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许衷敲门道:“毕待诏。”
毕升笑着站了起来,作揖:“许大官人,请进,请进。”
许衷先迈入门槛,朝烟扶着朝云进去。
两姊妹都戴着帷帽,纱帘盖过面,不觉地打量了一眼这小院子。
朝烟尤其,她没想到会有人家的院子能小成这样。
一眼就看到头了,前屋,大门,侧房,厨房,庭院,没别的了。
这样的院子,真的能住人么?
“叨扰毕待诏了。”许衷十分客气,“烦请待诏替我们介绍一番,您这活板刻印法,究竟是怎么做的?”
第117章 活字
毕升引着许衷等一行人,走到了自家两个儿子的身边。
地上铺了一张大草席,毕家大郎二郎分坐在草席两端。
大郎面前摆着一个上下三层的架子。架子上有密密麻麻的泥块,不凑近看,并不晓得那是什么。
只见大郎一手持着本书,一手持着一块大铁板。似乎在对照着书,从架子上取用泥块,安在铁板上。
那铁板下有薄底,四面是竖起的,不叫泥块因倾斜而滑落。
朝烟问道:“毕待诏,请问这泥块是什么?”
毕升从架子上拿起一小粒,交给朝烟看。
“这是胶泥所制的活字。”
朝烟和朝云共看这一小颗活字。单这么看着,觉得这与阳刻的印章没什么差别。似乎只要沾了朱砂印泥,便能在纸上印出字来。只是胶泥所制的活字到底更轻小些,没有印章那样的厚重。
毕升接着道:“取分量适当的胶泥,制成此形,在头上刻字。再用火烧,使其坚固,便成了活字了。制出通常文章中会用到的那些字的活字,再对照着文章,将一个个字排在铁板上,便成了活板。”
毕升伸了伸手,大郎心领神会,将手中刚排完的活版递给父亲。
他展给客人们看:“就是这样的活板。一个个字都按着所印之书的文字来排布,一面活版印一面书。”
“实在是奇思!如是一来,刻印用的字一个个分开了,不似从前用的刻板,一整块板印一面,刻错一个字便整块板都废了。这样的活字,还不止能用一次。这块活板用好了,下一面还有这个字的话,就还能再用。”朝烟止不住地夸赞,而又问:“那这样的活板做好后,又该怎么在纸上印出字呢?”
毕升笑了,将手中的铁板递给一旁的二郎。
二郎面前的不再是一架子的胶泥,而是一叠叠的待印的本子册子,手边还有墨汁与刷子。
他刚放下上一块印完的铁板,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下一块。拿起刷子,沾上墨汁,在铁板里的活字上刷上浅浅一层。
在墨半干未干之际,摊开一本书,对准铁板的位置,轻轻盖了上去。
很快,那面书页便印制成了。
几人站在大郎二郎身边,看着兄弟俩无间地配合着。
大郎制铁板,二郎印书。一块铁板要制出来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毕竟一面书里所涉的字有许许多多,要从架子上一一找出来,破费点功夫。
但正是这样的功夫,能让二郎一本、一本地印下去,百十本就这样印出来了。
比起从前老的刻印工事,不知便利了多少。
朝烟看了看许衷。
其实许衷并不是第一次来看毕升做活板刻印,先前来时,毕升已详尽地说过该工事的做法与好处。
许衷看了,也是交口荐誉。说道这样的活字如若能推而广之,让各州各县的长吏、文学都知晓并用上,那么,书册便不会像如今这样昂贵。到那时,即便是贫寒百姓,也能买得起一本李太白的诗集。
此般遥想自然过于长远,许衷无非也只是想想。但毕竟是自己资助多年才成就的美事,他当然说给朝烟听过。
朝烟晓得之后,第一个念头便是她要带着朝云来看看。
她知道,朝云一定会喜欢这个的。
从前,在朝云还在李家家塾读书时,每每被范教授说字写得太差时,便常常会想:若是有朝一日,做书成集不再需要人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勾写,而是有什么东西能直接在纸上印出来就好。
姐姐告诉她,刻板印书便是能替了手的好东西。
她那时便说:刻板实在太麻烦,刻错了一个字,就得整板重来。
要是有更加方便的,更加快的刻印工事就好了。那她的字写得差点也无所谓了,反正都会有东西代替她自己写的字被印在纸上。
年少时的琦想成了真,朝云惊喜之余,还有些许感动。
怪不得姐姐说什么都要带她来这里。
原来姐姐都记得!
正是心绪起伏之际,毕升又从檐下取来一本已经印完了的本子,交给许衷。
“大官人看看,这便是新印完全本的一册。”
许衷并不做头一个翻开的,而是将本子拿给了朝烟。
朝烟在手中摩挲一番书封,随即又拿给朝云。
“云儿,你来看吧。”
朝烟笑着说。
朝云奇怪地接过,翻开第一面,护页上不着一字,连作者之名也不见。
朝烟道:“你再往后翻一页。”
再翻一面,便见书页上写着: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毕升笑着站了起来,作揖:“许大官人,请进,请进。”
许衷先迈入门槛,朝烟扶着朝云进去。
两姊妹都戴着帷帽,纱帘盖过面,不觉地打量了一眼这小院子。
朝烟尤其,她没想到会有人家的院子能小成这样。
一眼就看到头了,前屋,大门,侧房,厨房,庭院,没别的了。
这样的院子,真的能住人么?
“叨扰毕待诏了。”许衷十分客气,“烦请待诏替我们介绍一番,您这活板刻印法,究竟是怎么做的?”
第117章 活字
毕升引着许衷等一行人,走到了自家两个儿子的身边。
地上铺了一张大草席,毕家大郎二郎分坐在草席两端。
大郎面前摆着一个上下三层的架子。架子上有密密麻麻的泥块,不凑近看,并不晓得那是什么。
只见大郎一手持着本书,一手持着一块大铁板。似乎在对照着书,从架子上取用泥块,安在铁板上。
那铁板下有薄底,四面是竖起的,不叫泥块因倾斜而滑落。
朝烟问道:“毕待诏,请问这泥块是什么?”
毕升从架子上拿起一小粒,交给朝烟看。
“这是胶泥所制的活字。”
朝烟和朝云共看这一小颗活字。单这么看着,觉得这与阳刻的印章没什么差别。似乎只要沾了朱砂印泥,便能在纸上印出字来。只是胶泥所制的活字到底更轻小些,没有印章那样的厚重。
毕升接着道:“取分量适当的胶泥,制成此形,在头上刻字。再用火烧,使其坚固,便成了活字了。制出通常文章中会用到的那些字的活字,再对照着文章,将一个个字排在铁板上,便成了活板。”
毕升伸了伸手,大郎心领神会,将手中刚排完的活版递给父亲。
他展给客人们看:“就是这样的活板。一个个字都按着所印之书的文字来排布,一面活版印一面书。”
“实在是奇思!如是一来,刻印用的字一个个分开了,不似从前用的刻板,一整块板印一面,刻错一个字便整块板都废了。这样的活字,还不止能用一次。这块活板用好了,下一面还有这个字的话,就还能再用。”朝烟止不住地夸赞,而又问:“那这样的活板做好后,又该怎么在纸上印出字呢?”
毕升笑了,将手中的铁板递给一旁的二郎。
二郎面前的不再是一架子的胶泥,而是一叠叠的待印的本子册子,手边还有墨汁与刷子。
他刚放下上一块印完的铁板,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下一块。拿起刷子,沾上墨汁,在铁板里的活字上刷上浅浅一层。
在墨半干未干之际,摊开一本书,对准铁板的位置,轻轻盖了上去。
很快,那面书页便印制成了。
几人站在大郎二郎身边,看着兄弟俩无间地配合着。
大郎制铁板,二郎印书。一块铁板要制出来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毕竟一面书里所涉的字有许许多多,要从架子上一一找出来,破费点功夫。
但正是这样的功夫,能让二郎一本、一本地印下去,百十本就这样印出来了。
比起从前老的刻印工事,不知便利了多少。
朝烟看了看许衷。
其实许衷并不是第一次来看毕升做活板刻印,先前来时,毕升已详尽地说过该工事的做法与好处。
许衷看了,也是交口荐誉。说道这样的活字如若能推而广之,让各州各县的长吏、文学都知晓并用上,那么,书册便不会像如今这样昂贵。到那时,即便是贫寒百姓,也能买得起一本李太白的诗集。
此般遥想自然过于长远,许衷无非也只是想想。但毕竟是自己资助多年才成就的美事,他当然说给朝烟听过。
朝烟晓得之后,第一个念头便是她要带着朝云来看看。
她知道,朝云一定会喜欢这个的。
从前,在朝云还在李家家塾读书时,每每被范教授说字写得太差时,便常常会想:若是有朝一日,做书成集不再需要人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勾写,而是有什么东西能直接在纸上印出来就好。
姐姐告诉她,刻板印书便是能替了手的好东西。
她那时便说:刻板实在太麻烦,刻错了一个字,就得整板重来。
要是有更加方便的,更加快的刻印工事就好了。那她的字写得差点也无所谓了,反正都会有东西代替她自己写的字被印在纸上。
年少时的琦想成了真,朝云惊喜之余,还有些许感动。
怪不得姐姐说什么都要带她来这里。
原来姐姐都记得!
正是心绪起伏之际,毕升又从檐下取来一本已经印完了的本子,交给许衷。
“大官人看看,这便是新印完全本的一册。”
许衷并不做头一个翻开的,而是将本子拿给了朝烟。
朝烟在手中摩挲一番书封,随即又拿给朝云。
“云儿,你来看吧。”
朝烟笑着说。
朝云奇怪地接过,翻开第一面,护页上不着一字,连作者之名也不见。
朝烟道:“你再往后翻一页。”
再翻一面,便见书页上写着: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