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页
王荣捧着话道:“人说女儿肖父,郎君肖母...这民间俗语,或许真有些准呢。”
其实在王荣看来,小公主与其说是像高溶,不如说是更像赵娥...不过高溶本来就长得像赵娥,所以高溶的说法也没问题。
高溶盯着女儿看,看了好一会儿,见她努了努嘴,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之前那么久无聊地看着,好像也没什么了。再看她睡着不自觉打呵欠,就觉得更有意思了。
当然,也仅限于此了,他也没有培养出多深厚的慈父之心...因为这个原因,他每次看完孩子去看杨宜君的时候都有点儿心虚,觉得自己可能是做不好他人口中的父亲了。不是说做父亲的都会天然爱自己的孩子吗?他真的没这种感觉。
最多就是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玩儿的小东西,和少时喜欢一把宝剑,喜欢一匹小马的感觉好像没什么不同。
于是,夫妻两个互不知道对方想法的情况下,都心虚了...人在心虚情况下是很好说话的,一时之间,慈元殿、太初宫都无比平和。大家都觉得是因为宫中有喜事诞生了,官家和圣人都很开心,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真实美妙的误会。
只是相较于慈元殿、太初宫的‘天下太平’,寿仙宫就没那么平静了,赵娥对生下来的不是皇子,而是公主挺失望的——不只是她,前朝一直盯着这一胎的朝臣们,其实也挺失望的。只不过在高溶春秋鼎盛,且权威极重、脾气不好的前提下,大家暂时把失望隐藏了起来。
而且有一说一,前朝官员,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也不好这种时候说什么...难道劝说官家多多宠幸后宫,诞下皇子,以安人心?不是不可以,但是吧,在高溶对这种事‘你随便说,听一听算我输’的态度下,大家也佛了。
累了,毁灭了...等着皇后娘娘生下一胎吧。
相比之下,赵娥作为母亲,能说话的余地就大很多了。以来慈元殿看小公主为由,对着高溶和杨宜君暗示了一通。
翻译成人话就是:小丫头片子的烦死了,皇后没有生下皇子我真的很失望啊!皇帝多宠幸几位后妃吧,后宫这么多美女,多几个怀孕的,总有能生儿子的。
赵娥之所以这番作态,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当初高溶中秋节宫宴时的态度吓到了。想着高溶要是真的那么针对高晋一脉,把高涵也算在这一脉里,那要是下面的人要抬着高涵上位,高涵岂不是要死?
下面那些人的想法不是赵娥能控制的,那些人抬着高涵上位是真的,但高涵也不见得能掌控他们,更不要说赵娥了——赵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应对这种情况,那就是高溶早早生下皇子,最好还儿孙满堂!
这样的话,下面的人也就没办法支持高涵了...这算是她对小儿子的一种保护。
高溶很生气,不只是因为赵娥的态度,还因为朝臣的态度...他们真的很看不上他女儿的样子啊。
所以赵娥一走,高溶就道:“我要拟旨,与宝儿取名,定下封号,还要录入族谱序齿!”
杨宜君听着抬了抬眼皮,并没有阻止...‘宝儿’是女儿的小名,杨宜君取的,觉得可爱,也有珍宝之意。反正这种小名,就是要叫着顺口,听着可爱,又有一些好寓意,‘宝儿’全都满足。
皇家的孩子,取大名,定封号,录入族谱都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取大名会在皇子公主百日、周岁之后,交给礼部去做,礼部会呈送一些很好的字眼供皇帝选择。但也有孩子格外受宠,皇帝会亲自取名。
定封号的时间说不准,有的会很早,有的到成年都没有也不奇怪。皇子的话,因为会让外界觉得有政治风向,所以还好一点,大多集中在十四五岁到成年娶亲这段时间,也就是几年间。公主就不同了,特别受宠的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封号,不受宠的等到成亲,才被父亲想起来没有封号,给一个很随便的封号,这也很常见。
录入族谱这件事在宫中,也常有过个几年,几个孩子一起录族谱。倒不是皇家非要省这么点儿事儿,而是孩子夭折率太高!不养个几年看看,录入族谱的意义不大。而在录入族谱之前夭折的孩子,就没有序齿,在众多皇子公主之间可能连个说法都没有。
‘宝儿’才刚出生半个月,高溶就要取名、定封号、录族谱,走完全套,这是有些操之过急了。然而高溶坚持如此,由此大家也看到了官家对这位嫡出公主的喜爱。可惜不是皇子之类的言论,也立刻少了很多——大家算是看出来了,官家很不喜欢这样的话!
第123章 高敏,封号‘……
高敏,封号‘福寿’...这是最后高溶给长女取的名字和封号。
当然‘福寿’只是初封而已,按照大燕皇家的习惯,皇女们还有一次进封,进封会使用郡国名为封号,比如秦国公主、齐国公主什么的。
‘敏’并非是女子的常用名,在此时都是男子用的比较多的...下面的人揣摩,这是官家对不是儿子的失落。取个男名,将长公主充作‘养子’,算是一点小小的安慰。
如果高溶和杨宜君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只会觉得这些人平常‘揣摩上意’都揣摩的魔怔了...哪有那么许多别的想法?‘敏’是一个寄托了父母期待的‘美名’,既然是如此,他为什么不能用在自己女儿身上?
不过,高溶和杨宜君也不在乎这些人的想法,平常夫妻两人就够忙的了。如今又有一个小孩子要照看——即使有诸多宫女、乳母,多了一个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用心吧?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反正杨宜君受后世影视剧的影响,倾向自己的孩子自己用心。
--
其实在王荣看来,小公主与其说是像高溶,不如说是更像赵娥...不过高溶本来就长得像赵娥,所以高溶的说法也没问题。
高溶盯着女儿看,看了好一会儿,见她努了努嘴,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之前那么久无聊地看着,好像也没什么了。再看她睡着不自觉打呵欠,就觉得更有意思了。
当然,也仅限于此了,他也没有培养出多深厚的慈父之心...因为这个原因,他每次看完孩子去看杨宜君的时候都有点儿心虚,觉得自己可能是做不好他人口中的父亲了。不是说做父亲的都会天然爱自己的孩子吗?他真的没这种感觉。
最多就是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玩儿的小东西,和少时喜欢一把宝剑,喜欢一匹小马的感觉好像没什么不同。
于是,夫妻两个互不知道对方想法的情况下,都心虚了...人在心虚情况下是很好说话的,一时之间,慈元殿、太初宫都无比平和。大家都觉得是因为宫中有喜事诞生了,官家和圣人都很开心,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真实美妙的误会。
只是相较于慈元殿、太初宫的‘天下太平’,寿仙宫就没那么平静了,赵娥对生下来的不是皇子,而是公主挺失望的——不只是她,前朝一直盯着这一胎的朝臣们,其实也挺失望的。只不过在高溶春秋鼎盛,且权威极重、脾气不好的前提下,大家暂时把失望隐藏了起来。
而且有一说一,前朝官员,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也不好这种时候说什么...难道劝说官家多多宠幸后宫,诞下皇子,以安人心?不是不可以,但是吧,在高溶对这种事‘你随便说,听一听算我输’的态度下,大家也佛了。
累了,毁灭了...等着皇后娘娘生下一胎吧。
相比之下,赵娥作为母亲,能说话的余地就大很多了。以来慈元殿看小公主为由,对着高溶和杨宜君暗示了一通。
翻译成人话就是:小丫头片子的烦死了,皇后没有生下皇子我真的很失望啊!皇帝多宠幸几位后妃吧,后宫这么多美女,多几个怀孕的,总有能生儿子的。
赵娥之所以这番作态,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当初高溶中秋节宫宴时的态度吓到了。想着高溶要是真的那么针对高晋一脉,把高涵也算在这一脉里,那要是下面的人要抬着高涵上位,高涵岂不是要死?
下面那些人的想法不是赵娥能控制的,那些人抬着高涵上位是真的,但高涵也不见得能掌控他们,更不要说赵娥了——赵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应对这种情况,那就是高溶早早生下皇子,最好还儿孙满堂!
这样的话,下面的人也就没办法支持高涵了...这算是她对小儿子的一种保护。
高溶很生气,不只是因为赵娥的态度,还因为朝臣的态度...他们真的很看不上他女儿的样子啊。
所以赵娥一走,高溶就道:“我要拟旨,与宝儿取名,定下封号,还要录入族谱序齿!”
杨宜君听着抬了抬眼皮,并没有阻止...‘宝儿’是女儿的小名,杨宜君取的,觉得可爱,也有珍宝之意。反正这种小名,就是要叫着顺口,听着可爱,又有一些好寓意,‘宝儿’全都满足。
皇家的孩子,取大名,定封号,录入族谱都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取大名会在皇子公主百日、周岁之后,交给礼部去做,礼部会呈送一些很好的字眼供皇帝选择。但也有孩子格外受宠,皇帝会亲自取名。
定封号的时间说不准,有的会很早,有的到成年都没有也不奇怪。皇子的话,因为会让外界觉得有政治风向,所以还好一点,大多集中在十四五岁到成年娶亲这段时间,也就是几年间。公主就不同了,特别受宠的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封号,不受宠的等到成亲,才被父亲想起来没有封号,给一个很随便的封号,这也很常见。
录入族谱这件事在宫中,也常有过个几年,几个孩子一起录族谱。倒不是皇家非要省这么点儿事儿,而是孩子夭折率太高!不养个几年看看,录入族谱的意义不大。而在录入族谱之前夭折的孩子,就没有序齿,在众多皇子公主之间可能连个说法都没有。
‘宝儿’才刚出生半个月,高溶就要取名、定封号、录族谱,走完全套,这是有些操之过急了。然而高溶坚持如此,由此大家也看到了官家对这位嫡出公主的喜爱。可惜不是皇子之类的言论,也立刻少了很多——大家算是看出来了,官家很不喜欢这样的话!
第123章 高敏,封号‘……
高敏,封号‘福寿’...这是最后高溶给长女取的名字和封号。
当然‘福寿’只是初封而已,按照大燕皇家的习惯,皇女们还有一次进封,进封会使用郡国名为封号,比如秦国公主、齐国公主什么的。
‘敏’并非是女子的常用名,在此时都是男子用的比较多的...下面的人揣摩,这是官家对不是儿子的失落。取个男名,将长公主充作‘养子’,算是一点小小的安慰。
如果高溶和杨宜君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只会觉得这些人平常‘揣摩上意’都揣摩的魔怔了...哪有那么许多别的想法?‘敏’是一个寄托了父母期待的‘美名’,既然是如此,他为什么不能用在自己女儿身上?
不过,高溶和杨宜君也不在乎这些人的想法,平常夫妻两人就够忙的了。如今又有一个小孩子要照看——即使有诸多宫女、乳母,多了一个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用心吧?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反正杨宜君受后世影视剧的影响,倾向自己的孩子自己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