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孟妈妈笑道“李姐姐您拿过来的,自然是热乎的。”
李妈妈又道:“另有小黄瓜、赤须菜和豌豆苗,大冬日的,二夫人尝尝鲜吧。今日吃元宵,有煮好端来的,还有八种包好了的生元宵,豆沙白糖什锦花生核桃黑芝麻桂花馅,什么味儿都有,您安排人,用炉子一煮就得。”
孟妈妈笑着应了。
李妈妈又道:“想给二夫人、五少爷请个安。”
这是做惯了的,孟妈妈带她到西次间,帘子一掀,坐在贵妃榻中的苏氏穿着柿子红妆花锦袍,宝蓝金枝玉叶百花曳地裙,戴着宝石额帕和赤金头面,整个人珠光宝气的,不到两岁的晓哥儿一身大红五彩刻丝棉袄,在屋里和两个小丫头玩耍,几个大丫头张着胳膊护在周围,欢叫和着热气几乎冲出屋子。
大概是过节的缘故,苏氏比平日精神不少,看也不看恭恭敬敬请安的孟妈妈一眼,说一声“赏”,身边的大丫鬟就递过去一个装着银元宝的水红荷包。
李妈妈接了,说两句“夫人气色真好,二少爷可真有劲儿”的恭维话,便告辞了,孟妈妈客气地送她出去。
片刻之后,李妈妈站在院子外的青石台阶,看着护卫把院门关好,守回远处,才松了一口气:差事办完了,能松快松快了。
跟着来的人也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李妈妈回外院去了。
大门里面的孟妈妈收敛笑容,脚步沉重地顺着道路往回走,踏入第二进院子的时候见没人守着,便气哼哼地站在原地。不多时,一个偷懒的丫鬟小跑着过来,孟妈妈训斥两句,丫鬟低着头不吭声,也不见多恭敬--日子像一潭生着青苔的死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主子在仆妇心里早已不复往日的威严。
孟妈妈在“狠狠罚这丫鬟”和“大年下的,别惹夫人生气”之间犹豫片刻,碍着人手不够,便选择后者。“好好当差,再让我看见,撕你的嘴!”
回到正屋,两个大丫鬟用托盘端着几个青花瓷盖碗过来,纷纷让着“夫人正用饭,妈妈快来吃,煮好的元宵。”
元宵软糯香甜,孟妈妈尝了一个,又吃了几个,才就着葱爆羊肉、醋溜白菜和冰糖肘子吃了饭,回正屋去了。
桌案正中摆着热腾腾的火锅,除了涮的鲜肉和蔬菜,四凉四热四鲜果四甜点,琳琅满目地,却没动什么:苏氏没胃口,像往常一样吃了两口,就不动筷子了。
“妈妈吃过没?”她用帕子沾沾嘴角,“那边的没动,添些吧。”
孟妈妈忧心,劝道:“老奴吃过了,您再进点吧。”
苏氏默然起身,到隔壁内室去了,孟妈妈无奈地i跟着,丫鬟们把桌子撤下去,饭菜就由他们分了。
这里和孔连骁在的时候没什么不同,贵妃榻铺着洋红坐垫,空气飘着淡淡的百合香,梅瓶插着两枝蜜蜡般的腊梅,雕花螺钿拔步床边摆着一张小小的床铺,奶娘正哄晓哥儿玩耍,小男孩吃饱喝足有些困倦,见苏氏来了顿时精神了,“娘!”
苏氏眼睛亮晶晶地,抱着他使劲亲了一口。
小羊吃草、卧冰求鲤、羊羔跪乳、苏氏接连讲了三个故事,晓哥儿才迷迷糊糊睡着了,小手握着苏氏衣摆。
苏氏爱怜地摸摸他红扑扑的小脸,挥挥手,孟妈妈便带着奶娘和丫鬟们下去,由奶娘睡在外间临床大炕,丫鬟们轮流值夜。
往日的夜晚万籁俱寂,只能听到更鼓的声音,今日上元节,苏氏的院子位于伯爵府东北角,隐隐约约能听到喧哗与欢笑,透着人间烟火,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若是没出那件事,自己现在应该由孔连捷陪着,在外面观灯玩耍吧?
苏氏静静地想。
说起来,孔连捷比她想象得狠心的多的多,不不不,应该说,与苏氏记忆中那个在花园间挥扇微笑的俊朗男子完全是两个人。
“暗害赵氏”的事情发作之后,孔连捷把她关在院子里,待与苏家折腾一场,见不能和离,就把院子与原来长春院相同的月亮门封了起来,只留一个后门。门外有人守着,日常饮食、供给由仆妇送进院子,苏府的人来了,可以进来探望,亲戚朋友问起来,就说苏氏礼佛,时时病重,谁也见不到人。
苏氏吵了吵了,闹也闹了,哀求也哀求了,孔连捷铁石心肠,丝毫没有退步的意思,到了后来,根本不肯见她的面。
苏府的人也来府里闹过,孔连捷这次没有退缩,当面讲明:苏氏想留在孔家,就老老实实在院子里待着,若是不想留,他去官府报备,苏氏“不孝公婆,弃家出走”,一纸休书送到苏家,走了就不用回来了。
苏父苏母不愿有个大归的女儿,又惹不起圣眷正隆的伯爵府,苏氏前思后想,几次想搬出去,住到自己陪嫁的庄子,终究舍不得--一旦走了,孔家不会再让她见儿子。
她低下头,爱怜地亲亲晓哥儿的额头。生下来的时候枕头那么大,像只红皮肤的小猫,一转眼已经这么大了。
两家最僵的时候,孔连捷一度抱走晓哥儿,不让她见。
苏氏把一条白带悬在横梁,寻死觅活的,嫂子闵氏像泼妇一样,对着孔老夫人大喊大叫“大人的事归大人,两岁大的孩子懂什么,我们姑奶奶十月怀胎,九死一生生个儿子,这辈子就这一个指望,又不是出了家的姑子,凭什么不让我们姑奶奶见儿子?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是爹生娘养的,站出来我瞧瞧!我告诉你们,我们家姑奶奶有个好歹,我们就上金銮殿,请皇帝断断是非曲直,请京城里的人看看,你们家世子爷是什么嘴脸!”
--
李妈妈又道:“另有小黄瓜、赤须菜和豌豆苗,大冬日的,二夫人尝尝鲜吧。今日吃元宵,有煮好端来的,还有八种包好了的生元宵,豆沙白糖什锦花生核桃黑芝麻桂花馅,什么味儿都有,您安排人,用炉子一煮就得。”
孟妈妈笑着应了。
李妈妈又道:“想给二夫人、五少爷请个安。”
这是做惯了的,孟妈妈带她到西次间,帘子一掀,坐在贵妃榻中的苏氏穿着柿子红妆花锦袍,宝蓝金枝玉叶百花曳地裙,戴着宝石额帕和赤金头面,整个人珠光宝气的,不到两岁的晓哥儿一身大红五彩刻丝棉袄,在屋里和两个小丫头玩耍,几个大丫头张着胳膊护在周围,欢叫和着热气几乎冲出屋子。
大概是过节的缘故,苏氏比平日精神不少,看也不看恭恭敬敬请安的孟妈妈一眼,说一声“赏”,身边的大丫鬟就递过去一个装着银元宝的水红荷包。
李妈妈接了,说两句“夫人气色真好,二少爷可真有劲儿”的恭维话,便告辞了,孟妈妈客气地送她出去。
片刻之后,李妈妈站在院子外的青石台阶,看着护卫把院门关好,守回远处,才松了一口气:差事办完了,能松快松快了。
跟着来的人也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李妈妈回外院去了。
大门里面的孟妈妈收敛笑容,脚步沉重地顺着道路往回走,踏入第二进院子的时候见没人守着,便气哼哼地站在原地。不多时,一个偷懒的丫鬟小跑着过来,孟妈妈训斥两句,丫鬟低着头不吭声,也不见多恭敬--日子像一潭生着青苔的死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主子在仆妇心里早已不复往日的威严。
孟妈妈在“狠狠罚这丫鬟”和“大年下的,别惹夫人生气”之间犹豫片刻,碍着人手不够,便选择后者。“好好当差,再让我看见,撕你的嘴!”
回到正屋,两个大丫鬟用托盘端着几个青花瓷盖碗过来,纷纷让着“夫人正用饭,妈妈快来吃,煮好的元宵。”
元宵软糯香甜,孟妈妈尝了一个,又吃了几个,才就着葱爆羊肉、醋溜白菜和冰糖肘子吃了饭,回正屋去了。
桌案正中摆着热腾腾的火锅,除了涮的鲜肉和蔬菜,四凉四热四鲜果四甜点,琳琅满目地,却没动什么:苏氏没胃口,像往常一样吃了两口,就不动筷子了。
“妈妈吃过没?”她用帕子沾沾嘴角,“那边的没动,添些吧。”
孟妈妈忧心,劝道:“老奴吃过了,您再进点吧。”
苏氏默然起身,到隔壁内室去了,孟妈妈无奈地i跟着,丫鬟们把桌子撤下去,饭菜就由他们分了。
这里和孔连骁在的时候没什么不同,贵妃榻铺着洋红坐垫,空气飘着淡淡的百合香,梅瓶插着两枝蜜蜡般的腊梅,雕花螺钿拔步床边摆着一张小小的床铺,奶娘正哄晓哥儿玩耍,小男孩吃饱喝足有些困倦,见苏氏来了顿时精神了,“娘!”
苏氏眼睛亮晶晶地,抱着他使劲亲了一口。
小羊吃草、卧冰求鲤、羊羔跪乳、苏氏接连讲了三个故事,晓哥儿才迷迷糊糊睡着了,小手握着苏氏衣摆。
苏氏爱怜地摸摸他红扑扑的小脸,挥挥手,孟妈妈便带着奶娘和丫鬟们下去,由奶娘睡在外间临床大炕,丫鬟们轮流值夜。
往日的夜晚万籁俱寂,只能听到更鼓的声音,今日上元节,苏氏的院子位于伯爵府东北角,隐隐约约能听到喧哗与欢笑,透着人间烟火,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若是没出那件事,自己现在应该由孔连捷陪着,在外面观灯玩耍吧?
苏氏静静地想。
说起来,孔连捷比她想象得狠心的多的多,不不不,应该说,与苏氏记忆中那个在花园间挥扇微笑的俊朗男子完全是两个人。
“暗害赵氏”的事情发作之后,孔连捷把她关在院子里,待与苏家折腾一场,见不能和离,就把院子与原来长春院相同的月亮门封了起来,只留一个后门。门外有人守着,日常饮食、供给由仆妇送进院子,苏府的人来了,可以进来探望,亲戚朋友问起来,就说苏氏礼佛,时时病重,谁也见不到人。
苏氏吵了吵了,闹也闹了,哀求也哀求了,孔连捷铁石心肠,丝毫没有退步的意思,到了后来,根本不肯见她的面。
苏府的人也来府里闹过,孔连捷这次没有退缩,当面讲明:苏氏想留在孔家,就老老实实在院子里待着,若是不想留,他去官府报备,苏氏“不孝公婆,弃家出走”,一纸休书送到苏家,走了就不用回来了。
苏父苏母不愿有个大归的女儿,又惹不起圣眷正隆的伯爵府,苏氏前思后想,几次想搬出去,住到自己陪嫁的庄子,终究舍不得--一旦走了,孔家不会再让她见儿子。
她低下头,爱怜地亲亲晓哥儿的额头。生下来的时候枕头那么大,像只红皮肤的小猫,一转眼已经这么大了。
两家最僵的时候,孔连捷一度抱走晓哥儿,不让她见。
苏氏把一条白带悬在横梁,寻死觅活的,嫂子闵氏像泼妇一样,对着孔老夫人大喊大叫“大人的事归大人,两岁大的孩子懂什么,我们姑奶奶十月怀胎,九死一生生个儿子,这辈子就这一个指望,又不是出了家的姑子,凭什么不让我们姑奶奶见儿子?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是爹生娘养的,站出来我瞧瞧!我告诉你们,我们家姑奶奶有个好歹,我们就上金銮殿,请皇帝断断是非曲直,请京城里的人看看,你们家世子爷是什么嘴脸!”
--