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他好像很期待,但又有点儿忐忑,转头似乎还有些不甘心。
“官家。”赵祖光行过礼之后就被招手,示意近前一些。
“精神好了一些。”高溶匆匆扫过赵祖光一眼,注意力又重新放回了面前的旨意上。赵祖光作为臣下,当然不会偷窥天子写诏书。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这样就犯忌讳了。
“...其实下臣有一事不解。”赵祖光这次进宫,最主要的理由是为了确认高溶的情况。高溶果然如外头说的那样没什么事,他就放心了。而确认高溶的情况之外,他其实还有一件事想问。
“坊间传说官家格外看重一位杨姓女官......”这年头女子的名字向来只有家人才知道,除非情况特殊,不然根本传不出去。杨宜君的名声是有些传开,除了因为才名,也有高溶对她特殊的缘故。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她的名字的。
杨宜君刚进宫,还不怎么出名的时候,赵祖光就离开洛阳了,之后的事情他当然不知道。这次回来,听说有一位杨姓女官非常受高溶‘重视’,是带着暧昧意味的‘重视’...他的第一反应是假的,坊间传闻这种事真真假假,搞不清楚高溶的态度,将他对人才的看重,当成是暧昧也不是不可能。
世人就是如此,男女只要关系不同寻常,就是暧昧。
然而,后面传出高溶为了‘杨姓女官’自身安危也不顾,赵祖光就有些不能确定了。
他其实也挺迷惑...因为迷惑,他就更多打听了‘杨姓女官’的事。关于杨宜君的传闻很多,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条传闻引起了赵祖光的关注,那就是有传闻说‘杨姓女官’是蜀王后的族妹(也有人说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之所以传这个说法,当然是因为时人对‘传奇’‘话本’非常痴迷,这种一家姐妹分别得到两位君主青睐的剧情,看着就很适合写成话本。
赵祖光是知道蜀王后是谁的,毕竟当初吃下蜀国,一些蜀国的头面人物都是有情报传来的。意识到孟钊娶了播州侯的嫡女之后,赵祖光也想到了那个曾经对高溶春心萌动的播州侯女公子。怎么说呢,颇有种世事无常的感觉,真没有想到当初曾接触过的女子,会成为蜀王妃,最后蜀国又为高溶所终结,她也成了战利品之一。
再然后,赵祖光就没多想这件事了。他又和杨丽华不熟,而且杨丽花进入掖廷之后不久,他就离开洛阳了,更没有余地去关心这种‘琐事’了。
如果‘杨姓女官’真的是蜀王妃的妹妹,会是播州侯府‘七仙女’中的一个,还是播州杨氏中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更甚者,真的就有那么巧,就是杨宜君?
赵祖光之所以不能确认那就是杨宜君,是因为‘杨姓女官’入宫已经挺久了。以他这表弟对杨宜君的心思,怎么可能如此‘平淡’。虽然赵祖光无法猜测高溶与杨宜君再次重逢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波澜不兴的样子。
也不是说想要碎嘴八卦,只是赵祖光是真的挺好奇这个‘杨姓女官’的身份的。
一边说话,赵祖光还一边偷偷觑着高溶的脸色。高溶却没有要吊他胃口的意思,只是‘平平淡淡’地打断他:“那是十七娘。”
显然,高溶知道赵祖光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也没有磨磨蹭蹭,听他‘废话’的意思。
赵祖光显然惊了,一时甚至因为这个过于意外的消息转不过脑子,愣在了原地。等到回过神来,高溶写的那封旨意已经放在了他面前:“说来,你倒是适合作为正使去宣旨,只是资历有些低了...到时做副使罢。”
赵祖光匆匆一扫旨意,果然看到了‘明《关雎》之风化,美《螽斯》之众多’‘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宜建长秋,以奉宗庙’之类的字样(注一)...这些都是封后诏书中十分常见的。
高溶觉得他资历不够做正使,也很正常——高溶其实不是在意资历的人,以他们的关系,一般来说用他做正使才是真正的重视!反而是特意挑个宰相、宗室长者,不见得是真的重视。
但这是一般情况,如果事情涉及到杨宜君,高溶考虑她的体面...这似乎也很正常。
然而,这些种种,赵祖光都没法想了,他现在的脑子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而相比起赵祖光,王荣其实才是最懵逼的...他是真的没想到,前脚送走了杨宜君,官家就让他通知各处准备封后的事。虽然高溶对杨宜君的重视让王荣印象深刻,他也因此一点儿不敢小看杨宜君,但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且不说之前高溶对杨宜君极其‘纵容’,明明已经‘襄王有意’,却因为‘神女无心’而没了后文...就是襄王非要巫山会神女,不能强求,偏偏强求——也不用一来就这样,闹着要封后啊!
寻常封个妃子,朝廷内外、宫里都不会说什么,至少在高溶权威足够的情况下,没人说着天子家事即国事这样的话,偏偏要插一脚。但是皇后不同,不只是皇后是母仪天下之人,更因为皇后生下嫡子的话,那就是第一继承人!这可是国本!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重视!怎么可能不引起一场撕逼!
当然,杨宜君的身份总的来说没什么特别敏感的地方,不是什么先王遗孀,不是什么儿媳,不是什么二婚头,不是什么身份卑贱的娼妓之流,也不是身份过于贵重,容易养出厉害外戚的那种...唯一值得说道的,是她与蜀王妃的姐妹关系。
--
“官家。”赵祖光行过礼之后就被招手,示意近前一些。
“精神好了一些。”高溶匆匆扫过赵祖光一眼,注意力又重新放回了面前的旨意上。赵祖光作为臣下,当然不会偷窥天子写诏书。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这样就犯忌讳了。
“...其实下臣有一事不解。”赵祖光这次进宫,最主要的理由是为了确认高溶的情况。高溶果然如外头说的那样没什么事,他就放心了。而确认高溶的情况之外,他其实还有一件事想问。
“坊间传说官家格外看重一位杨姓女官......”这年头女子的名字向来只有家人才知道,除非情况特殊,不然根本传不出去。杨宜君的名声是有些传开,除了因为才名,也有高溶对她特殊的缘故。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她的名字的。
杨宜君刚进宫,还不怎么出名的时候,赵祖光就离开洛阳了,之后的事情他当然不知道。这次回来,听说有一位杨姓女官非常受高溶‘重视’,是带着暧昧意味的‘重视’...他的第一反应是假的,坊间传闻这种事真真假假,搞不清楚高溶的态度,将他对人才的看重,当成是暧昧也不是不可能。
世人就是如此,男女只要关系不同寻常,就是暧昧。
然而,后面传出高溶为了‘杨姓女官’自身安危也不顾,赵祖光就有些不能确定了。
他其实也挺迷惑...因为迷惑,他就更多打听了‘杨姓女官’的事。关于杨宜君的传闻很多,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条传闻引起了赵祖光的关注,那就是有传闻说‘杨姓女官’是蜀王后的族妹(也有人说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之所以传这个说法,当然是因为时人对‘传奇’‘话本’非常痴迷,这种一家姐妹分别得到两位君主青睐的剧情,看着就很适合写成话本。
赵祖光是知道蜀王后是谁的,毕竟当初吃下蜀国,一些蜀国的头面人物都是有情报传来的。意识到孟钊娶了播州侯的嫡女之后,赵祖光也想到了那个曾经对高溶春心萌动的播州侯女公子。怎么说呢,颇有种世事无常的感觉,真没有想到当初曾接触过的女子,会成为蜀王妃,最后蜀国又为高溶所终结,她也成了战利品之一。
再然后,赵祖光就没多想这件事了。他又和杨丽华不熟,而且杨丽花进入掖廷之后不久,他就离开洛阳了,更没有余地去关心这种‘琐事’了。
如果‘杨姓女官’真的是蜀王妃的妹妹,会是播州侯府‘七仙女’中的一个,还是播州杨氏中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更甚者,真的就有那么巧,就是杨宜君?
赵祖光之所以不能确认那就是杨宜君,是因为‘杨姓女官’入宫已经挺久了。以他这表弟对杨宜君的心思,怎么可能如此‘平淡’。虽然赵祖光无法猜测高溶与杨宜君再次重逢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波澜不兴的样子。
也不是说想要碎嘴八卦,只是赵祖光是真的挺好奇这个‘杨姓女官’的身份的。
一边说话,赵祖光还一边偷偷觑着高溶的脸色。高溶却没有要吊他胃口的意思,只是‘平平淡淡’地打断他:“那是十七娘。”
显然,高溶知道赵祖光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也没有磨磨蹭蹭,听他‘废话’的意思。
赵祖光显然惊了,一时甚至因为这个过于意外的消息转不过脑子,愣在了原地。等到回过神来,高溶写的那封旨意已经放在了他面前:“说来,你倒是适合作为正使去宣旨,只是资历有些低了...到时做副使罢。”
赵祖光匆匆一扫旨意,果然看到了‘明《关雎》之风化,美《螽斯》之众多’‘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宜建长秋,以奉宗庙’之类的字样(注一)...这些都是封后诏书中十分常见的。
高溶觉得他资历不够做正使,也很正常——高溶其实不是在意资历的人,以他们的关系,一般来说用他做正使才是真正的重视!反而是特意挑个宰相、宗室长者,不见得是真的重视。
但这是一般情况,如果事情涉及到杨宜君,高溶考虑她的体面...这似乎也很正常。
然而,这些种种,赵祖光都没法想了,他现在的脑子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而相比起赵祖光,王荣其实才是最懵逼的...他是真的没想到,前脚送走了杨宜君,官家就让他通知各处准备封后的事。虽然高溶对杨宜君的重视让王荣印象深刻,他也因此一点儿不敢小看杨宜君,但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且不说之前高溶对杨宜君极其‘纵容’,明明已经‘襄王有意’,却因为‘神女无心’而没了后文...就是襄王非要巫山会神女,不能强求,偏偏强求——也不用一来就这样,闹着要封后啊!
寻常封个妃子,朝廷内外、宫里都不会说什么,至少在高溶权威足够的情况下,没人说着天子家事即国事这样的话,偏偏要插一脚。但是皇后不同,不只是皇后是母仪天下之人,更因为皇后生下嫡子的话,那就是第一继承人!这可是国本!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重视!怎么可能不引起一场撕逼!
当然,杨宜君的身份总的来说没什么特别敏感的地方,不是什么先王遗孀,不是什么儿媳,不是什么二婚头,不是什么身份卑贱的娼妓之流,也不是身份过于贵重,容易养出厉害外戚的那种...唯一值得说道的,是她与蜀王妃的姐妹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