它气,生成新的气质。这种情况下,人的天赋秉性都会改变。你可以说她是变了一个人,也可以理解为灵质尚存。
除非魂魄齐聚,此人才能回复本元。
简单来说,要想“救”回石霂,希望渺茫。可能连一线都没有。因为这种灵力重聚的过程要看机缘,可能七日之后就能重聚,但也有可能散落天地间,千年万年不能重聚。楚离有可能等到,但未必等得到。毕竟人的寿命有限。换句话说,楚离要想等下去,就只有自己修行,修成强大的灵。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等得到。
不过有一点,聚灵珠里藏緼了石霂的部分灵魄,可以氤氲滋养,如果楚离找得到石霂,把聚灵珠送给她,最后就能聚齐石霂此生魂魄,并助她成鬼。只是这样的话,楚离修行就不能借聚灵珠之力。但这会大大增大楚离修行的难度。而且楚离心有所执,执念即心魔,恐怕更难达与天地混沌之境。事实上,历史上那些真正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贤能,都是能勘破生死心无挂碍之人。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楚离要是放不下心中执念,恐怕难修得大成,也自然救不了石霂。但若是放下了所执,那么石霂的生死就不那么重要了。
巫溪道,“我知道的只有这些,是墨家先贤灵力强大者与贤灵沟通得来世代相传的。不过世界之大,奥妙无穷,还会有何种神妙就不得而知了。”
楚离垂眸,抱紧石霂的尸体,“等我。”
&
山中一日,不觉世间上百年。
一日楚离忽然心神大动,极为不安。
石霂的一颦一笑尽在眼前,她心有所感,觉察到了石霂的灵已经重新散聚,一喜一悲下,千丝万缕便乱了心神,为心魔所扰走火入魔竟昏死过去。
醒来时容颜不老却白发苍苍,而且伤了心智,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年方几何、身在何处又所为何事,只隐约记得要找一个人。
她离开山巅,路遇僧侣竟不觉心生愧疚,故而深深拘礼相让。待快到山下时,才向一个年轻僧人问路。
那僧人问她,“施主怎么称呼?”
她本不在意名姓,但想来该入乡随俗。又听僧人们说此山为齐云山,便自谓姓齐;见齐云山下天然生成太极图,心中一动,自感生如游云不知归处,但又浩浩然心胸开阔,以天地为依归,正如八卦中的巽卦,属风,来去无归处,由行天地间,便自名巽,是为齐巽,“在下齐巽。不知师父怎么称呼?”
僧人合掌道,“贫僧辩机。”
分卷阅读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